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上曾因司徒等人在此教授弟子而盛極一時,如今人去樓空,留下一座座樓台矗立山巔,顯得熱鬧而空寂。季布受了石三囑托趕往東山腳下。算起來他的路途是最遙遠的,需要在群山峻嶺之間隱匿穿行,因此路途上耽擱的時間久了一些,走走停停,足足耗了半年有餘才到了東山腳下。其實,路途再遠也不至於用半年時間,這其中自然還要歸因於季布的心境,他雖休養了些時日,但仍是不願意往東山上去,以免睹物思人,又要想起兄長來。但,他一向少言寡語,並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上次失手殺了白無功和白無邪,事後自責了許久,總以為新黨之難始於自己。因而無論石三如何指派他,他都是隻有感恩之心,絕無半點異議。直待他趕到東山腳下,抬眼眺見山頂上的抱犢崮,遙想起從前與哥哥伯舍一起在上麵研習連心陣的場麵,一幕幕盡在眼前,心口似是被刀劍剜了一下,疼痛不已。趕緊低下頭,強忍著心中之痛,也忍著對白元的恨意,指揮著眾弟子在不遠處的一座山包上紮下營寨來,吩咐道:“吃過了飯,挑兩個子弟與我到山麓鎮子去打聽周邊情形,做到心中有數。”弟子知他的底細,也不多說多問,隻顧著吃飯,全憑差遣。
待眾人吃罷了飯,季布便點起兩個得力的弟子,深一腳淺一腳前往東山腳下的鎮子走去。一路上,季布一言不發,兩個弟子受這氣氛感染,也皆不願開口說話,隻聽見風在耳畔吹拂。到了鎮子旁,見排排房舍皆巍峨壯觀,家家戶戶都是富貴之相。兩弟子相視一眼,想要問緣由,窺見師父沒有說話的意思,也就打住了,僅在心裏留下個疑問。
季布吩咐道:“你兩個見著村民便上前搭話,問一問山上的情況。”兩弟子領了命,隨著伯舍往鎮中大街找去,三三兩兩的村民坐在村頭曬太陽,見三個生人進來,低聲嘀咕道:“看模樣不是白元的,莫非那什麽司徒又帶人迴來了?”
季布聞言,忙示意弟子上前追問:“老伯所言‘迴來了’是誰迴來了?”
那老者覷目看了看三人,不答話,卻反問道:“你們三個是司徒座下弟子嗎?”
弟子道:“正是!”季布忙拽著他厲聲嗬斥道:“你怎麽誆騙老人?不要說了,我來吧!”那弟子本想借坡下驢,套出老人的話來,沒想到竟遭到師父的責罵。季布將弟子拖在身後,對那老人說道:“老伯莫要信他,我們乃是新黨弟子,往日在山上住過!”那老者聞言,瞪大了眼睛,仔細打量了他一番道:“我認得你,你便是那新黨兩兄弟之一。你們可害苦了這山下的百姓!”
季布不解地問道:“我們未做什麽傷天害理之事,如何對不起鄉親了?”
那老者站起來道:“昔日你們在時,將我們盡數請到山上,後來你們躲難走了,獨將我們撇下,先是白元來了,將我們趕下山,後又是漢美來了,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若你們當年挺著不走,哪裏還會有這等事發生。”
季布道:“當年為了不叫戰火蔓延,怕禍及百姓才逃了的,況且當時有八九成村民都跟我們去了絕崖,怎麽這鎮子裏還有這麽多村民?”
