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樊樓百米開外的一處房屋頂部,此時一名西夏青年正死死盯著樊樓內的情形,正是西夏的那名箭術高手,自從他從遠來驛出來後,便四處打探消息,而後看到武植和一夥人走進了樊樓之中。
他看見這情景,於是趕忙尋找周邊的建築,而後選上了這處宅子的屋頂,登上後發現這裏視野開闊,能夠將整個樊樓周圍的情形盡收眼底。
不過對於樊樓內的情形,他無法完全觀察清楚,隻能看到樊樓的第三層景象。
隻因樊樓作為汴京城最豪華的酒樓,一二層一般是招待平民富商之處,四周沒有太多窗戶,並且人流密集。
至於第三層,則是招待達官貴人的場所,被劃分出的一個個雅間精致典雅,在此既能享受珍饈美饌,又可憑欄眺望汴京的繁華街景,可此刻,這美景在西夏青年眼中,不過是絕佳的行兇之地。
當他看到武植的身影出現在三樓的時候,神色瞬間一喜,但他作為西夏最負盛名的箭術高手,深知如何尋找時機以及進行潛伏,此時並非是自己出手的絕佳時機。
武植、蘇軾、周侗、蘇轍隨著李師師登上了樊樓三層的雅閣之中。
雅閣內布置精巧奢靡,綾羅帳幔輕輕垂落,雕花屏風泛著溫潤的光澤,空氣中彌漫著淡雅的馨香氣息,眾人分席而坐。
“小女子獻醜了。”
隨後,李師師緩步走向琴案旁,玉手輕輕撫上琴弦,刹那間,那琴音婉轉輕柔,時而歡快跳躍,又似林間微風輕柔拂過竹葉,悠悠揚揚地在雅閣內流淌開來。
“好意境!”
蘇軾、武植和周桐、蘇轍都忍不住高聲讚歎。
隨著時間緩緩流逝,眾人仿佛被這琴音施了定身咒一般,全都沉醉其中,緊閉雙眼,臉上盡是陶醉的神情。
武植此刻內心也是寧靜至極,自從他穿越而來,先是為了改變自身命運而奮力拚搏,接著來到汴京城,又立下目標,想要扭轉大宋日後靖康之恥的結局。
每日不是忙於官場的勾心鬥角,就是想方設法去結交各路豪傑。
此刻聽著李師師那優美的琴聲,他同樣沉醉其間,手中下意識地隨著節奏微微輕點,身心仿佛被這音律牽引至世外桃源,全然忘卻了塵世的紛紛擾擾。
“就是現在!”
百米開外的屋頂之上,那西夏青年見眾人皆處於半夢半醒之間,抬手從背後的箭筒抽出利箭,手指搭住箭尾,將箭置於弓弦之上。
隨即深吸一口氣,胸膛高高挺起,肩背的肌肉緊緊繃起,拉弓的力量在衣衫下隱隱浮現,雙臂緩緩向後拉伸,弓弦逐漸被拉滿,箭頭的寒芒直直鎖定武植,風聲、弦聲、心跳聲相互交織,他手指一鬆,一箭瞬間脫弦而出,如閃電一般劃破長空,直奔武植而去。
不過,他可沒打算就這麽射出一箭了事,第一根羽箭剛一射出,他手中立馬又出現一根羽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拉滿弓,再次瞄準射了出去。兩根羽箭一前一後,在這漆黑的夜空中,如兩道奪命的幽靈,直直襲向武植。
沉浸在琴聲之中的武植,原本鬆弛下來的心驟然一緊,莫名的不安如洶湧潮水一般猛地湧上心頭,瞬間衝散了那悠然沉醉的感覺,還沒等他徹底迴過神來,尖銳的破空聲就在耳旁轟然炸響。
他本能地側身進行躲避,那一箭貼著他的衣衫唿嘯而過,“砰”的一聲,狠狠地紮入了身後的壁柱。箭尾不停地嗡嗡震顫,木屑四處飛濺。
