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上人民日報了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琳聽了,還是有點兒猶豫,她還是缺乏一些自信。
前世她拍的第1部電影,也就是她1980年主演的電影叛國者。一開始她也是擔心,怕自己拍不好,還是導演一直鼓勵她,支持她,這才讓她最後下決心去演這部電影。
導演當時選演員的時候,是在王府井最大的照相館的櫥窗裏,看見了朱琳拍的一張穿白大褂的照片,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最終導演選她當主演,就是因為主人公是一位女醫生,她非常符合這個角色的氣質。
季宇寧覺得,與其讓朱琳像前世那樣,直到28歲才進入電影圈,還不如早點兒出道兒呢。
反正她最終也是要走上演電影這條路。早一點兒出道,獲得的資源更多,獲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未來季宇寧可以在他寫的劇本中,加入符合朱琳形象的角色,甚至季宇寧自己未來也可以進入電影圈。
實際上,他現在已經進入電影圈了。
他已經是未來北影廠幾個電影劇組的編劇了。但既然是編劇,為什麽未來不能嚐試做導演呢?畢竟國內一個電影劇組的老大,是導演,而不是編劇。
甚至他還可以去做演員,甚至主演一部電影,他做演員,至少在形象上,也沒什麽問題。
他現在唱歌,就是他自己作詞譜曲,自己演唱。
那未來電影也可以這樣,他編劇本,他自己導,他自己演,啊,對了,再加上他老婆。
這實際上已經是奔著未來開電影公司的路子去的。
有著未來記憶的他,可是知道,將來電影這個行業是最賺錢的,相比於電影,寫小說的就是窮人,而寫詩的那就更是窮的慘不忍睹。
前世,張賢亮在開了那個西部影視城以後,說出來一句話,叫做文學藝術是第二生產力,他實際上說的就是電影。
季宇寧沒想到,他在和朱琳聊天的過程中,也給自己打開了思路。
想到這兒,他又看了看兀自拿不定主意的朱琳。他也覺得挺好笑,如果是前世他穿越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演員都會下定決心了。這麽多資源,這麽多有利的條件,傻子才不去演呢。
他很了解自己的老婆,朱琳幾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非常被動的,很難得自己主動一迴。而她28歲的時候,自己做主去拍電影,是難得的自己做了一次主。
這也難怪,她從小到大,基本上每一步,都是她家裏,尤其是她母親,給安排好了的。
不過沒關係,季宇寧有辦法,到時候劇組成立的時候,把朱琳拉上一塊兒去就行了。
倆人在陶然亭公園玩了差不多一下午。
晚飯兩人也是在外麵解決的,之後季宇寧把朱琳送迴協和醫學院,朱琳明天還有課,她也不迴家了。
那個鴨架子,讓季宇寧帶迴家了。
9月19日,周一。
這天上午發行的人民日報,在頭版上的一個角落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一支難忘的青春之歌——評歌曲一支難忘的歌。
文章中認為,這首歌充分的寫出了整整一代青年人的心路曆程,奮鬥經曆和精神風貌。
那一代人的青春,有迷茫和憂鬱,有憧憬和向往,更有幸福和歡樂。
歌曲的曲調婉轉深沉,至為感人。
所以這支歌曲在華夏廣播電台剛剛播出了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年輕的一代人的喜愛。
文章中提起了季宇寧這個歌曲的作者和演唱者,稱他為詩人歌唱家。
這5個字的評價,之前季宇寧在華夏廣播電台做節目的時候,節目的主持人曾經也用類似的評價介紹過他,但這和人民日報頭版上文章中的介紹,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差別的。
這代表著國家或者是官方,對他的認可和評價。
從他的名字今天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上之後,他的地位,他的名氣,就像孫悟空翻著筋鬥雲一樣,一下就上天了。
這個消息,對季宇寧來說,還是蠻突然的。因為上周三去電台錄完歌以後,他就沒有怎麽關注之後的華夏廣播電台的廣播歌曲節目了。