那老者道:“這也是拜你們所賜。當年哄騙著將鎮上的鄉親帶走了,盡留下些老弱病殘,司徒來了後,這裏便立刻變成了福地,遠近皆奔著東山而來。老夫我生於斯長於斯,從北堂春起,便以為這裏是貧瘠蠻荒之地,沒想到會有如今之變。”
季布被老者一番話戳中了心事,心道:“當年他與哥哥在時,與山下村民相近相親,相互扶攜,是何等的和睦溫馨,怎麽走了沒幾年,便成了這副模樣?”也無心再問了,叫著兩個弟子迴到來處去了。他們走後,有村民問老者:“當年新黨之名遠近皆知,為何這般罵他?”那老者長歎一口氣道:“你沒聽說新黨被白元剿滅了嗎?他們又迴來,定然是要在此落腳,他不知這裏是何等兇險,白元宗主白崇一的姘頭正居住於此,保胎養命,待瓜熟蒂落之後,白崇一定然要派人嚴加守護,以他們幾個,豈能抵得住?你要好言相勸,他們未必聽得進,隻能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叫他們心生慚愧,反而躲得遠遠的。”那鄉親道:“原來你是一番好心,隻怕他們會私下責怪你!”
老者嗬嗬笑道:“方才我言自北堂春之日起,未聞東山是福地,當要除去新黨在的那段光陰。那時窮是窮了些,心裏卻是踏實的。當年若不是老父臥病在床,我也要隨他們走了。”說完,隻顧著搖頭。
季布迴到營帳中後,很是憂鬱了一段時間。他先是對曾經所做的事產生了懷疑,憑著自己的本事,在白元或是什麽門派,都能謀得不錯的位置,何苦要自討苦吃,做這等毫無意義的事呢?很快他又對伯舍的死感到惋惜和不值。為了所謂的天下蒼生而甘願押在白元做人質,又為了解救天下蒼生遭受飛來橫禍。最後,他又對新黨的立黨初衷產生了非議。難道真的會有一個門派勢力是毫無權欲私求而一心為公的嗎?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擺在眼前的似乎隻有兩條路,那便是至清的新黨永無出頭之日,想要風生水起、弟子盈門,就要混混沌沌,亦正亦邪。這些想法困擾著季布,以至於他無心於弟子的起居生活,更無心去探查周邊的地形地勢,每日躲在營帳裏自我爭鬥。弟子們也不敢近前叨擾,他們遇事隻能相互間商定,倒也過得安穩。
直待半年之後,季布仍是隔幾日才出帳來透透氣,偶爾到山中散散心,心思日重,麵容隨之變得枯槁。能夠撐得起他的,如今隻有石三。他每每想不通而自我矛盾時,心裏便不由地想道:“人都說石三乃是智多近妖,他也實在是難得一見的人傑之才,若這條路像自己想的那般逼仄難行,他又怎會如此執著呢?若說別個有私心他還多少能信幾分,唯獨石三,在他眼中無論親疏遠近,皆是一般對待,待人接物也向來是先人後己,絕未見因公肥私之舉。為了新黨,幾乎葬送了所有至親,又與妹妹分別幾十年,他為得又是什麽呢?”這些關於石三的疑問與想法,是眼下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撐力。
這日,他方要出門去山林裏散心,卻遠遠地看見有一人影步履蹣跚的向這邊攀爬過來。季布提起警覺,縱身迎上前去,離得近了方認出這老者正是那日將他推進苦海裏的村民。季布心頭氣不過,喝一聲將他叫住,問道:“到這裏做什麽?”
那老者猛地看見季布,臉上卻露出了欣喜之色,氣喘籲籲地道:“我正是來尋你!”
季布不解地問道:“你來尋我作甚?難道還嫌罵得不解氣,要再補上兩句嗎?”
那老者嗬嗬笑道:“非也非也,我來是轉成告訴你,那東山上已經人去樓空,僅剩下十多個弟子在此,未有一個守將,可輕取了去,何必在此受苦?”
季布更加不解,問道:“你那日將我貶得一文不值,簡直算得上禍國殃民,如今卻又這般好心,這前後之變莫不是藏著什麽用心吧?”
