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不過催清風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人物,他知道高仙芝作為一個老辣的將帥絕不會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寂寂無名之輩,自己此刻若是以貌取人給對方留下一個不好印象那麽將來這川蜀商貿事宜或許便會舉步維艱。


    於是他在猶豫片刻之後,就當即雙手抱拳對著封常清還以大禮並且一臉平靜的開口道“封兄弟,日後這蜀地之事便要仰仗閣下了,若催某有什麽地方做的不周之處也望封兄弟能海涵見諒……”


    “好說,好說,大帥之命,封某自當盡心竭力,隻是劍南各地商貿之事向來由成都王家商會把持,要想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分出一杯羹來,此事恐怕也是急不得,或許還得從長計議,不過好在我們軍中的糧草和平常各種所需都是軍方自家接運,其中關節尚有操作的餘地,此事與王家商會來說也是兩不明說的秘密而已……”


    封常清此話一出,催清風雙眼立刻閃現出了一絲喜悅其實他在來劍南之前心中想的商貿事宜與其說是正常的貿易還不如就是希望搭建一個短期的糧道而已,已經江南即使現在已經開始自力更生的建設工作,可畢竟真的要做到幾十大軍自給自足的地步也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隻要眼下高仙芝鬆開口能把巴蜀的糧食分出一些來,那麽其他事情其實都大可放在一邊先不談了。


    而高仙芝瞧著事情談到正經關鍵處於是便也隨意找了個借口讓催清風和封常清二人自己離開大營去商議,因為他現在所做的事情從內心深處來說還是覺得有些對不住李瑁的,畢竟李瑁對於他這個劍南道一把手的恩義比起之前的李隆基來也是少不了多少,剛剛及冠的小兒子被直接送進太學念書不說,就連自己留在長安的家眷也是一個個都得了實惠,而最最讓高仙芝感動又無法拒絕的是李瑁竟然還把他的名字和肖像掛在了長安講武堂的大唐名將閣內,甚至位列在十大名將之中,繼而日常供那些年輕將校瞻仰。此等殊榮放眼整個大唐那些屈指可數還在世的老將中,真的恩比天高了。


    所以他高仙芝內心矛盾的無以複加,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什麽完人,自己也想名傳千古,萬世流芳,眼下若是因為暗中支持李亨而鬧的身敗名裂,那麽於情於理是怎麽也說不過去的,於是等催清風和封常清走出軍營,高仙芝在猶豫了半天後還是毅然決然的提筆將此事如實的寫下來命人送到長安告知李瑁。


    隻不過他在信中盡述自己的無奈後也大力的勸說起李瑁並且陳述利弊的規勸李瑁暫時不要動手攻打江南浙東道,因為高仙芝站在一個將帥的角度去分析了人心,天時,地利,最重要的是他還認為江南曾是李瑁重點發展絲綢輕工業的地方輕易亂不得,絲綢之路也不能因此就中斷等等……


    而半個月後,李瑁在禦書房內又親自把高仙芝的來信交到了張九齡的手中讓他過目並且說說自己的想法,但是張九齡在看完這封信後卻當即對著李瑁行大禮一個踉蹌便叩了下去。


    “聖人,此事萬萬不可猶疑啊!高仙芝此舉明明是有不臣之心,他與逆賊勾連在前,現在竟還這般有恃無恐的上書為自己辯解,微臣希望聖人您能當機立斷即刻急招高仙芝迴長安領罪……”聽著張九齡有點義憤填膺的陳述,李瑁忍了許久還是有點忍不住的笑出聲來,繼而開口對著他緩緩言道“老張啊!你這人什麽都好就是太過剛直了,高仙芝他若真有不臣之心幹嘛還這樣拐著彎的來為了自己開脫啊,其實他說的這些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到道理,江南各處朕之前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在上麵,特別是揚州,臨安,還有那個上海也就是你們叫做華亭縣的那個地方,朕此前還特意設立了幾個紡織廠和船廠,浙東道和那些地方不比我們中原腹地,他們地少多山,當地百姓向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很是貧苦啊!所以朕也想乘此時機改變一下他們那裏的麵貌……愛卿你也先別跪著了起來說話吧,與朕無需這般客套了想當初咱們一起在嶺南時候……哈哈……到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啊!!!”


