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我給你摔盆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 作者:青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一早,首輔府內。
雕花木門“吱呀”一聲被輕輕推開,劉梓軒修長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日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輪廓。
他嘴唇微顫,輕聲喚道:“祖父。”
聲音中裹挾著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像被風揉碎在空氣裏。
劉健聞聲,緩緩從古舊的楠木椅上抬起頭,日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他斑白的鬢角上。
他目光溫和,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抬手輕輕擺了擺,說道。
“你來了啊!”
聲音不疾不徐,帶著歲月沉澱的沉穩。
劉梓軒的眼眶瞬間泛紅,膝蓋一彎,“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緊緊攥著衣角,指節泛白,聲音帶著哭腔。
“祖父,孫兒對不住您的培養。
這次孫兒已經成了韃靼人的駙馬,辜負了您的期許。”
他頭垂得極低,幾縷發絲垂落在額前,身子微微顫抖。
劉健眉頭輕皺,臉上閃過一絲心疼,放下手中正摩挲著的拐杖,傾身向前,想要扶起孫兒。
“唉,你這是說什麽話。年輕人有自己的誌向和想法,祖父不怪你。
隻是這一去山高水遠,叫我如何放心得下。”
“孫兒……孫兒知道此行艱難,但孫兒有不得不會去的理由,那裏還有我大明的戰友等著我。
如果孫兒不迴去,達延汗必定將他們殺了泄憤。”
劉梓軒喉嚨像被堵住,話不成句,好不容易抬起頭,淚水已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麵上。
“好啦,”
劉健打斷他,聲音陡然提高,佯裝不悅,眉頭擰成一個“川”字,
“你是我劉健的孫子,別婆婆媽媽的。
既然心意已決,祖父也不攔你,隻是你要答應我,萬事小心。”
說罷,用力拍了下椅子扶手,發出沉悶聲響。
劉梓軒忙抬手抹了把臉上的淚水,挺直腰杆,聲音帶著鼻音應道。
“孫兒遵命。祖父放心,孫兒定會照顧好自己。”
劉健重新靠迴椅背,微眯著眼,臉上浮現出一抹慈祥笑意,語氣輕柔。
“孫媳婦人怎麽樣?可還琴瑟和鳴?”
提到妻子,劉梓軒的眼眸瞬間亮了起來,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比劃著說道。
“她很漂亮,人很好,知書達理,對孫兒更是體貼入微。
她雖也怕我一去不迴,但還是支持我的決定,還說會在家中為我祈福,盼我平安歸來。”
“什麽時候走?”
劉健的表情瞬間恢複平靜,可藏在眼底的那絲不舍,卻怎麽也掩不住。
“應該還有幾日就該走了。
雖然我是出使大明的主使,但是軍權還是在副使手中。”劉梓軒低下頭,聲音不自覺低了幾分,腳尖輕點地麵,仿佛在逃避祖父的目光。
“還迴來嗎?”
劉健的聲音微微發顫,雙手不自覺抓緊了拐杖,目光緊緊鎖住孫兒,滿是期待。
“祖父……孫兒也不知歸期。
但孫兒向您保證,無論走多遠,心中始終牽掛著您,一有機會定會迴來。”
劉梓軒再次跪地,雙手掩麵,肩膀劇烈顫抖,壓抑的哭聲在屋內迴蕩。
“起來!”
劉健突然大聲喝道,臉上湧起一抹怒色,將拐杖重重杵在地上。
“老夫還沒死呢!
不用你在這嚎喪!我劉家的子孫,應當頂天立地,莫要如此兒女情長。”
“祖父,孫兒不孝,不能在您膝下,讓您頤享天倫了。”
劉梓軒趴在地上,額頭重重磕在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劉健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眼神變得堅定而嚴肅,緊緊盯著孫兒,一字一頓道。
“你記住,以後隻可以跪天跪地跪我大明的陛下。
在外闖蕩,不可丟了我劉家的顏麵,更要牢記自己是大明的子民,所作所為都要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國家。”
“孫兒謹記祖父教誨。”
劉梓軒抬起頭,眼中滿是堅定,鄭重地點點頭。
“好了,滾吧。”
劉健轉過身,背對著孫兒,擺了擺手,聲音帶著一絲哽咽、
“老夫不需要你可憐,趕緊滾,別讓自己後悔。”
“可是……祖父。”
劉梓軒站起身,向前邁了一步,眼中滿是猶豫,腳步也定在原地,遲遲未動。
“滾!”
