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蕙奉命沿著來路往迴探尋,走得極慢。白無塵有些不解,問道:“師父真的要認真搜尋嗎?我們一路趕來,再加上四師伯,足有五六千人,登高望遠,就算一隻飛鳥也難逃法眼,那石三如何能夠過得去呢?”
白蕙道:“這正是我拖延時間的緣故。”
白無塵不解道:“這是何意?”
白蕙看了看天,問白無塵道:“你說,如果我們不對新黨趕盡殺絕,天會不會塌下來?”
白無塵信口說道:“自然是不會的!”
白蕙笑道:“如果我們殺盡了所謂的‘黨匪’,能不能保萬世安寧?”
白無塵似有所悟,搖搖頭道:“不能!”
白蕙又問:“新黨的眾人可曾為難過你我嗎?”
白無塵又搖搖頭道:“沒有,昔日同在伊督時還多受石三點化,與清風、陸壓子及後來的清心相處還算融洽!”
白蕙道:“若是石三不被我們趕出伊督,現在南疆還會有這些戰亂災禍嗎?”
白無塵想了想道:“大概不會!他在時各方還算安穩,也漸漸趨於一致,華夫國已失去了根基,或許就能好起來了也未可知!”
白蕙忽然看著白無塵問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對他窮追不舍,甚至要趕盡殺絕呢?”
白無塵一時語塞,眨了眨眼,半晌才道:“可是……”
白蕙問:“可是什麽?君命難違是嗎?難道我們就隻是殺戮的兵器嗎?就不配有自己的認知與想法嗎?”
白無塵支支吾吾道:“不該如此嗎?”
白蕙憶起往事來,道:“你知道八師伯的經曆嗎?”
白無塵道:“聽別人說過一些!”
白蕙道:“當年你八師伯著了心魔,被人玷汙了,欲求死,被我勸住,將她藏在山洞深處,機緣巧合之下被石三救下,竟叫清風護送迴了樓蘭駐所,命人好生安頓。樓蘭被圍困時,你八師伯為報其恩,偷偷跑迴宗門欲向宗主求情,並換迴赤羽、伯舍二人,然而,宗主卻將伯舍殺了,又將赤羽丟進了地牢。八姐的骨肉,也就是如今的‘白無源’,是被石三座下弟子護送到宗門裏的。你以為是宗主好心,要重用他嗎?實則是懷疑八姐與石三私通,以白無源做人質而已!”說完,冷笑著問道:“可笑嗎?”
白無塵道:“或許宗主也是有苦衷的,畢竟要顧念白元的發展壯大,顧念察燕的長治久安,即便石三沒有異心,他也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因此,石三越是仁德,越是民心所向,作為一國之主便越要惴惴不安,換作是我,想必也會如此!”
白蕙看了看白無塵,問道:“治國當以寬厚還是嚴法?”
白無塵道:“弟子以為,當兩相兼顧才是!對黎民蒼生寬厚,對手下、敵人嚴法!”
白蕙搖搖頭,苦笑道:“說得輕巧,要做起來哪裏那般簡單!我隻知道做人做事要遵從三條,首要一條便是‘知恩圖報’,其次是‘善惡分明’,最後一條是‘重情重義’。石三有恩於八姐,便是有恩於我,他沒有作過惡,便沒有審判擒殺的理由。他為人寬厚仁德,便要投桃報李,對他敬重有加!”
白無塵一時難以迴答,想了想,便妥協道:“師父教誨的極是,弟子謹記於心!”
白蕙冷哼一聲道:“你休要這般口服心不服,當日石三走後,你有沒有派人往宗門裏通風報信?”
白無塵一時語塞,臉色漲得通紅,想要解釋卻不知從何說起。白蕙擺擺手道:“不必跟我解釋,我知你是怕我走錯了路,日後連累了你們師兄弟!很好,作為大師兄、作為日後的八長老,你做的很對,很好!”
白無塵忙解釋道:“什麽八長老?恐怕師父是誤會我了!我自幼跟隨師父修行,這一身本事,乃至整個身家性命都是師父給的,我的秉性人品師父也都是知道的,豈是那等見利忘義之人?那日之所以向宗主稟報,是怕日後萬一走漏了風聲,宗主追查起來,要定個莫須有的‘縱容包庇’之罪!五長老的事猶在眼前!”
