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家一起漲工資了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電影瞧這一家子,通過了廠裏的審片會之後,下一步就是送審到部裏麵的電影局了。
從王好為等人的口中,他知道了這個時候文化部的電影局,還叫電影審查小組。
前世好像是在今年的下半年,才把這個電影審查小組重新改迴電影局,不過國內的各大電影廠仍然是而以前的習慣稱之為電影局。
一旦部裏麵的電影局審核通過,那這部電影就可以進入發行環節了。
這部電影向部裏送審,應該是在春節之後了。
因為這個時候即便送審到部裏,也不太可能組織審片會了。
這時候離過節也沒幾天了,大家的心思現在都在忙活過年呢。
所有的單位都在準備著過節的福利,所有的人也都在關心過節單位的福利到底發什麽。
審片會結束,也差不多快中午了。
廠子裏審片通過,他和王好為等人都是非常高興。
當他和電影瞧這一家子劇組眾人來到大食堂的時候,他發現今天食堂的氣氛有異,所有人都特別的興奮。
很快王好為等人就知道這是什麽原因了。
因為今天上午剛剛下發通知,所有人都漲工資了。
今年的春節前,十幾年都沒漲工資的職工都要加錢了。
而且這次漲工資,是人人有份。
這無疑成為十幾年來最為激動人心的事兒了。
此時食堂裏氣氛十分熱烈,所有人都咧著嘴笑。
就連每次看見季宇寧都鼓著嘴不高興的小蔡明都是見誰都笑。
“小季,你瞧瞧你多好,去年剛剛工作,這沒幾個月,馬上就漲工資了。
你瞧瞧我們,我這工作都十幾年了,從來就沒漲過工資。
唉,這終於盼到漲工資了。”
王好為一邊樂,一邊在季宇寧的身邊念叨著。
“那王導,您這次漲了多少錢啊?”
“漲了一級,7塊錢,大家都差不多,有的是一級5塊錢。”
這時,排在季宇寧前麵的他們劇組的美術設計郝靜遠轉過頭來。說道:
“小季啊,我是59年進廠當美工,當時工資是31塊錢,第2年轉正,漲了兩塊錢,33塊錢。後來是上了一個培訓班,這工資才變成了45塊6,之後差不多有10多年了,就沒動過這工資,今天這終於變成了52塊6了。這一下子就多了7塊錢。”
1978年這時候,京城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貧困戶救濟金)需要7元。此時的7元錢可以買到53.8斤大米,或者8.24斤豬肉。如果用一半的救濟金買米,用另外四分之一的救濟金買菜,足夠一個月的夥食費了。
所以這7塊錢可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怪不得這些人都這麽高興。
季宇寧突然想起自己的工資,他去年去文化部電影研究所,部裏人事司給他定的工資標準是24級,每月工資是43塊錢,如果這次漲7塊錢,那他就是每月50塊錢了。
不過他對漲這7塊錢心裏也不怎麽興奮。他這個雙萬元戶,啊,不是,已經是2.5倍萬用戶了,根本就看不上這7塊錢。
“可我才漲了5塊錢。”
排隊在郝靜遠前麵的小蔡明,也轉過頭來笑嘻嘻的說。
這小丫頭可不傻,她進北影廠工作的時候,是北影廠演員劇團裏歲數最小的演員。那時候她才上初中,她的工齡未來可是太長了,現在就漲工資,那她就可以連著拿好幾十年的這個標準的工資了。
“蔡明啊,你漲這5塊錢可不得了,你這才16歲,你還能工作40年吧,你想一個月漲5塊錢,一年就是60塊錢,10年就是600塊錢,40年就是2400塊錢。
哇,你這一下子可以多買六台電視了。”
看見小蔡明對著他笑,他又開始逗起她了。
果然,小姑娘聽了這六台電視機,眼睛裏開始放出亮光。還快速的一眨一眨的。
不過這亮光很快就暗淡下了。
“哼,季宇寧你又逗我,40年後,電視機還是400塊錢嗎?”
