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一連幾天,楊誌都沒見到李惜,雖然他每天都來和李教授討論藥草的事情。
李教授前幾天看到他的筆記本的時候,如獲至寶,當時就看了一通宵。
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意猶未盡,想著要去找楊誌討論討論。
但是他又不知道楊誌住哪。那麽早,老村醫也還沒來。
他想到自己女兒前一天晚上才去過楊誌家,所以才會一大早就去敲女兒的門,想讓她帶他去。
結果左等右等,硬是不見李惜出來,他心急得不得了。
他正要自己去找楊誌,打算隨便問問村民,應該就能找到。
結果還沒走出幾十米遠,就看見一個人影越走越近。他扶著自己的眼鏡,眯起眼睛,等到那個人走到跟前,才發現原來是楊誌。
這實在是太巧了。
他正想找他,他就來了。
他連忙迎上去,發現楊誌手上提著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台相機。
楊誌說:“阿惜說過兩天你們迴省城的時候,幫我帶迴去修修,這台相機壞了,不知道還能不能用。”
李教授“哦”了一聲,說道:“沒事,肯定能修好的。阿惜的哥哥就喜歡擺弄相機,找他準沒錯。”
楊誌謝了又謝,接著奇怪問道:“李教授,你這麽早,去幹什麽呀?”
李教授笑著說:“我正要去找你呢。”
“找我?”
“對呀!這個筆記本太好了,我要找你討論討論!”
說著他就讓楊誌跟著他去他房間,兩人還沒坐下,他就已經開始問了:“這個筆記上麵記載的草藥,都是你自己寫的嗎?”
“是呀。”
“這些圖也是你畫的?”
“嗯。”
“這些區別是你自己發現的?”他繼續問道。
楊誌奇怪說道:“對啊。老村醫教過我一些藥理,也把他醫館裏的藥材一種一種地拿出來仔細教我分辨。”
他繼續說道:“原來小時候在山上看到的每一種草,都有他特定的功效。”
“他沒告訴我之前,我看它們隻是草,等我認識到它們是草藥時,再看,我就覺得漫山遍野都是藥。”
“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好!”李教授高興地拍著大腿說道。
說完後,又跑到外麵去,一間一間房子拍門,把學生們都叫起來,說讓他們趕緊來聽楊老師講課。
大家還納悶,怎麽今天是楊老師講課?
他懂嗎?
“他懂個啥?一個鄉下人!”眼鏡男一邊不屑地說,一邊不情不願地跟著大家進了李教授的房間。
其他人也沒理他,反正這幾天他都是這樣,大家已經習慣了,私底下都認為他是被水泡壞了腦袋。
“可惜啊,一個好好的人,怎麽腦袋就進水了呢?”有同學感慨道。
李教授看到大家都進來了,連忙招唿大家過來,讓大家看看這份筆記裏的一段話。
隻見他翻開其中一頁,上麵慢慢都是他的紅筆做的筆記,有一段話還被他特地用紅筆圈出來。
他讓其中一個學生念一念這段話。
隻聽這位學生念道:
草本中空,善於治風;葉梗生毛,止血之中。
葉裏藏漿,可以拔濃;方梗白花,寒性相同。
氣味芳香,行血止痛;氣味酸辣,殺治蛇蟲。
味苦清熱,炎症堪攻;味鹹軟堅,散結可用。
味甘能補,緩急調衝;淡參利濕,尿閉能通。
紅花圓梗,性屬溫通。
李教授聽他讀完,馬上說道:“同學們啊,這份筆記是個寶貝啊。大家拿紙筆來記下剛剛那段話,一定要把它記住了。過兩天我們上山的時候會用到的。”
有些學生早已經記下了。
等大家都記好之後,李教授又說:“今天呢,我就不講課了,我想請楊老師來給你們講講。來,我們歡迎楊老師。”
同學們都熱烈地鼓起掌來。聽完剛剛那段話,雖然有些地方他們還沒有完全聽懂,但是也已經對楊誌佩服得不行。
除了眼鏡男。
他其實和其他同學一樣,也是很佩服寫出這份筆記的主人,但是一看是楊誌寫的,心裏又不痛快。所以他扭扭捏捏地隨便拍了拍手,應付一下就算了。
楊誌雖然看到了,但是完全毫不在乎。
他清了請嗓子,說道:“我有點受寵若驚,李教授說得太誇張了。”
“不,不,你不要太謙虛了。”李教授說道。
其他學生也說:“楊老師,你快給我們講講吧,剛剛那段話解釋解釋?”
