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還是有競爭好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午,季宇寧跟著崔老師去手術室觀摩了一台白內障手術。
在手術室裏,他仔仔細細的體驗了一迴一位手術醫生從進入手術室消毒開始,到準備手術,手術進行以及結束手術後的整個流程。
出了手術室,他是等到朱琳下課以後,兩個人才一起迴家。
在協和醫院的實習,或者說是體驗生活,並不是天天都要來的。
他跟醫院這邊已經商量好了,這段時間他每周大約兩天到三天來醫院。
另外去手術室觀摩,協和醫院也會提前通知他。
1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季宇寧來到北影廠。
今天上午廠子裏的領導也要看一下瞧這一家子初剪出來的第一稿。
電影初剪的第一稿,是一個能被剪輯師、導演和製片人基本接受的粗剪版本。場次和段落的很多問題基本都被剪輯修補,但依然需要繼續修改。
這個版本依稀可以看到最終正片的雛形。進一步的精修就是從第一個稿版本的基礎上對它的場次比例、結構、節奏和突出重點等問題進行修改。
一般電影廠在後期製作中,一定要讓這個初剪的第一個稿多“休息”幾天,這樣所有相關人員都可以以新鮮的眼光看它。
也許前一天看這個第1稿,和過一天再接著看一下,感覺是不一樣的,體會也不一樣。
所以季宇寧和王導等人雖然已經在周三看了一下那個初剪的版本。但今天還是要陪著廠裏的領導再看一遍,看完了還要聽聽廠裏領導的意見。
他剛在剪輯室裏坐下,汪廠長等一眾廠領導也到了。
兩個多小時的放映,大家邊看邊討論。
這時候大家不僅關注整個影片的節奏和結構,更多的是專注每個切點的細節性問題。
季宇寧的感覺,就是這幾位廠領導也都是專家,尤其是汪廠長,水平那是相當的高。據說汪廠長對於電影所有的環節,沒有他不懂的。
接下來就是要進入精剪環節,精剪之後才能最後定稿,而剪輯最後定稿之後,才會進入聲音設計以及作曲配樂環節。
此前王銘這個作曲搞的配樂,以及季宇寧寫的主題歌,也是簡單的先做了一個輪廓。
等到最後定稿後,才會根據最後的這個版本進入配樂環節。
同時聲音設計,也就是音響,還有字幕設計等這些人,也是在這個階段才介入的。
剪輯的初稿放完之後,剪輯室裏的眾人都站起身。
這時汪廠長笑眯眯地向季宇寧走過來。
“聽說你小子被上影廠的糖衣炮彈打中了。”
季宇寧心中不由暗歎一聲,這肯定是躲不過汪廠長的算賬啊。
“嗯嗯,汪廠長,那個,我把糖衣吃了,把炮彈留那兒了。”
眾人都笑起來。
汪廠長也是又好氣又好笑。
“你這小子看來是看不上我們廠子的烤鴨子了。
你說你那麽好的本子,你就不知道留給咱們廠子明年再用啊。”
季宇寧心裏說,現在他不把這個本子拿出來,等到大半年後,人家總政的本子就拿出來了。
不過汪廠長的口氣也軟下來了,沒以前那麽衝了。
看來有了上影廠,汪廠長也有所顧忌了。
所以呀,還是有競爭好。
“謝晉那種人,是那麽挑編劇的人,他看得上眼的編劇也就那麽幾個,居然這次拿著你的本子高興的什麽似的。
他去總政,總政前幾年成立的專門寫他們幼兒園故事的那個寫作班子也看了本子,結果這個班子也解散了。
他們那幾年寫的那堆東西也都白寫了。
總政還挺支持他們上影廠拍這個故事的。
唉,真是可惜。要是咱們廠子拍這個故事就好了。”
季宇寧看汪廠長也沒怎麽發脾氣。
估計汪廠長覺得也嚇唬不住他了。
但看到老汪同誌一副很惋惜的樣子。季宇寧感覺也有點兒不太好意思了。
畢竟老汪同誌還有廠子裏不少人都對他挺不錯的。
“汪廠長,明年我再給咱們廠子寫本子。
今年已經給咱們廠寫了三個本子了,不能再交本子了,再交本子,我估計是真的會有人把我恨上了。
今年寫東西還是放不開手腳,你看我現在都在給人民文學還有京城文藝寫科幻故事呢,我現在寫科幻小說了。
明年總會越來越好的。
到時候可寫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可以來個大製作的。”
“行啊,那我們就等著你明年再交好本子來。
你小子以後記住,有了好本子要先拿到咱們這兒來,聽見沒有啊。”
汪廠長倒是沒順著季宇寧的話,接著說什麽大製作的問題。
廠領導走後。
劇組繼續在剪輯室忙活。
“王導,你估計咱們這部片子精剪出小樣,還得多長時間呢?”