白蕙道:“不要如此情急,以我火爆性子,若是要怪你,豈會等到現在?日後不論做什麽,要與我商量!我向宗主呈送八姐的訃告時附了一封信,保舉你接替八姐坐上八長老的位子!我能幫你的也就這麽多了,以後就要看你的造化了!你往宗門報信,或許正合了宗主的口味,將這位子交給你也未可知!”笑著搖了搖頭道:“白楠也真是可憐至極,拚了大半輩子還不如你這一封密信!”
白無塵一時無言以對,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四撥人馬,除白蕙以外,白楸算是直來直去,且地形相對平坦,最快完成了搜尋,抵達了東山腳下。經過鎮子時,白楸覺得有些蹊蹺,昔日還算熱鬧的街市怎麽突然這般冷清,走了半天也不見一人。便提起了警覺,吩咐道:“挨家挨戶看一看,是否有人?”弟子們聞令而動,紛紛躍入農家院落,片刻後迴來稟報道:“不見有人!”又過了片刻,一名弟子從院內曳開門,拖著一個老者,丟在白楸麵前,道:“發現一個老頭!”
白楸上前扶起老者,和顏悅色地問道:“老人家,你們鎮子上的人都去哪裏了?”
那老頭耳背,搖頭擺手道:“聽不見!”
白楸又提高了聲音道:“你的左鄰右舍都去了哪裏?”
老頭道:“是,是這裏!往前走便是東山!沒人了!山上的人走光了!”
白楸不禁苦笑了一聲,這老者雖說得驢唇不對馬嘴,卻正說在點子上,見問不出什麽名堂,遣弟子將他送了迴去。
白楸本欲打道迴府,有弟子諫言道:“既然到了山下,倒不如上去看看,迴宗門後也好有個明確的交代,省得再折騰!再者,這一來二去,司徒已在宗門裏住了月餘,也該收拾收拾山上的什物了!”
白楸道:“言之有理!”便又率一眾弟子縱身往山上飛去。
山下的那些百姓,自然是又被季布請上了山。此時的東山上,正一派祥和,季布似乎找到了生的意義,也暫時忘卻了兄長的亡故,一心與百姓們安享天倫之樂,對於白楸等人的到來,沒有絲毫察覺。直到守山門的弟子一聲慘叫,被白楸一掌結果了性命,才將“溫柔鄉”裏的季布驚醒。趕忙縱身前去查看。卻見白元弟子已緩緩飛上來,遮住了半座山。季布大駭,看了看身後的弟子,高唿一聲:“白元殺上山了!”一麵縱身迎上去,與白楸對峙起來,毫無懼色,大聲問道:“來者何人?”
白楸被問得愣了愣,分明是他們搶了地盤,怎麽還敢“惡人先告狀”,這般發問呢?白楸定睛看了看來人,認得是季布,大吃了一驚,沒想到新黨匪徒如此猖獗,竟敢來搶白元的駐防地,又怕他逃脫了,向身邊弟子小聲吩咐道:“此乃新黨匪首,你帶兩千名弟子去將東山圍住,不要放走了一個。”
弟子悄然後撤,從後方分三撥點出兩千名弟子來,悄然落到地麵,向東山三麵趕去。白楸對著季布嗬嗬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新黨的季布,你這也算得上故地重遊了!早該與我說一聲,也好盡地主之誼!”
