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夜宿封龍觀
三國:穿越太早大小喬都還是孩子 作者:翊揚天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劉喝著雜菜湯,慢慢咀嚼著肉幹,時不時在吃上兩口粟米餅子,聽著對麵的道長給他講述封龍山的由來。
封龍山最高處有八百多米,整個山脈東西綿亙二十多裏,南北縱跨也有二十裏,山間奇峰怪石,幽穀綠蔭,清泉飛瀑,鳥語花香,風光秀麗。
而封龍山名字的由來,一說是古為帝堯的封山,因此得名“封龍山”?。以前會在這裏進行封禪和祭祀等活動。這處封龍觀,就是在曾經的封禪舊址上建起來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傳說大禹治水時,將興風作浪的蛟龍封於此山,因而得名“封龍山”?,山上還有一處山洞被人們叫作黑龍洞,據說裏麵就是鎮壓黑蛟龍的地方。
高祖一統天下後,常山這邊叫做常山國,曆任國主都曾來封龍山封禪祭祀過,又來改國為郡,各任郡守也很重視封龍山。後來伏恭做常山郡太守時,在封龍山的半山腰修建了封龍書院,大興教化,有不少文人學士,來這裏講學。
封龍觀也是在那時候,得到官家資助建起來的,封龍觀也從那時起,不隻是官家封禪祭祀之地,同樣接受廣大百姓的祈福祭拜。封龍觀中的道士,不少都是雲遊到此,後來留在這裏,一起研究道家學說,以老子、莊子等為尊。
曹劉爬上山,來到這個道觀時,天都已經見黑了。跟道觀中的道士打聽童淵,倒是得知了童淵的住處,不過還要再走一個多時辰的路,曹劉見天色已晚,幹脆就在道觀借住一晚,明天再去尋趙雲。
封龍觀很大,但道觀中的道士並不是很多,在得知曹劉是來童淵這裏找趙雲的,道觀裏的主事人,也就是眼前的道長,就在曹劉吃飯的時候,過來與曹劉聊了聊。
後麵曹劉還拿出了酒,與這道長喝了起來,曹劉感覺幾千年過去了,道士真是從古至今都隨性而為啊!當然後世曹劉也沒接觸過什麽道士,道教更是沒有任何研究。
印象嘛!最早印象道士就是抓鬼的打僵屍的,當然這是看了林正英演的戲,得出的結論。然後就是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小說裏的全真教了,那裏的道士,嗯!留下的印象是好壞參半,規矩不少,比較刻板。再後來就是刷到短視頻了,看到不少隨性而為的道士。
隻要喝起酒,那聊天話就會多起來,開始道長還一本正經的介紹封龍山和封龍觀,後麵曹劉隨口問了一句:“為啥這麽大個道觀,怎麽道士這麽少?”
道長開始還隨口搪塞一句,可等第二壺酒喝了一半以後,這道長開始神神秘秘的和曹劉說,以前道士很多的,大部分都害怕被牽連,出去雲遊避難了,不然也輪不到他現在負責。這當然勾起了曹劉的好奇心,一再追問下,這道長才道出緣由。
封龍山是張角得道的地方,封龍觀年長的那些道士,都曾經與張角一起研學問道過,去年張角搞出來黃巾起義,雖然封龍山這沒受到什麽影響,但不少人都怕朝廷追根溯源,惶惶終日,後來就陸續有人打著下山雲遊的名號跑路了,最後剩下他們幾人。
“那道長,你不怕嗎?”曹劉饒有興趣的問道。
“我為什麽要怕?首先我並沒有見過張角,我來到封龍觀時,他早已下山,宣揚他的太平道去了。其次我也並不認為張角是什麽十惡不赦之人,如果不是如今的皇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張角怎麽可能起事成功?歸根結底,不是張角的問題,是朝廷的問題。”這道長喝了一口酒,有些不屑的說道。
曹劉隻是笑笑,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道長估計也是喝得有點多,更是不把曹劉當外人,又繼續給曹劉講起了他了解到的張角。
“張角原本是巨鹿縣張王瞳村人,從小聰明過人,十六七歲就是遠近聞名的茂才(秀才),他厭惡官場的腐敗,想專心學醫為百姓治病。
據說後來有一次他來封龍山采藥時,偶遇一穿黃袍的道人贈給他一部用黃巾包裹的《太平要術》,內容有三卷:
第一卷講的是散丸丹藥金方符水;第二卷講的是兵書戰策書符咒語;第三卷講的是唿風喚雨飛騰變化之法。
得到《太平要術》之後,張角就留在封龍山,來到了封龍觀,潛心研究道法,聽之前那些老道士說,當初他們還親眼見過,不過我是沒見過。