“小季啊,咱們這片子初剪做完就是有點兒晚了。
我們以前拍,一般封機的時候,初剪就已經結束了。每天拍完,立即就洗印出樣片,然後馬上就開始剪輯。
唉,我估計做出小樣,差不多得月底了。
而最終定稿,那可能就得下月了。哦,就是明年的1月份了。
不過咱們作曲進組倒挺早的。主要是王銘跟咱們都比較熟悉了,有一定的默契了。
而且主題歌的創作也是提前的,甚至主題歌的演唱也提前了。
我聽了他的配樂,看了你的那首歌,實際上也在根據那首歌,在進行畫麵剪輯了。”
一般作曲家進組基本上都是在影片製作的末尾期間,因此他們大多是根據剪好的成片進行音樂創作。
但也有的時候,是電影的配樂作曲在拍攝的時候就進組,導演會根據作曲家的音樂來進行畫麵剪輯。
據說好萊塢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就經常這麽幹。
季宇寧沒想到王好為王導還挺前衛。不過能為他那首金梭和銀梭主題歌設計剪輯合適的畫麵,他倒覺得挺高興的。
他沒想到的是,正是他這首主題歌,讓這部電影比前世的境界提高了一塊兒。
他在剪輯室裏,看著剪輯師使用的那手搖式剪輯機,還有剪膠片的小鍘刀和用在膠片上做標記的白色記號筆。
這時候內地還沒有自動卷片的剪輯機。前世是在80年代後,自動卷片的剪輯台逐漸取代手搖式剪輯機。
膠片時代的電影製作,真是一個辛苦活。
季宇寧現在是真切的感到,從電影創意到把電影製作完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在手術室裏,他仔仔細細的體驗了一迴一位手術醫生從進入手術室消毒開始,到準備手術,手術進行以及結束手術後的整個流程。
出了手術室,他是等到朱琳下課以後,兩個人才一起迴家。
在協和醫院的實習,或者說是體驗生活,並不是天天都要來的。
他跟醫院這邊已經商量好了,這段時間他每周大約兩天到三天來醫院。
另外去手術室觀摩,協和醫院也會提前通知他。
1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季宇寧來到北影廠。
今天上午廠子裏的領導也要看一下瞧這一家子初剪出來的第一稿。
電影初剪的第一稿,是一個能被剪輯師、導演和製片人基本接受的粗剪版本。場次和段落的很多問題基本都被剪輯修補,但依然需要繼續修改。
這個版本依稀可以看到最終正片的雛形。進一步的精修就是從第一個稿版本的基礎上對它的場次比例、結構、節奏和突出重點等問題進行修改。
一般電影廠在後期製作中,一定要讓這個初剪的第一個稿多“休息”幾天,這樣所有相關人員都可以以新鮮的眼光看它。
也許前一天看這個第1稿,和過一天再接著看一下,感覺是不一樣的,體會也不一樣。
所以季宇寧和王導等人雖然已經在周三看了一下那個初剪的版本。但今天還是要陪著廠裏的領導再看一遍,看完了還要聽聽廠裏領導的意見。
他剛在剪輯室裏坐下,汪廠長等一眾廠領導也到了。
兩個多小時的放映,大家邊看邊討論。
這時候大家不僅關注整個影片的節奏和結構,更多的是專注每個切點的細節性問題。
季宇寧的感覺,就是這幾位廠領導也都是專家,尤其是汪廠長,水平那是相當的高。據說汪廠長對於電影所有的環節,沒有他不懂的。
接下來就是要進入精剪環節,精剪之後才能最後定稿,而剪輯最後定稿之後,才會進入聲音設計以及作曲配樂環節。
此前王銘這個作曲搞的配樂,以及季宇寧寫的主題歌,也是簡單的先做了一個輪廓。
等到最後定稿後,才會根據最後的這個版本進入配樂環節。
同時聲音設計,也就是音響,還有字幕設計等這些人,也是在這個階段才介入的。