小蔡明馬上就迴過味來了。隻是她不知道的是,40年後,一台普通的電視機可能也就幾百塊錢,而且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不看電視機了,改成看手機了。
大家的高興勁兒持續時間並不太長。到了打完飯,坐在大餐廳裏吃飯的時候,季宇寧那靈敏的耳朵就聽見有很多人高興之餘又開始抱怨了。
“誰誰誰,上班吊兒郎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看不見他人。自己這每天早出晚歸的,漲一級工資7塊錢,他憑什麽也漲一級工資7塊錢。”
“就是,那個誰,天天上班一杯茶,看會兒報紙,然後打個盹兒,中午吃完飯,下午再接著睡,哎呀,交給他的活兒,你就別指望了。他的活兒等於都是我給他幹的。”
“對對對,那個誰,還有那個誰,哼哼,我隻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能偶爾見到他,平常根本見不到他人,你瞧這次他跟我漲的工資一樣多,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季宇寧聽了不由一愣,這不說的就是他嗎。
他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們電影研究所的人會不會也在吃飯的時候念叨他呀,他也是吃飯的時候才在電影研究所偶爾露一麵,平常也是見不著他。
前世1978年春節前這次漲工資,原本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家的生產積極性,但是這次漲工資是人人有份,搞得還是平均,最後的效果反而不好,實際上是變成了提高了大家的消極性,因為幹多幹少,大家同樣漲這麽多工資。
關鍵是現在的這種工資製度沒有考慮到績效的問題。
前世這種工資製度基本上是30年沒改沒動,從1956年一直到1985年,工資製度是30年一貫製。
直到1985年進行了第2次工資製度改革,改成了結構工資製。工資分成四部分,其中有一部分是獎勵工資,這才分出了差別。
到了1993年,又進行了第3次工資製度改革,機關的工資變成了職級工資製。季宇寧記得那個時候,工資裏麵很重要的一塊是津貼。他正好趕上那次工資製度改革。
到了新世紀2006年,又進行了第4次工資製度改革,這次是公務員工資製度了。這時候才是比較規範合理了。
從王好為等人的口中,他知道了這個時候文化部的電影局,還叫電影審查小組。
前世好像是在今年的下半年,才把這個電影審查小組重新改迴電影局,不過國內的各大電影廠仍然是而以前的習慣稱之為電影局。
一旦部裏麵的電影局審核通過,那這部電影就可以進入發行環節了。
這部電影向部裏送審,應該是在春節之後了。
因為這個時候即便送審到部裏,也不太可能組織審片會了。
這時候離過節也沒幾天了,大家的心思現在都在忙活過年呢。
所有的單位都在準備著過節的福利,所有的人也都在關心過節單位的福利到底發什麽。
審片會結束,也差不多快中午了。
廠子裏審片通過,他和王好為等人都是非常高興。
當他和電影瞧這一家子劇組眾人來到大食堂的時候,他發現今天食堂的氣氛有異,所有人都特別的興奮。
很快王好為等人就知道這是什麽原因了。
因為今天上午剛剛下發通知,所有人都漲工資了。
今年的春節前,十幾年都沒漲工資的職工都要加錢了。
而且這次漲工資,是人人有份。
這無疑成為十幾年來最為激動人心的事兒了。
此時食堂裏氣氛十分熱烈,所有人都咧著嘴笑。
就連每次看見季宇寧都鼓著嘴不高興的小蔡明都是見誰都笑。
“小季,你瞧瞧你多好,去年剛剛工作,這沒幾個月,馬上就漲工資了。
你瞧瞧我們,我這工作都十幾年了,從來就沒漲過工資。
唉,這終於盼到漲工資了。”
王好為一邊樂,一邊在季宇寧的身邊念叨著。
“那王導,您這次漲了多少錢啊?”
