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傳家寶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宇寧又仔細的看了一遍這張入學通知書。
“季宇寧同誌:經學校錄取,京城市高校招生委員會批準你入我校西語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普通班學習。請於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憑本通知到校報到。
京城大學革委會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七日”
季宇寧看了一眼牛皮紙信封,果然,信封上有“001號”的字樣。
季宇寧一手推著車,一手拿著報紙和信,邊走邊看。他心裏火熱,也不覺得冷了。
迴到家的時候,已經9:20了。
老娘一看見他,就著急的問:
“寧寧啊,報紙上登沒登你的作文?怎麽拿個報紙這麽長時間才迴來。”
“媽,我把錄取通知書拿迴來了,這錄取通知書送到咱們原來那個地址去了。
郵遞員去敲門沒人,後來找傳達室的老大爺,老大爺說他認識我,他正要給咱們家打電話的時候,我就到了。
我報名的時候就是寫的那個地址,所以我拿到報紙以後就想起來去那邊的傳達室看看。
今天真是趕巧了。”
“是京城大學西語係的英語專業嗎?”
老爹馬上追問道。
“對,就是我的第一誌願錄取了。 ”
老娘拿過入學通知書,朱琳也湊過去看,這娘倆兒臉上都是喜滋滋的。
老爹看了一眼,又拿過信封。
“寧寧啊,你看這個信封上的001號,說明你是001號考生,這就代表著你是京城市高考的第1名。”
老爹的話,使得所有人的目光又聚焦在信封上。
所有人的眼睛都開始發亮。
此前都說季宇寧是今年的高考滿分狀元,但基本上都是人們的口口相傳。當然所有人都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口口相傳就是在高教係統,還有文化係統傳開的,因此這肯定不會是假的。
他這個狀元既沒有官方公布的消息,也沒有相應的白紙黑字的證據證明。
但麵前的這個信封上的001號,這其實就可以作為證據了。
因為老爹在水木大學當老師已經有20年了,他經曆了很多年的高考,對整個高考包括招生的過程非常清楚,他說的這個001號考生那應當就是沒錯的,就是高考狀元。
“爸,那這個信封就得好好保存了。
以後,這個信封可以稱得上是咱們家的傳家寶了 。
還有這個入學通知書,報到以後,也得留著。”
其實季宇寧這個狀元最直接的證據,還是放在他檔案裏的那個考生卡。
考生卡上可是有他高考的所有成績,隻不過這張考生卡是在檔案裏。一般情況下,他是沒有機會看到的,更不可能拿出來的。
看完信封和入學通知書,大家又開始看人民日報上季宇寧的那篇作文了。
“寧寧啊,這個作文題是誰出的?怎麽感覺像是要寫年終總結似的。這種作文題目可是不好寫。
既不好開筆,也不好展開。”
老娘剛看了這個高考的作文題目,也是直皺眉。
“據說是京城師大的一位老師出的題目。這題目確實不怎麽樣。”
季宇寧知道這位出題者,前世他還看過這人寫的字,感覺就是本來沒什麽學問,卻非要裝成有學問的。
前世有很多所謂的專家,自己研究古典詩詞,卻根本就不會作詩作詞。研究傳統藝術的,卻是既不會書法,也不會繪畫。甚至連毛筆都不會拿。
季宇寧當時準備這篇作文的時候,還真是費了不少腦筋。
對於這個文章題目,他肚子裏不知道吐槽了多少次。
其實今年高考有些省的作文題目出的很好,像浙省的作文題目,就是一個字,路,道路的路。像東北的黑省的題目是:每當我唱起東方.紅。這樣的作文題目,使得所有的考生很容易開筆,也很容易展開。
當然如果說京城去年出的高考作文題目不好,那今年的作文題目就更不怎麽樣了。那個作文題目是寫所謂的速度問題。那個作文題目,季宇寧這個前世來的人寫起來會極為別扭的。
“寧寧馬上上大學,是以國家在職幹部的身份上學,在學校的這幾年,是可以計算工齡的。”
老爹開始說到上學的事兒了。
七七年和七八年這兩年,在職幹部上大學期間,是可以計算工齡的。
但前世從79年開始,在職幹部入學,就不再計工齡了。
所以季宇寧今年入學,還真的是挺合算的。
“可惜寧寧的工齡一共也就半年多。不能帶薪上學了。”
老娘看著兒子有點兒疑惑,又接著解釋。
“寧寧啊,現在的規定,單位的正式職工,滿五年工齡的,可以帶薪上學。
不滿五年工齡的單位正式職工,上學期間要計算工齡。但就是沒有工資了。”
老娘是華僑飯店的一把手,她對這些事情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那,媽,我下鄉插隊這6年,這算不算工齡呢?”
