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人藝的排練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年代的世界杯電視轉播權是握在英國的兩家公司手裏麵,報道費、線路費都比較貴。
正是因為如此貴的轉播費,中央電視台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的轉播,就是采用和亞廣聯的10個國家地區分攤費用的方式,一共錄播了22場比賽,直播了最後一場比賽。
當時的轉播是在香江進行的。
解說員就是那位宋老師,在香江的酒店裏對電視畫麵進行解說以後,第2天上午把錄像帶通過民航飛機送到京城,然後第2天晚上就可以播出了。
在飯桌上,老爹聽了有足球賽,挺高興。
老爹看來還是個足球迷。
老娘和老婆也比較好奇。
比賽的錄播,是在新聞聯播後開始的。
當看到上半場意大利隊打進一個球的時候,老婆和老娘這娘倆兒還挺興奮,但慢慢的,比賽一直不進球,這娘倆也就沒興趣了。
老爹倒是一直看的津津有味兒的。
下半場巴西隊連進兩球,這就是這場比賽的結果了。
季宇寧知道這個時候華夏的電視機大約也就200多萬台。前世在明年的春節的時候有一個統計,華夏電視機的擁有量是350萬台。
所以這個時候在自己家裏觀看了阿根廷世界杯比賽的人是很少的,前世他聽說那位解說員黃建詳就是當時在家裏麵看的世界杯的錄播。
6月26日,周一。
季宇寧上午來到學校,上午係裏和班裏開了這學期最後一個會。
季宇寧也看到了自己期末考試的成績,感覺還不錯。
開完會,宣布放假,季宇寧也沒在學校吃飯。
散會之後,他立馬就帶著自己的一些東西以及從學校借的書騎車迴家。
家裏中午就朱琳一個人。
兩個人吃完午飯,然後一起出門騎車去人藝。
朱琳下午要進行話劇的排練,季宇寧這個編劇也要頭一次蒞臨排練現場。
路上,朱琳一邊騎車,一邊和身旁的季宇寧說著最近人藝的事兒。
“阿寧,現在人藝在複排傳統的話劇。第1台就是朱琳阿姨和刁老師的那部蔡文姬。前一段售票的時候,排隊買票的觀眾人山人海的,當場就把售票處那邊的牆都給擠塌了。
我前一段去走排的時候,還看見那堵已經塌了的牆呢。”
從去年年底開始,人藝舊戲複排。
今年6月6日,第一台複排的話劇蔡文姬啟動售票,規定每人最多買四張,但是觀劇的人太過於踴躍,購票的人潮擠塌了當時首都劇場的南牆。
“還有,我這出話劇裏麵的俞愛娣,原來的那個演員走了,原本是想找正在排話劇雷雨裏麵演四鳳的那個胡宗溫老師來演,後來英叔這個導演說,胡大姐長得不漂亮,還是讓小朱琳來演。
我看了他們彩排的雷雨,胡大姐都56歲了,還演小姑娘呢。我在台下,根本就看不出胡大姐的歲數。”
朱琳現在在人藝已經有一個外號了,叫小朱琳。
季宇寧覺得這個稱唿不錯。
“你們走排還要多長時間?”
