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僑辦正式掛牌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會場上眾人轉向他的目光,季宇寧心中也歎了口氣。
在這次會議上,他本來就想一直打醬油的。
這種文學理論評論方麵,他根本就不想涉及太多。
在這些文學評論方麵爭論不休,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那才真正是耽誤工夫了。
有那功夫,他還不如多寫點作品呢。
可是他也沒辦法,他這幾個月來出的風頭太大,就像他在8月份的詩刊上發表詩歌,9月份他的兩首詩在人民文學上來了一個詩歌的雙頭條。
10月份的風頭出的最大。上滬文藝上空前絕後的來了一個複刊號上的三頭條。京城文藝上那五那篇小說也放在了頭條。
而10月份的人民文學上,他那篇傷痕則是反響更為熱烈。
接著就是11月份的人民文學,他的那篇牧馬人上了頭條。這篇帶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中篇小說,在文壇上又再次引起了震動。
12月份,他稍微老實點兒了,但12月份的人民文學上,他居然又發表了一篇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幾乎引起了所有人的閱讀興趣。
他連續四五個月的表現。已經成為了萬物複蘇,生機勃勃的佐證。
因此在這次當今文壇最高規格的座談會上,他又成為了人們評論的話題,那就太正常不過了。
實際上季宇寧現在還沒意識到,他已經成為了當今文壇繞不過去的話題了。
12月31日,周六。
這一天是此次座談會的閉幕的日子。
上午,首先是張主編代讀了臥病中的華夏文聯主席郭老爺子從京城醫院送來的書麵發言。
之後就是沈老爺子的發言。
他在發言時,先說了他是以華夏作協主席的身份來發言的。
這個開場白引來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沈老爺子發言之後。就是中宣部的張部長和文化部的黃部長的發言了。
中宣部的張部長宣布了兩個消息,第一是將要恢複文聯以及包括作協等各協會。
他建議馬上成立恢複文聯以及各協會的籌備小組。
第二就是將要舉辦第4次文代會。
時間初步擬定在1978年適當的時候。
當然,這次第4次文代會的籌辦工作非常緩慢,最終是在1979年的10月才舉辦的。
中午在部隊招待所餐廳吃完飯,這次座談會也就結束了。
在1977年的最後一天,季宇寧參加的第1次最大規模的文壇的會議也閉幕了。
這次會並不像10月下旬的那次座談會那麽輕鬆。
這次會議給季宇寧帶來的,是一種沉重的感覺。讓他心裏很有一些壓抑。
1978年1月1日。
這天是元旦假期,又是星期天休息日。
季宇寧和朱琳上午還是去了老丈人家。
迴到家吃晚飯的時候,他還特地關注了一下今天京城電視台正式開播的新聞聯播節目。
這可是華夏連續播出時間最長的電視節目,到季宇寧穿越的時候,新聞聯播節目播出已有40年的曆史了。
晚上7點正,新聞聯播節目開始了。
節目開始的時候,季宇寧馬上又對了一下自己的手表時間。這以後這也是這個節目的一個功用了。
季宇寧在電視機前,馬上就看出了這個新開播的節目和以往不一樣的地方。
這個新開播的新聞聯播,不僅給各個新聞影片加了配音,還正式打出欄目名稱字幕。
在外景片的基礎上,加入了播音間的口播。
並且這個節目已經啟用了第一版的片頭,不過此版片頭是黑白的,還是沒有片頭音樂、播音員和字幕。
當天的新聞聯播節目還是沒有出鏡播音員。新聞聯播主播首次出鏡麵對觀眾,前世是在今年的年底了。
另外,季宇寧看到新聞聯播節目仍然是出現了影音不同步的情況。
他現在對於電影已經算是入門了,他知道這還是因為是使用電影膠片的原因。
前世是在今年的12月31日,央視啟用台內僅有的兩台電子新聞采集(eng)設備錄製新聞影片,采訪不久就可以播出,解決了以往使用電影膠片時常見的影音不同步、膠片粘貼處斷裂等問題。
這時候京城電視台還沒有改名,前世是在今年的5月1日,京城電視台才正式更名為中央電視台的。
1978年1月2日,周一。
一大早,位於北新橋三條1號院最南端的原僑聯新辦公樓搞了一個掛牌儀式。
