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十億
華娛2006,我的導演時代 作者:非常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不是藥神》上映以來,創造了一個個觀影記錄,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觀影熱潮。
電影讓大眾將視線注意到白血病人,以及其他罕見病患者的身上……”
足足四十秒的報道過去,李瑕才關上新聞聯播頻道,一臉呆滯的撥通了電話。
“韓董,您有這能量早說啊,害我一直提心吊膽的。”
“我有個屁能量。”韓三坪沒好氣道:
“你的電影已經直達內閣了,原本擱置的醫藥改革被長老重提。
安心宣傳你的電影,別搞事……”
各大官媒發聲之後,一些揚言要封殺李瑕的聲音來得快,去得也快,瞬間銷聲匿跡。
《我不是藥神》的票房也因此來了波小漲幅,1月5號,電影上映第9天,總票房6.9億。
超越馮曉罡的《大地震》,重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寶座。
讓一直支持他的網友興奮不已。
“誰還說李瑕在宣傳盜版藥,故意針對藥商的。
人家在燕京日報的專訪上都說了,隻為了讓人們注意到病人群體。”
“沒想到居然有這麽多精神資本家,在這共情藥商。”
“……”
雖說攻擊李瑕的聲音少了,但還是有不少聲稱是某醫藥實驗室的專家在為藥商說話。
“製藥界有個共識,那就是生產藥片便宜,研發新藥難。
製藥業是個研發投入極高,成功率極低的行業。
最終能成功上市的藥品,必須收迴所有的沉沒成本,並肩負起繼續投入研發的資金來源。
特別是一些罕見病,可能全球都沒有多少病人,為了攤開研發成本,藥價自然就上去了。這很符合客觀規律。”
“我希望大家能理智看待,所有的藥價都是合法合規,受到法律保護的。
電影裏將其塑造成唯利是圖的商人是否有失偏頗?”
“……”
在各種聲稱專業人士的開脫下,一些觀眾仔細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麽迴事。
如果某種疾病全世界隻有一千個病人。
這一千人來平攤研發費用,藥價自然就高得離奇。
一些人開始迷茫了,完全不知道該幫誰。
與此同時,有相關行業的大佬看不下去了,終於忍不住曝光了行業內情。
“格列衛的研究一開始完全是依靠公共資金,像是大學、國家癌症研究所這些地方的資金投入。
喏華是在臨床二期才開始接手,預計花費不到一億美元。
這款藥01年在老美上市,02年銷售額達到6.5億美元,03年10億美元,04年15億美元。
到這裏喏華把之前的公共資金部分都全部掙了迴來。
然後直到今年,去掉成本,喏華依靠這款藥至少掙了超過200億美元。
你們是怎麽好意思昧著良心說藥價高是為了分攤成本的?”
大佬直接把成本和利潤擺在台麵。
誇張的數字讓所有人驚掉下巴。
“尼瑪,一款藥掙了快兩百億美元,誰還說這玩意不是暴利。”
“我還真被他們上百億的研發費用唬住了,原來尼瑪四年就收迴成本,剩下的純賺。”
這則數據在網上徹底炸開了鍋。
隨後金融界的大佬也來摻和了一腳。
“我查了喏華的財報,他們2010年的研發費用是70億美元,但是當年的純利潤高達100億美元。”
“冷知識,藥企的研發投入隻占銷售額的9%左右,營銷費用大約22%,有超過50%的利潤落入了股東的腰包。”
“我對比了這些藥企的研發投入和市場銷售開銷,與研發比起來,他們對市場營銷的投入要大得多。
高藥價帶來的利潤,到底是為了下一輪的新藥研發,還是為了擴大市場,增加股東的收入?”