“英叔說可能很快就要進入合成了,就是有音樂道具服裝什麽之類的了。
不過我們這出戲好像排的挺慢的。
現在人藝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排以前的那些傳統名劇。”
到了首都劇場,季宇寧受到了話劇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劇組一眾人等的熱烈歡迎。
他這個編劇從對劇本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過,這是頭一次來排練現場。
他在劇場裏見到了夏導、英叔、於叔等人,這都是人藝有名的人物。
60歲的夏導,一見到季宇寧,就連誇他這出話劇寫得好。
“夏導,這出話劇寫了十幕,和去年的萬水千山是一樣的。
我總覺得場次還是有點多了。
其實我覺得最適合咱們人藝的話劇,就是茶館那樣的。
另外場次最好也是三幕的。”
“行啊,小季,以後你再給我們寫一出三幕的戲。
咱們要求也不高,像茶館這樣的戲就行。”
這要求還不高。
這夏老爺子還挺幽默。其實人藝的所有人都比較幽默。
今天還是重點場次的走排,他和英叔坐在台下,英叔就是這出話劇的實際的導演,他負責來排這出話劇。
夏導也在旁邊觀看。
排練中,英叔這個導演經常喊停,並加以指點。
“停,韓善續,你演的趙一彪,那是一個將軍,你不能露出來那種街邊混混的意思。
來,小季,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你這個大編劇也說說。”
“韓老師,這個趙一彪啊,他是既有草莽人物的性格,啊,也有一些軍人的氣質。
在這出話劇裏的幾乎全部場次中,他每次出場都是在裝。裝上流社會的人物,裝文明人,但是呢,又總是遮掩不住他自身的淺薄、粗野和貪婪。
我覺得您可以體會一下,比如說咱們全院人都喊您韓首長,你想想那感覺是什麽樣子的。”
季宇寧的話,讓台上台下都笑起來了。
這個時候的韓善旭才40歲出頭,他是人藝第一屆學員班培養出來的。
季宇寧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8年以後那出話劇天下第1樓裏麵的羅大頭。
這才是他演的最出色的角色。
說實話,趙一彪這角色真有點兒不太適合他。
說著話,他看見朱旭和林連坤也坐到了旁邊。
這兩位和他英叔年齡差不了多少,也幾乎是同時進入人藝的。
所以,季宇寧也得喊這兩位一聲“叔”。
這個時候,這兩位還沒有出名,基本上都是演一些小配角。前世這兩位真正的成名之作,是1980年他們首次挑大梁共同主演的話劇左鄰右舍。
話劇左鄰右舍的格局和老舍的茶館相似,是一幅社會風俗畫。其內容不是集中於一人一事,而是散射到一個生活麵上。
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劇本。在塑造人物上有較大突破。而且這還是一部能夠表現出對老舍先生師承關係的作品。
季宇寧前世看過這出話劇,三幕戲分別寫的是76年、77年和78年這三年的國慶這個日子。
這時,他覺得自己下一出話劇的劇本也有了。
距離1978年的國慶也沒幾個月了。
前世這出戲的劇本是創作於1980年的年初。並在1980年8月20日進行公演,獲得巨大成功。
這一世,他覺得這部話劇在78年的12月就可以寫出來了。
正是因為如此貴的轉播費,中央電視台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的轉播,就是采用和亞廣聯的10個國家地區分攤費用的方式,一共錄播了22場比賽,直播了最後一場比賽。
當時的轉播是在香江進行的。
解說員就是那位宋老師,在香江的酒店裏對電視畫麵進行解說以後,第2天上午把錄像帶通過民航飛機送到京城,然後第2天晚上就可以播出了。
在飯桌上,老爹聽了有足球賽,挺高興。
老爹看來還是個足球迷。
老娘和老婆也比較好奇。
比賽的錄播,是在新聞聯播後開始的。
當看到上半場意大利隊打進一個球的時候,老婆和老娘這娘倆兒還挺興奮,但慢慢的,比賽一直不進球,這娘倆也就沒興趣了。
老爹倒是一直看的津津有味兒的。
下半場巴西隊連進兩球,這就是這場比賽的結果了。
季宇寧知道這個時候華夏的電視機大約也就200多萬台。前世在明年的春節的時候有一個統計,華夏電視機的擁有量是350萬台。
所以這個時候在自己家裏觀看了阿根廷世界杯比賽的人是很少的,前世他聽說那位解說員黃建詳就是當時在家裏麵看的世界杯的錄播。
6月26日,周一。
季宇寧上午來到學校,上午係裏和班裏開了這學期最後一個會。
季宇寧也看到了自己期末考試的成績,感覺還不錯。
開完會,宣布放假,季宇寧也沒在學校吃飯。
散會之後,他立馬就帶著自己的一些東西以及從學校借的書騎車迴家。
家裏中午就朱琳一個人。
兩個人吃完午飯,然後一起出門騎車去人藝。
朱琳下午要進行話劇的排練,季宇寧這個編劇也要頭一次蒞臨排練現場。
路上,朱琳一邊騎車,一邊和身旁的季宇寧說著最近人藝的事兒。
“阿寧,現在人藝在複排傳統的話劇。第1台就是朱琳阿姨和刁老師的那部蔡文姬。前一段售票的時候,排隊買票的觀眾人山人海的,當場就把售票處那邊的牆都給擠塌了。
我前一段去走排的時候,還看見那堵已經塌了的牆呢。”
從去年年底開始,人藝舊戲複排。
今年6月6日,第一台複排的話劇蔡文姬啟動售票,規定每人最多買四張,但是觀劇的人太過於踴躍,購票的人潮擠塌了當時首都劇場的南牆。
“還有,我這出話劇裏麵的俞愛娣,原來的那個演員走了,原本是想找正在排話劇雷雨裏麵演四鳳的那個胡宗溫老師來演,後來英叔這個導演說,胡大姐長得不漂亮,還是讓小朱琳來演。
我看了他們彩排的雷雨,胡大姐都56歲了,還演小姑娘呢。我在台下,根本就看不出胡大姐的歲數。”
朱琳現在在人藝已經有一個外號了,叫小朱琳。
季宇寧覺得這個稱唿不錯。
“你們走排還要多長時間?”
