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對於催清風這幾聲絕望的咆哮,李瑁不可置否的點點頭表示讚同,因為站在世人的大義上自己這個皇帝的位子也確實來的有點上不了台麵,但是老話說的好成王敗寇,此時他催清風說出這樣的話挺起來大義凜然但在場稍微明白事理點的人都會覺得甚是可笑的。
“清風老兄你說的不錯啊!朕的父皇,也就是現在坐著的那位你們口口聲聲要效忠的明君聖皇他老人家從前也是這樣幾次三番訓斥我的,可結果又能怎麽樣呢?木已成舟,難道朕這幾年來做皇帝做的很差嗎?若真有你說的那麽不堪,恐怕整個大唐的百姓早就站起來造我李瑁的反了吧,其實說起來我李瑁和你催清風並無什麽深仇大恨,至於後頭郭子儀滅你們崔家滿門,那也不是朕的意思,他這人嗎,骨子裏和你一樣一心效忠大唐,總覺得要斬草除根,這點你能理解吧,換過來你可能也會把像追命,鐵手,還有太原王家他們的全家老小給殺個幹淨吧,所以說沒什麽大仇大怨,要怪就怪你這人把麵子看的太重了,當時朕和思洛的事情……誒……現在這個茬不提也擺,隻是今日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就算你是個人才,朕也不得不殺你了……終究覺得有些可惜啊,你這樣的人不管放到哪裏都還是為大唐闖出一片天來的,對了,還有他們這幾萬人死的實在太不值得了,你們幹嘛就不能再等一等呢?”
李瑁說到這裏還示意追命把那個半死不活的韓休和幾個不良帥的首腦也從地上拖到了李隆基的麵前,而他們這十幾個人一到李隆基麵前後便瞬間淚如泉湧,哽咽了半天也隻能死命的把頭往地上叩。
“不用如此了,你們今日也算盡力了,朕不怪你們,時也命也,那逆子的手段實在太過高明,朕也沒預料到他還有這一手,不過黃泉路上有你們護衛朕也安心不少,無論如何你們都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將,死得其所,隻是朕害的你們全家老小受累,於心不忍啊!”
“上皇,臣等無能!是臣等害了您啊!我們愧對不良帥的稱唿……”望著姚童對著李隆基一邊說一邊叩的滿腦門子血,李瑁聯想到已經身死的旺財,頓時便氣血上湧,跑過去拎起他的衣領連生嗬斥起來“姚童啊姚童,兩陣對壘,各為其主,朕怨不得你,可你們姚家是我大唐三朝幹吏,你祖父姚相何等睿智,他老人家離開也不過區區記載,你們……你們兄妹竟然連旺財都加害……對了旺唐和旺搖兩兄妹呢?還有姚心兒那賤婢跑哪裏去了?朕若不是看在姚相的麵上,早把你們姚家滿門碎屍萬斷了,你他娘的還有臉在這裏談什麽忠義,連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都能下的去手……”
李瑁說到這裏後又氣的一連給姚童來了三腳,但好在追命等人強行拉扯著,李瑁才沒把這姚童當著李隆基的麵給踢死,可饒是念在大唐名相姚崇的麵子上李瑁依然還是命人將韓休,姚童這倆個害死旺財的元兇給拖到長安刑場給五馬分屍了。
等一切都蓋棺論定平靜下來後已經是大亂的第三天,經過皇城十二衛所協同大理寺不眠不休的詳細調查,再加上從陳玄禮口中吐入出的不良帥名單按圖索驥後,不管是有確找證據參與亂戰的還是捕風捉影牽連到的大小官員,氏族勳貴有關人等竟然多達十萬之眾。
而李瑁在看到這一遝厚厚的名單後,幾乎氣的連飯都吃不下去,畢竟他這幾年嘔心瀝血的處理政事,無論是對於百姓還是長安城內的那些勳貴們都可以說是仁至義盡,能不殺的他幾乎都不殺不涉株連,但盡管如此這些人暗地裏還是處心積慮的和李亨還有李隆基勾勾搭搭的聯係著。
