聽聞此言,群聊內一片驚歎。


    雖然非專業人士但對於這個概念並不陌生。


    毫無疑問,


    誰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必定推動人類進步一大步。


    徹底解決長期以來麵臨的各種難題。


    不過江木同時也承認挑戰巨大、困難重重,尤其是在實現超高溫環境下長時間穩定工作這一點上,連大自然母親——太陽——表麵也有數千度以上之高能夠輕易熔化大多數已知元素。


    這種狀況下,怎麽控製這麽高的溫度,慢慢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用來發電,真是個世界性的難題。


    大家在群裏討論了一會兒,然後各自忙去了。


    ……


    神農集團。


    江木坐在辦公室裏,放下了手機。


    剛才在群裏說的,並不是一時衝動。


    而是他真的考慮過這方麵的事情。


    兩個月前的能源危機時,最初他並不是想研究玉米種子,而是先尋找有沒有能替代石油的植物。


    找了一圈也沒找到合適的。


    最後實在沒其他選擇了,才決定研究乙醇玉米。


    “唉,以後再說吧……”


    江木看了看辦公桌上放著的可控核聚變書籍,搖了搖頭。


    這項技術涉及的內容太廣泛了,是一個係統性工程。


    他最近才開始研究,目前還是一頭霧水。


    站起身來,走到窗前。


    外麵的雨嘩啦啦地下著,天氣灰蒙蒙的。


    “都下了小半個月了。”


    江木嘟囔了一句。


    現在是六月份,正是雨季的時候。


    通常這時候降雨帶會向北移,轉移到華北一帶。


    不過今年的氣候有點反常。


    從四月開始,南方就陸陸續續下雨,五月也是斷斷續續,到了六月更是連續下了半個多月,而且幾乎天天都是大雨。


    據新聞報道,長江水位一直在漲,整個南方地區形勢越來越緊張。


    “還好,即便南方稻米產量減少,也不至於影響全國糧食生產。”


    江木並沒有太擔心。


    旱澇災害每年都有,國家早就有一套預防和應對措施。


    一般情況下,雖然有風險,但不會出現大規模洪災。


    ……


    北湖省,荊洲市。


    防汛指揮部總指揮向德振來到長江邊。


    雨還在嘩啦啦地下著,向德振的心情非常沉重。


    “水位到多少了?”


    向德振問。


    “報告總指揮,已經達到27米。”


    旁邊的工作人員立刻迴答。


    “唉!”


    向德振歎了口氣。


    抬頭望了望天……


    天空陰雲密布,絲毫沒有消散的跡象。


    這場雨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長江的警戒水位是25米,現在已經超出了兩米,相當危險。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可能會發生洪災。


    自三峽大壩建成以來,荊洲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險情。


    曆來,長江最容易發生洪水的地方就是北湖省,而在北湖省,最容易遭受洪災的就是荊洲市。


    原因很多,首先是因為源頭水量最小,加上發源於高山流速較快,逐漸匯聚更多支流後,上遊通常不會發生洪水。


    但是當長江流到中下遊,衝出高山峽穀進入平原地帶,水流速度會迅速降低,形成堵塞。


    偏偏荊洲就在這個位置,形成了曲折蜿蜒、水流滯緩的局麵。


    在此之前,長江已經匯集了上遊4,200億立方米的水量,這就形成了著名的荊江險段。


    但自從有了三峽大壩,大大提高了蓄水能力,能夠調節水流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江中下遊的險情。


    然而今年夏天,雨水集中在長江流域,再加上湖泊麵積縮小,調蓄能力減弱,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向德振視察完後,返迴指揮部,寫了一份報告提交到省防汛中心。


    省防汛中心非常重視,立即向省級領導匯報。


    得知情況後,省級領導立刻召開會議,布置任務。


    加強各地的巡邏,一旦發現險情,立即進行處理。


    向德振接到命令後,稍微鬆了一口氣。


    隻要上級重視,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從現在起,每個河段都要24小時值守,通訊不能中斷……”


    向德振布置了任務,並以身作則,帶頭巡查。


    鄧家灘,是荊洲市安全縣下的一個村子,距離荊江河段隻有10裏地。


    連日陰雨,給村裏的人們心頭籠上了一層陰霾。


    村主任鄧安強正在村委會值班,不由想起了老輩人講述的那些往事。


    ……


    新龍國成立前的300年間,荊江大堤記錄在案的決口多達34次,每一次洪水都會將良田變成澤國,兩岸居民受災嚴重。


    1931年和1935年的兩次特大洪水,每次都造成數百萬人受災,總共淹死了幾十萬民眾。


    洪水之後接踵而來的是疫情,沿途村落十不存一,百裏之間往往渺無人煙,景象慘不忍睹。


    建國後,為了保障長江湖北段的安全,國家重點建設分洪工程,1952年全麵開工,參建軍民達30萬人。


    在全體的努力下,分洪工程僅用了75天就完成,比計劃提前了15天。


    在長江汛期到來之前為荊江大堤加了一道保險。


    完工僅僅兩年後的1954年夏天,長江流域又爆發了一次罕見的大洪水,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及武漢三鎮緊急告急。


    7月22日淩晨2時20分,國家決定首次啟動新建成的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分流荊江上遊超量洪水。


    由於水位不斷上升,荊江分洪工程又在8月期間先後開閘三次分洪。


    最終,三次泄洪共計122.6億立方米,使長江水位下降0.96米。


    這一行動為保護北湖全省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也是至今為止,荊江分洪區唯一一次啟用。


    六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荊江分洪區內人口密集,經濟發展繁榮,居民已達到50餘萬人,還有許多工廠、企業和基礎設施,價值不可估量。


    分洪區麵積達到1358平方公裏,相當於上海兩個市區(16個區)再多一點。


    根據統計,分洪區內有八鎮兩鄉、四個農林漁場和一百多個工廠,良田麵積超過百萬畝。


    畢竟,長江兩岸的土地都是由千萬年來的河流衝積而成,肥沃得很。


    可以說寸土寸金,如果荒廢了豈不是可惜!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植物紛紛變異,還說是正經農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牧瞳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牧瞳霄並收藏植物紛紛變異,還說是正經農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