劉健再次怒喝,聲音在屋內迴蕩,他的肩膀微微顫抖,泄露了內心深處的不舍與難過。
劉梓軒離開後,劉府裏緩緩走出來一個人。隻見他眉頭緊皺,目光中滿是憂慮,看向身旁的人,輕聲開口:“劉閣老真舍得?”
劉閣老背著手,微微仰頭,長歎一口氣,臉上盡是無奈之色:“不舍得又能如何?”
那人往前一步,雙手抱拳,急切地說道:“我把他抓迴來?”
劉閣老擺了擺手,神色疲憊,緩緩說道:“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那您也沒必要辭官啊!”那人滿臉疑惑,向前湊近一步問道。
劉閣老眼神堅定,語氣不容置疑:“有必要。”
“陛下會理解您的。”那人語氣帶著一絲勸慰。
劉閣老眉頭擰成一個“川”字,提高音量道:“但是百官呢?萬民呢?內閣首輔的孫子是異族女婿?你想讓大明被萬邦嘲笑嗎?”
那人趕忙低下頭,恭敬說道:“受教了。”
劉閣老不耐煩地揮揮手,說道:“徐小子,什麽事趕緊說,老夫一會要睡覺了。”
徐誌道嬉皮笑臉地湊過來,拍著胸脯道:“沒啥事。就是想跟您說一聲,你死了以後,小子給您摔盆!”
劉閣老一聽,瞬間火冒三丈,彎腰抄起腳邊的一個物件就扔了過去,大聲罵道:“滾!”
徐誌道靈活一閃,跳到一旁,笑著嚷嚷:“你個老頭,差點砸到我。小心我不給摔盆!”
待徐誌道跑遠,劉健望著空蕩蕩的院子,身子晃了晃,像是被抽去了所有力氣,緩緩坐到一旁的石凳上。
他的目光呆滯,落在院角那株老槐樹上,思緒飄迴到了劉梓軒小時候。
那時的孩子,總是跟在他身後,奶聲奶氣地喊著祖父,眼睛裏滿是崇拜與依賴。
過了許久,劉健才緩過神來,喚來管家,低聲吩咐道。
“去,準備些盤纏和貴重的物件,悄悄送到鴻臚寺,莫要讓他知道是我給的。”
管家領命而去,劉健又陷入了沉思。
雕花木門“吱呀”一聲被輕輕推開,劉梓軒修長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日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輪廓。
他嘴唇微顫,輕聲喚道:“祖父。”
聲音中裹挾著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像被風揉碎在空氣裏。
劉健聞聲,緩緩從古舊的楠木椅上抬起頭,日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他斑白的鬢角上。
他目光溫和,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抬手輕輕擺了擺,說道。
“你來了啊!”
聲音不疾不徐,帶著歲月沉澱的沉穩。
劉梓軒的眼眶瞬間泛紅,膝蓋一彎,“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緊緊攥著衣角,指節泛白,聲音帶著哭腔。
“祖父,孫兒對不住您的培養。
這次孫兒已經成了韃靼人的駙馬,辜負了您的期許。”
他頭垂得極低,幾縷發絲垂落在額前,身子微微顫抖。
劉健眉頭輕皺,臉上閃過一絲心疼,放下手中正摩挲著的拐杖,傾身向前,想要扶起孫兒。
“唉,你這是說什麽話。年輕人有自己的誌向和想法,祖父不怪你。
隻是這一去山高水遠,叫我如何放心得下。”
“孫兒……孫兒知道此行艱難,但孫兒有不得不會去的理由,那裏還有我大明的戰友等著我。
如果孫兒不迴去,達延汗必定將他們殺了泄憤。”
劉梓軒喉嚨像被堵住,話不成句,好不容易抬起頭,淚水已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麵上。
“好啦,”
劉健打斷他,聲音陡然提高,佯裝不悅,眉頭擰成一個“川”字,
“你是我劉健的孫子,別婆婆媽媽的。
既然心意已決,祖父也不攔你,隻是你要答應我,萬事小心。”
說罷,用力拍了下椅子扶手,發出沉悶聲響。
劉梓軒忙抬手抹了把臉上的淚水,挺直腰杆,聲音帶著鼻音應道。
“孫兒遵命。祖父放心,孫兒定會照顧好自己。”
劉健重新靠迴椅背,微眯著眼,臉上浮現出一抹慈祥笑意,語氣輕柔。
“孫媳婦人怎麽樣?可還琴瑟和鳴?”
