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驚,乾清宮內頓時一片死寂,所有目光齊刷刷地投向發聲之人,竟是被拉到一旁的徐誌道。


    他本就因之前的事處於風口浪尖,此刻又貿然開口,無疑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枚巨石。


    弘治皇帝原本就帶著幾分疲憊與煩躁的麵容,此刻眉頭緊緊蹙起,眼中閃過一絲明顯的不悅之色。


    他坐在龍椅之上,威嚴的氣勢因這一絲不悅更顯凝重。


    “徐誌道,朕還沒跟你們幾個算賬呢,你又想作甚?”


    朱佑樘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帶著幾分威嚴與無奈。


    他著實擔心這孩子再口出驚人之語,在這複雜的朝堂局勢下,任何一點小小的波瀾都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若是觸怒了三位閣老,那可就麻煩了。


    這三位閣老皆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在朝政大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意見和態度往往能左右朝廷的決策。


    屆時,就算他是皇帝,也難以在維護徐誌道的問題上做到毫無壓力。


    畢竟徐誌道身份特殊,背後牽扯著兩個國公府,他若有個好歹,兩個國公府必定會找上門來,朝堂之上的平衡也將被打破。


    朱佑樘暗自祈禱,但願這小子別再語出驚人,給自己和朝堂都省些麻煩。


    徐誌道的神色卻鎮定如常,沒有絲毫慌亂。


    在眾人驚訝與疑惑的目光中,他沉穩地說道。


    “陛下恕罪,臣並非有意冒犯,隻是突然想到一些關乎此次平亂之策的問題,這些問題縈繞心頭,不吐不快,還望陛下容臣一稟。”


    弘治皇帝微微眯眼,眼中光芒閃爍,似在審視徐誌道。


    他心想隻要你別搗亂就行,這平亂之事本就棘手,朝廷上下已經為此事爭論不休,若這小子再提出些不靠譜的想法,那可真是添亂。


    “哦?你有何見解?


    說來聽聽,若講不出個所以然,定不輕饒。”


    朱佑樘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警告,他需要徐誌道給出合理的解釋,否則,按照朝堂規矩,可不能輕易放過他。


    徐誌道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後緩緩開口道。


    “陛下,派禦史王憲前往徹查貪腐,這固然沒錯,這是朝廷公正執法、整治吏治的重要舉措。


    王憲大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是陛下的得力臣子。


    可陛下試想,如今潮州局勢已然失控,百姓因不堪忍受貪腐等諸多問題,已然殺官造反。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朝廷官員怕是早已喪失了信任。


    王憲大人孤身前往,麵對的是對朝廷充滿憤怒和懷疑的百姓,他即便有再大的能力,也恐難以獲取百姓真心,甚至可能陷入險境。


    潮州百姓如今視朝廷官員為仇敵,王憲大人此去,就如同羊入虎口,不但無法完成徹查貪腐的使命,反而可能會激起更大的民憤。”


    劉健一向以穩重和傳統著稱,聽到徐誌道這番言論,眉頭不禁一皺。


    他目光如炬地盯著徐誌道,眼神中帶著幾分不滿和質疑。


    “哼,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朝廷的威嚴不可侵犯,王憲大人代表的是朝廷的律法和公正,他去徹查貪腐是天經地義之事。


    難道就因為有危險,我們就要退縮嗎?”


    徐誌道看向劉健,又恭敬地望向弘治皇帝,不卑不亢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可從民間選拔幾位德高望重、深受百姓愛戴之人,與王憲一同前往。


    這些人在當地有一定的聲望和影響力,他們熟悉當地的民情民俗,了解百姓的疾苦和訴求。


    他們可以作為朝廷與百姓之間的橋梁,為朝廷發聲,向百姓解釋朝廷徹查貪腐、解決問題的決心。


    這樣一來,百姓能夠看到朝廷並非隻是一味地打壓,而是真心想要解決問題,或許能消除一些百姓對朝廷的誤解,從而更好地配合王憲大人的工作。”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他覺得徐誌道的話有幾分道理,在處理這種複雜的民亂問題上,或許需要一些新的思路。


    “再者,令附近衛所出兵圍困,這或許會讓百姓誤解朝廷要武力鎮壓。


    臣以為,可先派出小股精銳,喬裝成普通百姓潛入其中,探聽百姓真實想法和需求,再依據情況調整策略,而非一味圍困。


    大軍壓境隻會讓百姓更加恐慌,覺得朝廷要對他們趕盡殺絕,這樣反而會加劇矛盾。


    而小股精銳喬裝潛入,可以在不引起百姓大規模反抗的情況下,獲取最真實的情報,了解他們造反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貪腐問題嚴重,還是有其他的苦衷。


    隻有了解了這些,朝廷才能製定出更合適的平亂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動用武力。”


    李東陽聽到這裏,皺起了眉頭。


    他是朝廷的重臣,一向秉持著維護朝廷威嚴的理念,對於造反這種大逆不道之事,他的態度向來堅決。


    “你當這是什麽?


    他們殺官造反,這是公然挑戰朝廷的權威,是對陛下的不敬,是對我大明律法的踐踏。


    你還想感化那些亂臣賊子不成?


    造反就是造反,必須誅九族。否則日後天下人紛紛效仿,朝廷威嚴何在?


    我大明的律法豈不成了一紙空文?”