“唉,不行,現在國家勞動局不承認這個知青插隊期間算工齡。”
關於知青下鄉期間的工齡問題,實際上中央沒有明文的規定。隻是在1977年國家勞動總局的相關規定中,將那些知青排斥在工資調整範圍之外。
實際上也就是對於知青下鄉期間的工齡不予承認。
“那我們當時下鄉插隊,也是國家統一安排的呀,也是國家分配我們去某地插隊。
我那時候都是高強度的重體力活,那種勞動也是一種工作呀,憑什麽不計算工齡呢?”
季宇寧很是有點兒憤憤不平。
在1978年以後,國家實際上是很多文件中都或多或少的變相承認了這段時間的工齡,隻是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
後來是在80年代的中期以後,中央才正式發文,知青在上山下鄉勞動期間的農齡一律算作工齡。而且下鄉期間的這段工齡可以和後來工作的時間相加。
“寧寧啊,那國家勞動局不出這方麵的文件,那單位的會計就沒法給你做賬啊,所以寧寧你上學期間是沒工資的。”
老娘說的話很實在,會計就不給你發工資,你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哎呀,好不容易節前工資才漲到50塊錢,結果這工資又都沒有了,我這一下子變成窮人了。”
季宇寧撅著嘴說道。
不過他說完,就看見他老婆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他老娘看向他的眼神也有點兒好笑。
“季宇寧同誌:經學校錄取,京城市高校招生委員會批準你入我校西語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普通班學習。請於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憑本通知到校報到。
京城大學革委會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七日”
季宇寧看了一眼牛皮紙信封,果然,信封上有“001號”的字樣。
季宇寧一手推著車,一手拿著報紙和信,邊走邊看。他心裏火熱,也不覺得冷了。
迴到家的時候,已經9:20了。
老娘一看見他,就著急的問:
“寧寧啊,報紙上登沒登你的作文?怎麽拿個報紙這麽長時間才迴來。”
“媽,我把錄取通知書拿迴來了,這錄取通知書送到咱們原來那個地址去了。
郵遞員去敲門沒人,後來找傳達室的老大爺,老大爺說他認識我,他正要給咱們家打電話的時候,我就到了。
我報名的時候就是寫的那個地址,所以我拿到報紙以後就想起來去那邊的傳達室看看。
今天真是趕巧了。”
“是京城大學西語係的英語專業嗎?”
