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捅破窗戶紙的人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飯桌上,家裏人又說起季宇寧的那首詩《一代人》。
“阿寧你知道嗎?登載你那首詩的中.國青年複刊號,9月11日那天剛剛開始發行,賣出去不多,然後又突然不賣了,又收迴去了。
可是那首詩從9月11號那天就開始傳抄,實際上也不用抄了,很多人一看就記住了,就不斷的傳你那首詩。
西單路口的那堵牆上也貼了你這首詩,那個上麵寫的就是一代人的詩人,說的就是你。
前天9月15日,又突然恢複發行中.國青年雜誌了。
那天在郵局排大隊買這本雜誌,好多人說,就為了看你這首詩。
我排了半天隊,才買到兩本,大家都說這期雜誌發行量很大,有好幾百萬份呢,可是買的人也特別多。當天京城市就賣完了。”
季宇寧聽了,這才知道為什麽在火車上那麽多人都知道他這位一代人的詩人,看來從9月11日開始,這期雜誌的一波三折,又對他這首詩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時候他們劇組拍戲的地方,基本上就沒有什麽郵局,另外他們拍戲過程中很緊張,即便碰到郵局,大家也沒有機會去郵局買什麽雜誌,每天收工以後,郵局也關門了。
所以直到他們在漢口火車站的時候,才買到了那期雜誌。
“還有啊,前幾天你們京城大學中文係的一個人,男的,好像是姓陳,他打電話到家裏。
他問你什麽時候迴來。
他說你們學校那個五四文學社,下禮拜六就要開成立大會了。
他是聽說你9月中旬左右迴來。
嗯,希望你迴來以後馬上到學校去一趟。”
季宇寧一聽就知道,這肯定是陳見功打來的電話。
前世五四文學社的成立大會,就是在9月23日周六舉行的。
看來自己明天還要迴一趟學校,學校應該是已經開學了,不過他研究生報到的日期是10月7日,下個月呢。
晚上,在自己屋裏,季宇寧開始看這兩個月來他收到的信件,還真不少呢。
朱琳就在他身邊晃悠。
兩個月不知肉味,看見香噴噴的老婆,他也忍不住了。
……
9月18日,周一。
上午,季宇寧先來到自己的單位電影研究所。
他是帶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來的。
“謔,小季,你這才上幾個月的本科,這馬上就要上研究生了。
你這上學的速度,怎麽就跟那火箭發射的速度似的。”
會計王大姐還有馬所長,看見他的錄取通知書驚訝不已。
季宇寧這次來就是來告訴他們單位,給他重新發那50塊錢工資的。
這下,他上研究生期間,是可以帶薪上學的啦。
“那你這本科就算已經畢業了吧?”
按照王大姐的理解,就是本科畢業以後才可以上研究生。
不過這倒真是個問題,季宇寧記得,前世那位哲學家陳嘉映上了研究生以後,他的學曆記載的是某年某月在京城大學讀本科,然後某年某月上研究生。並沒有提他本科畢業。
但是這人是跨了係,跨專業了,季宇寧這種情況算不算本科畢業,未來能不能混到一個本科畢業證,他也不知道,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他在電影研究所辦了一個帶薪上學的手續就完事兒了,因為之前他的糧食戶口關係已經轉到京城大學了。
隨後他就騎車直奔京城大學。
他沒敢跑到大飯廳吃飯,又是在南門外的長征食堂吃的中午飯。
當他來到32號宿舍樓的時候,很多同學也是剛剛從食堂吃飯迴來。
他的到來,讓整個32樓就像點著了大炮仗一樣。
隨即在整個宿舍區都引起了轟動。
這個時候,京城大學的所有學生,都是詩人,或者是詩歌愛好者。
季宇寧也沒想到,這些同學們如此的熱情。很多人都在高唿他的名字,高唿著一代人的詩人。
好不容易迴到宿舍,宿舍的5個人都在。
大家一別三個月,見麵都非常高興。
陳見功說:
“季宇寧,9月11號你那首詩《一代人》剛剛登出來,咱們學校就轟動了。
我們係的老主任,楊主任,沒過兩天,就主動開了一次講座,專門講你這首詩。
他說這是這麽多年來難得的一首好詩。
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詩。具有強烈的曆史感。
