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難!難!難!
一人之下:從封神傳承開始 作者:上清玉景道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聽之下,孟凡卻有一種恍然的感覺,他實在是沒想到,一人之下世界的異人們,竟會是這樣看待西遊記的。
他朝著嶽虎陽問道:“所以說,西遊記的開篇就是在教人們認知先天一炁?”
嶽虎陽點點頭,道:“不錯,靈根具有先天真一之炁,又名先天真一之水,水利萬物,此水順則生人、生物,道則為聖、為仙。”
“而接下來,則是講修法之道,雖無修行法門明細,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極為珍貴,你可願聽否?”
孟凡點點頭:“這是自然!”
嶽虎陽哈哈一笑:“你不嫌我這老頭子講的佶屈聱牙就行!”
孟凡搖搖頭道:“我才不嫌棄呢,這才是真正的修道真言,尋常人想聽都沒得聽呢。”
嶽虎陽點點頭,接著耐下心,講道:“那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有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可入龍宮。”
“這講的是是逆則生仙之道,但人隻知順行,不知逆運,更明明朗朗一座鐵板穩妥之橋,而人當麵不識也,若是逆行,便可入龍宮尋求珍寶。”
“而那花果山水簾洞也極為不凡,在原文中描述為:卻似人家住處一般,好個所在,有天造地設的家當。”
“這即是《悟真篇》所謂:此般至寶家家有,自是愚人識不全。”
“若有人真正得見此寶,即知此地是仙佛洞天福地,內有大造化,頓悟圓通,那所說的天造地設家當,如同本得自有,不予他求,可以安身立命,造化由我,省得受老天之氣。”
“這講的便是,我們自身便有造化,修道一途,求得是向內挖掘,才是根本之道,莫要被外物假術迷花眼睛。”
“三陽開泰產群生,仙石包含日月精:則是指地和天相交合,泰字所代表的和氣蒸騰,使得萬物都能成長,而其中包含著最初的氣息。”
“這亦是在說,先天而生的我們,無論身體的哪一樣,都有著先天真正的氣息,人生而先天,得人身不易。”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道本沒有名字,卻被迫取名叫做道;道本沒有言語,卻用言語來表達道理,這和道德經所言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是一個道理。”
“因此,借用石猴的名字和姓氏,配合金丹的道法,讓人通過這個理解那個,追求靈根的真實跡象。”
“內觀不識因無相:靈根,也就是先天一炁是真空的,卻不認識不知曉;外合明知作有形,先天一炁是神奇的,而又順應著天的法則。”
“曆代人人皆屬此:就是前麵所說的人人都具備,個個都完整;稱王稱聖任縱橫,愚人因此喪身,至人因此成道,如果有悟者,逆而修之。”
“與天地爭奪權力,與日月爭奪光輝。縱橫逆順莫遮攔,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就是靈根育孕源流出的奧妙之處,但若是迷失在安逸之中,不知去尋求,即使有著天賦的資質,也無法接受,一旦家當空虛,閻王老子也不會留情,豈不是白白在世間浪費了生命?”
“所以,這也便是在提醒著人們,要珍惜時間,在幼小時便要誠心向學,進行修煉,而你小子,三歲便開始練炁,確實是實打實的好苗子。”
嶽虎陽拍拍孟凡的頭誇讚道。
孟凡也是嘿嘿的得意一笑。
嶽虎陽考較般的說道:“而在西遊記中,有一點非常有意思,如果看得仔細,便會發現,孫悟空在三百多歲才出去尋仙學道。”
“而孫悟空被勾魂時,卻是三百四十二歲,你覺得這說明什麽?”
孟凡想了想,說道:“這說明孫悟空其實學道學的很晚?孫悟空他天資出眾?短短時間內便能學成歸來?”
嶽虎陽點點頭,循循善誘道:“學道多艱,假使孫悟空沒有菩提祖師這一名師指導,沒有修道的想法,他被勾魂時,還能反抗嗎?”
