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重蹈覆轍
穿到汴唐,她養成了未來奸相! 作者:七月遇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現在,謝奉之風頭越盛,沈暮林心中就越難受。
他甚至開始盤算著如何除掉謝奉之了。
隻不過他隻是轉了轉這樣的念頭而已,還沒有具體行動。
這消息更沒外傳,可謝奉之已經猜得七七八八了。
也是到了這一刻他才明白,為何唐懷柔一直說自己將來會起兵造反。
那時謝奉之總以為唐懷柔是胡言亂語。
他自認為自己沒有那樣的本事,也沒有那樣的野心。
他所做的一切隻不過是想活下去罷了,造反有什麽好處?
萬一失敗,必然連累全家。
皇帝開恩隻讓謝家人流放,並未要他們的性命。
倘若謝奉之真去造反,一旦失敗,喪命的可不止他一個人。
謝奉之以為唐懷柔是故意嚇唬自己,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忽悠眾人。
可自從謝奉之屢立戰功後,他察覺到危機感了。
流放的那兩個月以來,再加上來到盛京後,這麽長時間謝奉之逐漸想明白很多事情。
謝家的確忠心,當然再忠心的人隻要功高震主,結局就是死路一條。
問題不在於謝家會不會造反,而在於謝家有沒有能力造反。
也許從謝家祖宗成為開國元勳的那一天開始,就注定謝家要以悲劇收尾了。
想明白這些事後,謝奉之便有意藏起鋒芒。
他一開始在軍中立功隻是想圖個安穩。
唯有自己身上有了一官半職,他才能更好地站穩腳跟,也能更好的保護自己身邊的人。
但後來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直到現在,謝奉之的官職一路水漲船高,隻要眼前這一仗勝利,北梁國就徹底沒戲成了。
而他也必然會成為某某將軍,這都是板上釘釘的事,由不得謝奉之不接受。
那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沈暮林的提防和各種試探。
謝奉之又會像在皇帝手裏當差那樣,時刻打起精神,生怕哪天又被扣了一頂謀反的罪名。
可這樣的日子過得實在太累了,不對嗎?
剛開春的天還有點涼,山上更是如此。
傍晚時分,謝奉之站在山頭朝盛京方向眺望天地,愁雲密布。
其中還夾雜著他對唐懷柔一抹濃濃的思念。
周子煬從後麵過來時動靜並不小,也沒刻意放輕腳步,謝奉之居然沒聽見。
直到他出聲,謝奉之才終於迴過神來。
“怎麽了?”
“沒什麽,我看頭兒一個人出來,好像有心事,所以特地跟過來,想幫頭兒分憂解難的。。
“我沒事。”
謝奉之收迴思緒,輕輕歎了口氣。
“我隻是覺得心中煩悶,想出來走走罷了,不算什麽大事。”
周子煬湊過來,嘻嘻一笑。
“我看頭兒不是心中煩悶,而是想念唐姑娘了吧?”
“自上次一別都好幾個月了,頭兒一定很想念唐姑娘對不對?”
“那是自然的!”
謝奉之並沒否認,而是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但除了這件事外,我心中還有別的事想不明白。”
“不,確切的說,是我不知道該怎麽做。”
周子煬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這麽說,頭兒是迷茫了?”
“對,就是迷茫。”
謝奉之也說不出自己心中到底是什麽感受,隻覺得心裏很亂,不知道該怎麽辦。
周子煬爽朗一笑,“還沒發生的事,想那麽早幹嘛?”
“頭兒,你眼下立了那麽多功勞,逆王殿下一定會對頭兒大加讚賞的。”
“而我呢,就跟著頭兒多多沾光了!”
謝奉之斜他一眼沒說話。
周子煬是比謝奉之小一歲,但他是家裏最小的孩子。
他上麵足足有五個姐姐,可想而知他一定被保護的很好,根本不知人心險惡。
他不懂軍營裏的各種勾心鬥角,更不懂朝堂上的腥風血雨。
謝奉之就算跟周子煬說了這事,他也不理解,反而還會多添憂愁。
好了,也許周子煬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事情還未發生,他就先愁的睡不著覺了,有什麽用呢?
