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室友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著麵前學姐低聲透露的內部消息,季宇寧心裏忍不住有點兒好笑。
京城大學的中文係真夠威武,中文係的老主任楊主任真的是很有性格啊。
“學姐,中文係辦公室不是在五院嗎?怎麽跑到32宿舍樓去了。”
這個時候中文係辦公室不在五院,而在32樓的2層。
前世季宇寧記得,中文係的辦公地址,也叫靜園五院。
印象中那是一個單獨的院子,裏麵有一座二層中式小樓,旁邊是曆史係和哲學係,院子顯得很安靜。它位於燕園深處,離未名湖還有一點兒距離。
不過中文係辦公室現在就在他們宿舍樓裏,這倒也挺好。那就可以和那些著名的學者們朝夕見麵了。
看來自己將要住的宿舍樓是很有文氣呀。
“喲,季宇寧同學,沒想到你對我們學校還很熟悉啊。
他們中文係辦公室現在就在32宿舍樓,我估計以後會去五院的吧。”
季宇寧也沒想到,他今天報到,接待他的學校工作人員,會介紹的這麽詳細。
臨走的時候,季宇寧還留下了兩個新會甜橙,給兩位學姐潤潤嗓子。人家可是熱情的跟他說了不少話。
他自己帶著東西直接騎車去宿舍樓32樓。
路上,他這才仔細看了看大飯廳西邊的燕南園。
這可是京城大學的重地。
京城大學的“大”字,多一半都來自這個地方。
32宿舍樓在整個宿舍樓群裏麵靠東邊,季宇寧騎車經過28號樓,前麵就是32樓了。
這個宿舍樓在所有的宿舍樓裏,是離大飯廳比較近的一個,季宇寧對此很滿意。
他拿著行李上到3樓,正要掏鑰匙,看見前麵334宿舍的門開著,看來他並不是第1個到宿舍的。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我昨天問了,好像我們每個人的助學金基本上都是按每月18塊錢給的。”
“昨天食堂的菜價我看了,也不算太貴,最低的5分錢,還有1毛,1毛5的,最貴的是兩毛的。那每月吃飯,花15塊錢左右就差不多了,還能攢下兩三塊錢。自己零花,或者給家裏寄一點兒。”
還沒走到門口,他這靈敏的耳朵就聽見屋裏傳來兩個人的說話聲,聽口音好像是蘇南地區的口音。
他進門,打招唿,屋裏的兩個人也趕忙站起來,很熱情的迴應著。
一問,他們倆人是昨天到的,是昨天在京城火車站,被京城大學的接待人員帶到學校的。
兩個人,一個叫徐啟華,52年出生的,一口明顯的滬上口音。
另一個叫朱曉進,是56年的,隻比季宇寧小幾個月。口音接近蘇南的吳語,也就是有一點兒像蘇城話。
這倆人都是中文係華夏現代文學專業的。
今年中文係招生的三個專業,還有新聞專業和古代文獻專業。
但現代文學專業的人是最多的,好像招了80多個人。
倆人都知道季宇寧的大名。而且是聞名久矣。半年多前,季宇寧在詩刊上第一次發表詩歌的時候,這倆人就知道他的大名了。
聊過幾句,季宇寧開始打量這個宿舍,這可是他未來幾年要一直住的地方。
這個宿舍果然比較大,有三個上下鋪的架子床,但並不是放在一列。桌子有兩張。
他看見靠門和靠牆的兩個架子床的下鋪,已經鋪上了被褥。
靠窗的架子床的下鋪現在還是空著。
季宇寧立即就占上了這最後一個下鋪。
季宇寧一邊收拾床鋪,一邊在腦子裏搜尋這兩個室友的資料。
他想起了前世看過一位京城大學校友寫的書,裏麵曾經提到過這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七七級學生裏讀書最刻苦的兩個人。
徐啟華是今年浙省的文科狀元,京城大學中文係今年隻在浙省招了他一個人。後來好像是在文匯報,他是比較早出國去北美的,曾經在北美很多中文報紙做過主編,這個人好像去世比較早,50歲出頭就謝世了。
他小學和中學都是在滬上上的,所以能很容易的看出來是滬上人的樣子。