楊誌推脫不過,隻好講解起來。他說道:
“這份筆記,其實隻是我結合老村醫給我講的藥理,然後又把我平時在地裏、山上、以及各種地方見過的我記得的花花草草,都記錄下來。”
“一開始我隻是覺得好玩,後來我發現有些地方是有規律的,我就試著寫下來,總結一下。”
“後來我又發現這花啊草啊,有一些長得很相近,但是一種有毒,一種沒毒。”
“想到小時候上山砍柴,經常有小夥伴隨便摘那些草、花、野果子來吃來玩,有時候吃了不能吃的東西,就肚子疼啊,或者是不舒服。”
“所以我聯想到這些草的藥性,我就覺得應該要寫下來,好區分。”
“後來我又發現,單單記下藥性和特征是沒用的。別人看到這個筆記,還是不會分辨哪些有毒哪些沒毒。”
“所以我又在旁邊畫上幾筆簡筆畫,把那棵草藥的特征標明。這樣別人一看這份筆記,就能夠一目了然了。”
他說完之後,不好意思地看看大家。隻見李教授一聽完,就馬上帶著大家鼓起掌來。
他說:“同學們啊,這就是知識來自於生活;知識來源於實踐啊。”
“天天坐在課室裏、實驗室裏,是不夠的。要學真本事,還是得到生活中來,到實踐中去。”
“所以,這趟來西鄉,真是一點都沒來錯。”
他轉過來頭來對楊誌說道:“楊老師,過兩天,我們再上一趟山,有了你這份筆記,我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有的放矢地去找草藥。”
“李教授,你快別叫我楊老師,我哪受得起你這麽叫啊?”
“別謙虛,一日為師,終身為師。你今天教了我們這些知識,你就是我們的老師。”
說得楊誌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而李惜,一直都沒再過來。
</p>
一連幾天,楊誌都沒見到李惜,雖然他每天都來和李教授討論藥草的事情。
李教授前幾天看到他的筆記本的時候,如獲至寶,當時就看了一通宵。
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意猶未盡,想著要去找楊誌討論討論。
但是他又不知道楊誌住哪。那麽早,老村醫也還沒來。
他想到自己女兒前一天晚上才去過楊誌家,所以才會一大早就去敲女兒的門,想讓她帶他去。
結果左等右等,硬是不見李惜出來,他心急得不得了。
他正要自己去找楊誌,打算隨便問問村民,應該就能找到。
結果還沒走出幾十米遠,就看見一個人影越走越近。他扶著自己的眼鏡,眯起眼睛,等到那個人走到跟前,才發現原來是楊誌。
這實在是太巧了。
他正想找他,他就來了。
他連忙迎上去,發現楊誌手上提著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台相機。
楊誌說:“阿惜說過兩天你們迴省城的時候,幫我帶迴去修修,這台相機壞了,不知道還能不能用。”
李教授“哦”了一聲,說道:“沒事,肯定能修好的。阿惜的哥哥就喜歡擺弄相機,找他準沒錯。”
楊誌謝了又謝,接著奇怪問道:“李教授,你這麽早,去幹什麽呀?”
李教授笑著說:“我正要去找你呢。”
“找我?”
“對呀!這個筆記本太好了,我要找你討論討論!”
說著他就讓楊誌跟著他去他房間,兩人還沒坐下,他就已經開始問了:“這個筆記上麵記載的草藥,都是你自己寫的嗎?”
“是呀。”
“這些圖也是你畫的?”
“嗯。”
“這些區別是你自己發現的?”他繼續問道。
楊誌奇怪說道:“對啊。老村醫教過我一些藥理,也把他醫館裏的藥材一種一種地拿出來仔細教我分辨。”
他繼續說道:“原來小時候在山上看到的每一種草,都有他特定的功效。”
“他沒告訴我之前,我看它們隻是草,等我認識到它們是草藥時,再看,我就覺得漫山遍野都是藥。”
“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好!”李教授高興地拍著大腿說道。
說完後,又跑到外麵去,一間一間房子拍門,把學生們都叫起來,說讓他們趕緊來聽楊老師講課。
大家還納悶,怎麽今天是楊老師講課?