老爹馬上追問道。
“對,就是我的第一誌願錄取了。 ”
老娘拿過入學通知書,朱琳也湊過去看,這娘倆兒臉上都是喜滋滋的。
老爹看了一眼,又拿過信封。
“寧寧啊,你看這個信封上的001號,說明你是001號考生,這就代表著你是京城市高考的第1名。”
老爹的話,使得所有人的目光又聚焦在信封上。
所有人的眼睛都開始發亮。
此前都說季宇寧是今年的高考滿分狀元,但基本上都是人們的口口相傳。當然所有人都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口口相傳就是在高教係統,還有文化係統傳開的,因此這肯定不會是假的。
他這個狀元既沒有官方公布的消息,也沒有相應的白紙黑字的證據證明。
但麵前的這個信封上的001號,這其實就可以作為證據了。
因為老爹在水木大學當老師已經有20年了,他經曆了很多年的高考,對整個高考包括招生的過程非常清楚,他說的這個001號考生那應當就是沒錯的,就是高考狀元。
“爸,那這個信封就得好好保存了。
以後,這個信封可以稱得上是咱們家的傳家寶了 。
還有這個入學通知書,報到以後,也得留著。”
其實季宇寧這個狀元最直接的證據,還是放在他檔案裏的那個考生卡。
考生卡上可是有他高考的所有成績,隻不過這張考生卡是在檔案裏。一般情況下,他是沒有機會看到的,更不可能拿出來的。
看完信封和入學通知書,大家又開始看人民日報上季宇寧的那篇作文了。
“寧寧啊,這個作文題是誰出的?怎麽感覺像是要寫年終總結似的。這種作文題目可是不好寫。
既不好開筆,也不好展開。”
老娘剛看了這個高考的作文題目,也是直皺眉。
“據說是京城師大的一位老師出的題目。這題目確實不怎麽樣。”
季宇寧知道這位出題者,前世他還看過這人寫的字,感覺就是本來沒什麽學問,卻非要裝成有學問的。
前世有很多所謂的專家,自己研究古典詩詞,卻根本就不會作詩作詞。研究傳統藝術的,卻是既不會書法,也不會繪畫。甚至連毛筆都不會拿。
季宇寧當時準備這篇作文的時候,還真是費了不少腦筋。
對於這個文章題目,他肚子裏不知道吐槽了多少次。
其實今年高考有些省的作文題目出的很好,像浙省的作文題目,就是一個字,路,道路的路。像東北的黑省的題目是:每當我唱起東方.紅。這樣的作文題目,使得所有的考生很容易開筆,也很容易展開。
當然如果說京城去年出的高考作文題目不好,那今年的作文題目就更不怎麽樣了。那個作文題目是寫所謂的速度問題。那個作文題目,季宇寧這個前世來的人寫起來會極為別扭的。
“寧寧馬上上大學,是以國家在職幹部的身份上學,在學校的這幾年,是可以計算工齡的。”
老爹開始說到上學的事兒了。
七七年和七八年這兩年,在職幹部上大學期間,是可以計算工齡的。
但前世從79年開始,在職幹部入學,就不再計工齡了。
所以季宇寧今年入學,還真的是挺合算的。
“可惜寧寧的工齡一共也就半年多。不能帶薪上學了。”
老娘看著兒子有點兒疑惑,又接著解釋。
“寧寧啊,現在的規定,單位的正式職工,滿五年工齡的,可以帶薪上學。
不滿五年工齡的單位正式職工,上學期間要計算工齡。但就是沒有工資了。”
老娘是華僑飯店的一把手,她對這些事情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那,媽,我下鄉插隊這6年,這算不算工齡呢?”
“唉,不行,現在國家勞動局不承認這個知青插隊期間算工齡。”
關於知青下鄉期間的工齡問題,實際上中央沒有明文的規定。隻是在1977年國家勞動總局的相關規定中,將那些知青排斥在工資調整範圍之外。
實際上也就是對於知青下鄉期間的工齡不予承認。
“那我們當時下鄉插隊,也是國家統一安排的呀,也是國家分配我們去某地插隊。
我那時候都是高強度的重體力活,那種勞動也是一種工作呀,憑什麽不計算工齡呢?”
季宇寧很是有點兒憤憤不平。
在1978年以後,國家實際上是很多文件中都或多或少的變相承認了這段時間的工齡,隻是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
後來是在80年代的中期以後,中央才正式發文,知青在上山下鄉勞動期間的農齡一律算作工齡。而且下鄉期間的這段工齡可以和後來工作的時間相加。
“寧寧啊,那國家勞動局不出這方麵的文件,那單位的會計就沒法給你做賬啊,所以寧寧你上學期間是沒工資的。”
老娘說的話很實在,會計就不給你發工資,你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哎呀,好不容易節前工資才漲到50塊錢,結果這工資又都沒有了,我這一下子變成窮人了。”
季宇寧撅著嘴說道。
不過他說完,就看見他老婆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他老娘看向他的眼神也有點兒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