朱曉進是蘇省靖江人。這地方的方言接近江南的吳語。他後來一直在蘇省的學校裏教書,後來做過一所大學的副校長。
季宇寧穿越的時候,這人也算副部級。前世在七七級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這個地位。
季宇寧收拾好床鋪,放好行李。
他看到屋裏已經收拾的很幹淨了。
對於他這兩個室友,他還是心裏挺有好感的。
三個人開始坐下來閑聊,季宇寧可以用滬上方言以及吳語分別來跟兩個人交流,這讓兩人非常吃驚。
這兩個人雖然也是文學青年,但目前還沒什麽作品。後來這兩個人,一個是研究文學的教授,一個是側重於新聞寫作的作家。
徐啟華的高考作文,也曾經登載在浙省當地的報紙上的。
正聊著,又來了兩個室友。兩個人是一同進屋的。
這兩人都是京城地區的考生。
四方臉,相貌堂堂的,是陳見功。這是後來有名的作家。他六七十年代曾經在京西的煤礦當過10年的煤礦工人,下過井,所以顯得身體很是強壯。
他是49年出生的,和共和國同齡。
另一位叫梁佐,就是後來寫我愛我家的那位。
他是57年的,是現在這個屋子裏麵年齡最小的。
季宇寧看著這位梁同學,一臉的古怪。
他情不自禁想起了,這位和英叔家那位的關係。
那個英叔家的小達子,可是季宇寧小時候唯一的跟班小弟。
據前一段英叔來他們家的時候說,這小達子現在已經成為季宇寧的鐵杆迷弟了。對季宇寧這位昔日大哥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沒想到這個跟班小弟未來的大舅哥,居然跟季宇寧是大學的同一寢室的室友。
小達子明年將進入京城大學心理學係,也是他未來的學弟。
那到時候他幫誰呀。
這位梁同學後世也是年壽不永,才40多歲就去世了。
現在他屋裏的4個室友,就有兩個人是人到中年就早夭了。
陳見功很是熱情,很有點兒大哥範兒,他一進門就認出了季宇寧,他見過季宇寧的照片,而且他跟季宇寧的很多熟人也都認識。
他算是京城工人中的業餘作家,他從70年代初就開始發表作品了,尤其是在京城文藝上發表作品比較多。
京城大學的中文係真夠威武,中文係的老主任楊主任真的是很有性格啊。
“學姐,中文係辦公室不是在五院嗎?怎麽跑到32宿舍樓去了。”
這個時候中文係辦公室不在五院,而在32樓的2層。
前世季宇寧記得,中文係的辦公地址,也叫靜園五院。
印象中那是一個單獨的院子,裏麵有一座二層中式小樓,旁邊是曆史係和哲學係,院子顯得很安靜。它位於燕園深處,離未名湖還有一點兒距離。
不過中文係辦公室現在就在他們宿舍樓裏,這倒也挺好。那就可以和那些著名的學者們朝夕見麵了。
看來自己將要住的宿舍樓是很有文氣呀。
“喲,季宇寧同學,沒想到你對我們學校還很熟悉啊。
他們中文係辦公室現在就在32宿舍樓,我估計以後會去五院的吧。”
季宇寧也沒想到,他今天報到,接待他的學校工作人員,會介紹的這麽詳細。
臨走的時候,季宇寧還留下了兩個新會甜橙,給兩位學姐潤潤嗓子。人家可是熱情的跟他說了不少話。
他自己帶著東西直接騎車去宿舍樓32樓。
路上,他這才仔細看了看大飯廳西邊的燕南園。
這可是京城大學的重地。
京城大學的“大”字,多一半都來自這個地方。
32宿舍樓在整個宿舍樓群裏麵靠東邊,季宇寧騎車經過28號樓,前麵就是32樓了。
這個宿舍樓在所有的宿舍樓裏,是離大飯廳比較近的一個,季宇寧對此很滿意。
他拿著行李上到3樓,正要掏鑰匙,看見前麵334宿舍的門開著,看來他並不是第1個到宿舍的。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我昨天問了,好像我們每個人的助學金基本上都是按每月18塊錢給的。”
“昨天食堂的菜價我看了,也不算太貴,最低的5分錢,還有1毛,1毛5的,最貴的是兩毛的。那每月吃飯,花15塊錢左右就差不多了,還能攢下兩三塊錢。自己零花,或者給家裏寄一點兒。”
