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經略帥府內,武植展開夫人李清照的來信,看著信上的內容,頓時麵色苦澀。


    他沒想到自己與王靜殊的事這麽快就被李清照察覺,更沒想到王靜殊竟還懷上了自己的骨肉。,自家夫人在信中讓他盡快返迴京師處理此事。


    哎,武植輕歎了口氣,原本計劃再過幾個月便迴京城向皇帝述職,商議討伐西夏的事宜,可如今家中突然發生這般狀況。王靜殊既然已懷有身孕,這事情自然是拖不得了。


    武植作為陝西六路的帥臣,迴京需要得到朝廷的同意。他在書房內奮筆疾書,寫好一封向皇帝迴京述職、商議討伐西夏事宜的奏章,交給身旁的親衛,吩咐道:“速將這封奏書用800裏加急送呈官家。”親衛領命,迅速轉身離去


    兩天後,汴京城,皇宮內,趙佶坐在禦書房的龍椅上,手中拿著武植的奏報,眉頭微皺,目光中滿是疑惑之色。


    他心裏暗自思忖,當初給了武植兩年的時間去整軍備戰,如今這期限還差著幾個月呢,卻為何這般著急地要迴京述職商討那討伐西夏的事兒。


    但他轉念一想,若武植已準備妥當,提前開啟對西夏戰事,倒不失為一樁好事。畢竟他趙佶為了出這口惡氣,已足足等待了一年多。


    念及此,趙佶微微點頭,招來身旁的內侍,吩咐道:“擬旨,準許武植迴京述職。”


    長安城帥府內,李明珠察覺到這幾日武植心不在焉,臉上還帶著愁容,一副鬱鬱寡歡的模樣。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她依偎在武植懷中,嬌聲說道:“侯爺,本宮瞧您這幾日心情不佳,莫不是有什麽為難之事,不妨說與本宮聽聽。”


    武植看著懷中的李明珠,麵露愁容,將自己與王靜姝的事和盤托出。李明珠聽後,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嬌笑起來。


    她雙眼含情,柔聲道:“侯爺啊,這有何發愁的,您年輕有為,娶個三妻四妾實屬正常。再說了,若您夫人不答應,您不如隨本宮迴西夏。到時候,隻要侯爺想做西夏的王位,本宮定傳給您,您想娶誰便娶誰,本宮絕不阻攔。”


    武植輕輕揉了揉李明珠的頭發,溫柔說道:“好了,別再打趣本侯了,我夫人通情達理,雖說心裏肯定會有些不滿,但這事兒本就是我做得不對,到時候迴了京,我定當向夫人賠罪認錯。”


    李明珠聽了,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心中暗歎,可也不好再說什麽。


    帥府中,武植自發出迴京述職奏報已過去五日,以自己對趙佶的了解,定是會同意他迴京商議提前對西夏發動攻擊的計劃。


    想到這,他吩咐侍從召來帥府判官宗澤,將自己迴京述職等相關事宜詳細告知了他。


    宗澤聽畢,神色凝重,拱手道:“大帥放心,大帥迴京述職期間,卑職定會妥善處理好帥府事務。”武植微微點頭。


    果不其然,就在當天申時,宋徽宗趙佶的批複便送抵了帥府。武植展開奏報一看,上麵赫然寫著同意他迴京述職,商議對西夏的進攻計劃。


    武植見狀,不再耽擱,立刻召集了親衛,率領眾人快步出了帥府,徑直朝著汴京城的方向疾馳而去。


    經過三日急行,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汴京城外。望著那熟悉的城門,武植絲毫未停留,便帶著一眾親衛徑直朝著侯府趕去。不多時,眾人來到侯府門前,武植翻身下馬,快步踏入府中。


    侯府大廳內,武植一臉羞愧,看向李清照,輕聲道:“夫人,是為夫做得不對,讓夫人為難了。”


    李清照望著武植風塵仆仆的樣子,眼中閃過一絲埋怨,卻又不知如何言語,長歎一聲道:“夫君,如今靜姝表姐已懷了你的骨肉,再過段時日,這事兒便瞞不住了。夫君得盡快向舅父提親,將表姐納為妾室,否則到時咱們侯府與王家,定會成為整個京師的笑柄。”


    王靜姝靜靜地站在一旁,眼神溫柔,滿含深情地望著武植,眼中流露出些許期待與羞澀。


    她微微咬著嘴唇,麵色泛紅,不發一言,卻仿佛千言萬語都在這目光之中


    “夫人放心,我即刻便去向舅父提親,盡快把此事辦妥。”王靜姝聽聞,臉上瞬間露出欣喜之色。


    隨後,武植溫言安慰了眾位夫人一番,便匆匆離開侯府,朝著皇城方向趕去。


    一路上,武植心裏反複琢磨著如何向王仲修開口提親。這事兒棘手,畢竟王仲修是李清照的舅舅,自己與王靜姝有了私情,不知對方會作何反應。


    王家向來注重門第與名聲,作為書香世家,確實很難接受自家女兒成為妾室。但自己與王靜姝已有私情,若要給她名分,看來隻能借助官家下旨。這樣既可以給王家台階下,也能讓王靜姝有個名正言順的身份。