“……”
各行各業的大佬紛紛發聲,一一反駁了那些為藥商洗地的言論。
此外還有大佬從外網翻譯了一封聯名信。
“老美那邊有一百多位癌症研究專家發表了一封聯名信,認為格列衛在內的諸多抗癌藥定價過高。
這其中有三名科學家是格列衛的發明者。
他們領導了格列衛的發明,卻沒有從藥品銷售中賺過錢。
那些說高藥價才能支付研究者高工資的可以省省了。”
什麽收迴成本、研發新藥、提高科研人員的工資……
統統都是假的,高藥價隻有一個目的,讓資本家賺得盆滿缽滿。
之前還覺得那些人說得對的人,感覺自己受到了愚弄。
到這一刻,輿論徹底爆炸。
人們開始請願,讓李瑕牽頭,組織人手向官方施壓,徹查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
“媽呀,你們是真想讓我死。”
李瑕人都麻了,連路演都顧不上,直接一個溜之大吉,徹底兩耳不聞窗外事。
“哥哥,你說藥商會因為這次事件降價嗎?”趙莉影問道。
“不可能。”李瑕果斷搖頭,“資本是逐利的,不到專利期滿,大量的正規仿製藥出現前,他們絕不可能降價。”
藥商不會因為一點輿論放棄自己的利益。
想要讓病人吃得起藥,必須引入第三股力量,通過官方進行藥價談判,削減層層的利益剝奪。
至於像電影那樣將其納入醫保,他個人覺得機會渺茫。
居民醫保07年開始試點,直到去年才覆蓋全國。
想要因為一部電影就修改醫保藥品目錄,不太現實。
反正他能做的都做了,現在隻能等上麵能討論出個結果來。
這段時間張一某也知道外麵都在找李瑕,為了避免年輕人不知輕重,胡亂應承那些向官方施壓的東西。
讓他來自己的劇組待幾天。
李瑕索性帶著趙莉影跑到張導的《金陵十三釵》劇組,讓外界完全沒了他的消息。
1月11號,《我不是藥神》上映半個月,總票房正式破10億。
李瑕成為華語電影史上,首位單部票房破十億的導演。
至少三千多萬觀眾看過電影,網上對於喏華的罵聲也越來越多。
電影讓大眾將視線注意到白血病人,以及其他罕見病患者的身上……”
足足四十秒的報道過去,李瑕才關上新聞聯播頻道,一臉呆滯的撥通了電話。
“韓董,您有這能量早說啊,害我一直提心吊膽的。”
“我有個屁能量。”韓三坪沒好氣道:
“你的電影已經直達內閣了,原本擱置的醫藥改革被長老重提。
安心宣傳你的電影,別搞事……”
各大官媒發聲之後,一些揚言要封殺李瑕的聲音來得快,去得也快,瞬間銷聲匿跡。
《我不是藥神》的票房也因此來了波小漲幅,1月5號,電影上映第9天,總票房6.9億。
超越馮曉罡的《大地震》,重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寶座。
讓一直支持他的網友興奮不已。
“誰還說李瑕在宣傳盜版藥,故意針對藥商的。
人家在燕京日報的專訪上都說了,隻為了讓人們注意到病人群體。”
“沒想到居然有這麽多精神資本家,在這共情藥商。”
“……”
雖說攻擊李瑕的聲音少了,但還是有不少聲稱是某醫藥實驗室的專家在為藥商說話。
“製藥界有個共識,那就是生產藥片便宜,研發新藥難。
製藥業是個研發投入極高,成功率極低的行業。
最終能成功上市的藥品,必須收迴所有的沉沒成本,並肩負起繼續投入研發的資金來源。
特別是一些罕見病,可能全球都沒有多少病人,為了攤開研發成本,藥價自然就上去了。這很符合客觀規律。”
“我希望大家能理智看待,所有的藥價都是合法合規,受到法律保護的。
電影裏將其塑造成唯利是圖的商人是否有失偏頗?”