老者嗬嗬笑道:“那日要不是那般說你,你又如何肯在此蝸居半年之久?這裏無論季節如何更替,天始終都是紅色的,隻因地處東極,乃是承受第一縷日光之地。此處的百姓無論怎樣窮苦困頓,但心裏都被這縷光照的敞亮。是非功過、親近遠疏我們辨得最清楚不過了。”
這一番話講完,季布驚呆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靜,他鼻中一酸,險些要落下淚來。這些日子來所有的陰霾怨懟被這老者的粲然一笑以及透過密林照來的日光一掃而光。季布對老人道了謝,又將其送下山去,神采奕奕地迴到營帳,將眾弟子召集起來吩咐道:“方才山下村民特來通報,說東山上已沒了駐守的白元長老、堂主,僅有十多個弟子在此守備,實在是攻去的最佳時節。天與之而不取,非禮也。我欲前往討之,你們當為輔助。”又吩咐道:“這一次要確保萬無一失,切不可讓他們逃了。你們中十人與我攻山,餘者分三波,從上至下,錯落排布將整個山體圍住,莫放他們進村鎮裏行兇作惡。”眾弟子領命,季布又說道,既然都已了然,那我們即刻出發,去攻取東山。
有弟子怯懦著問道:“我們並未查探清楚虛實,僅憑一人一言就斷然前往,是否有些輕易冒進了?”
又有弟子見前麵有人開了頭,且季布似乎並沒有發作,便也打開了話匣子,說道:“即便他所言屬實,難道不該暗中行事嗎?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實在不是攻打的好時機,若是引來了援軍,恐怕我們就要葬送於此了。”季布仍是不言。便又有弟子說道:“師父也要多給我們些指引教誨,好叫我們少走些彎路,你在帳中偷得浮生閑,我們像沒了頭的蒼蠅,四處亂飛、到處碰壁,輕則頭破血流,重則丟了性命。”此言一出,似捅了個馬蜂窩,短暫的停頓發現沒有什麽反饋之後,弟子們接二連三的向師父抱怨起來,有些甚至直言他做了甩手掌櫃,全然不顧弟子們的死活。然而,季布全程一言不發,靜靜地等著他們把話說完,等最後一個弟子撒完了氣,現場鴉雀無聲,季布看看日頭已近正午,掃視了弟子們一圈,問道:“還有誰要來罵我嗎?”見無人應答,鏗鏘有力地吩咐道:“按照方才部署,跟我來。”十個修為較高些的弟子自發地從隊伍中起身上前,緊緊跟在季布身後,其餘之人也次第跟上前,各司其職,浩浩蕩蕩向東山進發。
到了山下,季布指揮著眾人迅速散開,前往各據點堅守,他則帶上十個弟子徑往山頂上飛去。那些逗留於此的白元弟子此刻正在崮上的大殿中享用午餐,全沒想到新黨會死灰複燃,更沒想到他們竟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殺上山來爭搶地盤。
季布率眾落在大殿的房頂上,對著殿中喊道:“白元徒眾快快出來受死!”這情景像極了當年山陽、河陰二老來攻打自己時的場景。季布有些恍惚,對於房中之人來說,是何等的恐懼與絕望。果然,那些弟子竟沒有一個敢走出殿門與他們答話,隻在殿中喊道:“何人敢到東山上撒野?你可知這裏是什麽居所?識相的快快散去,以免惹下殺身之禍。”
季布從他們顫抖的聲音中聽出了恐懼,便指揮著眾弟子道:“你們在此守著,莫讓他們跑了!”說完,縱身飛在院中,見殿門緊閉,運足了真氣,一掌將其打開,借著煙塵氣躥入殿中,立身未穩,隻聽兩邊拳風淩厲已至麵門,一個閃身輕鬆躲過。又以掌接拳,順勢後拉,將偷襲之人扯飛出去。弟子們在房頂上見一人飛出,趕忙上前按住,又用繩索五花大綁,捆了個結實。