“而就算孫悟空有求仙學道的想法,但如果沒有菩提祖師,他又會有那樣的成就嗎?”
孟凡迴答道:“沒有!”
嶽虎陽歎氣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幹!”
緊接著,嶽虎陽摸著孟凡腦袋,輕聲道:“小凡,你要記住,異人的傳承珍貴至極,不可輕易予人,也莫說其他門派敝帚自珍,千年的傳承,誰又肯輕易交到一個外人手中。”
孟凡點點頭,忽的好像明白了嶽虎陽曾經的難處。
嶽虎陽叮囑道:“你入我形意門下,修煉一途,徒弟擇師父,師父亦擇徒,師父我也不求你將其發揚光大,但求你把這新形意傳下去,別浪費了好東西就成。”
隨後,嶽虎陽又感歎道:“咱們神州這些個門派,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傳承失傳,或流失於戰火,或幹脆就是找不著合適的傳人。”
“師父我也不希望,窮盡一生咂摸出來的好東西就這麽失傳了!”
孟凡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道理都是一樣,如果沒有老孟修煉出那般生物師的手段,說不定再過個幾百年,禽獸師一脈也注定要被時代所淘汰。
埋沒在曆史塵埃中的門派傳承,何其之多啊!
嶽虎陽提溜著孟凡,說道:“你那三個師兄不成器,也就你小子有點看頭,你小子也要爭點氣,知道嗎?”
孟凡連連點頭,拍著胸脯打包票道:“放心吧,師父,您的手段絕對能在我手裏發揚光大。”
嶽虎陽滿意的點點頭。
“話雖是這麽說,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要囑咐你,修行先修心。”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德行未備莫談玄,求道須憑德性悟,身心清靜是根源,盲修瞎煉遭魔困,歧路如網萬萬千。”
“修真之途說其難,猶如攀懸崖絕壁、登峭壁,步步有險;論其易,唯以人心換道心爾!”
“德、誌、行、信之基一備,悔過遷善之法頻施,則是坦途光明道一條,順水行舟處處妙。”
孟凡仰頭,一拱手:
“必然不負師父所望!”
他朝著嶽虎陽問道:“所以說,西遊記的開篇就是在教人們認知先天一炁?”
嶽虎陽點點頭,道:“不錯,靈根具有先天真一之炁,又名先天真一之水,水利萬物,此水順則生人、生物,道則為聖、為仙。”
“而接下來,則是講修法之道,雖無修行法門明細,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極為珍貴,你可願聽否?”
孟凡點點頭:“這是自然!”
嶽虎陽哈哈一笑:“你不嫌我這老頭子講的佶屈聱牙就行!”
孟凡搖搖頭道:“我才不嫌棄呢,這才是真正的修道真言,尋常人想聽都沒得聽呢。”
嶽虎陽點點頭,接著耐下心,講道:“那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有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可入龍宮。”
“這講的是是逆則生仙之道,但人隻知順行,不知逆運,更明明朗朗一座鐵板穩妥之橋,而人當麵不識也,若是逆行,便可入龍宮尋求珍寶。”
“而那花果山水簾洞也極為不凡,在原文中描述為:卻似人家住處一般,好個所在,有天造地設的家當。”
“這即是《悟真篇》所謂:此般至寶家家有,自是愚人識不全。”
“若有人真正得見此寶,即知此地是仙佛洞天福地,內有大造化,頓悟圓通,那所說的天造地設家當,如同本得自有,不予他求,可以安身立命,造化由我,省得受老天之氣。”
“這講的便是,我們自身便有造化,修道一途,求得是向內挖掘,才是根本之道,莫要被外物假術迷花眼睛。”
“三陽開泰產群生,仙石包含日月精:則是指地和天相交合,泰字所代表的和氣蒸騰,使得萬物都能成長,而其中包含著最初的氣息。”
“這亦是在說,先天而生的我們,無論身體的哪一樣,都有著先天真正的氣息,人生而先天,得人身不易。”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道本沒有名字,卻被迫取名叫做道;道本沒有言語,卻用言語來表達道理,這和道德經所言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是一個道理。”
“因此,借用石猴的名字和姓氏,配合金丹的道法,讓人通過這個理解那個,追求靈根的真實跡象。”
“內觀不識因無相:靈根,也就是先天一炁是真空的,卻不認識不知曉;外合明知作有形,先天一炁是神奇的,而又順應著天的法則。”
“曆代人人皆屬此:就是前麵所說的人人都具備,個個都完整;稱王稱聖任縱橫,愚人因此喪身,至人因此成道,如果有悟者,逆而修之。”
“與天地爭奪權力,與日月爭奪光輝。縱橫逆順莫遮攔,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就是靈根育孕源流出的奧妙之處,但若是迷失在安逸之中,不知去尋求,即使有著天賦的資質,也無法接受,一旦家當空虛,閻王老子也不會留情,豈不是白白在世間浪費了生命?”