“英叔說可能很快就要進入合成了,就是有音樂道具服裝什麽之類的了。
不過我們這出戲好像排的挺慢的。
現在人藝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排以前的那些傳統名劇。”
到了首都劇場,季宇寧受到了話劇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劇組一眾人等的熱烈歡迎。
他這個編劇從對劇本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過,這是頭一次來排練現場。
他在劇場裏見到了夏導、英叔、於叔等人,這都是人藝有名的人物。
60歲的夏導,一見到季宇寧,就連誇他這出話劇寫得好。
“夏導,這出話劇寫了十幕,和去年的萬水千山是一樣的。
我總覺得場次還是有點多了。
其實我覺得最適合咱們人藝的話劇,就是茶館那樣的。
另外場次最好也是三幕的。”
“行啊,小季,以後你再給我們寫一出三幕的戲。
咱們要求也不高,像茶館這樣的戲就行。”
這要求還不高。
這夏老爺子還挺幽默。其實人藝的所有人都比較幽默。
今天還是重點場次的走排,他和英叔坐在台下,英叔就是這出話劇的實際的導演,他負責來排這出話劇。
夏導也在旁邊觀看。
排練中,英叔這個導演經常喊停,並加以指點。
“停,韓善續,你演的趙一彪,那是一個將軍,你不能露出來那種街邊混混的意思。
來,小季,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你這個大編劇也說說。”
“韓老師,這個趙一彪啊,他是既有草莽人物的性格,啊,也有一些軍人的氣質。
在這出話劇裏的幾乎全部場次中,他每次出場都是在裝。裝上流社會的人物,裝文明人,但是呢,又總是遮掩不住他自身的淺薄、粗野和貪婪。
我覺得您可以體會一下,比如說咱們全院人都喊您韓首長,你想想那感覺是什麽樣子的。”
季宇寧的話,讓台上台下都笑起來了。
這個時候的韓善旭才40歲出頭,他是人藝第一屆學員班培養出來的。
季宇寧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8年以後那出話劇天下第1樓裏麵的羅大頭。
這才是他演的最出色的角色。
說實話,趙一彪這角色真有點兒不太適合他。
說著話,他看見朱旭和林連坤也坐到了旁邊。
這兩位和他英叔年齡差不了多少,也幾乎是同時進入人藝的。
所以,季宇寧也得喊這兩位一聲“叔”。
這個時候,這兩位還沒有出名,基本上都是演一些小配角。前世這兩位真正的成名之作,是1980年他們首次挑大梁共同主演的話劇左鄰右舍。
話劇左鄰右舍的格局和老舍的茶館相似,是一幅社會風俗畫。其內容不是集中於一人一事,而是散射到一個生活麵上。
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劇本。在塑造人物上有較大突破。而且這還是一部能夠表現出對老舍先生師承關係的作品。
季宇寧前世看過這出話劇,三幕戲分別寫的是76年、77年和78年這三年的國慶這個日子。
這時,他覺得自己下一出話劇的劇本也有了。
距離1978年的國慶也沒幾個月了。
前世這出戲的劇本是創作於1980年的年初。並在1980年8月20日進行公演,獲得巨大成功。
這一世,他覺得這部話劇在78年的12月就可以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