周圍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犀利一箭駭得麵無人色。
周侗反應敏捷,刹那間起身,將蘇軾和蘇轍牢牢護於身後,其目光順著箭矢射來的方向掃視,他在江湖中闖蕩多年,閱曆豐富,隻一眼便看出這一箭的目標正是武植。
而武直剛剛側身躲過箭矢,尚未來得及喘口氣,第二支箭就接踵而至。
這一箭勢頭更猛,角度更刁,好似早已意料到了他躲閃的路線,如同附骨之疽,緊追不舍。
武直剛欲側身躲閃,然而此刻他所處的位置正對著前方撫琴的李師師,倘若自己閃開,這箭矢竟會穿透毫無防備的李師師,令這佳人香消玉殞。
而此時的李師師早已被嚇得呆若木雞,隻因剛剛第一支箭矢是插入她旁邊的木柱之上。
想到此處,他心中一決,顧不得隱藏武藝,腳下猛地發力,身子瞬間扭轉,手臂猛力探出。
“啪”的一聲響起,這充滿勁力的箭被武直右手穩穩地抓在手中,不過武植與李師師的距離非常之近,那箭矢離李師師的額頭已然不足一米。
此時,李師師看著眼前那離自己不足一米的箭矢,原本嬌豔的麵容此刻蒼白得毫無血色,一雙美目驚恐地睜大,櫻唇微張,卻愣是發不出半點聲音,那嬌軀顫抖得就如同風中的落葉,全然沒了平日裏的優雅從容。
旁邊的蘇軾和蘇轍,兩人還沒從箭矢的襲擊中迴過神來,卻見武植能夠徒手握住射來的箭矢,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們倆雖然知道武植平時喜歡舞槍弄棒,可卻隻當成是用來強身健體罷了,根本沒想到他會練就如此一身卓絕的武功。
百米之外的西夏青年看到自己射向武植的兩箭均已失手,知道此時武植已提起了警覺,即使再射出箭也難以將其擊殺,不由得心中暗自怒罵:“這狡猾的漢人,當真該死!明明有一身如此高強的武藝,卻裝成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
“周前輩,煩勞你保護一下在場的眾人,晚輩前去追擊那射箭的兇手。”
隨後眼神一凝,不等眾人有所反應,縱身一躍便從樊樓三層躍到了旁邊的一戶民宅屋頂。
那西夏青年瞥見武植仿若蒼鷹般縱身躍下樊樓,心下暗叫不好,知曉此番行刺已然敗露,此地再留不得。
他咬咬牙,雙手攥緊長弓,身形仿若一道黑色鬼魅,毫不猶豫地隨著躍下房頂,落地瞬間借力狂奔,向著一旁狹窄街巷奪命逃竄,腳步踏地聲急促,帶起一溜煙塵。
望著那在前頭狂奔、身著夜行衣、背著長弓的身影,怒火在胸腔熊熊燃燒。想起方才雅閣內驚險一幕,若非自己危急關頭靈覺示警,那奪命一箭勢必穿心而過。
雖說自己武藝超凡、體質已超常人,可血肉之軀終究敵不過鋒利箭矢,稍有差池,便是陰陽兩隔、生死難料的結局。
雅閣內,當蘇軾看到武植毫不猶豫地縱身躍下樊樓,朝那賊人追去時,臉色頓時露出了焦急:“周兄弟,你趕快去幫守正吧,我們能夠保護好自己,我擔心守正一個人會有危險啊。”
周侗聽了蘇軾一番焦急之言,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一抹苦笑,拍了拍蘇軾的肩膀安撫道:“蘇兄,莫要慌亂,且安心些。你那弟子武植,武藝之高強,連我都望塵莫及呐,放眼當今天下,能與他匹敵之人,怕是還尋不出來,眼下這狀況,他若都拿那賊人沒轍,我貿然前去,非但幫不上忙,反倒添亂呐。”