該發生的事情,最後一定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就算再怎麽擔心,也一定不會發生。
最重要的是,每次在這種迷茫的時候,謝奉之總是會想到唐懷柔。
如果有她在的話,她一定會給自己出主意的。
也許唐懷柔出的主意不是最好的,但總是會給她帶來不少思路,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周子煬一開始嘻嘻哈哈的,但當他意識到謝奉之心情真的不好時,便沒再說什麽。
他找了個借口先離開了。
“懷柔,你還好嗎?”
謝奉之看著盛京的方向,喃喃道。
一陣風吹來,帶著些許塵土迷進眼睛裏,他這才收迴視線,歎息不止。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見到唐懷柔,更不知道北涼國這邊的戰爭什麽時候才能結束。
謝奉之記得唐懷柔之前提到過以後的事情走向。
北涼國並沒有滅亡,沈暮林也知道兔子急了還會咬人的道理。
如果真把北涼國逼急了,一旦他們和皇帝聯手,沈暮林將會腹背受敵。
他之所以攻打北涼國,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與北涼國簽訂契約,互不侵犯。
同時也保證絕不會出爾反爾,和別人結為聯盟對自己不利。
到目前為止,趙將軍已經連著拿下十六座城池。
北涼國的版圖活活少了一大塊,看樣子要不了多久,雙方就要和談了。
一旦北涼國這邊的事解決,那沈暮林就要拿皇帝開刀了。
雖然他是皇帝的親生兒子,但自從沈暮林割地為王後,那點父子情早就一點都不剩了。
他們下次再見麵時,必然兵戎相見。
唐懷柔說,沈暮林勝了,皇帝不是死在沈暮林手中,而是積勞成疾。
再加上大軍連連戰敗,他一時氣急攻心,不幸得了急病身亡了。
可謝奉之總覺得這個理由太過離譜。
皇帝的身子一向很康健,宮中又有那麽多太醫每天為他請平安脈,怎麽說死就死了呢?
況且他也從未聽說過皇帝有舊疾在身。
可唐懷柔說,史書上就是這麽記載的,這下連謝奉之也搞不清楚怎麽迴事了。
不過按照唐懷柔的說法,那一天應該已經不會太遠了。
他甚至開始盤算著如何除掉謝奉之了。
隻不過他隻是轉了轉這樣的念頭而已,還沒有具體行動。
這消息更沒外傳,可謝奉之已經猜得七七八八了。
也是到了這一刻他才明白,為何唐懷柔一直說自己將來會起兵造反。
那時謝奉之總以為唐懷柔是胡言亂語。
他自認為自己沒有那樣的本事,也沒有那樣的野心。
他所做的一切隻不過是想活下去罷了,造反有什麽好處?
萬一失敗,必然連累全家。
皇帝開恩隻讓謝家人流放,並未要他們的性命。
倘若謝奉之真去造反,一旦失敗,喪命的可不止他一個人。
謝奉之以為唐懷柔是故意嚇唬自己,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忽悠眾人。
可自從謝奉之屢立戰功後,他察覺到危機感了。
流放的那兩個月以來,再加上來到盛京後,這麽長時間謝奉之逐漸想明白很多事情。
謝家的確忠心,當然再忠心的人隻要功高震主,結局就是死路一條。
問題不在於謝家會不會造反,而在於謝家有沒有能力造反。
也許從謝家祖宗成為開國元勳的那一天開始,就注定謝家要以悲劇收尾了。
想明白這些事後,謝奉之便有意藏起鋒芒。
他一開始在軍中立功隻是想圖個安穩。
唯有自己身上有了一官半職,他才能更好地站穩腳跟,也能更好的保護自己身邊的人。
但後來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直到現在,謝奉之的官職一路水漲船高,隻要眼前這一仗勝利,北梁國就徹底沒戲成了。
而他也必然會成為某某將軍,這都是板上釘釘的事,由不得謝奉之不接受。
那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沈暮林的提防和各種試探。
謝奉之又會像在皇帝手裏當差那樣,時刻打起精神,生怕哪天又被扣了一頂謀反的罪名。
可這樣的日子過得實在太累了,不對嗎?