季布啐道:“呸!老潑皮,你助紂為虐,幫著白崇一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殘害忠良,濫殺無辜,你們皆不得好死!”越罵越覺得恨意難平,重新勾起了埋藏在心底裏的“洪水猛獸”,也不管兩邊是有怎樣的實力懸殊,縱身向白楸衝過去。這一衝反倒讓白楸有些疑惑不解,若不是有什麽陰謀,怎麽會如此舍生忘死呢?既不敢怠慢,也不敢貿然出手,待他靠的近了,便上前接住了。
白楸原喚作衝虛子,在做丹成堂堂主時便名震四方,後來被白崇一提擢為二長老,並非隻靠運氣,最主要的還是其德才兼備,更兼忠貞不二。沒人見他用過全力,其他長老敢輕視白楨,小瞧白杉,卻沒人敢對白楸不敬,即便是白崇一,也從未對他動過怒,有什麽不滿,也隻是稍微責備幾句,更像是牢騷抱怨。所以,明知季布的修為不弱,白楸也敢正麵相抗,並非托大之舉,實在是“藝高人膽大”。
季布在憤恨催持下異常勇猛,見白楸迎上來也不減速躲避,直直地衝撞過去。白楸見狀,也不甘示弱,一麵調運起真氣來擋在前麵,一麵也猛地加速正麵迎撞上去。二人急速相撞,在半空中發出轟的一聲巨響,似一道驚雷貼著地麵炸開,掀起一股勁風,吹得山上樹木折彎了腰,也吹得白元一眾弟子向後倒退了十幾步。白楸與季布兩個也瞬間被彈飛出去。季布甫一穩住身形,便又縱身向白楸撞去。白楸畢竟年紀大些,禁不住這般猛烈的拚殺,見季布飛過來,隨手招出一把長劍來,閃身躲過正麵一擊,抬劍刺向他的背心。
季布算準了他會如此,在半空中滾了滾,躲過一招,也隨手一招,憑空握出一把長劍來,抖一抖,光芒大盛,與白楸鬥在一處。
那些弟子們難得見到這等旗鼓相當的對決,站在遠處興致勃勃地看著。白楸算準了時間,那些弟子應該已經圍住了東山,便不再戀戰,想要跳出戰圈來,組成波月陣,一招製敵。而在季布心裏也是在算計著時間,想來山上的弟子此時該帶上百姓下山去了。便想要盡快解決掉白楸,打白元個措手不及,再去尋弟子們。一個要躲,一個要鬥,那情形便好似藤蔓纏繞著樹幹,讓大樹脫不得身。
白楸向後退一步,季布便上前逼近兩步。白楸閃一閃,季布便貼地更緊一些,唯恐他逃脫了去。幾經拉扯之後,白楸自知不能擺脫,便向身後的弟子叫道:“列陣!”
季布聞言,唯恐波月陣勢強大,傷及了無辜百姓,腳下便頓了頓。白楸瞅準時機,縱身躍入陣關,隨著他掌印翻動,空中咒訣滔滔,天地瞬間變色,似是蒙上了一層黑紗,黑紗之上,有一巨龍舞動,嘶吼嗚咽,聲震寰宇。感受著強大的威壓,季布腳下不禁一軟,險些跌落下去。沒想到白楸帶來的這些弟子修為如此之高。他強忍著體內真氣的逆行阻滯,縱身向南麵飛去。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白楸引一條白色長龍,直往季布擊去。白龍越近,脊背上的灼燒感越是真切。季布祭出真氣來想要抵擋,正與巨龍相撞,發出嘭的一聲,將季布祭出的真氣護盾擊得粉碎,又將他拍飛出去。
季布重重摔在地上,頓覺腑內五髒震動,湧上一口鮮血來,噴塗在地上,浸紅了泥土。即便如此,也不敢有稍稍懈怠,翻身想要再戰,不想那巨龍又至,斜穿入胸,挺了挺身子,瞪大了眼睛,氣絕身亡了!到死,也未能合上眼。
東山上的新黨弟子,正想按季布吩咐的,聚攏起來向南飛逃,卻被趕來圍堵的六七百名白元弟子擋住了去路,轉身向北逃,又遠遠地望見同樣有六七百名白元弟子等著他們。再向浩淵海上飛,又如前者一般,眼看著四麵困死,再無生路了,個個抖擻精神,意欲死戰到底,此時,那些百姓忽然從殿堂裏躥出來,擋在眾弟子前麵。白元兩千餘眾慢慢圍攏過來,新黨弟子與村民百姓毫無懼色,誓死不降!
待白楸除掉了季布,趕到山上時,見一具具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血泊中,惋惜而哀歎道:“你們怎麽下此毒手?”眾弟子不言,白楸又道:“竟不留半個活口?我們還如何捉拿石三、赤羽等人。”有弟子上前陳述道:“非是我們心狠手辣,實在是這些人自尋死路!若不動手,不知要為他們折損多少人。”
無奈,白楸隻能歎一口氣,吩咐道:“好生安葬之後,將這裏收拾幹淨,快些迴宗門複命吧!”