緊接著,從四麵八方又同時撲過七八個人來,試圖將季布牢牢鎖住。然而,他們與季布之間有著雲泥之判,即便人數再多、再怎樣出其不意,也不可能傷到他分毫。季布並不理會,磅礴的真氣從體內噴薄而出,將偷襲的數人彈飛出去。那十名弟子聞聲而入,又分頭將他們捆了起來。這次攻山,季布隻出了兩次手,便輕鬆取勝。眾弟子看看倒在地上的“戰利品”,笑著道:“我們有些反應過度了,沒想到隻有這幾個人。”
季布道:“先將這裏仔細搜查,莫要有漏網之魚。”弟子們分散開,將頂崮上各殿堂角落仔細搜查了一番,並沒再見到人影。季布又下令所有弟子解除防備,轉到山上來。
眾人興高采烈,這幾年一直跟著師父漂泊不定,哪裏享受過這等安定生活。如今這些亮堂的高屋大宅就在眼前,他們自然是心向往之。然而季布一番話卻澆滅了他們的希望,他竟又下令所有弟子返迴營寨,將東山留給山下的村民。
待眾人吃罷了飯,季布便點起兩個得力的弟子,深一腳淺一腳前往東山腳下的鎮子走去。一路上,季布一言不發,兩個弟子受這氣氛感染,也皆不願開口說話,隻聽見風在耳畔吹拂。到了鎮子旁,見排排房舍皆巍峨壯觀,家家戶戶都是富貴之相。兩弟子相視一眼,想要問緣由,窺見師父沒有說話的意思,也就打住了,僅在心裏留下個疑問。
季布吩咐道:“你兩個見著村民便上前搭話,問一問山上的情況。”兩弟子領了命,隨著伯舍往鎮中大街找去,三三兩兩的村民坐在村頭曬太陽,見三個生人進來,低聲嘀咕道:“看模樣不是白元的,莫非那什麽司徒又帶人迴來了?”
季布聞言,忙示意弟子上前追問:“老伯所言‘迴來了’是誰迴來了?”
那老者覷目看了看三人,不答話,卻反問道:“你們三個是司徒座下弟子嗎?”
弟子道:“正是!”季布忙拽著他厲聲嗬斥道:“你怎麽誆騙老人?不要說了,我來吧!”那弟子本想借坡下驢,套出老人的話來,沒想到竟遭到師父的責罵。季布將弟子拖在身後,對那老人說道:“老伯莫要信他,我們乃是新黨弟子,往日在山上住過!”那老者聞言,瞪大了眼睛,仔細打量了他一番道:“我認得你,你便是那新黨兩兄弟之一。你們可害苦了這山下的百姓!”
季布不解地問道:“我們未做什麽傷天害理之事,如何對不起鄉親了?”
那老者站起來道:“昔日你們在時,將我們盡數請到山上,後來你們躲難走了,獨將我們撇下,先是白元來了,將我們趕下山,後又是漢美來了,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若你們當年挺著不走,哪裏還會有這等事發生。”
季布道:“當年為了不叫戰火蔓延,怕禍及百姓才逃了的,況且當時有八九成村民都跟我們去了絕崖,怎麽這鎮子裏還有這麽多村民?”
那老者道:“這也是拜你們所賜。當年哄騙著將鎮上的鄉親帶走了,盡留下些老弱病殘,司徒來了後,這裏便立刻變成了福地,遠近皆奔著東山而來。老夫我生於斯長於斯,從北堂春起,便以為這裏是貧瘠蠻荒之地,沒想到會有如今之變。”
季布被老者一番話戳中了心事,心道:“當年他與哥哥在時,與山下村民相近相親,相互扶攜,是何等的和睦溫馨,怎麽走了沒幾年,便成了這副模樣?”也無心再問了,叫著兩個弟子迴到來處去了。他們走後,有村民問老者:“當年新黨之名遠近皆知,為何這般罵他?”那老者長歎一口氣道:“你沒聽說新黨被白元剿滅了嗎?他們又迴來,定然是要在此落腳,他不知這裏是何等兇險,白元宗主白崇一的姘頭正居住於此,保胎養命,待瓜熟蒂落之後,白崇一定然要派人嚴加守護,以他們幾個,豈能抵得住?你要好言相勸,他們未必聽得進,隻能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叫他們心生慚愧,反而躲得遠遠的。”那鄉親道:“原來你是一番好心,隻怕他們會私下責怪你!”