    聽到李瑁這樣套近乎的語氣,張九齡也是頓感自己真的有些小題大做了,於是慢慢重新站起身又在圓凳上坐了下去,可是他依然還是在反複的看著手裏高仙芝的那封親筆信。


    “聖人,您的意思微臣也有些懂得,可叛軍若是長期盤踞在浙東江南等地,必然會做大,介時豈不是養虎為患了,而且現在廢太子找到了高仙芝開通劍南商道,那麽又無異於增添了一方助力,微臣是擔心此刻朝廷若不下狠心剿滅,到頭來還是會花費更多的功夫來……至於您說的改革興建江南之事,大可朝廷自己來做啊……”


    “不不……老張你把此事想的太過簡單了,江南雖貧苦,但民風卻異常剽悍,若沒有當地的門閥,氏族鼎力相助這改革一事實難順利進行,反而眼下李亨這幫人畫餅充饑給了當地勳貴,士紳極大的熱情,你想想看這從龍之功誰不想要啊!他們跟著我三哥李亨反倒會上下一心全力的自我發展壯大起來,不過你擔心的事,朕也是有想過的,一隅之地再是強悍到最後恐怕也不能與我大唐全國上百個州府抗爭吧!所以朕現在要做的便是要先整理好北方這個爛攤子,這其實也是朕急著把你從新羅找迴來的主要原因,他們交出了土地,交出了人脈,可迴頭要是吃不到朕先前允諾下的肥肉,又豈肯善擺甘休啊……北方實在不能再出什麽動蕩來了啊老張……”


    李瑁說著更是拿起手裏的那根長棍子指著身後的地圖指指點點起來“老張,你看現在新羅半島,乃至整個東北方都全部在我大唐控製之內,那麽此後北方的經濟發展必然要從新羅的出海口開始引導……而扶桑國或許便是一個很好的跳板……再往前這些諸島乃至再遠些的那個澳大利亞大片土地,那個可都是看的見摸得著的天然肥沃之土啊!”


    “這?聖人您想的莫非也太長久些了吧,扶桑島國雖說人煙稀少,但若想一時之間傾巢拿下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吧!兩國交戰耗損銀錢民力不說,要是久攻不下必然又會引起國內局勢的動蕩,所以微臣還是想聖人您三思而行啊!當下大唐雖外無強敵,但內有憂患啊!廢太子率領的叛軍才是朝廷心腹大患,這攻伐扶桑小國,開發海外耕地之事是不是可以稍稍放緩一些時間!”


    張九齡正慢慢訴說著自己的觀點,可眼見李瑁從龍椅上站起度步到了地圖前觀摩起來,他隨即也是非常主動的起身跟了上去,繼而再次有點囉嗦的開口道“聖人,此刻攻打扶桑著實不是最佳時機啊!海上貿易大多是別國來我大唐經商,而我大唐帝國物產富饒壓根無需從其他小國購買實物啊!如此大規模的興兵渡海作戰,折損一定數量的大唐將士不說,千萬百姓的歲賦用在此處更是白白耗費啊!”


    “張愛卿啊!你說在千年前我中華的國土麵積是不是也隻有中原一隅啊?而縱觀曆史各個朝代除了強大的漢朝能遠征漠北開通絲綢之路以外其他王朝是不是都是在內亂中損耗了自家的實力啊!”“這……聖人您所言極是,大致是這個樣子的,要不是三國兩晉我中原人口死傷巨大,難以在短期內迴複,也不會有後期的胡人亂我中華了……”


    “對嘛!能力越大,責任便越大,眼下我大唐帝國堪稱古往今來的第一帝國,若不乘著國力強勝之際一掃八荒,那麽以後的事情誰又說的準呢?朕可不相信什麽大唐帝國千年萬年,朕所希望的是即使日後我中華地區自己人如何的爭鬥,也會像始皇帝那樣定下的鐵律一樣,無人再敢把吐蕃,突厥等地分裂出去,日後新羅,扶桑,還有暹羅……等等都將是我中華子民紮根繁衍的國土……一切的罪名都讓朕來承擔吧,張愛卿你們和朕一起努力把家業再掙大一些好不好啊!戰爭嗎死傷難免的要是漢朝把吐蕃打下來了,會有我大唐數百年的戰禍嗎所以朕真的不想再讓後世子孫受苦了,咱們力所能及的去打吧,至於他們能守住多少就隨他們了……”


    李瑁一邊說一邊雙眼死死的盯著扶桑的那片小島,他的思緒真的迴到了好遠好遠的地方身為華夏後世子孫,他知道此時就算天王老子來了也是攔不住他去滅掉扶桑那個日出之國的!但比較理性的張九齡似乎還是沒有被李瑁真誠的話語給打動,他作為一國宰府考慮的事情一般都是囊括全局,因為他知道眼下的大唐帝國絕沒有安定到可以一心一意去對付外敵的地步。


    遠的不說,就是他親自治理兩年的新羅半島也是局勢尷尬的讓人心慌的,他在的時候還好些能一視同仁,可等他這一走後才短短幾個月當地便大大小小的出些了十幾起當地百姓集體逃跑反抗的事情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逍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寫李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寫李四並收藏大唐逍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