他懂嗎?
“他懂個啥?一個鄉下人!”眼鏡男一邊不屑地說,一邊不情不願地跟著大家進了李教授的房間。
其他人也沒理他,反正這幾天他都是這樣,大家已經習慣了,私底下都認為他是被水泡壞了腦袋。
“可惜啊,一個好好的人,怎麽腦袋就進水了呢?”有同學感慨道。
李教授看到大家都進來了,連忙招唿大家過來,讓大家看看這份筆記裏的一段話。
隻見他翻開其中一頁,上麵慢慢都是他的紅筆做的筆記,有一段話還被他特地用紅筆圈出來。
他讓其中一個學生念一念這段話。
隻聽這位學生念道:
草本中空,善於治風;葉梗生毛,止血之中。
葉裏藏漿,可以拔濃;方梗白花,寒性相同。
氣味芳香,行血止痛;氣味酸辣,殺治蛇蟲。
味苦清熱,炎症堪攻;味鹹軟堅,散結可用。
味甘能補,緩急調衝;淡參利濕,尿閉能通。
紅花圓梗,性屬溫通。
李教授聽他讀完,馬上說道:“同學們啊,這份筆記是個寶貝啊。大家拿紙筆來記下剛剛那段話,一定要把它記住了。過兩天我們上山的時候會用到的。”
有些學生早已經記下了。
等大家都記好之後,李教授又說:“今天呢,我就不講課了,我想請楊老師來給你們講講。來,我們歡迎楊老師。”
同學們都熱烈地鼓起掌來。聽完剛剛那段話,雖然有些地方他們還沒有完全聽懂,但是也已經對楊誌佩服得不行。
除了眼鏡男。
他其實和其他同學一樣,也是很佩服寫出這份筆記的主人,但是一看是楊誌寫的,心裏又不痛快。所以他扭扭捏捏地隨便拍了拍手,應付一下就算了。
楊誌雖然看到了,但是完全毫不在乎。
他清了請嗓子,說道:“我有點受寵若驚,李教授說得太誇張了。”
“不,不,你不要太謙虛了。”李教授說道。
其他學生也說:“楊老師,你快給我們講講吧,剛剛那段話解釋解釋?”
楊誌推脫不過,隻好講解起來。他說道:
“這份筆記,其實隻是我結合老村醫給我講的藥理,然後又把我平時在地裏、山上、以及各種地方見過的我記得的花花草草,都記錄下來。”
“一開始我隻是覺得好玩,後來我發現有些地方是有規律的,我就試著寫下來,總結一下。”
“後來我又發現這花啊草啊,有一些長得很相近,但是一種有毒,一種沒毒。”
“想到小時候上山砍柴,經常有小夥伴隨便摘那些草、花、野果子來吃來玩,有時候吃了不能吃的東西,就肚子疼啊,或者是不舒服。”
“所以我聯想到這些草的藥性,我就覺得應該要寫下來,好區分。”
“後來我又發現,單單記下藥性和特征是沒用的。別人看到這個筆記,還是不會分辨哪些有毒哪些沒毒。”
“所以我又在旁邊畫上幾筆簡筆畫,把那棵草藥的特征標明。這樣別人一看這份筆記,就能夠一目了然了。”
他說完之後,不好意思地看看大家。隻見李教授一聽完,就馬上帶著大家鼓起掌來。
他說:“同學們啊,這就是知識來自於生活;知識來源於實踐啊。”
“天天坐在課室裏、實驗室裏,是不夠的。要學真本事,還是得到生活中來,到實踐中去。”
“所以,這趟來西鄉,真是一點都沒來錯。”
他轉過來頭來對楊誌說道:“楊老師,過兩天,我們再上一趟山,有了你這份筆記,我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有的放矢地去找草藥。”
“李教授,你快別叫我楊老師,我哪受得起你這麽叫啊?”
“別謙虛,一日為師,終身為師。你今天教了我們這些知識,你就是我們的老師。”
說得楊誌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而李惜,一直都沒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