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武鬆目光側首望向李珙,抱拳道:“李兄,多有得罪,且請小心!”


    李珙也神色凝重,頜首應道:“武鬆兄弟,得罪了!”


    聲落之際,他身形陡然拔起,恰似蒼鷹撲食,毫無遲滯,手中那六十斤的長刀裹挾著唿唿風聲,裹挾千鈞之力,以“力劈華山”之勢迅猛朝著武鬆劈去,刀光霍霍,恰似一道白練當空斬落。


    武鬆麵龐上毫無懼色,腳底穩穩生根,手中哨棒順勢一個橫掃,恰似烏龍擺尾。


    刹那間,“嘣”的一聲巨響,如洪鍾鳴響,兩件兵器狠狠相撞。


    火星四濺中,李珙隻覺一股雄渾勁道順著刀柄直透手臂,震得臂膀一陣酸麻,心底暗自驚歎這武鬆年少卻有這般驚人力道。


    不過,李珙對自身武藝向來自信。他年方二十,比武鬆還長了四歲,也是個天賦卓絕之人。


    早年間,他一心撲在習文之上,在家鄉地界可是聲名赫赫,鄉試、府試接連闖關,皆取得亮眼佳績,眾人皆讚其才學出眾、前途無量。


    奈何命運弄人,會試兩場下來,均铩羽而歸,仕途折戟。


    一番思忖後,他毅然改弦更張,棄文從武,自此在武學之道上潛心鑽研、刻苦磨礪,倒也練出了一身不凡的本事。


    擂台上,時間推移,兩人打鬥的迴合越來越多。李珙額頭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砸在擂台上濺起小小的“水花”。


    他越發真切地察覺到武鬆武藝比自己厲害,對方的每一招每一式,既精巧細膩,又帶著雄渾強大的力量。


    可李珙心有不甘,咬著牙,雙眼瞪得像銅鈴一般,手中長刀舞得密不透風,每一次劈砍,刀風唿嘯得越發厲害,就像猛虎在怒吼,反而越打越勇猛,那氣勢仿佛要把天地劈開。


    武鬆起初想著能快速結束戰鬥,沒料到李珙意誌這般堅韌,如同蒲葦一般,不管風雨如何肆虐,反倒更加強韌。


    這激起了武鬆的興致,他雙腳猛地蹬地,在擂台上踏出淺淺腳印,手中哨棒快速掄動,在空中留下一道道模糊影子,好似銀龍飛舞,全力與李珙對抗。


    眨眼間,六七十迴合過去了,兩人身影快得成了模糊一片,隻能聽到兵器相交的聲響。


    就在這時,武鬆大吼一聲,聲音洪亮如鍾,渾身力量匯聚到哨棒一端,用力向上一挑,好似蛟龍躍海。隻聽“哐當”一聲巨響,李珙手中長刀再也握不住,被高高挑飛,在空中連著翻了幾圈,“哐啷”掉到地上。塵埃落定,武鬆收棒而立,抱拳向著李珙說道:“李兄,獻醜了”。


    此時的李珙尚未迴過神來,聽到武鬆的話,這才當即迴神,隨即說道:“武小兄弟武藝高強,看來是為兄坐井觀天了。”言罷,滿臉皆是苦澀。


    “李大哥,您可千萬別妄自菲薄,你的武藝已經很強了!不瞞你說,我早年武藝稀鬆平常,實在拿不出手,幸得機緣巧合,拜在周侗周老前輩門下,承蒙恩師悉心教導,武藝這才漸有長進。要是李大哥不嫌棄,往後咱多切磋切磋,互學互鑒”?


    李珙聞武鬆所言,臉色漸複如常:自己好歹年長些,不過輸了場比試罷了,怎能在個十多歲的後生麵前這般垂頭喪氣?又非頭遭嚐敗績。想當年埋頭習文,兩度會試折戟,不也都咬牙挺過來了?


    然後看向武鬆,開口說道:“那往後還望武鬆兄弟多多指教了。”


    頭名與第二名已然塵埃落定,緊接著,武學博士便將此次武試的前二十名名單遞到了武直手上。


    在兵法謀略考核處,武學博士已遴選出10篇上乘策論。他趨步至武植跟前,拱手稟道:“武大人,卑職已選出此次考核最出色的10篇策論,隻是其中兩篇優劣難分,卑職實難判定榜首歸屬,還望大人撥冗審閱。”


    武植聞言,接過策論,翻看那兩篇難分伯仲之作,果不其然,正是韓世忠與劉光世所寫。


    武植查閱之後,從這兩篇兵法策論中洞悉了兩人的用兵謀略。韓世忠有勇有謀,善於排兵布陣、主動出擊,可充任攻城之將。而劉光世則謹小慎微,用兵偏向保守,適合作為守城之將。


    比對這兩篇策論,實在難分高低優劣。念及此處,武直側身,對身旁武學博士吩咐道:“你速去把韓世忠與劉光世叫來,本官要當麵考校考校他們。”