待一切收拾好後,白楸一聲令下,便帶著弟子往宗門趕去,剛出了東山,一顆腦袋從地下鑽了出來。
白蕙道:“這正是我拖延時間的緣故。”
白無塵不解道:“這是何意?”
白蕙看了看天,問白無塵道:“你說,如果我們不對新黨趕盡殺絕,天會不會塌下來?”
白無塵信口說道:“自然是不會的!”
白蕙笑道:“如果我們殺盡了所謂的‘黨匪’,能不能保萬世安寧?”
白無塵似有所悟,搖搖頭道:“不能!”
白蕙又問:“新黨的眾人可曾為難過你我嗎?”
白無塵又搖搖頭道:“沒有,昔日同在伊督時還多受石三點化,與清風、陸壓子及後來的清心相處還算融洽!”
白蕙道:“若是石三不被我們趕出伊督,現在南疆還會有這些戰亂災禍嗎?”
白無塵想了想道:“大概不會!他在時各方還算安穩,也漸漸趨於一致,華夫國已失去了根基,或許就能好起來了也未可知!”
白蕙忽然看著白無塵問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對他窮追不舍,甚至要趕盡殺絕呢?”
白無塵一時語塞,眨了眨眼,半晌才道:“可是……”
白蕙問:“可是什麽?君命難違是嗎?難道我們就隻是殺戮的兵器嗎?就不配有自己的認知與想法嗎?”
白無塵支支吾吾道:“不該如此嗎?”
白蕙憶起往事來,道:“你知道八師伯的經曆嗎?”
白無塵道:“聽別人說過一些!”
白蕙道:“當年你八師伯著了心魔,被人玷汙了,欲求死,被我勸住,將她藏在山洞深處,機緣巧合之下被石三救下,竟叫清風護送迴了樓蘭駐所,命人好生安頓。樓蘭被圍困時,你八師伯為報其恩,偷偷跑迴宗門欲向宗主求情,並換迴赤羽、伯舍二人,然而,宗主卻將伯舍殺了,又將赤羽丟進了地牢。八姐的骨肉,也就是如今的‘白無源’,是被石三座下弟子護送到宗門裏的。你以為是宗主好心,要重用他嗎?實則是懷疑八姐與石三私通,以白無源做人質而已!”說完,冷笑著問道:“可笑嗎?”
白無塵道:“或許宗主也是有苦衷的,畢竟要顧念白元的發展壯大,顧念察燕的長治久安,即便石三沒有異心,他也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因此,石三越是仁德,越是民心所向,作為一國之主便越要惴惴不安,換作是我,想必也會如此!”
白蕙看了看白無塵,問道:“治國當以寬厚還是嚴法?”
白無塵道:“弟子以為,當兩相兼顧才是!對黎民蒼生寬厚,對手下、敵人嚴法!”
白蕙搖搖頭,苦笑道:“說得輕巧,要做起來哪裏那般簡單!我隻知道做人做事要遵從三條,首要一條便是‘知恩圖報’,其次是‘善惡分明’,最後一條是‘重情重義’。石三有恩於八姐,便是有恩於我,他沒有作過惡,便沒有審判擒殺的理由。他為人寬厚仁德,便要投桃報李,對他敬重有加!”
白無塵一時難以迴答,想了想,便妥協道:“師父教誨的極是,弟子謹記於心!”
白蕙冷哼一聲道:“你休要這般口服心不服,當日石三走後,你有沒有派人往宗門裏通風報信?”
白無塵一時語塞,臉色漲得通紅,想要解釋卻不知從何說起。白蕙擺擺手道:“不必跟我解釋,我知你是怕我走錯了路,日後連累了你們師兄弟!很好,作為大師兄、作為日後的八長老,你做的很對,很好!”
白無塵忙解釋道:“什麽八長老?恐怕師父是誤會我了!我自幼跟隨師父修行,這一身本事,乃至整個身家性命都是師父給的,我的秉性人品師父也都是知道的,豈是那等見利忘義之人?那日之所以向宗主稟報,是怕日後萬一走漏了風聲,宗主追查起來,要定個莫須有的‘縱容包庇’之罪!五長老的事猶在眼前!”