新的牌子上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當天的人民日報在頭版上報道了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正式成立的消息,並公布了主要領導的名單。
1978年1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國家僑辦主任廖公關於海外關係的文章以及題為《必須重視僑務工作》的社論。
這兩篇文章從理論上正本清源,深刻闡明了國家對於僑務工作、海外關係的新認識。
很快,這兩篇文章就在海內外僑界產生了巨大反響。
這就為恢複和重建國家僑務機構,進行僑務工作的撥亂反正,落實政策,開創新時期僑務工作新局麵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緊接著國務院也發文充分肯定了50年代以來的僑務工作,重申恢複關於正確對待海外關係問題、關於僑匯與捐贈問題、關於歸僑安置問題、關於華僑房屋問題、關於出入境問題、關於華僑學生迴國升學問題、關於華僑改戶問題、關於做好華僑華人迴來探親旅行的接待問題、關於國籍政策問題等9項具體的僑務政策。
1月4日,吃晚飯的時候。
在飯桌上,季宇寧的老爸公布了幾個好消息。
“今天下午,我已經把給六叔和七叔的信通過僑辦的郵件寄給在香江的傅奇,通過傅奇去轉交。
原本以為傅奇兩口子年底會來京城,結果看樣子他們是忙別的事情了,在香江脫不開身。
所以幹脆就直接寄給他們。”
季宇寧聽了,眼前又浮現出一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的模樣。他不禁想起了他這個季小哥哥的那個傅大妹妹。
“爸,為什麽不直接寄給六叔公,現在不是可以通信了嗎?
六叔公一家住的地方,不是一直都沒變嗎。”
“以前那麽長時間的政策,剛剛說要改過來。
現在隻是剛開始,還不知道底下落實的怎麽樣呢。
所以寄給你傅叔,由他轉交是最合適的。省得再出麻煩。
另外,今天僑辦的整個大院已經基本上騰空了。
廖公說了狠話,如果不騰空,今天就不掛牌。”
在這次會議上,他本來就想一直打醬油的。
這種文學理論評論方麵,他根本就不想涉及太多。
在這些文學評論方麵爭論不休,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那才真正是耽誤工夫了。
有那功夫,他還不如多寫點作品呢。
可是他也沒辦法,他這幾個月來出的風頭太大,就像他在8月份的詩刊上發表詩歌,9月份他的兩首詩在人民文學上來了一個詩歌的雙頭條。
10月份的風頭出的最大。上滬文藝上空前絕後的來了一個複刊號上的三頭條。京城文藝上那五那篇小說也放在了頭條。
而10月份的人民文學上,他那篇傷痕則是反響更為熱烈。
接著就是11月份的人民文學,他的那篇牧馬人上了頭條。這篇帶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中篇小說,在文壇上又再次引起了震動。
12月份,他稍微老實點兒了,但12月份的人民文學上,他居然又發表了一篇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幾乎引起了所有人的閱讀興趣。
他連續四五個月的表現。已經成為了萬物複蘇,生機勃勃的佐證。
因此在這次當今文壇最高規格的座談會上,他又成為了人們評論的話題,那就太正常不過了。
實際上季宇寧現在還沒意識到,他已經成為了當今文壇繞不過去的話題了。
12月31日,周六。
這一天是此次座談會的閉幕的日子。
上午,首先是張主編代讀了臥病中的華夏文聯主席郭老爺子從京城醫院送來的書麵發言。
之後就是沈老爺子的發言。
他在發言時,先說了他是以華夏作協主席的身份來發言的。
這個開場白引來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沈老爺子發言之後。就是中宣部的張部長和文化部的黃部長的發言了。
中宣部的張部長宣布了兩個消息,第一是將要恢複文聯以及包括作協等各協會。
他建議馬上成立恢複文聯以及各協會的籌備小組。