“聖人,此事關乎大唐根基,處理起來需慎之又慎啊,一旦大開殺戒,那麽近乎大唐一半的士人學子都會戰戰兢兢,心生恐懼了,而聖人您這幾年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聲望也將一朝盡失了,他們這些人除了少數皇室中人外,其餘也是大多德高望重,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不說,此外他們姻親內結,若是大搞株連又不知道有多少無辜之人牽涉其中了……”
“張愛卿,你說的這些朕難道會不知嗎朕也想寬仁處置,可他們這都派人攻打皇城了啊!而且還將朕的長安府尹給活活逼死了,如此罪行,朕難道連查上一查也不行嗎?法不責眾,也得看看實際的情況吧,昨日蕭禹早早的便來自行請罪了,說什麽識人不明……堂堂一個刑部尚書家的管事居然會是不良帥,這要傳出去朕的臉還要不要了……行了此事改日再議吧,朕要好好想想……”
李瑁說完便揮揮手想把這位難纏的宰相給支開,可不想張九齡這個楞種絲毫不給李瑁躲清閑的機會“聖人,此事萬萬拖延不得啊,遲則生變,眼下這東道富陽盤踞的叛軍主力仍舊多達三十幾萬,雖說他們折損了催清風這樣的悍將,但廢太子李亨的號召力依然不可小覷啊!若聖人您對上皇的處理不盡快公告天下,那麽世人憂懼之心就會日日放大介時……”
張九齡欲言又止,而此刻站在一旁的其他人則頻頻點頭讚同老張的觀點,李瑁聽完張九齡的話其實也不是不明白他所說的道理,畢竟李隆基在年輕時期為大唐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他的帶領下將武則天遺留下來的勢力連根拔除,繼而得以使李氏一族重掌皇權的貢獻更是深入人心。
這也是原先曆史上李隆基步入晚年昏庸無德鬧的政局動蕩之下也沒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原因之一,而之前李瑁這個皇子利用軍事上的優勢強行圈禁李隆基奪取皇位的事,明麵上便有許多人跟著李亨跑去江南造反,至於暗地裏到底有多少敢怒不敢言的人存在怕是隻有天知道了。
)
m.
</p>
對於催清風這幾聲絕望的咆哮,李瑁不可置否的點點頭表示讚同,因為站在世人的大義上自己這個皇帝的位子也確實來的有點上不了台麵,但是老話說的好成王敗寇,此時他催清風說出這樣的話挺起來大義凜然但在場稍微明白事理點的人都會覺得甚是可笑的。
“清風老兄你說的不錯啊!朕的父皇,也就是現在坐著的那位你們口口聲聲要效忠的明君聖皇他老人家從前也是這樣幾次三番訓斥我的,可結果又能怎麽樣呢?木已成舟,難道朕這幾年來做皇帝做的很差嗎?若真有你說的那麽不堪,恐怕整個大唐的百姓早就站起來造我李瑁的反了吧,其實說起來我李瑁和你催清風並無什麽深仇大恨,至於後頭郭子儀滅你們崔家滿門,那也不是朕的意思,他這人嗎,骨子裏和你一樣一心效忠大唐,總覺得要斬草除根,這點你能理解吧,換過來你可能也會把像追命,鐵手,還有太原王家他們的全家老小給殺個幹淨吧,所以說沒什麽大仇大怨,要怪就怪你這人把麵子看的太重了,當時朕和思洛的事情……誒……現在這個茬不提也擺,隻是今日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就算你是個人才,朕也不得不殺你了……終究覺得有些可惜啊,你這樣的人不管放到哪裏都還是為大唐闖出一片天來的,對了,還有他們這幾萬人死的實在太不值得了,你們幹嘛就不能再等一等呢?”
李瑁說到這裏還示意追命把那個半死不活的韓休和幾個不良帥的首腦也從地上拖到了李隆基的麵前,而他們這十幾個人一到李隆基麵前後便瞬間淚如泉湧,哽咽了半天也隻能死命的把頭往地上叩。
“不用如此了,你們今日也算盡力了,朕不怪你們,時也命也,那逆子的手段實在太過高明,朕也沒預料到他還有這一手,不過黃泉路上有你們護衛朕也安心不少,無論如何你們都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將,死得其所,隻是朕害的你們全家老小受累,於心不忍啊!”