“所以,這也便是在提醒著人們,要珍惜時間,在幼小時便要誠心向學,進行修煉,而你小子,三歲便開始練炁,確實是實打實的好苗子。”
嶽虎陽拍拍孟凡的頭誇讚道。
孟凡也是嘿嘿的得意一笑。
嶽虎陽考較般的說道:“而在西遊記中,有一點非常有意思,如果看得仔細,便會發現,孫悟空在三百多歲才出去尋仙學道。”
“而孫悟空被勾魂時,卻是三百四十二歲,你覺得這說明什麽?”
孟凡想了想,說道:“這說明孫悟空其實學道學的很晚?孫悟空他天資出眾?短短時間內便能學成歸來?”
嶽虎陽點點頭,循循善誘道:“學道多艱,假使孫悟空沒有菩提祖師這一名師指導,沒有修道的想法,他被勾魂時,還能反抗嗎?”
“而就算孫悟空有求仙學道的想法,但如果沒有菩提祖師,他又會有那樣的成就嗎?”
孟凡迴答道:“沒有!”
嶽虎陽歎氣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幹!”
緊接著,嶽虎陽摸著孟凡腦袋,輕聲道:“小凡,你要記住,異人的傳承珍貴至極,不可輕易予人,也莫說其他門派敝帚自珍,千年的傳承,誰又肯輕易交到一個外人手中。”
孟凡點點頭,忽的好像明白了嶽虎陽曾經的難處。
嶽虎陽叮囑道:“你入我形意門下,修煉一途,徒弟擇師父,師父亦擇徒,師父我也不求你將其發揚光大,但求你把這新形意傳下去,別浪費了好東西就成。”
隨後,嶽虎陽又感歎道:“咱們神州這些個門派,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傳承失傳,或流失於戰火,或幹脆就是找不著合適的傳人。”
“師父我也不希望,窮盡一生咂摸出來的好東西就這麽失傳了!”
孟凡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道理都是一樣,如果沒有老孟修煉出那般生物師的手段,說不定再過個幾百年,禽獸師一脈也注定要被時代所淘汰。
埋沒在曆史塵埃中的門派傳承,何其之多啊!
嶽虎陽提溜著孟凡,說道:“你那三個師兄不成器,也就你小子有點看頭,你小子也要爭點氣,知道嗎?”
孟凡連連點頭,拍著胸脯打包票道:“放心吧,師父,您的手段絕對能在我手裏發揚光大。”
嶽虎陽滿意的點點頭。
“話雖是這麽說,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要囑咐你,修行先修心。”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德行未備莫談玄,求道須憑德性悟,身心清靜是根源,盲修瞎煉遭魔困,歧路如網萬萬千。”
“修真之途說其難,猶如攀懸崖絕壁、登峭壁,步步有險;論其易,唯以人心換道心爾!”
“德、誌、行、信之基一備,悔過遷善之法頻施,則是坦途光明道一條,順水行舟處處妙。”
孟凡仰頭,一拱手:
“必然不負師父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