短短兩句詩,極具張力,特別能觸動讀者的神經,讓讀者充滿了幻想。
經曆過的人和沒經曆過的人讓詩人糅合在一起,產生高度共鳴。
經曆過的人被迴憶填滿,沒經曆過的人讓想象填滿,形成精神上的腦補奇效。
楊主任說,這才是天才型詩人的厲害之處,不動聲色就勾住了讀者的神經,令讀者反複吟哦,起到了思想升華的功用。
因此,這首詩必將會廣為流傳。成為現代詩歌經典中的經典。”
“季宇寧,這是前幾天咱們學校校刊登載的謝冕老師為你那首詩寫的評論。”
徐啟華拿過來一本校刊。
季宇寧一看。
隻見謝老師的文章中寫道:
“……即使過幾十年再來讀,也絲毫不會有過時的感覺,反而會更加堆積詩歌的意涵。
這種不斷疊加的意境,就是詩歌的魅力之所在。
這首詩詩句既短小精悍,又提煉總結,將語言的使用發揮到了極致,這就是詩人的特殊性。
隻有詩性思維的人才能夠做到,反映了詩歌這一體裁最為特殊的地方,濃縮的全是精華。而不是沸沸揚揚,洋洋灑灑的大段文字堆砌。
……”
“季宇寧,今天上午我在期刊閱覽室,看到有十幾份報紙今天都在同時轉載你那首詩,很多報紙上都有大段的評論文章。我看到有好多大報呢。”
小胖子插嘴道。
經過三個月的暑假,梁小胖仿佛瘦了一點兒。
季宇寧聽了這話,他不禁想起這首詩在前世誕生的時候,好像沒有這麽轟動的效應。
前世這首詩是最早誕生在1979年的4月份。公開發表於1980年3月份的星星詩刊上,當時這首詩雖然也很轟動,但季宇寧感覺還是遠比不上這一世這首詩造成的影響。
他想到了這首詩裏的那個黑夜的意象,他覺得恐怕是他在1978年9月份這時候,用這個詩的意象捅破了所有人都不敢觸及的那層窗戶紙,而這層窗戶紙前世應當是今年的11月份才捅破的。
這張所謂的窗戶紙就是正視過去。
“阿寧你知道嗎?登載你那首詩的中.國青年複刊號,9月11日那天剛剛開始發行,賣出去不多,然後又突然不賣了,又收迴去了。
可是那首詩從9月11號那天就開始傳抄,實際上也不用抄了,很多人一看就記住了,就不斷的傳你那首詩。
西單路口的那堵牆上也貼了你這首詩,那個上麵寫的就是一代人的詩人,說的就是你。
前天9月15日,又突然恢複發行中.國青年雜誌了。
那天在郵局排大隊買這本雜誌,好多人說,就為了看你這首詩。
我排了半天隊,才買到兩本,大家都說這期雜誌發行量很大,有好幾百萬份呢,可是買的人也特別多。當天京城市就賣完了。”
季宇寧聽了,這才知道為什麽在火車上那麽多人都知道他這位一代人的詩人,看來從9月11日開始,這期雜誌的一波三折,又對他這首詩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時候他們劇組拍戲的地方,基本上就沒有什麽郵局,另外他們拍戲過程中很緊張,即便碰到郵局,大家也沒有機會去郵局買什麽雜誌,每天收工以後,郵局也關門了。
所以直到他們在漢口火車站的時候,才買到了那期雜誌。
“還有啊,前幾天你們京城大學中文係的一個人,男的,好像是姓陳,他打電話到家裏。
他問你什麽時候迴來。
他說你們學校那個五四文學社,下禮拜六就要開成立大會了。
他是聽說你9月中旬左右迴來。
嗯,希望你迴來以後馬上到學校去一趟。”
季宇寧一聽就知道,這肯定是陳見功打來的電話。
前世五四文學社的成立大會,就是在9月23日周六舉行的。
看來自己明天還要迴一趟學校,學校應該是已經開學了,不過他研究生報到的日期是10月7日,下個月呢。
晚上,在自己屋裏,季宇寧開始看這兩個月來他收到的信件,還真不少呢。
朱琳就在他身邊晃悠。
兩個月不知肉味,看見香噴噴的老婆,他也忍不住了。
……
9月18日,周一。
上午,季宇寧先來到自己的單位電影研究所。
他是帶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來的。
“謔,小季,你這才上幾個月的本科,這馬上就要上研究生了。
你這上學的速度,怎麽就跟那火箭發射的速度似的。”
會計王大姐還有馬所長,看見他的錄取通知書驚訝不已。
季宇寧這次來就是來告訴他們單位,給他重新發那50塊錢工資的。
這下,他上研究生期間,是可以帶薪上學的啦。
“那你這本科就算已經畢業了吧?”