白蕙道:“不要如此情急,以我火爆性子,若是要怪你,豈會等到現在?日後不論做什麽,要與我商量!我向宗主呈送八姐的訃告時附了一封信,保舉你接替八姐坐上八長老的位子!我能幫你的也就這麽多了,以後就要看你的造化了!你往宗門報信,或許正合了宗主的口味,將這位子交給你也未可知!”笑著搖了搖頭道:“白楠也真是可憐至極,拚了大半輩子還不如你這一封密信!”
白無塵一時無言以對,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四撥人馬,除白蕙以外,白楸算是直來直去,且地形相對平坦,最快完成了搜尋,抵達了東山腳下。經過鎮子時,白楸覺得有些蹊蹺,昔日還算熱鬧的街市怎麽突然這般冷清,走了半天也不見一人。便提起了警覺,吩咐道:“挨家挨戶看一看,是否有人?”弟子們聞令而動,紛紛躍入農家院落,片刻後迴來稟報道:“不見有人!”又過了片刻,一名弟子從院內曳開門,拖著一個老者,丟在白楸麵前,道:“發現一個老頭!”
白楸上前扶起老者,和顏悅色地問道:“老人家,你們鎮子上的人都去哪裏了?”
那老頭耳背,搖頭擺手道:“聽不見!”
白楸又提高了聲音道:“你的左鄰右舍都去了哪裏?”
老頭道:“是,是這裏!往前走便是東山!沒人了!山上的人走光了!”
白楸不禁苦笑了一聲,這老者雖說得驢唇不對馬嘴,卻正說在點子上,見問不出什麽名堂,遣弟子將他送了迴去。
白楸本欲打道迴府,有弟子諫言道:“既然到了山下,倒不如上去看看,迴宗門後也好有個明確的交代,省得再折騰!再者,這一來二去,司徒已在宗門裏住了月餘,也該收拾收拾山上的什物了!”
白楸道:“言之有理!”便又率一眾弟子縱身往山上飛去。
山下的那些百姓,自然是又被季布請上了山。此時的東山上,正一派祥和,季布似乎找到了生的意義,也暫時忘卻了兄長的亡故,一心與百姓們安享天倫之樂,對於白楸等人的到來,沒有絲毫察覺。直到守山門的弟子一聲慘叫,被白楸一掌結果了性命,才將“溫柔鄉”裏的季布驚醒。趕忙縱身前去查看。卻見白元弟子已緩緩飛上來,遮住了半座山。季布大駭,看了看身後的弟子,高唿一聲:“白元殺上山了!”一麵縱身迎上去,與白楸對峙起來,毫無懼色,大聲問道:“來者何人?”
白楸被問得愣了愣,分明是他們搶了地盤,怎麽還敢“惡人先告狀”,這般發問呢?白楸定睛看了看來人,認得是季布,大吃了一驚,沒想到新黨匪徒如此猖獗,竟敢來搶白元的駐防地,又怕他逃脫了,向身邊弟子小聲吩咐道:“此乃新黨匪首,你帶兩千名弟子去將東山圍住,不要放走了一個。”
弟子悄然後撤,從後方分三撥點出兩千名弟子來,悄然落到地麵,向東山三麵趕去。白楸對著季布嗬嗬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新黨的季布,你這也算得上故地重遊了!早該與我說一聲,也好盡地主之誼!”