    徐誌道心中猛地一驚,這才迴過神來,此處是封建王朝大明,並非他熟悉的現代世界。


    他前世不過是個普通百姓,生活在人人平等、生命至上的時代,那是一個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人權是社會的根基,每一條生命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備受珍視。


    在那個世界裏,人們通過和平、公正的方式解決問題,暴力和殺戮被視為最不可取的手段。


    可如今,他在大明已生活了十幾年,靈魂深處卻依然留存著前世的觀念。


    他一直堅信,無論何種情況,人命大於天,這是他潛意識中不可動搖的信念。


    然而此刻,他是貴族,是這個等級森嚴的王朝統治階層的一員。


    在這裏,君權至上,皇帝的權威如同高懸於天空的烈日,光芒萬丈且不容侵犯,朝廷威嚴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基石。


    造反是十惡不赦之罪,那些殘酷的律法和懲處手段是維護統治的必需工具,是經過無數次王朝更迭和曆史教訓總結出來的。


    在這些大臣和皇室眼中,造反者是亂臣賊子,是必須嚴厲懲處以儆效尤的對象,哪能容得下他這種看似“婦人之仁”的想法。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莽撞,剛剛提出的建議在這些人看來是何等荒謬和離經叛道。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他的想法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炸彈,打破了原有的平靜和規則。


    “多謝李大人教誨。”


    徐誌道深知有錯就得認,在這個時候,任何的辯解都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堅持,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災難。


    朱佑樘見狀鬆了口氣,生怕徐誌道會據理力爭。


    他知道徐誌道是個有想法的人,但有時候過於激進。


    不過,他覺得徐誌道這人頗為有趣,認為自己有理時,會據理力爭,甚至引經據典,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勇氣。


    若是發覺自己錯了,也不狡辯,當場承認不足,認錯幹脆利落,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這難道不是天生禦史的料子?


    但一想到若徐誌道當禦史,天天冒出些諸如“有朋自遠方來,必誅之”之類的驚人之語,也夠讓人頭疼的。


    其實,徐誌道的話也觸動了朱佑樘的心。


    他也不忍直接大軍鎮壓,畢竟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深知百姓造反大多是因為被逼無奈,走投無路。


    想想太祖當年不也是活不下去了,才開局一個碗就舉兵造反,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佑樘清楚皇權不容褻瀆,即便他想少造殺孽,底下的大臣也不會答應。


    朝廷的威嚴和穩定是首要的,在大臣們看來,對造反者的嚴懲是維護這種威嚴和穩定的必要手段。


    他隻能先武力鎮壓,之後再找個理由大赦天下吧,這樣既能維護朝廷的麵子,又能減少殺戮。


    看著自己隻有朱厚照一個子嗣順利長大,他也想為兒孫積些德,不希望因為過多的殺戮而影響了大明的國運。


    “三位閣老,先去擬旨吧。


    朕有些乏了。”


    弘治皇帝疲憊地揮了揮手,他需要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也需要暫時擺脫這朝堂上的紛爭。


    三位閣老與楊廷和領命退下,各自神色複雜。


    劉健微微搖頭,顯然對徐誌道的言論仍心存不滿,他覺得徐誌道的想法太過幼稚,會破壞朝廷的規矩。


    李東陽眉頭緊鎖,似在沉思,他在思考徐誌道的話是否有一絲可取之處,盡管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但也意識到這平亂之事或許沒有那麽簡單。


    謝遷看了徐誌道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他覺得徐誌道的想法雖然大膽,但也不失為一種新的思路。


    楊廷和則是欲言又止,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在這種場合下,他選擇暫時保持沉默,隻待尋得時機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幾人走後。


    “唉,都出來吧。”


    朱佑樘歎了口氣,喚躲在後麵的張侖與朱厚照出來,他們三人的事還沒完呢。


    這三個孩子,一個是英國公獨孫,一個是中山王之後,還有一個太子。


    今天的事他們既然遇見了,朱佑樘需要好好教導他們,讓他們明白朝堂之事的複雜和嚴肅。


    “徐誌道,朕知你有神童之名,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你應當明白。


    雖說你所言朕亦認同,可有些事連朕也無力改變。


    你既然入了國子監,便是朕的學生。


    朕很看重你,不希望你過於張揚。


    這朝堂之上,關係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你的每一個舉動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朱佑樘語重心長地說道,他希望徐誌道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在這複雜的環境中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能為朝廷做出貢獻。


    徐誌道明白,皇帝的教誨可不是常人能得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恩寵,也是一種警示。


    他趕忙跪下,神色莊重。


    “多謝恩師教誨,學生銘記於心。”


    他在賭,若朱佑樘敢承認,自己便坐實了天子門生這一稱號,而且是皇上親口所認。


    這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


    在國子監中,其他學子隻是自詡天子門生,而自己卻能名正言順地載入史冊,這將為他的未來的仕途帶來極大的幫助。


    同時,他也知道這其中的風險,如果自己日後表現不佳,或者再次犯錯,那這天子門生的身份也可能會成為他的負擔。


    “哈哈,你這小子真是有趣,連朕的便宜都敢占。


    行,朕就認下你這個學生,反正按理說太子叫你一聲表哥也不為過。”


    朱佑樘笑著說道,他也希望給朱厚照留些自幼一起長大的文臣武將,這些人將是朱厚照日後治理國家的重要助力。


    他不希望自己駕崩後,兒子連個親信都沒有,在這複雜的朝堂和天下局勢中孤立無援。


    他希望朱厚照能有自己的班底,能夠順利地繼承皇位,延續大明的輝煌。


    《明史—徐誌道列傳》


    弘治十四年春,潮州急報,八百裏加急至京,言民眾殺官造反。


    孝宗聞之,召內閣諸大臣於朝堂,共商平叛之事。


    時有徐誌道者,以天子門生之身,得與斯會,自此入於大明中樞之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酉並收藏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