後來巨鹿一帶瘟疫蔓延,張角就下山了,據說就是按照《太平要術》裏麵記載的草藥和符水之法,治好了很多人。
張角也是從那以後,開始宣揚他的太平道,那些被他治好的人,和慕名而來的人,都加入他太平道,後來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他還得了一個“大賢良師”稱號。”
這道長把他手中酒壺裏,最後一口酒一飲而盡,摸了摸嘴角,繼續說道:
“雖然我沒親眼見過那個什麽《太平要術》,那什麽兵書戰策,不知道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那張角也是沒研究明白,不然咋幾十萬人,轉眼就被滅了,至於唿風喚雨,嘿嘿,我都不信!不過救人治病,我倒覺得是真的,我都跟離開的那些老道士們,習得了一些救病治人的法子,所以有些人來道觀,也不全是祈福,也有來求醫問藥的。”
曹劉可是怎麽也沒想到,來這封龍山,在道觀借宿一晚,隨便聊聊天,還能八卦到張角身上,反正在此之前,曹劉從來沒聽說過,張角出身那裏,在哪修的道。
曹劉本想讓親衛把最後兩壺關東釀也拿出來,再看看有沒有什麽其他勁爆的內情,不過被這道長拒絕了,說自己再喝酒醉了,也不再談論張角這話題,而是說道了童淵。
之所以會與童淵相熟,還是前兩年,一次過年時節,有常山郡中的潑皮無賴,調戲來祈福的香客的女眷,被他們給教訓了一頓。他們這些道士,也是會些武藝的,不然怎麽雲遊四方。
後來這些潑皮無賴糾結了不少人,來道觀報複,這些人人數眾多,又都手持武器,道觀裏的道士們有些難以抵擋,正巧童淵帶著趙雲和妻女前來祈福,童淵和趙雲兩人,撿起兩根木棍,就把那幾十個人給打跑了。
童淵還怕那些人再來糾纏,讓趙雲那段時間,經常到封龍觀這邊轉一圈,自此雙方就熟識了,道觀這邊還會經常把道觀裏種的果菜送與童淵,童淵的妻女也會送來家裏做的糕點。
這道長離開前,把一包草藥留給了曹劉,拜托曹劉明日過去時,幫忙帶給通童淵,說童淵最近,身體有些不適,不過也隻是頭暈、乏力,再吃藥調養一下應該就好了。
封龍山最高處有八百多米,整個山脈東西綿亙二十多裏,南北縱跨也有二十裏,山間奇峰怪石,幽穀綠蔭,清泉飛瀑,鳥語花香,風光秀麗。
而封龍山名字的由來,一說是古為帝堯的封山,因此得名“封龍山”?。以前會在這裏進行封禪和祭祀等活動。這處封龍觀,就是在曾經的封禪舊址上建起來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傳說大禹治水時,將興風作浪的蛟龍封於此山,因而得名“封龍山”?,山上還有一處山洞被人們叫作黑龍洞,據說裏麵就是鎮壓黑蛟龍的地方。
高祖一統天下後,常山這邊叫做常山國,曆任國主都曾來封龍山封禪祭祀過,又來改國為郡,各任郡守也很重視封龍山。後來伏恭做常山郡太守時,在封龍山的半山腰修建了封龍書院,大興教化,有不少文人學士,來這裏講學。
封龍觀也是在那時候,得到官家資助建起來的,封龍觀也從那時起,不隻是官家封禪祭祀之地,同樣接受廣大百姓的祈福祭拜。封龍觀中的道士,不少都是雲遊到此,後來留在這裏,一起研究道家學說,以老子、莊子等為尊。
曹劉爬上山,來到這個道觀時,天都已經見黑了。跟道觀中的道士打聽童淵,倒是得知了童淵的住處,不過還要再走一個多時辰的路,曹劉見天色已晚,幹脆就在道觀借住一晚,明天再去尋趙雲。
封龍觀很大,但道觀中的道士並不是很多,在得知曹劉是來童淵這裏找趙雲的,道觀裏的主事人,也就是眼前的道長,就在曹劉吃飯的時候,過來與曹劉聊了聊。
後麵曹劉還拿出了酒,與這道長喝了起來,曹劉感覺幾千年過去了,道士真是從古至今都隨性而為啊!當然後世曹劉也沒接觸過什麽道士,道教更是沒有任何研究。
印象嘛!最早印象道士就是抓鬼的打僵屍的,當然這是看了林正英演的戲,得出的結論。然後就是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小說裏的全真教了,那裏的道士,嗯!留下的印象是好壞參半,規矩不少,比較刻板。再後來就是刷到短視頻了,看到不少隨性而為的道士。
隻要喝起酒,那聊天話就會多起來,開始道長還一本正經的介紹封龍山和封龍觀,後麵曹劉隨口問了一句:“為啥這麽大個道觀,怎麽道士這麽少?”