還沒走到門口,他這靈敏的耳朵就聽見屋裏傳來兩個人的說話聲,聽口音好像是蘇南地區的口音。
他進門,打招唿,屋裏的兩個人也趕忙站起來,很熱情的迴應著。
一問,他們倆人是昨天到的,是昨天在京城火車站,被京城大學的接待人員帶到學校的。
兩個人,一個叫徐啟華,52年出生的,一口明顯的滬上口音。
另一個叫朱曉進,是56年的,隻比季宇寧小幾個月。口音接近蘇南的吳語,也就是有一點兒像蘇城話。
這倆人都是中文係華夏現代文學專業的。
今年中文係招生的三個專業,還有新聞專業和古代文獻專業。
但現代文學專業的人是最多的,好像招了80多個人。
倆人都知道季宇寧的大名。而且是聞名久矣。半年多前,季宇寧在詩刊上第一次發表詩歌的時候,這倆人就知道他的大名了。
聊過幾句,季宇寧開始打量這個宿舍,這可是他未來幾年要一直住的地方。
這個宿舍果然比較大,有三個上下鋪的架子床,但並不是放在一列。桌子有兩張。
他看見靠門和靠牆的兩個架子床的下鋪,已經鋪上了被褥。
靠窗的架子床的下鋪現在還是空著。
季宇寧立即就占上了這最後一個下鋪。
季宇寧一邊收拾床鋪,一邊在腦子裏搜尋這兩個室友的資料。
他想起了前世看過一位京城大學校友寫的書,裏麵曾經提到過這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七七級學生裏讀書最刻苦的兩個人。
徐啟華是今年浙省的文科狀元,京城大學中文係今年隻在浙省招了他一個人。後來好像是在文匯報,他是比較早出國去北美的,曾經在北美很多中文報紙做過主編,這個人好像去世比較早,50歲出頭就謝世了。
他小學和中學都是在滬上上的,所以能很容易的看出來是滬上人的樣子。
朱曉進是蘇省靖江人。這地方的方言接近江南的吳語。他後來一直在蘇省的學校裏教書,後來做過一所大學的副校長。
季宇寧穿越的時候,這人也算副部級。前世在七七級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這個地位。
季宇寧收拾好床鋪,放好行李。
他看到屋裏已經收拾的很幹淨了。
對於他這兩個室友,他還是心裏挺有好感的。
三個人開始坐下來閑聊,季宇寧可以用滬上方言以及吳語分別來跟兩個人交流,這讓兩人非常吃驚。
這兩個人雖然也是文學青年,但目前還沒什麽作品。後來這兩個人,一個是研究文學的教授,一個是側重於新聞寫作的作家。
徐啟華的高考作文,也曾經登載在浙省當地的報紙上的。
正聊著,又來了兩個室友。兩個人是一同進屋的。
這兩人都是京城地區的考生。
四方臉,相貌堂堂的,是陳見功。這是後來有名的作家。他六七十年代曾經在京西的煤礦當過10年的煤礦工人,下過井,所以顯得身體很是強壯。
他是49年出生的,和共和國同齡。
另一位叫梁佐,就是後來寫我愛我家的那位。
他是57年的,是現在這個屋子裏麵年齡最小的。
季宇寧看著這位梁同學,一臉的古怪。
他情不自禁想起了,這位和英叔家那位的關係。
那個英叔家的小達子,可是季宇寧小時候唯一的跟班小弟。
據前一段英叔來他們家的時候說,這小達子現在已經成為季宇寧的鐵杆迷弟了。對季宇寧這位昔日大哥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沒想到這個跟班小弟未來的大舅哥,居然跟季宇寧是大學的同一寢室的室友。
小達子明年將進入京城大學心理學係,也是他未來的學弟。
那到時候他幫誰呀。
這位梁同學後世也是年壽不永,才40多歲就去世了。
現在他屋裏的4個室友,就有兩個人是人到中年就早夭了。
陳見功很是熱情,很有點兒大哥範兒,他一進門就認出了季宇寧,他見過季宇寧的照片,而且他跟季宇寧的很多熟人也都認識。
他算是京城工人中的業餘作家,他從70年代初就開始發表作品了,尤其是在京城文藝上發表作品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