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他這是胡鬧!朕何時同意他說這些傻話了,可這老小子自作主張的都說出來了,朕還能怎麽樣?難道當場反駁與他嗎?你昨夜不是說還有幾十人從太子府逃脫出去了嗎?那麽如此看來他們的身後定是有人在長安城內接應,要是不把這些人揪出來,這以後說不定還不知會鬧出什麽樣的禍事來,你們也是無能怎麽連幾個人的牙口都撬不開,到頭來還要朕……”


    聽見李瑁如此埋怨道,於是冷血又趕緊請罪起來“聖人,都是屬下們無能,不過昨夜來的那幫人確實伸手不凡,以屬下看他們或許是哪家王公大臣私下豢養的死士也說不定,被活捉的幾十個人中,有十幾個甚至當場便自殺了,其餘的也是黑衛出手迅捷,才留下了活口,可個個視死如歸,要不是屬下用先前聖人您傳授的水刑,他們……”


    “行了,你跟出來就是為了跟朕說這些屁話的嗎?到底有沒有查出頭緒來了!”“聖人您別急,眼下旺財已經帶著京兆府的人在四處勘查了他們中人三教九流都有眼線,或許很快便有線索,聖人屬下現在擔心的是您突然把太子府的女眷全部帶到宮中去安置,幾個貴妃娘娘那您該如何交代啊!”


    冷血提起這個茬後,李瑁首先便想起了秋香以前那張陰沉的臉,當然月色,楊玉懷幾個雖然不會說什麽,但也是小心眼的很,至於王思洛和漁四娘更不用說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在暗中動起手腳來了。


    李瑁越想越頭疼,不過此時高力士也正好巧不巧的帶著一張笑臉急匆匆的跑了出來。“聖人!交代了都交代了,是韋家牽的線,但是那些人大多是幾個以前太子府的幕僚出力找尋出來的,昨夜是他們精心策劃了許久才動的手,此外長安城內還有一處莊園是他們的藏身我點,具體在哪怕是得拿住那幾個幕僚才可得知!”


    “就問出這些嗎?難道偌大的長安城內就沒幾個與李亨狼狽為奸的官員,你當朕是三歲孩子哄騙嗎?對了,你個老東西剛剛為何自作主張的說朕要收納她們幾個啊!朕何曾說過了!”


    “老奴該死,可是幾位娘子都長的貌若天仙,另外聖人啊她們的背後可都是有名有姓的望族,所以老奴便以為聖人您不會介意的……其實這事在咱們大唐也是習以為常的……要是把人都送去教坊司豈不是也太可惜了……”高力士這麽一解釋後,李瑁瞬間醒悟過來,於是心頭的怒氣也算消了一大半。


    因為被老高頭那麽一提醒,他還真覺得這幾個女子自己不收不都行了,因為將來無論怎麽處理,她們背後的家族都會與自己離心離德的,也隻有將這些女子全部充入後宮,她們的家人才會徹底的放下戒心和自己站在一條戰線,或許還會站的最是徹底!


    而隨著韋太子妃的反水後,長安城內第二日就悄悄的掀起了一場大追捕,於是延康坊,興化坊,豐樂坊,安樂坊,崇賢坊……等幾個朝廷大員分撒較多的住處隨即便出現了大量的武侯,不良人,乃至虎賁軍出沒。


    另外作為最主要的謀劃者之一的京兆韋氏一族更是首當其衝的被李瑁給派人圈禁在府邸之內,不過好在先前高力士有先見之明的強行拉郎配把韋氏送到了宮中,所以由此李瑁也才有了可以下台階的梯子可以爬。


    因為說起這個京兆韋氏的底蘊,便是李瑁此刻貴為九五之尊好像也是無法動彈他們分毫。


    李瑁事後也是通過查閱資料才粗略的知道京兆韋氏便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而且不僅在唐朝的京兆地區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甚至民間曾經有句廣為傳送的俗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就是形容他韋家和杜家。