蘇軾聞周侗所言,神色先是一怔,心底似有波瀾泛起,原以為對自家弟子了若指掌,卻不想此番變故,才驚覺武植身上藏著諸多自己不知的本事。
念及此,他輕捋胡須,心下暗忖:這徒兒啊,還藏著這般能耐,平日倒是不露聲色。
可轉念一想,隻要武植謹守本分,不做出危及大宋江山、有損朝廷根基之事,些許隱瞞又何妨?罷了罷了,且由他去吧,日後尋個時機,再細細探問不遲。
蘇軾往昔隻道武植文采卓絕,名震大宋文壇,又於朝堂站穩腳跟,官至三品,已是風光無限,沒成想,今日這場變故,竟讓他驚覺弟子武藝亦是這般高強,深藏不露。
可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聲名過盛本就易遭人妒,武植身為文臣,文名已足夠耀眼,若再展露這身驚世武藝,無疑是將把柄遞與旁人,平白招惹禍端。
雖說現下官家對其頗為賞識,恩寵有加,然而“伴君如伴虎”,官家心思難測,可保不齊哪天,說不準便會有小人在官家耳前煽風點火,日稍有差池,這過人本事便可能化作催命符,累及自身啊。
隨後他扭頭看向李師師,沉聲說道:“師師姑娘,關於我弟子會武藝之事,還請你不要外傳。”
至於自己的弟弟蘇轍,他身為朝臣,肯定知曉其中利害,自然不會外傳。
李師師此時已迴神來,聽到蘇軾之言,雖然不知道為何蘇軾會讓自己不外傳武植會武藝之事,但還是趕忙應下。
一番相處下來,李師師已然辨明眼前幾人的身份。
三位老者中,有兩位赫赫有名,正是蘇軾與其弟蘇轍,二人詩詞文章傳揚大宋,聲名斐然;餘下那位,她卻眼生,未曾識得。
還有剛剛救下自己的那位年輕男子,乃是蘇軾門下弟子武植,其才華在京師熠熠生輝,備受讚譽,李師師久聞他們的大名,街頭巷尾傳頌的奇聞軼事、絕妙詩詞,常引得她心馳神往,可直至此刻,才算是見著真人,心下不免湧起絲絲激動,眼眸中亦滿是新奇與傾慕之色。
他看見這情景,於是趕忙尋找周邊的建築,而後選上了這處宅子的屋頂,登上後發現這裏視野開闊,能夠將整個樊樓周圍的情形盡收眼底。
不過對於樊樓內的情形,他無法完全觀察清楚,隻能看到樊樓的第三層景象。
隻因樊樓作為汴京城最豪華的酒樓,一二層一般是招待平民富商之處,四周沒有太多窗戶,並且人流密集。
至於第三層,則是招待達官貴人的場所,被劃分出的一個個雅間精致典雅,在此既能享受珍饈美饌,又可憑欄眺望汴京的繁華街景,可此刻,這美景在西夏青年眼中,不過是絕佳的行兇之地。
當他看到武植的身影出現在三樓的時候,神色瞬間一喜,但他作為西夏最負盛名的箭術高手,深知如何尋找時機以及進行潛伏,此時並非是自己出手的絕佳時機。
武植、蘇軾、周侗、蘇轍隨著李師師登上了樊樓三層的雅閣之中。
雅閣內布置精巧奢靡,綾羅帳幔輕輕垂落,雕花屏風泛著溫潤的光澤,空氣中彌漫著淡雅的馨香氣息,眾人分席而坐。
“小女子獻醜了。”
隨後,李師師緩步走向琴案旁,玉手輕輕撫上琴弦,刹那間,那琴音婉轉輕柔,時而歡快跳躍,又似林間微風輕柔拂過竹葉,悠悠揚揚地在雅閣內流淌開來。
“好意境!”