季布啐道:“呸!老潑皮,你助紂為虐,幫著白崇一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殘害忠良,濫殺無辜,你們皆不得好死!”越罵越覺得恨意難平,重新勾起了埋藏在心底裏的“洪水猛獸”,也不管兩邊是有怎樣的實力懸殊,縱身向白楸衝過去。這一衝反倒讓白楸有些疑惑不解,若不是有什麽陰謀,怎麽會如此舍生忘死呢?既不敢怠慢,也不敢貿然出手,待他靠的近了,便上前接住了。
白楸原喚作衝虛子,在做丹成堂堂主時便名震四方,後來被白崇一提擢為二長老,並非隻靠運氣,最主要的還是其德才兼備,更兼忠貞不二。沒人見他用過全力,其他長老敢輕視白楨,小瞧白杉,卻沒人敢對白楸不敬,即便是白崇一,也從未對他動過怒,有什麽不滿,也隻是稍微責備幾句,更像是牢騷抱怨。所以,明知季布的修為不弱,白楸也敢正麵相抗,並非托大之舉,實在是“藝高人膽大”。
季布在憤恨催持下異常勇猛,見白楸迎上來也不減速躲避,直直地衝撞過去。白楸見狀,也不甘示弱,一麵調運起真氣來擋在前麵,一麵也猛地加速正麵迎撞上去。二人急速相撞,在半空中發出轟的一聲巨響,似一道驚雷貼著地麵炸開,掀起一股勁風,吹得山上樹木折彎了腰,也吹得白元一眾弟子向後倒退了十幾步。白楸與季布兩個也瞬間被彈飛出去。季布甫一穩住身形,便又縱身向白楸撞去。白楸畢竟年紀大些,禁不住這般猛烈的拚殺,見季布飛過來,隨手招出一把長劍來,閃身躲過正麵一擊,抬劍刺向他的背心。
季布算準了他會如此,在半空中滾了滾,躲過一招,也隨手一招,憑空握出一把長劍來,抖一抖,光芒大盛,與白楸鬥在一處。
那些弟子們難得見到這等旗鼓相當的對決,站在遠處興致勃勃地看著。白楸算準了時間,那些弟子應該已經圍住了東山,便不再戀戰,想要跳出戰圈來,組成波月陣,一招製敵。而在季布心裏也是在算計著時間,想來山上的弟子此時該帶上百姓下山去了。便想要盡快解決掉白楸,打白元個措手不及,再去尋弟子們。一個要躲,一個要鬥,那情形便好似藤蔓纏繞著樹幹,讓大樹脫不得身。
白楸向後退一步,季布便上前逼近兩步。白楸閃一閃,季布便貼地更緊一些,唯恐他逃脫了去。幾經拉扯之後,白楸自知不能擺脫,便向身後的弟子叫道:“列陣!”
季布聞言,唯恐波月陣勢強大,傷及了無辜百姓,腳下便頓了頓。白楸瞅準時機,縱身躍入陣關,隨著他掌印翻動,空中咒訣滔滔,天地瞬間變色,似是蒙上了一層黑紗,黑紗之上,有一巨龍舞動,嘶吼嗚咽,聲震寰宇。感受著強大的威壓,季布腳下不禁一軟,險些跌落下去。沒想到白楸帶來的這些弟子修為如此之高。他強忍著體內真氣的逆行阻滯,縱身向南麵飛去。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白楸引一條白色長龍,直往季布擊去。白龍越近,脊背上的灼燒感越是真切。季布祭出真氣來想要抵擋,正與巨龍相撞,發出嘭的一聲,將季布祭出的真氣護盾擊得粉碎,又將他拍飛出去。
季布重重摔在地上,頓覺腑內五髒震動,湧上一口鮮血來,噴塗在地上,浸紅了泥土。即便如此,也不敢有稍稍懈怠,翻身想要再戰,不想那巨龍又至,斜穿入胸,挺了挺身子,瞪大了眼睛,氣絕身亡了!到死,也未能合上眼。
東山上的新黨弟子,正想按季布吩咐的,聚攏起來向南飛逃,卻被趕來圍堵的六七百名白元弟子擋住了去路,轉身向北逃,又遠遠地望見同樣有六七百名白元弟子等著他們。再向浩淵海上飛,又如前者一般,眼看著四麵困死,再無生路了,個個抖擻精神,意欲死戰到底,此時,那些百姓忽然從殿堂裏躥出來,擋在眾弟子前麵。白元兩千餘眾慢慢圍攏過來,新黨弟子與村民百姓毫無懼色,誓死不降!
待白楸除掉了季布,趕到山上時,見一具具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血泊中,惋惜而哀歎道:“你們怎麽下此毒手?”眾弟子不言,白楸又道:“竟不留半個活口?我們還如何捉拿石三、赤羽等人。”有弟子上前陳述道:“非是我們心狠手辣,實在是這些人自尋死路!若不動手,不知要為他們折損多少人。”
無奈,白楸隻能歎一口氣,吩咐道:“好生安葬之後,將這裏收拾幹淨,快些迴宗門複命吧!”
待一切收拾好後,白楸一聲令下,便帶著弟子往宗門趕去,剛出了東山,一顆腦袋從地下鑽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