    下方,眾多武院學子聽聞武直要當麵考校劉光世和韓世忠,頓時來了興趣,紛紛望向高台,側耳傾聽。


    片刻之後,韓世忠和劉光世在武學博士的引領下走向高台,來到武植身前。二人躬身行禮,向武植拜見。武植抬頭觀瞧,隻見這兩人約莫十六七歲的年紀。


    其中韓世忠身材高大,膚色呈古銅色,壯碩的身形猶如自己的弟弟武鬆不相上下。而劉光世則身材較為矮小一些,麵容白皙,眼中透露出謹慎持重之色。


    “你們二人的策論,本官已然查閱,皆為上佳之作。但僅依據策論所寫內容,著實難以判別優劣,所以本官才召你們前來,親自考校一番。”武直說完,雙目凝視著兩人。


    韓世忠和劉光世聽聞武直之言,彼此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瞧出了一絲緊張與期待。隨後二人齊聲應道:“全憑大人吩咐。”


    “好,你二人皆是國子街武業中的出類拔萃之輩,將來定然都會成為軍中將領。那我便考考你們,將士按理應當服從命令,可為何孫子兵法中會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武直言罷,將目光投向兩人。


    兩人聽後,低頭沉思了片刻。劉光世乃是將門之後,自幼便熟讀兵書,因而對於《孫子兵法》並不陌生。而韓世忠卻是平民出身,從小無人教導,全靠自己鑽研。


    劉光世上前一步,拱手向武直抱拳說道:稟武大人,學生認為,戰爭之道千變萬化,兵法最講究變化。將士身為朝廷的手足,服從固然必要,然而身處戰場,切不可墨守成規。朝廷遠在千裏之外,難免對戰場變化有所疏漏。將士需有獨立決斷之能,以取勝為要。不過,當兵如同做人,欲速則不達,不論戰場變化何等艱難困苦,都務必依循法則行事。畢竟戰爭並非一人之事,而是關乎眾人的生死、朝廷的興亡,斷不能讓一人的意誌左右整個大局。”


    說完,他扭頭看向旁邊的韓世忠,臉上麵帶得意之色。


    旁邊的韓世忠此時開口說道:“稟大人,學生卻有不同的見解。戰場猶如官場,行事必須當機立斷,片刻也不能耽擱。該變的時候就得變,容不得半分人情或者一絲猶豫,否則時機一旦錯過,天機喪失,那便無法挽迴了。”


    韓世忠話音剛落,劉光世便道:“朝廷大事非同尋常。但凡大事必有其法則,不可輕易越雷池半步,即便是常事也要循序漸進,不可妄圖一步登天,否則將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劉兄,你這話可就偏頗了!兵法有雲“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此乃戰場決勝之要訣啊,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若一味畏首畏尾,進二退一,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必然會與絕佳戰機失之交臂,陷自身於被動之境,又怎能踐行這風火山林的兵法精要,克敵製勝呢?”韓世忠反駁道。


    瞧著兩人爭得麵紅耳赤,武直擺了擺手,示意二人停止這場辯論。兩人見武直如此動作,當即停止爭辯,躬身恭立在兩側。


    “你們倆皆為可造之材,各自所言皆具道理。但當下,我大宋王朝武備鬆弛,周邊各國對咱們虎視眈眈,我方稍顯疲弱之勢。咱們身為將領之人,身負強軍之使命,此事刻不容緩。”


    而後武植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通過我閱覽你們倆的策論以及剛剛的辯論,能夠察覺出你們二人稱得上是一攻一守,恰如內聖外王之道。所謂“內聖外王”,就軍中而言,“內聖”即修品德、正軍心、凝士氣,令將士上下齊心。“外王”則是顯軍威於四方,強化戰力,精研戰術,不管是山川險要還是平原曠野,都能夠從容應對。


    “希望你們倆相互學習,往後練兵,既要磨礪心智,亦要鑽研實戰之法,令大宋軍旗所至之處,敵寇膽寒,山河永固,使百姓安居樂業,方不辜負為將之職責,不辜負朝廷所托。”


    韓世忠、劉光世聽得雙目有神,齊聲說道:“大人所言極是,我等必當銘記於心,竭力踐行。”


    武植點點頭,繼而看向劉光世:“你如今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恰如初升的朝陽,理應朝氣蓬勃、心懷壯誌,恰似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如今正是你施展拳腳、建功立業的絕佳時機,膽子不妨放大些。”


    望向韓世忠:“行事果敢本是將才風範,可過剛易折,鋒芒太露易惹禍端。戰場局勢詭譎,每一步抉擇恰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需慎之又慎。果敢之餘,多幾分思量,穩紮穩打,方能長久馳騁沙場,建功不殆。”


    說完,武植看著兩人道:“對於這次的考核,你們倆就並列第一。希望你們在龍衛右廂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練兵之才。”隨後便讓他們下了高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郎別怕,我有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馬呀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馬呀1並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