蘇軾、武植和周桐、蘇轍都忍不住高聲讚歎。
隨著時間緩緩流逝,眾人仿佛被這琴音施了定身咒一般,全都沉醉其中,緊閉雙眼,臉上盡是陶醉的神情。
武植此刻內心也是寧靜至極,自從他穿越而來,先是為了改變自身命運而奮力拚搏,接著來到汴京城,又立下目標,想要扭轉大宋日後靖康之恥的結局。
每日不是忙於官場的勾心鬥角,就是想方設法去結交各路豪傑。
此刻聽著李師師那優美的琴聲,他同樣沉醉其間,手中下意識地隨著節奏微微輕點,身心仿佛被這音律牽引至世外桃源,全然忘卻了塵世的紛紛擾擾。
“就是現在!”
百米開外的屋頂之上,那西夏青年見眾人皆處於半夢半醒之間,抬手從背後的箭筒抽出利箭,手指搭住箭尾,將箭置於弓弦之上。
隨即深吸一口氣,胸膛高高挺起,肩背的肌肉緊緊繃起,拉弓的力量在衣衫下隱隱浮現,雙臂緩緩向後拉伸,弓弦逐漸被拉滿,箭頭的寒芒直直鎖定武植,風聲、弦聲、心跳聲相互交織,他手指一鬆,一箭瞬間脫弦而出,如閃電一般劃破長空,直奔武植而去。
不過,他可沒打算就這麽射出一箭了事,第一根羽箭剛一射出,他手中立馬又出現一根羽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拉滿弓,再次瞄準射了出去。兩根羽箭一前一後,在這漆黑的夜空中,如兩道奪命的幽靈,直直襲向武植。
沉浸在琴聲之中的武植,原本鬆弛下來的心驟然一緊,莫名的不安如洶湧潮水一般猛地湧上心頭,瞬間衝散了那悠然沉醉的感覺,還沒等他徹底迴過神來,尖銳的破空聲就在耳旁轟然炸響。
他本能地側身進行躲避,那一箭貼著他的衣衫唿嘯而過,“砰”的一聲,狠狠地紮入了身後的壁柱。箭尾不停地嗡嗡震顫,木屑四處飛濺。
周圍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犀利一箭駭得麵無人色。
周侗反應敏捷,刹那間起身,將蘇軾和蘇轍牢牢護於身後,其目光順著箭矢射來的方向掃視,他在江湖中闖蕩多年,閱曆豐富,隻一眼便看出這一箭的目標正是武植。
而武直剛剛側身躲過箭矢,尚未來得及喘口氣,第二支箭就接踵而至。
這一箭勢頭更猛,角度更刁,好似早已意料到了他躲閃的路線,如同附骨之疽,緊追不舍。
武直剛欲側身躲閃,然而此刻他所處的位置正對著前方撫琴的李師師,倘若自己閃開,這箭矢竟會穿透毫無防備的李師師,令這佳人香消玉殞。
而此時的李師師早已被嚇得呆若木雞,隻因剛剛第一支箭矢是插入她旁邊的木柱之上。
想到此處,他心中一決,顧不得隱藏武藝,腳下猛地發力,身子瞬間扭轉,手臂猛力探出。
“啪”的一聲響起,這充滿勁力的箭被武直右手穩穩地抓在手中,不過武植與李師師的距離非常之近,那箭矢離李師師的額頭已然不足一米。
此時,李師師看著眼前那離自己不足一米的箭矢,原本嬌豔的麵容此刻蒼白得毫無血色,一雙美目驚恐地睜大,櫻唇微張,卻愣是發不出半點聲音,那嬌軀顫抖得就如同風中的落葉,全然沒了平日裏的優雅從容。
旁邊的蘇軾和蘇轍,兩人還沒從箭矢的襲擊中迴過神來,卻見武植能夠徒手握住射來的箭矢,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們倆雖然知道武植平時喜歡舞槍弄棒,可卻隻當成是用來強身健體罷了,根本沒想到他會練就如此一身卓絕的武功。
百米之外的西夏青年看到自己射向武植的兩箭均已失手,知道此時武植已提起了警覺,即使再射出箭也難以將其擊殺,不由得心中暗自怒罵:“這狡猾的漢人,當真該死!明明有一身如此高強的武藝,卻裝成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
