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季宇寧也沒在人民文學雜誌社這邊吃飯。


    今天朱琳仍然是上臨床課,一天都沒有時間,所以季宇寧也沒去協和醫學院。


    他一個人騎車去了東四的隆福寺小吃店。


    隆福寺小吃店是京城最大的小吃店,不遠處就是4層的東四人民商場。


    這片地區是京城最熱鬧的幾個商業地區之一,所以隆福寺小吃店從早到晚,基本上一直都是人滿為患。


    季宇寧上學的時候經常來這裏打打牙祭,因為這個地方的那些小吃都很便宜,他那時候即便是學生也吃得起。


    中午的時候,隆福寺小吃店正是飯點,季宇寧幾乎是擠著進去的。


    看著那幾十種小吃,季宇寧的前世記憶不斷重合著,他想了半天,點了一碗羊雜碎湯,一個燒餅夾肉,又點了兩個門丁肉餅。


    他點的全是肉,他現在有個毛病,不能看見肉,看見肉就不吃菜了,很多插隊剛迴來的知青都有這毛病。


    在周圍人聲嘈雜的氛圍中吃完了飯。


    季宇寧騎上車直奔琉璃廠。


    上午在人民文學雜誌社聽到的那聲季大才子,讓他覺得應該去買點兒文房用品了。


    以前他們家的那些古玩書畫那些年都被抄沒了。年初,他父母落實政策以後,僅僅是發還了很少的一部分,而裏麵貴重的珠寶古董字畫,基本上都沒有了。


    估計很多東西都跑到個人手裏去了,很多人當時異常高調,叫嚷的很兇,實際上呢,都是為個人私利。這個叫做摸黑作案。


    前世到了90年代以後,很多拍賣會上都會有一些個人拿出來的所謂的祖傳的寶貝,很多都是這種來路。


    這樣的人才真正是最醜惡的人。


    騎到和平門路口,他看見了那個正在建設中的和平門烤鴨店。


    前世這家烤鴨店應當是明年,也就是78年底竣工,79年的4月份開始對外試營業的。


    當時試營業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把那塊全聚德老匾掛上去了。


    看到和平門烤鴨店這個樓,季宇寧想到自己迴來都一個月了,烤鴨還沒有吃上呢。


    嗯,是該考慮什麽時候去前門烤鴨店吃上一頓鴨子了。


    過了和平門,沿著南新華街往南又騎了大概不到1千米,就到了琉璃廠。


    琉璃廠是一條東西方向的很長的街,這條街被南新華街從中一截兩半。


    季宇寧先去的是東麵那條街。


    把頭的是海王村,這主要是古籍書店,季宇寧進去搜羅了一番,他主要是想買一些字帖,還有篆刻方麵的工具書和印譜。


    他現在手頭劫後餘存的篆刻工具書,是一本說文解字,這是老版的,還有繆篆分韻,這是民國時候蘇城影印的。還有吳昌碩的印譜和趙之謙的印譜,這是建國以後出的。


    他轉了半圈,發現這年頭關於篆刻方麵的書基本上就沒有。他隻能又買了十幾本字帖。


    現在家裏倒是還有一些字帖,不過都是建國以後出的,以前家裏的比較珍貴的拓本一樣也沒有留下。


    出了海王村,繼續往東,他走了半天,也沒找到陳半丁題寫的戴月軒的那塊匾,他猛醒之下,找到了善璉湖筆廠的門市部。這才是準地方。


    家裏現在的毛筆基本上都沒了。他一連氣兒在這兒買了不少毛筆,從最大的鬥筆到最小的小紅毛,長短羊毫,紫毫,七紫三羊,三紫七羊,買了不少,他看到現在毛筆的價格都不貴。


    買完毛筆,旁邊還有一家賣宣紙的。這大概就是前世的那家文房四寶堂。


    宣紙他買了一刀夾江宣,紙的質量很好,而且很便宜。又買了幾張連史紙,這是做印譜用的,還有拷貝紙,這是一種透明的機製紙,可以用來雙鉤摹稿上石。還有一些毛邊紙。這紙最便宜。


    除了紙,還買了一塊毛氈,他跟宣紙卷在一起。


    在紙店他居然還買到了一些小東西,像拓邊款用的棕刷。還買到了一大盒的青田石,一對青田石的鎮紙,售價低的驚人。


    在東街他沒找到合用的刻刀。他原來有一把自己做的白鋼的刻刀,上麵的線都是他自己纏的,非常好用,可惜再也找不著了,這把刻刀他原來還想著能用一輩子呢。


    在東街也沒找到原來的信遠齋,就是賣酸梅湯的地方。


    他背著綁好的宣紙,挎著很沉的挎包,又掉頭轉向西街。在西街把口賣墨汁的地方,這是原來一得閣的地方,買了一瓶中華墨汁,還買了幾塊徽墨。


    現在家裏還留有一方很不錯的歙硯,這原來就是他自己用的,他父親的幾塊比較名貴的端硯都沒有了。


    再往西走,在原來古籍書店的地方,他又進去轉了轉,還是沒有篆刻方麵的書,他又買了幾本字帖。


    最後來到榮寶齋。


    這地方是主要對外賓服務的,季宇寧在這兒找到了滿意的刻刀,還買了幾個扇骨扇麵,毛筆又買了幾支。


    他來這兒主要是來看字畫的,這是目前京城最主要的對外售賣字畫的地方,當然也主要是對外賓的。


    1977年這時候,王雪濤的畫12元一平尺,李可染是15元一平尺,陸儼少是8元一平尺。


    到了80年代初,天安門前的國家博物館,就是原曆史博物館的“外賓服務部”,吳作人的潤格是一平尺5元錢,李可染8元,劉炳森6毛、8毛錢。


    這價格在季宇寧這個後世人的眼中就跟不要錢似的,但是對他現在的收入來講,這些字畫,他也覺得貴,動輒就是他一個月的工資。


    他轉了半天,還是被他看中了一幅,也可以說是撿漏,他找到了一幅林散之的草書。是一個窄條幅,價格隻有10塊。他定睛又仔細看了看,還真是10塊,那自然是買了。


    林散之是前幾年在中日書法交流中才出名的,現在的名氣並不大,他能夠在榮寶齋見到一幅他的作品,那真是走了運了。


    這一旦開了頭,他手上又沒忍住,又買了一幅吳作人畫的水墨金魚,這是小幅,畫上隻有兩條金魚,一條是紅頭,一條是黑頭,非常有神采,他感覺是吳作人畫的金魚中,少有的能夠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的,這一定是得意之作了。他覺得未來可以掛在他和朱琳的新房裏。


    這一幅畫花了15塊錢,兩幅字畫一共花了他半個月工資,相當於他現在手頭現金的四十分之一了。作為前世的會計師,他強忍住消費的欲望,不能再花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宇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宇寧並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