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於是李隆基在猶豫了片刻開口道“壽王,此事因你而起,那麽你來說說看吧!事情到底是否如王愛卿說的那般,還有幾位禦史所言,你認還是不認啊?”


    “啊!放屁!哦不!父皇孩兒說的是他們放屁,什麽叫與民爭利啊!孩兒開的天然居最便宜的一道炒菜也要銅錢兩三貫,那是一般黎民百姓所能吃的起的嗎?孩兒掙的那是富戶豪門之錢,和平民有何相幹,再說了放眼整個大唐經商的官員,豪門還少嗎?為何他們獨獨將矛頭指向孩兒,章禦史,商禦史!本王在此敢問你們一句,你們禦史台當真便那麽鐵麵無私一視同仁嗎?遠的不說,王侍郎家族內的石炭生意你們又怎麽說?你們膽敢保證王家上下幾十個官員都無在生意上沾染嗎?還有你們都能一一徹查嗎?為何到了皇族身上就如此……”


    商天禮眼見李瑁越扯越遠,舞起亂棍就要橫掃一大片,把整船人都掀翻,甚至隱隱還很有可能連帶著禦史台都會被他拉到風暴的中心與所有既得利益者對立,於是他當即就有點謊了神,因為正如李瑁所言,這大唐文武百官拉著關係搞商業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隻是有的人做的隱晦,有的人做的公平,所以隻要這層窗戶不去捅開,那麽便天下大吉各自相安無事,但若是像李瑁這樣胡亂拉墊背的攀咬,而聖人聽後萬一腦子一熱下令徹查,那麽介時自己和章林兒可算是把那些爺爺們都得罪到家了。


    聯想到這些後,老商同誌本能的就衝李瑁嚷嚷開了“壽王殿下,您……您這是忽覺蠻纏,不講道理啊!勳貴豪族間的產業乃是他們祖上封陰所得,代代相傳,就算有些許人經營商業,那也是為子孫生計所迫,而殿下您是皇孫貴胄富有四海,這要是還去做那下等的經商事宜,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了……”


    商天禮不愧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辯,幾句話下來輕輕鬆鬆便把李瑁拉墊背想要法不責眾的計劃給打亂了,到頭來還又堂而皇之的讓自己在勳貴和世家麵前領了人情。


    此言一出,還連帶著李隆基都不得不點頭讚同,因為祖上封陰四字的重量實在太過沉重了。


    “瑁兒,注意你的言辭,商愛卿言之有理,王侍郎家中產業乃是太祖,高祖所封賞,他們都是我大唐有功之臣,就算你是我皇家子孫也不可與之相提並論,明白嗎!”


    “父皇您教訓的是,孩兒一時情急才會如此口不擇言,但孩兒開辦酒肆,經營各項賺錢營生,絕不是為了一己私欲,更不是他們所言的什麽與民掙利,孩兒隻要一想到那些飽受天災的百姓每日在挨餓受凍,便顧不上商禦史,單禦史他們說的什麽皇家顏麵了,孩兒想的是多賺一錢,那麽百姓們便多一文買糧錢,而國庫也少了一份救災救民的壓力,孩兒年幼能所能作為之事甚少,經商聚財實乃萬不得已,若大唐所有世家豪門皆都能如孩兒這般想,人人獻出一份愛心,那麽孩兒又何苦去與他們爭呢?”


    李瑁反擊的這幾句話,也堪稱完美,更是說到了李隆基的心坎上,因為他李三郎十幾年來不是緊衣縮食,就是過得摳摳搜搜,哪裏有李瑁送了一百八十萬貫銀錢後的那段時光來的暢快,現在要是真如商天禮說講的那般立刻封了李瑁的產業不讓他繼續經商,那麽不管什麽原因他自己也是第一個不答應啊!