“周前輩,煩勞你保護一下在場的眾人,晚輩前去追擊那射箭的兇手。”
隨後眼神一凝,不等眾人有所反應,縱身一躍便從樊樓三層躍到了旁邊的一戶民宅屋頂。
那西夏青年瞥見武植仿若蒼鷹般縱身躍下樊樓,心下暗叫不好,知曉此番行刺已然敗露,此地再留不得。
他咬咬牙,雙手攥緊長弓,身形仿若一道黑色鬼魅,毫不猶豫地隨著躍下房頂,落地瞬間借力狂奔,向著一旁狹窄街巷奪命逃竄,腳步踏地聲急促,帶起一溜煙塵。
望著那在前頭狂奔、身著夜行衣、背著長弓的身影,怒火在胸腔熊熊燃燒。想起方才雅閣內驚險一幕,若非自己危急關頭靈覺示警,那奪命一箭勢必穿心而過。
雖說自己武藝超凡、體質已超常人,可血肉之軀終究敵不過鋒利箭矢,稍有差池,便是陰陽兩隔、生死難料的結局。
雅閣內,當蘇軾看到武植毫不猶豫地縱身躍下樊樓,朝那賊人追去時,臉色頓時露出了焦急:“周兄弟,你趕快去幫守正吧,我們能夠保護好自己,我擔心守正一個人會有危險啊。”
周侗聽了蘇軾一番焦急之言,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一抹苦笑,拍了拍蘇軾的肩膀安撫道:“蘇兄,莫要慌亂,且安心些。你那弟子武植,武藝之高強,連我都望塵莫及呐,放眼當今天下,能與他匹敵之人,怕是還尋不出來,眼下這狀況,他若都拿那賊人沒轍,我貿然前去,非但幫不上忙,反倒添亂呐。”
蘇軾聞周侗所言,神色先是一怔,心底似有波瀾泛起,原以為對自家弟子了若指掌,卻不想此番變故,才驚覺武植身上藏著諸多自己不知的本事。
念及此,他輕捋胡須,心下暗忖:這徒兒啊,還藏著這般能耐,平日倒是不露聲色。
可轉念一想,隻要武植謹守本分,不做出危及大宋江山、有損朝廷根基之事,些許隱瞞又何妨?罷了罷了,且由他去吧,日後尋個時機,再細細探問不遲。
蘇軾往昔隻道武植文采卓絕,名震大宋文壇,又於朝堂站穩腳跟,官至三品,已是風光無限,沒成想,今日這場變故,竟讓他驚覺弟子武藝亦是這般高強,深藏不露。
可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聲名過盛本就易遭人妒,武植身為文臣,文名已足夠耀眼,若再展露這身驚世武藝,無疑是將把柄遞與旁人,平白招惹禍端。
雖說現下官家對其頗為賞識,恩寵有加,然而“伴君如伴虎”,官家心思難測,可保不齊哪天,說不準便會有小人在官家耳前煽風點火,日稍有差池,這過人本事便可能化作催命符,累及自身啊。
隨後他扭頭看向李師師,沉聲說道:“師師姑娘,關於我弟子會武藝之事,還請你不要外傳。”
至於自己的弟弟蘇轍,他身為朝臣,肯定知曉其中利害,自然不會外傳。
李師師此時已迴神來,聽到蘇軾之言,雖然不知道為何蘇軾會讓自己不外傳武植會武藝之事,但還是趕忙應下。
一番相處下來,李師師已然辨明眼前幾人的身份。
三位老者中,有兩位赫赫有名,正是蘇軾與其弟蘇轍,二人詩詞文章傳揚大宋,聲名斐然;餘下那位,她卻眼生,未曾識得。
還有剛剛救下自己的那位年輕男子,乃是蘇軾門下弟子武植,其才華在京師熠熠生輝,備受讚譽,李師師久聞他們的大名,街頭巷尾傳頌的奇聞軼事、絕妙詩詞,常引得她心馳神往,可直至此刻,才算是見著真人,心下不免湧起絲絲激動,眼眸中亦滿是新奇與傾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