    武植低聲喃喃道:“官家啊官家,微臣的幸福全仰仗您了。”


    來到皇宮門口,武植在黃門侍從的引領下踏入皇宮。不多時,便來到了趙佶的禦書房內。


    武植拱手道:“微臣武植拜見官家。”


    趙佶放下筆墨,微笑著看向武植:“武愛卿不必多禮,咱們君臣已一年多未見,你愈發成熟穩重了。”


    武植聞言,眼中滿是感慨,迴憶起當年帶著弟弟來汴京城討生活,彼時自己剛滿20歲,機緣巧合與出宮遊玩的趙佶相識。如今時光匆匆,一晃五年過去,在趙佶的信任下,他已成為大宋重臣,鎮守一方。


    雖這兩年蔡京、高俅等奸佞之臣不斷在趙佶耳邊進讒言,使趙佶對武植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可相較於一眾朝臣,武植仍受趙佶寵信。


    “全賴官家栽培,臣才有如今成就。”武植恭敬地說道。


    趙佶笑著擺了擺手道:“愛卿你能力出眾,又勤勉努力,這都是你應得的,此次愛卿在信奏折中明言,西北之地軍備已然整頓完畢,隨時可對西夏發起進攻,不知是否如此?”


    武植趕忙輕聲迴應:“稟官家,確實如奏章所言。經過近兩年整軍備戰,陝西六路可調動作戰將士達30萬。對於討伐西夏之戰,若無意外,微臣有十成把握取的勝利。”


    宋徽宗趙佶聽聞這話,臉上頓時綻放出喜悅,目光熾熱地看向武植,急切道:“武愛卿,你當真能確保萬無一失、必定取勝?”


    “官家,若隻是討伐西夏,微臣確有必勝把握。然而,西夏很可能向遼國求救,一旦遼國派兵幹預,局勢便難以預料。”


    趙佶原本急切喜悅的神色逐漸平靜下來,眉頭緊鎖,形成一個川字。他緩緩說道:“確實如此,西夏向來對遼國唯命是從。若我大宋真攻到西夏興慶府,遼國定不會坐視不理,定會出兵。”說罷,宋徽宗趙佶陷入了沉思。


    趙佶眉頭緊蹙,目光憂慮地看向武植,接著說道:“武愛卿,你所言極是,我大宋雖有壯誌雄心,可一旦腹背受敵,這局麵便棘手了。你可有良策?”


    武植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攻伐西夏須速戰速決,趁西夏與遼國尚未反應過來,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搗黃龍,一舉擊潰西夏主力,如此一來,迫使西夏臣服或割地賠款方為上策。”


    宋徽宗趙佶聞言微微點頭,道:“武愛卿此計甚妙,不錯,隻要西夏與我大宋達成協議,臣服或割地賠款,如此一來,遼國便沒了出兵的理由,然西夏並非易與之輩,武愛卿可有具體部署?”


    武植稍作思考,繼續說道:“陛下,我軍可兵分兩路。一路以河東路禁軍作為輔攻,逼近西夏邊境,吸引其兵力,分散其防禦。另一路則由陝西禁軍作為主力,從鄜延路延安府出發,以精銳鐵騎直攻西夏的興慶府。”


    武植繼續說道:“陛下,興慶府作為西夏國都,一旦受到威脅,西夏必然迴防,調迴各路兵馬。屆時河東路的禁軍可適時撤出邊境,防備遼國出兵幹預。如此一來,既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又能確保在遼國有所動作時及時應對。”


    趙佶微微點頭,道:“愛卿的部署首尾兼顧,不過你目前僅負責陝西路的軍事事務,若要河東路出兵配合,還需增添籌碼。朕授予你陝西、河東兩路宣撫大使之職,掌管兩路軍政,全權負責對西夏的討伐。”


    武植聞言,神色一凜,抱拳朗聲道:“官家如此信重微臣,微臣定當不辱使命,使西夏在我大宋天威之下俯伏稱臣,為大宋開疆拓土、保境安瀾。”


    宋徽宗趙佶目光中滿是期許,望著武植滿意地點頭,說道:“好,那朕便在京師之中靜候愛卿的捷報。”


    君臣商議完畢後,宋徽宗示意武植可以退下。但見武植似乎欲言又止,宋徽宗不禁開口問道:“愛卿還有何事?”


    武植麵色微微一紅,道:“官家,其實微臣還有一件私事想向官家求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郎別怕,我有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馬呀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馬呀1並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