    “瑁兒,你此言大善,朕心甚慰啊,不過國事家事又豈可混為一談,他們獻是在情理之中,不獻也是在法理之外,獻與不獻存乎於一心,不可強求,百姓生活困苦,飽受天災此乃朕之過也……”


    “父皇,萬不如此說,至您登記大寶一來,我大唐國力民生蒸蒸日上,那是有目共睹的,這旱澇天災古之常有,怎能歸錯與您一人身上,賢明如堯舜之君也有黃河泛濫,禹帝率領諸臣一同治水這才使得天下安寧,百姓安樂啊!如此看來,一國之繁榮,還需君臣上下一心,克服萬難方可長治久安,絕非君父你一人之責啊……”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現在李瑁這麽懂事的配合自己表演,李隆基高興的是眉眼立刻歡喜的跳動起來,要不是在場的文臣武將太多,他還真馬上想起身跑過去給自己這位好兒子狠狠的親上一口。


    而李瑁的言外之意,更是直指堂內這幫位居高位的賢達富貴之人,因為他這個壽王殿下雖然胡鬧經商,但好歹在山東大旱之計,怎麽說也是主動捐一百多萬貫銀錢,而他們一個個的開口百姓,閉口百姓,在大災到來,國庫空虛之時,竟無一人想到獻出銀錢替君王解憂。


    兩相對比之下,又還哪裏來的自信心去繼續彈劾自己李瑁呢?於是在李隆基滿臉微笑之時,在場所有人都不自覺的齊齊起身拜倒在他的龍椅之下。


    “臣等惶恐,請聖人贖罪!”“都起來吧,一個娃娃的玩笑之語,你們竟還都當真了,百姓受災,自有朝廷救助,哪裏有讓氏族百官共捐之理,如此一來,朕豈不是真成了那與民之利之人,不過壽王他急百姓之所急,又能放下身段去自己想法子救助,就這一份仁孝之心,以朕看你們便不要太過拘泥常理去指責他了,另外上書省傳朕旨意,十八皇子李瑁,至誠使然,體恤萬民之心上感動天……自今日起受領益州大都督,封劍南節度使!”


    李隆基忽然這樣態度大轉彎的封賞自己,李瑁雖說一時間裏多少還有點恍惚,但情急之下仍舊行大禮跪倒在地上叩謝起來,而那幫重臣知道今日父子上演雙簧,於是也都很是食趣的配合著朝李瑁恭賀起來。


    “孩兒,謝父皇天恩!”“臣等恭賀殿下……”


    李瑁三言倆語的狡辯之後,不但未有絲毫責罰,居然還破格的再一次是受到封賞,而王駱單所奏之事便這樣黑不提白不提的,眼看將要給糊弄過去了,於是老家夥跪在那裏急的是滿腦門子汗水,有點不知所措起來。


    不過人老成精,加上王家在朝堂上經營百多年之久,又豈會這般隨隨便便的認輸,就在李隆基以為諸事搞定,暗自慶幸之時。


    王老頭居然又給他使了一條以退為進的毒計來“聖人!老臣年事已高,頭腦昏聵,恐怕再無心力竊居在這禮部侍郎高位上了,還請聖人體恤,準允老臣迴鄉頤養天年吧!”


    等王駱單帶著哭腔稟奏完,商天禮和章林兒兩條會咬人的狗,也是急忙緊隨其後的滋出自己的獠牙。


    “聖人,臣等二人舔為禦史言官,有聞風奏報之權限,臣二人上報君恩下為黎民,可謂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雖時常有錯漏之處,但也算無愧於天地,可近些時日卻是屢遭歹人嫉恨,挾私報複,若長此以往,我朝堂言路必將被有心之人堵塞……臣等死不足惜,隻是此風萬萬不可助長……”


    李隆基聽到三人的話,表麵上依然很是平靜,但放在大腿上的雙手卻明顯的有些抖動起來,眼神中更是無形中閃現出一絲殺意來。


    “好了,好了,三位愛卿莫要做此女兒狀哭哭滴滴,朕封賞壽王乃是他救助災民所致,不會一概而論的,都起來吧,朕也全無包庇維護壽王之心,王家之事便交由大理寺詳查之後再做定奪,至於二位禦史被人毆打,此乃一些小輩酒後胡為,該罰的也都罰過了,你們就不要老是抓著不放了,另外壽王禦下無方,交友不甚,就此陪同大理寺官員去太原府協查,等案情結束後再去劍南道巡視邊防以儆效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逍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寫李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寫李四並收藏大唐逍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