第二就是將要舉辦第4次文代會。
時間初步擬定在1978年適當的時候。
當然,這次第4次文代會的籌辦工作非常緩慢,最終是在1979年的10月才舉辦的。
中午在部隊招待所餐廳吃完飯,這次座談會也就結束了。
在1977年的最後一天,季宇寧參加的第1次最大規模的文壇的會議也閉幕了。
這次會並不像10月下旬的那次座談會那麽輕鬆。
這次會議給季宇寧帶來的,是一種沉重的感覺。讓他心裏很有一些壓抑。
1978年1月1日。
這天是元旦假期,又是星期天休息日。
季宇寧和朱琳上午還是去了老丈人家。
迴到家吃晚飯的時候,他還特地關注了一下今天京城電視台正式開播的新聞聯播節目。
這可是華夏連續播出時間最長的電視節目,到季宇寧穿越的時候,新聞聯播節目播出已有40年的曆史了。
晚上7點正,新聞聯播節目開始了。
節目開始的時候,季宇寧馬上又對了一下自己的手表時間。這以後這也是這個節目的一個功用了。
季宇寧在電視機前,馬上就看出了這個新開播的節目和以往不一樣的地方。
這個新開播的新聞聯播,不僅給各個新聞影片加了配音,還正式打出欄目名稱字幕。
在外景片的基礎上,加入了播音間的口播。
並且這個節目已經啟用了第一版的片頭,不過此版片頭是黑白的,還是沒有片頭音樂、播音員和字幕。
當天的新聞聯播節目還是沒有出鏡播音員。新聞聯播主播首次出鏡麵對觀眾,前世是在今年的年底了。
另外,季宇寧看到新聞聯播節目仍然是出現了影音不同步的情況。
他現在對於電影已經算是入門了,他知道這還是因為是使用電影膠片的原因。
前世是在今年的12月31日,央視啟用台內僅有的兩台電子新聞采集(eng)設備錄製新聞影片,采訪不久就可以播出,解決了以往使用電影膠片時常見的影音不同步、膠片粘貼處斷裂等問題。
這時候京城電視台還沒有改名,前世是在今年的5月1日,京城電視台才正式更名為中央電視台的。
1978年1月2日,周一。
一大早,位於北新橋三條1號院最南端的原僑聯新辦公樓搞了一個掛牌儀式。
新的牌子上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當天的人民日報在頭版上報道了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正式成立的消息,並公布了主要領導的名單。
1978年1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國家僑辦主任廖公關於海外關係的文章以及題為《必須重視僑務工作》的社論。
這兩篇文章從理論上正本清源,深刻闡明了國家對於僑務工作、海外關係的新認識。
很快,這兩篇文章就在海內外僑界產生了巨大反響。
這就為恢複和重建國家僑務機構,進行僑務工作的撥亂反正,落實政策,開創新時期僑務工作新局麵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緊接著國務院也發文充分肯定了50年代以來的僑務工作,重申恢複關於正確對待海外關係問題、關於僑匯與捐贈問題、關於歸僑安置問題、關於華僑房屋問題、關於出入境問題、關於華僑學生迴國升學問題、關於華僑改戶問題、關於做好華僑華人迴來探親旅行的接待問題、關於國籍政策問題等9項具體的僑務政策。
1月4日,吃晚飯的時候。
在飯桌上,季宇寧的老爸公布了幾個好消息。
“今天下午,我已經把給六叔和七叔的信通過僑辦的郵件寄給在香江的傅奇,通過傅奇去轉交。
原本以為傅奇兩口子年底會來京城,結果看樣子他們是忙別的事情了,在香江脫不開身。
所以幹脆就直接寄給他們。”
季宇寧聽了,眼前又浮現出一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的模樣。他不禁想起了他這個季小哥哥的那個傅大妹妹。
“爸,為什麽不直接寄給六叔公,現在不是可以通信了嗎?
六叔公一家住的地方,不是一直都沒變嗎。”
“以前那麽長時間的政策,剛剛說要改過來。
現在隻是剛開始,還不知道底下落實的怎麽樣呢。
所以寄給你傅叔,由他轉交是最合適的。省得再出麻煩。
另外,今天僑辦的整個大院已經基本上騰空了。
廖公說了狠話,如果不騰空,今天就不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