“漲了一級,7塊錢,大家都差不多,有的是一級5塊錢。”
這時,排在季宇寧前麵的他們劇組的美術設計郝靜遠轉過頭來。說道:
“小季啊,我是59年進廠當美工,當時工資是31塊錢,第2年轉正,漲了兩塊錢,33塊錢。後來是上了一個培訓班,這工資才變成了45塊6,之後差不多有10多年了,就沒動過這工資,今天這終於變成了52塊6了。這一下子就多了7塊錢。”
1978年這時候,京城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貧困戶救濟金)需要7元。此時的7元錢可以買到53.8斤大米,或者8.24斤豬肉。如果用一半的救濟金買米,用另外四分之一的救濟金買菜,足夠一個月的夥食費了。
所以這7塊錢可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怪不得這些人都這麽高興。
季宇寧突然想起自己的工資,他去年去文化部電影研究所,部裏人事司給他定的工資標準是24級,每月工資是43塊錢,如果這次漲7塊錢,那他就是每月50塊錢了。
不過他對漲這7塊錢心裏也不怎麽興奮。他這個雙萬元戶,啊,不是,已經是2.5倍萬用戶了,根本就看不上這7塊錢。
“可我才漲了5塊錢。”
排隊在郝靜遠前麵的小蔡明,也轉過頭來笑嘻嘻的說。
這小丫頭可不傻,她進北影廠工作的時候,是北影廠演員劇團裏歲數最小的演員。那時候她才上初中,她的工齡未來可是太長了,現在就漲工資,那她就可以連著拿好幾十年的這個標準的工資了。
“蔡明啊,你漲這5塊錢可不得了,你這才16歲,你還能工作40年吧,你想一個月漲5塊錢,一年就是60塊錢,10年就是600塊錢,40年就是2400塊錢。
哇,你這一下子可以多買六台電視了。”
看見小蔡明對著他笑,他又開始逗起她了。
果然,小姑娘聽了這六台電視機,眼睛裏開始放出亮光。還快速的一眨一眨的。
不過這亮光很快就暗淡下了。
“哼,季宇寧你又逗我,40年後,電視機還是400塊錢嗎?”
小蔡明馬上就迴過味來了。隻是她不知道的是,40年後,一台普通的電視機可能也就幾百塊錢,而且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不看電視機了,改成看手機了。
大家的高興勁兒持續時間並不太長。到了打完飯,坐在大餐廳裏吃飯的時候,季宇寧那靈敏的耳朵就聽見有很多人高興之餘又開始抱怨了。
“誰誰誰,上班吊兒郎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看不見他人。自己這每天早出晚歸的,漲一級工資7塊錢,他憑什麽也漲一級工資7塊錢。”
“就是,那個誰,天天上班一杯茶,看會兒報紙,然後打個盹兒,中午吃完飯,下午再接著睡,哎呀,交給他的活兒,你就別指望了。他的活兒等於都是我給他幹的。”
“對對對,那個誰,還有那個誰,哼哼,我隻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能偶爾見到他,平常根本見不到他人,你瞧這次他跟我漲的工資一樣多,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季宇寧聽了不由一愣,這不說的就是他嗎。
他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們電影研究所的人會不會也在吃飯的時候念叨他呀,他也是吃飯的時候才在電影研究所偶爾露一麵,平常也是見不著他。
前世1978年春節前這次漲工資,原本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家的生產積極性,但是這次漲工資是人人有份,搞得還是平均,最後的效果反而不好,實際上是變成了提高了大家的消極性,因為幹多幹少,大家同樣漲這麽多工資。
關鍵是現在的這種工資製度沒有考慮到績效的問題。
前世這種工資製度基本上是30年沒改沒動,從1956年一直到1985年,工資製度是30年一貫製。
直到1985年進行了第2次工資製度改革,改成了結構工資製。工資分成四部分,其中有一部分是獎勵工資,這才分出了差別。
到了1993年,又進行了第3次工資製度改革,機關的工資變成了職級工資製。季宇寧記得那個時候,工資裏麵很重要的一塊是津貼。他正好趕上那次工資製度改革。
到了新世紀2006年,又進行了第4次工資製度改革,這次是公務員工資製度了。這時候才是比較規範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