“上皇,臣等無能!是臣等害了您啊!我們愧對不良帥的稱唿……”望著姚童對著李隆基一邊說一邊叩的滿腦門子血,李瑁聯想到已經身死的旺財,頓時便氣血上湧,跑過去拎起他的衣領連生嗬斥起來“姚童啊姚童,兩陣對壘,各為其主,朕怨不得你,可你們姚家是我大唐三朝幹吏,你祖父姚相何等睿智,他老人家離開也不過區區記載,你們……你們兄妹竟然連旺財都加害……對了旺唐和旺搖兩兄妹呢?還有姚心兒那賤婢跑哪裏去了?朕若不是看在姚相的麵上,早把你們姚家滿門碎屍萬斷了,你他娘的還有臉在這裏談什麽忠義,連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都能下的去手……”
李瑁說到這裏後又氣的一連給姚童來了三腳,但好在追命等人強行拉扯著,李瑁才沒把這姚童當著李隆基的麵給踢死,可饒是念在大唐名相姚崇的麵子上李瑁依然還是命人將韓休,姚童這倆個害死旺財的元兇給拖到長安刑場給五馬分屍了。
等一切都蓋棺論定平靜下來後已經是大亂的第三天,經過皇城十二衛所協同大理寺不眠不休的詳細調查,再加上從陳玄禮口中吐入出的不良帥名單按圖索驥後,不管是有確找證據參與亂戰的還是捕風捉影牽連到的大小官員,氏族勳貴有關人等竟然多達十萬之眾。
而李瑁在看到這一遝厚厚的名單後,幾乎氣的連飯都吃不下去,畢竟他這幾年嘔心瀝血的處理政事,無論是對於百姓還是長安城內的那些勳貴們都可以說是仁至義盡,能不殺的他幾乎都不殺不涉株連,但盡管如此這些人暗地裏還是處心積慮的和李亨還有李隆基勾勾搭搭的聯係著。
“聖人,此事關乎大唐根基,處理起來需慎之又慎啊,一旦大開殺戒,那麽近乎大唐一半的士人學子都會戰戰兢兢,心生恐懼了,而聖人您這幾年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聲望也將一朝盡失了,他們這些人除了少數皇室中人外,其餘也是大多德高望重,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不說,此外他們姻親內結,若是大搞株連又不知道有多少無辜之人牽涉其中了……”
“張愛卿,你說的這些朕難道會不知嗎朕也想寬仁處置,可他們這都派人攻打皇城了啊!而且還將朕的長安府尹給活活逼死了,如此罪行,朕難道連查上一查也不行嗎?法不責眾,也得看看實際的情況吧,昨日蕭禹早早的便來自行請罪了,說什麽識人不明……堂堂一個刑部尚書家的管事居然會是不良帥,這要傳出去朕的臉還要不要了……行了此事改日再議吧,朕要好好想想……”
李瑁說完便揮揮手想把這位難纏的宰相給支開,可不想張九齡這個楞種絲毫不給李瑁躲清閑的機會“聖人,此事萬萬拖延不得啊,遲則生變,眼下這東道富陽盤踞的叛軍主力仍舊多達三十幾萬,雖說他們折損了催清風這樣的悍將,但廢太子李亨的號召力依然不可小覷啊!若聖人您對上皇的處理不盡快公告天下,那麽世人憂懼之心就會日日放大介時……”
張九齡欲言又止,而此刻站在一旁的其他人則頻頻點頭讚同老張的觀點,李瑁聽完張九齡的話其實也不是不明白他所說的道理,畢竟李隆基在年輕時期為大唐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他的帶領下將武則天遺留下來的勢力連根拔除,繼而得以使李氏一族重掌皇權的貢獻更是深入人心。
這也是原先曆史上李隆基步入晚年昏庸無德鬧的政局動蕩之下也沒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原因之一,而之前李瑁這個皇子利用軍事上的優勢強行圈禁李隆基奪取皇位的事,明麵上便有許多人跟著李亨跑去江南造反,至於暗地裏到底有多少敢怒不敢言的人存在怕是隻有天知道了。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