按照王大姐的理解,就是本科畢業以後才可以上研究生。
不過這倒真是個問題,季宇寧記得,前世那位哲學家陳嘉映上了研究生以後,他的學曆記載的是某年某月在京城大學讀本科,然後某年某月上研究生。並沒有提他本科畢業。
但是這人是跨了係,跨專業了,季宇寧這種情況算不算本科畢業,未來能不能混到一個本科畢業證,他也不知道,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他在電影研究所辦了一個帶薪上學的手續就完事兒了,因為之前他的糧食戶口關係已經轉到京城大學了。
隨後他就騎車直奔京城大學。
他沒敢跑到大飯廳吃飯,又是在南門外的長征食堂吃的中午飯。
當他來到32號宿舍樓的時候,很多同學也是剛剛從食堂吃飯迴來。
他的到來,讓整個32樓就像點著了大炮仗一樣。
隨即在整個宿舍區都引起了轟動。
這個時候,京城大學的所有學生,都是詩人,或者是詩歌愛好者。
季宇寧也沒想到,這些同學們如此的熱情。很多人都在高唿他的名字,高唿著一代人的詩人。
好不容易迴到宿舍,宿舍的5個人都在。
大家一別三個月,見麵都非常高興。
陳見功說:
“季宇寧,9月11號你那首詩《一代人》剛剛登出來,咱們學校就轟動了。
我們係的老主任,楊主任,沒過兩天,就主動開了一次講座,專門講你這首詩。
他說這是這麽多年來難得的一首好詩。
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詩。具有強烈的曆史感。
短短兩句詩,極具張力,特別能觸動讀者的神經,讓讀者充滿了幻想。
經曆過的人和沒經曆過的人讓詩人糅合在一起,產生高度共鳴。
經曆過的人被迴憶填滿,沒經曆過的人讓想象填滿,形成精神上的腦補奇效。
楊主任說,這才是天才型詩人的厲害之處,不動聲色就勾住了讀者的神經,令讀者反複吟哦,起到了思想升華的功用。
因此,這首詩必將會廣為流傳。成為現代詩歌經典中的經典。”
“季宇寧,這是前幾天咱們學校校刊登載的謝冕老師為你那首詩寫的評論。”
徐啟華拿過來一本校刊。
季宇寧一看。
隻見謝老師的文章中寫道:
“……即使過幾十年再來讀,也絲毫不會有過時的感覺,反而會更加堆積詩歌的意涵。
這種不斷疊加的意境,就是詩歌的魅力之所在。
這首詩詩句既短小精悍,又提煉總結,將語言的使用發揮到了極致,這就是詩人的特殊性。
隻有詩性思維的人才能夠做到,反映了詩歌這一體裁最為特殊的地方,濃縮的全是精華。而不是沸沸揚揚,洋洋灑灑的大段文字堆砌。
……”
“季宇寧,今天上午我在期刊閱覽室,看到有十幾份報紙今天都在同時轉載你那首詩,很多報紙上都有大段的評論文章。我看到有好多大報呢。”
小胖子插嘴道。
經過三個月的暑假,梁小胖仿佛瘦了一點兒。
季宇寧聽了這話,他不禁想起這首詩在前世誕生的時候,好像沒有這麽轟動的效應。
前世這首詩是最早誕生在1979年的4月份。公開發表於1980年3月份的星星詩刊上,當時這首詩雖然也很轟動,但季宇寧感覺還是遠比不上這一世這首詩造成的影響。
他想到了這首詩裏的那個黑夜的意象,他覺得恐怕是他在1978年9月份這時候,用這個詩的意象捅破了所有人都不敢觸及的那層窗戶紙,而這層窗戶紙前世應當是今年的11月份才捅破的。
這張所謂的窗戶紙就是正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