老者嗬嗬笑道:“方才我言自北堂春之日起,未聞東山是福地,當要除去新黨在的那段光陰。那時窮是窮了些,心裏卻是踏實的。當年若不是老父臥病在床,我也要隨他們走了。”說完,隻顧著搖頭。
季布迴到營帳中後,很是憂鬱了一段時間。他先是對曾經所做的事產生了懷疑,憑著自己的本事,在白元或是什麽門派,都能謀得不錯的位置,何苦要自討苦吃,做這等毫無意義的事呢?很快他又對伯舍的死感到惋惜和不值。為了所謂的天下蒼生而甘願押在白元做人質,又為了解救天下蒼生遭受飛來橫禍。最後,他又對新黨的立黨初衷產生了非議。難道真的會有一個門派勢力是毫無權欲私求而一心為公的嗎?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擺在眼前的似乎隻有兩條路,那便是至清的新黨永無出頭之日,想要風生水起、弟子盈門,就要混混沌沌,亦正亦邪。這些想法困擾著季布,以至於他無心於弟子的起居生活,更無心去探查周邊的地形地勢,每日躲在營帳裏自我爭鬥。弟子們也不敢近前叨擾,他們遇事隻能相互間商定,倒也過得安穩。
直待半年之後,季布仍是隔幾日才出帳來透透氣,偶爾到山中散散心,心思日重,麵容隨之變得枯槁。能夠撐得起他的,如今隻有石三。他每每想不通而自我矛盾時,心裏便不由地想道:“人都說石三乃是智多近妖,他也實在是難得一見的人傑之才,若這條路像自己想的那般逼仄難行,他又怎會如此執著呢?若說別個有私心他還多少能信幾分,唯獨石三,在他眼中無論親疏遠近,皆是一般對待,待人接物也向來是先人後己,絕未見因公肥私之舉。為了新黨,幾乎葬送了所有至親,又與妹妹分別幾十年,他為得又是什麽呢?”這些關於石三的疑問與想法,是眼下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撐力。
這日,他方要出門去山林裏散心,卻遠遠地看見有一人影步履蹣跚的向這邊攀爬過來。季布提起警覺,縱身迎上前去,離得近了方認出這老者正是那日將他推進苦海裏的村民。季布心頭氣不過,喝一聲將他叫住,問道:“到這裏做什麽?”
那老者猛地看見季布,臉上卻露出了欣喜之色,氣喘籲籲地道:“我正是來尋你!”
季布不解地問道:“你來尋我作甚?難道還嫌罵得不解氣,要再補上兩句嗎?”
那老者嗬嗬笑道:“非也非也,我來是轉成告訴你,那東山上已經人去樓空,僅剩下十多個弟子在此,未有一個守將,可輕取了去,何必在此受苦?”
季布更加不解,問道:“你那日將我貶得一文不值,簡直算得上禍國殃民,如今卻又這般好心,這前後之變莫不是藏著什麽用心吧?”
老者嗬嗬笑道:“那日要不是那般說你,你又如何肯在此蝸居半年之久?這裏無論季節如何更替,天始終都是紅色的,隻因地處東極,乃是承受第一縷日光之地。此處的百姓無論怎樣窮苦困頓,但心裏都被這縷光照的敞亮。是非功過、親近遠疏我們辨得最清楚不過了。”
這一番話講完,季布驚呆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靜,他鼻中一酸,險些要落下淚來。這些日子來所有的陰霾怨懟被這老者的粲然一笑以及透過密林照來的日光一掃而光。季布對老人道了謝,又將其送下山去,神采奕奕地迴到營帳,將眾弟子召集起來吩咐道:“方才山下村民特來通報,說東山上已沒了駐守的白元長老、堂主,僅有十多個弟子在此守備,實在是攻去的最佳時節。天與之而不取,非禮也。我欲前往討之,你們當為輔助。”又吩咐道:“這一次要確保萬無一失,切不可讓他們逃了。你們中十人與我攻山,餘者分三波,從上至下,錯落排布將整個山體圍住,莫放他們進村鎮裏行兇作惡。”眾弟子領命,季布又說道,既然都已了然,那我們即刻出發,去攻取東山。
有弟子怯懦著問道:“我們並未查探清楚虛實,僅憑一人一言就斷然前往,是否有些輕易冒進了?”