剛開春的天還有點涼,山上更是如此。
傍晚時分,謝奉之站在山頭朝盛京方向眺望天地,愁雲密布。
其中還夾雜著他對唐懷柔一抹濃濃的思念。
周子煬從後麵過來時動靜並不小,也沒刻意放輕腳步,謝奉之居然沒聽見。
直到他出聲,謝奉之才終於迴過神來。
“怎麽了?”
“沒什麽,我看頭兒一個人出來,好像有心事,所以特地跟過來,想幫頭兒分憂解難的。。
“我沒事。”
謝奉之收迴思緒,輕輕歎了口氣。
“我隻是覺得心中煩悶,想出來走走罷了,不算什麽大事。”
周子煬湊過來,嘻嘻一笑。
“我看頭兒不是心中煩悶,而是想念唐姑娘了吧?”
“自上次一別都好幾個月了,頭兒一定很想念唐姑娘對不對?”
“那是自然的!”
謝奉之並沒否認,而是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但除了這件事外,我心中還有別的事想不明白。”
“不,確切的說,是我不知道該怎麽做。”
周子煬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這麽說,頭兒是迷茫了?”
“對,就是迷茫。”
謝奉之也說不出自己心中到底是什麽感受,隻覺得心裏很亂,不知道該怎麽辦。
周子煬爽朗一笑,“還沒發生的事,想那麽早幹嘛?”
“頭兒,你眼下立了那麽多功勞,逆王殿下一定會對頭兒大加讚賞的。”
“而我呢,就跟著頭兒多多沾光了!”
謝奉之斜他一眼沒說話。
周子煬是比謝奉之小一歲,但他是家裏最小的孩子。
他上麵足足有五個姐姐,可想而知他一定被保護的很好,根本不知人心險惡。
他不懂軍營裏的各種勾心鬥角,更不懂朝堂上的腥風血雨。
謝奉之就算跟周子煬說了這事,他也不理解,反而還會多添憂愁。
好了,也許周子煬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事情還未發生,他就先愁的睡不著覺了,有什麽用呢?
該發生的事情,最後一定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就算再怎麽擔心,也一定不會發生。
最重要的是,每次在這種迷茫的時候,謝奉之總是會想到唐懷柔。
如果有她在的話,她一定會給自己出主意的。
也許唐懷柔出的主意不是最好的,但總是會給她帶來不少思路,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周子煬一開始嘻嘻哈哈的,但當他意識到謝奉之心情真的不好時,便沒再說什麽。
他找了個借口先離開了。
“懷柔,你還好嗎?”
謝奉之看著盛京的方向,喃喃道。
一陣風吹來,帶著些許塵土迷進眼睛裏,他這才收迴視線,歎息不止。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見到唐懷柔,更不知道北涼國這邊的戰爭什麽時候才能結束。
謝奉之記得唐懷柔之前提到過以後的事情走向。
北涼國並沒有滅亡,沈暮林也知道兔子急了還會咬人的道理。
如果真把北涼國逼急了,一旦他們和皇帝聯手,沈暮林將會腹背受敵。
他之所以攻打北涼國,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與北涼國簽訂契約,互不侵犯。
同時也保證絕不會出爾反爾,和別人結為聯盟對自己不利。
到目前為止,趙將軍已經連著拿下十六座城池。
北涼國的版圖活活少了一大塊,看樣子要不了多久,雙方就要和談了。
一旦北涼國這邊的事解決,那沈暮林就要拿皇帝開刀了。
雖然他是皇帝的親生兒子,但自從沈暮林割地為王後,那點父子情早就一點都不剩了。
他們下次再見麵時,必然兵戎相見。
唐懷柔說,沈暮林勝了,皇帝不是死在沈暮林手中,而是積勞成疾。
再加上大軍連連戰敗,他一時氣急攻心,不幸得了急病身亡了。
可謝奉之總覺得這個理由太過離譜。
皇帝的身子一向很康健,宮中又有那麽多太醫每天為他請平安脈,怎麽說死就死了呢?
況且他也從未聽說過皇帝有舊疾在身。
可唐懷柔說,史書上就是這麽記載的,這下連謝奉之也搞不清楚怎麽迴事了。
不過按照唐懷柔的說法,那一天應該已經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