    此外有唐一代韋氏家族成員拜相者共計二十位,勢冠全唐;家族仕宦率極高,尤其是高品級官吏的仕宦人數急劇增加;家族成為皇室通婚之重要對象,共有近三十位成員與皇室成員進行婚姻來往。家族廣泛與山東、江南、關隴地區的一流士族聯姻,此舉密切其與各地士族的交往,擴大家族影響,直指韋匡伯、韋嗣立這兩個大人物出現又可以算是韋氏一族的標杆人式人才。


    而後麵導致家族繁盛的主要原因除了憑籍門蔭與科舉,雙軌並進,占據宦途要津,保持家族政治地位之不墜外。


    他們曆代充分利用家族固有影響,通過婚姻關係,擴充其政治關係和影響。此二者,如鳥之雙翼,共保韋氏家族在唐代的富貴,後頭由於受到科舉取士製的影響,韋氏家族文化的文學性逐漸加強。


    其成員在誦習經書的同時,文學修養亦日漸提高,,從其交往的諸多文人墨客情況看,有唐一世但凡知名的文學家皆與韋氏成員有過詩文交往。而且,從唐代文人的接受角度看,韋氏家族成員的作品亦多為雅俗兩界所稱賞,原本曆史上具體創作情況言,韋氏共有詩文總數千餘首,留有姓名的文學家近百人,為後世所激賞的作品數十篇,並產生兩位著名的詩詞名家,即韋應物和韋莊。


    但是最讓李瑁吃驚的是這個京兆韋氏不光在文學造詣上有著非常濃重的曆史筆墨外就連武將方麵也是人才輩出,在唐中宗時期,韋氏一族便與武三思,太平公主,組成強強聯合的政治集團,即使追述到唐太宗時,他們韋氏家族也曾出現那麽以為叫韋皋的大拿,此人堪稱一代名將,曾任監察禦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並對隋朝作戰有功,據記載,韋皋當四川安撫史前後經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南詔打得獻地圖和上貢求降,並且為他立紀功碑,威武之至。憑著這樣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為南康郡王,他給韋氏帶來的榮耀,使世代子孫更是享用不盡,而他的功績在當時把這號稱“離天尺五”的名門钜族一步步的推到了巔峰狀態。


    不過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誠如韋氏這樣的龐然大物也會在時間的長河裏大浪淘沙漸漸的衰敗下去,可百足之蟲又當是死而不僵,況且有唐一世對於名門望族的迎風也是處處達到了變態的地步,就連中講述的薛中書元超也是曾發出感歎‘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


    另外由李亨堂堂皇子迎娶落魄的韋氏為正妃也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那便是韋氏一族的確沒有李瑁他先前的想的那樣簡單。於是在扣押住韋氏家族大小數百人後,李瑁更是隨即就派出了高力士親自去韋宅安撫。


    而韋家家主也就是韋氏的父親鴻儒寺少卿韋光鬥在看到高力士大駕光臨時,立即便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撲到了人家的身上來。“高總管,您可來了,我們韋家這迴當真冤屈的很啊!這一大早就有如此多衛士手持聖人旨意來拿人,更是不分緣由的把家中裏裏外外的翻了一個遍,高總管您這就隨著下官一起進攻麵聖吧!小女雖是偽太子李亨之正妻,但聖人怎好如此株連啊……”


    高力士被韋光鬥哭訴的也是有點哭笑不得,他甚至暗暗在心裏對這位老奸巨滑的韋氏當家人不得不高看了幾眼,自家的親身女兒,竟然說不認便不認了,翻臉不認人的速度是比誰都快,而韋光鬥的話還沒說完,一起被武侯押解過來的其他韋氏族人也是立即一擁而上的對著高力士再次訴說起了每個人的心中苦楚,反正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他們全部都是冤枉的,對於太子李亨造反的的事情是比誰都不清楚,比誰都剝離的趕緊。


    高實力被眾人說的實在扛不住後,也隻能無奈的叫身旁的武侯把所有人一一的拉拽到了遠處,等他們安靜下來後他才很是溫和的對著韋光鬥安撫道“韋大人,韋少卿,您老稍安勿躁啊!咱家此番來也沒說是奉了聖人的旨意來拿你等不是?反倒是你們韋氏一門這次算是因禍得福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逍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寫李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寫李四並收藏大唐逍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