又有弟子見前麵有人開了頭,且季布似乎並沒有發作,便也打開了話匣子,說道:“即便他所言屬實,難道不該暗中行事嗎?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實在不是攻打的好時機,若是引來了援軍,恐怕我們就要葬送於此了。”季布仍是不言。便又有弟子說道:“師父也要多給我們些指引教誨,好叫我們少走些彎路,你在帳中偷得浮生閑,我們像沒了頭的蒼蠅,四處亂飛、到處碰壁,輕則頭破血流,重則丟了性命。”此言一出,似捅了個馬蜂窩,短暫的停頓發現沒有什麽反饋之後,弟子們接二連三的向師父抱怨起來,有些甚至直言他做了甩手掌櫃,全然不顧弟子們的死活。然而,季布全程一言不發,靜靜地等著他們把話說完,等最後一個弟子撒完了氣,現場鴉雀無聲,季布看看日頭已近正午,掃視了弟子們一圈,問道:“還有誰要來罵我嗎?”見無人應答,鏗鏘有力地吩咐道:“按照方才部署,跟我來。”十個修為較高些的弟子自發地從隊伍中起身上前,緊緊跟在季布身後,其餘之人也次第跟上前,各司其職,浩浩蕩蕩向東山進發。
到了山下,季布指揮著眾人迅速散開,前往各據點堅守,他則帶上十個弟子徑往山頂上飛去。那些逗留於此的白元弟子此刻正在崮上的大殿中享用午餐,全沒想到新黨會死灰複燃,更沒想到他們竟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殺上山來爭搶地盤。
季布率眾落在大殿的房頂上,對著殿中喊道:“白元徒眾快快出來受死!”這情景像極了當年山陽、河陰二老來攻打自己時的場景。季布有些恍惚,對於房中之人來說,是何等的恐懼與絕望。果然,那些弟子竟沒有一個敢走出殿門與他們答話,隻在殿中喊道:“何人敢到東山上撒野?你可知這裏是什麽居所?識相的快快散去,以免惹下殺身之禍。”
季布從他們顫抖的聲音中聽出了恐懼,便指揮著眾弟子道:“你們在此守著,莫讓他們跑了!”說完,縱身飛在院中,見殿門緊閉,運足了真氣,一掌將其打開,借著煙塵氣躥入殿中,立身未穩,隻聽兩邊拳風淩厲已至麵門,一個閃身輕鬆躲過。又以掌接拳,順勢後拉,將偷襲之人扯飛出去。弟子們在房頂上見一人飛出,趕忙上前按住,又用繩索五花大綁,捆了個結實。
緊接著,從四麵八方又同時撲過七八個人來,試圖將季布牢牢鎖住。然而,他們與季布之間有著雲泥之判,即便人數再多、再怎樣出其不意,也不可能傷到他分毫。季布並不理會,磅礴的真氣從體內噴薄而出,將偷襲的數人彈飛出去。那十名弟子聞聲而入,又分頭將他們捆了起來。這次攻山,季布隻出了兩次手,便輕鬆取勝。眾弟子看看倒在地上的“戰利品”,笑著道:“我們有些反應過度了,沒想到隻有這幾個人。”
季布道:“先將這裏仔細搜查,莫要有漏網之魚。”弟子們分散開,將頂崮上各殿堂角落仔細搜查了一番,並沒再見到人影。季布又下令所有弟子解除防備,轉到山上來。
眾人興高采烈,這幾年一直跟著師父漂泊不定,哪裏享受過這等安定生活。如今這些亮堂的高屋大宅就在眼前,他們自然是心向往之。然而季布一番話卻澆滅了他們的希望,他竟又下令所有弟子返迴營寨,將東山留給山下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