剪輯的初稿放完之後,剪輯室裏的眾人都站起身。
這時汪廠長笑眯眯地向季宇寧走過來。
“聽說你小子被上影廠的糖衣炮彈打中了。”
季宇寧心中不由暗歎一聲,這肯定是躲不過汪廠長的算賬啊。
“嗯嗯,汪廠長,那個,我把糖衣吃了,把炮彈留那兒了。”
眾人都笑起來。
汪廠長也是又好氣又好笑。
“你這小子看來是看不上我們廠子的烤鴨子了。
你說你那麽好的本子,你就不知道留給咱們廠子明年再用啊。”
季宇寧心裏說,現在他不把這個本子拿出來,等到大半年後,人家總政的本子就拿出來了。
不過汪廠長的口氣也軟下來了,沒以前那麽衝了。
看來有了上影廠,汪廠長也有所顧忌了。
所以呀,還是有競爭好。
“謝晉那種人,是那麽挑編劇的人,他看得上眼的編劇也就那麽幾個,居然這次拿著你的本子高興的什麽似的。
他去總政,總政前幾年成立的專門寫他們幼兒園故事的那個寫作班子也看了本子,結果這個班子也解散了。
他們那幾年寫的那堆東西也都白寫了。
總政還挺支持他們上影廠拍這個故事的。
唉,真是可惜。要是咱們廠子拍這個故事就好了。”
季宇寧看汪廠長也沒怎麽發脾氣。
估計汪廠長覺得也嚇唬不住他了。
但看到老汪同誌一副很惋惜的樣子。季宇寧感覺也有點兒不太好意思了。
畢竟老汪同誌還有廠子裏不少人都對他挺不錯的。
“汪廠長,明年我再給咱們廠子寫本子。
今年已經給咱們廠寫了三個本子了,不能再交本子了,再交本子,我估計是真的會有人把我恨上了。
今年寫東西還是放不開手腳,你看我現在都在給人民文學還有京城文藝寫科幻故事呢,我現在寫科幻小說了。
明年總會越來越好的。
到時候可寫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可以來個大製作的。”
“行啊,那我們就等著你明年再交好本子來。
你小子以後記住,有了好本子要先拿到咱們這兒來,聽見沒有啊。”
汪廠長倒是沒順著季宇寧的話,接著說什麽大製作的問題。
廠領導走後。
劇組繼續在剪輯室忙活。
“王導,你估計咱們這部片子精剪出小樣,還得多長時間呢?”
“小季啊,咱們這片子初剪做完就是有點兒晚了。
我們以前拍,一般封機的時候,初剪就已經結束了。每天拍完,立即就洗印出樣片,然後馬上就開始剪輯。
唉,我估計做出小樣,差不多得月底了。
而最終定稿,那可能就得下月了。哦,就是明年的1月份了。
不過咱們作曲進組倒挺早的。主要是王銘跟咱們都比較熟悉了,有一定的默契了。
而且主題歌的創作也是提前的,甚至主題歌的演唱也提前了。
我聽了他的配樂,看了你的那首歌,實際上也在根據那首歌,在進行畫麵剪輯了。”
一般作曲家進組基本上都是在影片製作的末尾期間,因此他們大多是根據剪好的成片進行音樂創作。
但也有的時候,是電影的配樂作曲在拍攝的時候就進組,導演會根據作曲家的音樂來進行畫麵剪輯。
據說好萊塢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就經常這麽幹。
季宇寧沒想到王好為王導還挺前衛。不過能為他那首金梭和銀梭主題歌設計剪輯合適的畫麵,他倒覺得挺高興的。
他沒想到的是,正是他這首主題歌,讓這部電影比前世的境界提高了一塊兒。
他在剪輯室裏,看著剪輯師使用的那手搖式剪輯機,還有剪膠片的小鍘刀和用在膠片上做標記的白色記號筆。
這時候內地還沒有自動卷片的剪輯機。前世是在80年代後,自動卷片的剪輯台逐漸取代手搖式剪輯機。
膠片時代的電影製作,真是一個辛苦活。
季宇寧現在是真切的感到,從電影創意到把電影製作完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