“……”
在各種聲稱專業人士的開脫下,一些觀眾仔細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麽迴事。
如果某種疾病全世界隻有一千個病人。
這一千人來平攤研發費用,藥價自然就高得離奇。
一些人開始迷茫了,完全不知道該幫誰。
與此同時,有相關行業的大佬看不下去了,終於忍不住曝光了行業內情。
“格列衛的研究一開始完全是依靠公共資金,像是大學、國家癌症研究所這些地方的資金投入。
喏華是在臨床二期才開始接手,預計花費不到一億美元。
這款藥01年在老美上市,02年銷售額達到6.5億美元,03年10億美元,04年15億美元。
到這裏喏華把之前的公共資金部分都全部掙了迴來。
然後直到今年,去掉成本,喏華依靠這款藥至少掙了超過200億美元。
你們是怎麽好意思昧著良心說藥價高是為了分攤成本的?”
大佬直接把成本和利潤擺在台麵。
誇張的數字讓所有人驚掉下巴。
“尼瑪,一款藥掙了快兩百億美元,誰還說這玩意不是暴利。”
“我還真被他們上百億的研發費用唬住了,原來尼瑪四年就收迴成本,剩下的純賺。”
這則數據在網上徹底炸開了鍋。
隨後金融界的大佬也來摻和了一腳。
“我查了喏華的財報,他們2010年的研發費用是70億美元,但是當年的純利潤高達100億美元。”
“冷知識,藥企的研發投入隻占銷售額的9%左右,營銷費用大約22%,有超過50%的利潤落入了股東的腰包。”
“我對比了這些藥企的研發投入和市場銷售開銷,與研發比起來,他們對市場營銷的投入要大得多。
高藥價帶來的利潤,到底是為了下一輪的新藥研發,還是為了擴大市場,增加股東的收入?”
“……”
各行各業的大佬紛紛發聲,一一反駁了那些為藥商洗地的言論。
此外還有大佬從外網翻譯了一封聯名信。
“老美那邊有一百多位癌症研究專家發表了一封聯名信,認為格列衛在內的諸多抗癌藥定價過高。
這其中有三名科學家是格列衛的發明者。
他們領導了格列衛的發明,卻沒有從藥品銷售中賺過錢。
那些說高藥價才能支付研究者高工資的可以省省了。”
什麽收迴成本、研發新藥、提高科研人員的工資……
統統都是假的,高藥價隻有一個目的,讓資本家賺得盆滿缽滿。
之前還覺得那些人說得對的人,感覺自己受到了愚弄。
到這一刻,輿論徹底爆炸。
人們開始請願,讓李瑕牽頭,組織人手向官方施壓,徹查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
“媽呀,你們是真想讓我死。”
李瑕人都麻了,連路演都顧不上,直接一個溜之大吉,徹底兩耳不聞窗外事。
“哥哥,你說藥商會因為這次事件降價嗎?”趙莉影問道。
“不可能。”李瑕果斷搖頭,“資本是逐利的,不到專利期滿,大量的正規仿製藥出現前,他們絕不可能降價。”
藥商不會因為一點輿論放棄自己的利益。
想要讓病人吃得起藥,必須引入第三股力量,通過官方進行藥價談判,削減層層的利益剝奪。
至於像電影那樣將其納入醫保,他個人覺得機會渺茫。
居民醫保07年開始試點,直到去年才覆蓋全國。
想要因為一部電影就修改醫保藥品目錄,不太現實。
反正他能做的都做了,現在隻能等上麵能討論出個結果來。
這段時間張一某也知道外麵都在找李瑕,為了避免年輕人不知輕重,胡亂應承那些向官方施壓的東西。
讓他來自己的劇組待幾天。
李瑕索性帶著趙莉影跑到張導的《金陵十三釵》劇組,讓外界完全沒了他的消息。
1月11號,《我不是藥神》上映半個月,總票房正式破10億。
李瑕成為華語電影史上,首位單部票房破十億的導演。
至少三千多萬觀眾看過電影,網上對於喏華的罵聲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