道長開始還隨口搪塞一句,可等第二壺酒喝了一半以後,這道長開始神神秘秘的和曹劉說,以前道士很多的,大部分都害怕被牽連,出去雲遊避難了,不然也輪不到他現在負責。這當然勾起了曹劉的好奇心,一再追問下,這道長才道出緣由。
封龍山是張角得道的地方,封龍觀年長的那些道士,都曾經與張角一起研學問道過,去年張角搞出來黃巾起義,雖然封龍山這沒受到什麽影響,但不少人都怕朝廷追根溯源,惶惶終日,後來就陸續有人打著下山雲遊的名號跑路了,最後剩下他們幾人。
“那道長,你不怕嗎?”曹劉饒有興趣的問道。
“我為什麽要怕?首先我並沒有見過張角,我來到封龍觀時,他早已下山,宣揚他的太平道去了。其次我也並不認為張角是什麽十惡不赦之人,如果不是如今的皇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張角怎麽可能起事成功?歸根結底,不是張角的問題,是朝廷的問題。”這道長喝了一口酒,有些不屑的說道。
曹劉隻是笑笑,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道長估計也是喝得有點多,更是不把曹劉當外人,又繼續給曹劉講起了他了解到的張角。
“張角原本是巨鹿縣張王瞳村人,從小聰明過人,十六七歲就是遠近聞名的茂才(秀才),他厭惡官場的腐敗,想專心學醫為百姓治病。
據說後來有一次他來封龍山采藥時,偶遇一穿黃袍的道人贈給他一部用黃巾包裹的《太平要術》,內容有三卷:
第一卷講的是散丸丹藥金方符水;第二卷講的是兵書戰策書符咒語;第三卷講的是唿風喚雨飛騰變化之法。
得到《太平要術》之後,張角就留在封龍山,來到了封龍觀,潛心研究道法,聽之前那些老道士說,當初他們還親眼見過,不過我是沒見過。
後來巨鹿一帶瘟疫蔓延,張角就下山了,據說就是按照《太平要術》裏麵記載的草藥和符水之法,治好了很多人。
張角也是從那以後,開始宣揚他的太平道,那些被他治好的人,和慕名而來的人,都加入他太平道,後來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他還得了一個“大賢良師”稱號。”
這道長把他手中酒壺裏,最後一口酒一飲而盡,摸了摸嘴角,繼續說道:
“雖然我沒親眼見過那個什麽《太平要術》,那什麽兵書戰策,不知道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那張角也是沒研究明白,不然咋幾十萬人,轉眼就被滅了,至於唿風喚雨,嘿嘿,我都不信!不過救人治病,我倒覺得是真的,我都跟離開的那些老道士們,習得了一些救病治人的法子,所以有些人來道觀,也不全是祈福,也有來求醫問藥的。”
曹劉可是怎麽也沒想到,來這封龍山,在道觀借宿一晚,隨便聊聊天,還能八卦到張角身上,反正在此之前,曹劉從來沒聽說過,張角出身那裏,在哪修的道。
曹劉本想讓親衛把最後兩壺關東釀也拿出來,再看看有沒有什麽其他勁爆的內情,不過被這道長拒絕了,說自己再喝酒醉了,也不再談論張角這話題,而是說道了童淵。
之所以會與童淵相熟,還是前兩年,一次過年時節,有常山郡中的潑皮無賴,調戲來祈福的香客的女眷,被他們給教訓了一頓。他們這些道士,也是會些武藝的,不然怎麽雲遊四方。
後來這些潑皮無賴糾結了不少人,來道觀報複,這些人人數眾多,又都手持武器,道觀裏的道士們有些難以抵擋,正巧童淵帶著趙雲和妻女前來祈福,童淵和趙雲兩人,撿起兩根木棍,就把那幾十個人給打跑了。
童淵還怕那些人再來糾纏,讓趙雲那段時間,經常到封龍觀這邊轉一圈,自此雙方就熟識了,道觀這邊還會經常把道觀裏種的果菜送與童淵,童淵的妻女也會送來家裏做的糕點。
這道長離開前,把一包草藥留給了曹劉,拜托曹劉明日過去時,幫忙帶給通童淵,說童淵最近,身體有些不適,不過也隻是頭暈、乏力,再吃藥調養一下應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