他來自前世,那時候都是玩手機上網,根本就沒有聽廣播的習慣,這是他和這個世界的普通人的一個明顯的區別。
這個時代的人,實際上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聽廣播。
而目前國內的廣播,是可以完全傳播到每一個華夏人的。那可是數以億計的華夏人。
現在,季宇寧可以說是被全國人民所熟知和所喜愛的一個青年人了。
很多人在看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的時候,心裏都情不自禁的湧現出對季宇寧的欽佩和羨慕。
京城,崇文門外,東興隆街51號院。
院裏臨街是1棟3層的小樓。
3樓的一個房間裏,這是京城人民出版社的文藝編輯部。
一位30多歲的男同誌,也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人民日報頭版介紹季宇寧那首歌曲的這篇文章。
看完後,他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恰好旁邊有人看到,就好奇的問道:
“小劉,怎麽了?歎什麽氣啊。”
“啊,沒什麽,啊。”
被稱作小劉的人,連忙遮掩道。
這是劉新武,他去年剛剛離開十三中的語文老師崗位,調到京城人民出版社做文學作品的圖書編輯。
他由於家庭的一些變故,從小就有一些孤僻,所以和同事們一般不怎麽溝通。
他更喜歡一個人從事寫作,他很早就有一些小的文章登載在報紙和刊物上。這讓他很有一些成就感。
因此他對於寫作也很有一些執著。
剛剛那聲歎氣,是因為他想起了昨天他去郵寄投稿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他寫了一篇短篇小說,寫的就是中學學校裏的一些事情,小說的題目叫班主任,內容有一些敏感,但他覺得寫的很好。
昨天星期天,他去郵寄投稿,當時他去郵局的路上,就有點忐忑。到了郵局,看見郵局收寄郵件的工作人員的態度很是惡劣。
他說是稿件,郵局的人問他有沒有夾著信件,這一下讓他很緊張。他當時在一瞬間就決定不寄了。
現在他歎氣,是覺得後悔,他覺得那篇小說,還是應該投遞出去。
前世她拍的第1部電影,也就是她1980年主演的電影叛國者。一開始她也是擔心,怕自己拍不好,還是導演一直鼓勵她,支持她,這才讓她最後下決心去演這部電影。
導演當時選演員的時候,是在王府井最大的照相館的櫥窗裏,看見了朱琳拍的一張穿白大褂的照片,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最終導演選她當主演,就是因為主人公是一位女醫生,她非常符合這個角色的氣質。
季宇寧覺得,與其讓朱琳像前世那樣,直到28歲才進入電影圈,還不如早點兒出道兒呢。
反正她最終也是要走上演電影這條路。早一點兒出道,獲得的資源更多,獲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未來季宇寧可以在他寫的劇本中,加入符合朱琳形象的角色,甚至季宇寧自己未來也可以進入電影圈。
實際上,他現在已經進入電影圈了。
他已經是未來北影廠幾個電影劇組的編劇了。但既然是編劇,為什麽未來不能嚐試做導演呢?畢竟國內一個電影劇組的老大,是導演,而不是編劇。
甚至他還可以去做演員,甚至主演一部電影,他做演員,至少在形象上,也沒什麽問題。
他現在唱歌,就是他自己作詞譜曲,自己演唱。
那未來電影也可以這樣,他編劇本,他自己導,他自己演,啊,對了,再加上他老婆。
這實際上已經是奔著未來開電影公司的路子去的。
有著未來記憶的他,可是知道,將來電影這個行業是最賺錢的,相比於電影,寫小說的就是窮人,而寫詩的那就更是窮的慘不忍睹。
前世,張賢亮在開了那個西部影視城以後,說出來一句話,叫做文學藝術是第二生產力,他實際上說的就是電影。
季宇寧沒想到,他在和朱琳聊天的過程中,也給自己打開了思路。
想到這兒,他又看了看兀自拿不定主意的朱琳。他也覺得挺好笑,如果是前世他穿越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演員都會下定決心了。這麽多資源,這麽多有利的條件,傻子才不去演呢。