提到妻子,劉梓軒的眼眸瞬間亮了起來,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比劃著說道。
“她很漂亮,人很好,知書達理,對孫兒更是體貼入微。
她雖也怕我一去不迴,但還是支持我的決定,還說會在家中為我祈福,盼我平安歸來。”
“什麽時候走?”
劉健的表情瞬間恢複平靜,可藏在眼底的那絲不舍,卻怎麽也掩不住。
“應該還有幾日就該走了。
雖然我是出使大明的主使,但是軍權還是在副使手中。”劉梓軒低下頭,聲音不自覺低了幾分,腳尖輕點地麵,仿佛在逃避祖父的目光。
“還迴來嗎?”
劉健的聲音微微發顫,雙手不自覺抓緊了拐杖,目光緊緊鎖住孫兒,滿是期待。
“祖父……孫兒也不知歸期。
但孫兒向您保證,無論走多遠,心中始終牽掛著您,一有機會定會迴來。”
劉梓軒再次跪地,雙手掩麵,肩膀劇烈顫抖,壓抑的哭聲在屋內迴蕩。
“起來!”
劉健突然大聲喝道,臉上湧起一抹怒色,將拐杖重重杵在地上。
“老夫還沒死呢!
不用你在這嚎喪!我劉家的子孫,應當頂天立地,莫要如此兒女情長。”
“祖父,孫兒不孝,不能在您膝下,讓您頤享天倫了。”
劉梓軒趴在地上,額頭重重磕在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劉健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眼神變得堅定而嚴肅,緊緊盯著孫兒,一字一頓道。
“你記住,以後隻可以跪天跪地跪我大明的陛下。
在外闖蕩,不可丟了我劉家的顏麵,更要牢記自己是大明的子民,所作所為都要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國家。”
“孫兒謹記祖父教誨。”
劉梓軒抬起頭,眼中滿是堅定,鄭重地點點頭。
“好了,滾吧。”
劉健轉過身,背對著孫兒,擺了擺手,聲音帶著一絲哽咽、
“老夫不需要你可憐,趕緊滾,別讓自己後悔。”
“可是……祖父。”
劉梓軒站起身,向前邁了一步,眼中滿是猶豫,腳步也定在原地,遲遲未動。
“滾!”
劉健再次怒喝,聲音在屋內迴蕩,他的肩膀微微顫抖,泄露了內心深處的不舍與難過。
劉梓軒離開後,劉府裏緩緩走出來一個人。隻見他眉頭緊皺,目光中滿是憂慮,看向身旁的人,輕聲開口:“劉閣老真舍得?”
劉閣老背著手,微微仰頭,長歎一口氣,臉上盡是無奈之色:“不舍得又能如何?”
那人往前一步,雙手抱拳,急切地說道:“我把他抓迴來?”
劉閣老擺了擺手,神色疲憊,緩緩說道:“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那您也沒必要辭官啊!”那人滿臉疑惑,向前湊近一步問道。
劉閣老眼神堅定,語氣不容置疑:“有必要。”
“陛下會理解您的。”那人語氣帶著一絲勸慰。
劉閣老眉頭擰成一個“川”字,提高音量道:“但是百官呢?萬民呢?內閣首輔的孫子是異族女婿?你想讓大明被萬邦嘲笑嗎?”
那人趕忙低下頭,恭敬說道:“受教了。”
劉閣老不耐煩地揮揮手,說道:“徐小子,什麽事趕緊說,老夫一會要睡覺了。”
徐誌道嬉皮笑臉地湊過來,拍著胸脯道:“沒啥事。就是想跟您說一聲,你死了以後,小子給您摔盆!”
劉閣老一聽,瞬間火冒三丈,彎腰抄起腳邊的一個物件就扔了過去,大聲罵道:“滾!”
徐誌道靈活一閃,跳到一旁,笑著嚷嚷:“你個老頭,差點砸到我。小心我不給摔盆!”
待徐誌道跑遠,劉健望著空蕩蕩的院子,身子晃了晃,像是被抽去了所有力氣,緩緩坐到一旁的石凳上。
他的目光呆滯,落在院角那株老槐樹上,思緒飄迴到了劉梓軒小時候。
那時的孩子,總是跟在他身後,奶聲奶氣地喊著祖父,眼睛裏滿是崇拜與依賴。
過了許久,劉健才緩過神來,喚來管家,低聲吩咐道。
“去,準備些盤纏和貴重的物件,悄悄送到鴻臚寺,莫要讓他知道是我給的。”
管家領命而去,劉健又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