他很了解自己的老婆,朱琳幾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非常被動的,很難得自己主動一迴。而她28歲的時候,自己做主去拍電影,是難得的自己做了一次主。
這也難怪,她從小到大,基本上每一步,都是她家裏,尤其是她母親,給安排好了的。
不過沒關係,季宇寧有辦法,到時候劇組成立的時候,把朱琳拉上一塊兒去就行了。
倆人在陶然亭公園玩了差不多一下午。
晚飯兩人也是在外麵解決的,之後季宇寧把朱琳送迴協和醫學院,朱琳明天還有課,她也不迴家了。
那個鴨架子,讓季宇寧帶迴家了。
9月19日,周一。
這天上午發行的人民日報,在頭版上的一個角落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一支難忘的青春之歌——評歌曲一支難忘的歌。
文章中認為,這首歌充分的寫出了整整一代青年人的心路曆程,奮鬥經曆和精神風貌。
那一代人的青春,有迷茫和憂鬱,有憧憬和向往,更有幸福和歡樂。
歌曲的曲調婉轉深沉,至為感人。
所以這支歌曲在華夏廣播電台剛剛播出了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年輕的一代人的喜愛。
文章中提起了季宇寧這個歌曲的作者和演唱者,稱他為詩人歌唱家。
這5個字的評價,之前季宇寧在華夏廣播電台做節目的時候,節目的主持人曾經也用類似的評價介紹過他,但這和人民日報頭版上文章中的介紹,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差別的。
這代表著國家或者是官方,對他的認可和評價。
從他的名字今天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上之後,他的地位,他的名氣,就像孫悟空翻著筋鬥雲一樣,一下就上天了。
這個消息,對季宇寧來說,還是蠻突然的。因為上周三去電台錄完歌以後,他就沒有怎麽關注之後的華夏廣播電台的廣播歌曲節目了。
他來自前世,那時候都是玩手機上網,根本就沒有聽廣播的習慣,這是他和這個世界的普通人的一個明顯的區別。
這個時代的人,實際上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聽廣播。
而目前國內的廣播,是可以完全傳播到每一個華夏人的。那可是數以億計的華夏人。
現在,季宇寧可以說是被全國人民所熟知和所喜愛的一個青年人了。
很多人在看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的時候,心裏都情不自禁的湧現出對季宇寧的欽佩和羨慕。
京城,崇文門外,東興隆街51號院。
院裏臨街是1棟3層的小樓。
3樓的一個房間裏,這是京城人民出版社的文藝編輯部。
一位30多歲的男同誌,也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人民日報頭版介紹季宇寧那首歌曲的這篇文章。
看完後,他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恰好旁邊有人看到,就好奇的問道:
“小劉,怎麽了?歎什麽氣啊。”
“啊,沒什麽,啊。”
被稱作小劉的人,連忙遮掩道。
這是劉新武,他去年剛剛離開十三中的語文老師崗位,調到京城人民出版社做文學作品的圖書編輯。
他由於家庭的一些變故,從小就有一些孤僻,所以和同事們一般不怎麽溝通。
他更喜歡一個人從事寫作,他很早就有一些小的文章登載在報紙和刊物上。這讓他很有一些成就感。
因此他對於寫作也很有一些執著。
剛剛那聲歎氣,是因為他想起了昨天他去郵寄投稿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他寫了一篇短篇小說,寫的就是中學學校裏的一些事情,小說的題目叫班主任,內容有一些敏感,但他覺得寫的很好。
昨天星期天,他去郵寄投稿,當時他去郵局的路上,就有點忐忑。到了郵局,看見郵局收寄郵件的工作人員的態度很是惡劣。
他說是稿件,郵局的人問他有沒有夾著信件,這一下讓他很緊張。他當時在一瞬間就決定不寄了。
現在他歎氣,是覺得後悔,他覺得那篇小說,還是應該投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