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重陽節
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 作者:來自北溫帶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
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九”在《易經》中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習俗
- 登高:這是重陽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人們會在這一天攀登高山、高塔等高處。登山過程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讓人置身於大自然中,感受秋高氣爽的宜人氣候。
- 插茱萸:茱萸是一種香草,人們會將茱萸插在頭上或者佩戴在身上。如王維的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描述了這一習俗,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古人的養生智慧。
- 飲酒賞菊:重陽節正值菊花盛開之時,菊花象征高潔。人們會賞菊、飲菊花酒,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 食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等。它一般會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麵還會有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
- 敬老活動:現代社會,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人們會開展各種慰問老人等活動。
形式
- 登高的形式主要是人們成群結隊地走向附近的山峰或者較高的建築進行攀登。賞菊活動可以在自家的庭院中觀賞菊花,也可以去專門的菊花園或者公園欣賞各種各樣的菊花造型。
- 插茱萸多是把茱萸插在帽子上或者衣服上,比較簡單易行。重陽糕的製作形式多樣,從傳統的手工製作到現在的工業化生產都有,食用的時候可以全家一起分享。
特點
- 季節性明顯:重陽節在秋季,此時天氣涼爽,秋景如畫,登高望遠可飽覽山川秋色。
- 文化內涵深厚:它融合了道家養生觀念、儒家孝道思想以及民俗文化等諸多元素。
- 傳承性強:從古至今,雖然部分習俗的意義有所演變,但核心的傳統習俗一直傳承下來。
優點
- 健身強體:登高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戶外運動,能夠鍛煉人的體力和毅力,促進血液循環。
- 文化傳承:這些習俗有助於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後代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 社會凝聚:像敬老活動等習俗有利於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弘揚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
寓意
- 避災祈福: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都有驅邪避災、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 長壽安康:重陽糕的九層造型象征著步步高升,也寓意著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期望。
- 敬老尊賢:重陽節作為敬老節,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愛,表達了希望老年人能夠安享晚年的美好願望。
重陽節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祭祀大火星
古代季節星宿崇拜的體現。在古代,人們把天空中的星宿和季節時令聯係起來。“大火”(心宿二)是古代季節星宿標誌,九月陽氣由盛轉衰,大火星也會退隱,人們為了祭祀大火星而舉行相應儀式,這可能是重陽節的源頭之一。
避災祈福
源於古代的驅邪習俗。古人認為,“九”是陽數之極,九月九日雙陽相重,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會有災厄降臨。因此,人們在這一天通過登高來躲避災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行為也是為了驅邪、祈福,保佑平安。
求長壽
受古代養生觀念的影響。道家的養生理念對重陽節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道家追求長生不老,重陽時節秋高氣爽,登高、賞菊等活動符合養生觀念,人們通過這些方式來祈求長壽。
祭祀祖先
它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祭祀祖先,感恩先輩的功績和付出,祈求祖先庇佑家族後代。隨著時間的推移,重陽節的祭祀祖先含義和其他習俗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節日文化。
重陽節期間,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既傳承傳統,又具時代特色。主要分為傳統習俗與現代創新兩類:
- 傳統習俗活動
- 登高望遠:人們攀登高山、高塔,像北京的香山、長沙的嶽麓山等,每到重陽便人頭攢動。在登山過程中,大家欣賞秋景,放鬆身心。
- 賞菊觀花:各地會舉辦菊花展覽,如開封的菊花文化節,展出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菊花,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 佩戴茱萸:一些地方仍保留這一傳統,人們將茱萸插於發髻、佩戴在身上,以辟邪去災。
- 吃重陽糕:重陽糕種類多樣,有以米粉、豆粉製作,點綴紅棗、核桃等食材的。人們互相贈送,寓意“百事俱高” 。
- 飲菊花酒:菊花酒曆史悠久,古時被視為“吉祥酒”。如今一些地區在重陽節時,仍會釀造或購買菊花酒,全家共飲。
- 現代創新活動
- 開展敬老活動:社區、學校等組織為老人送慰問品、舉辦文藝演出,或提供健康檢查、義務勞動等服務。
- 舉辦民俗文化節:融合多種傳統習俗,開展知識講座、民俗表演、傳統手工藝展示等活動,讓民眾深入了解重陽節文化。
- 重陽主題親子活動:通過製作重陽糕、繪製茱萸圖等活動,增進親子關係,傳承傳統文化。
重陽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文化傳承方麵
- 傳承傳統習俗與價值觀:重陽節眾多的傳統習俗,如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承載著古代人民對自然、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使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讓後人能夠了解古代先輩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 豐富文學創作題材:從古至今,重陽節為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大量的詩詞歌賦圍繞重陽節展開,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學寶庫,而且通過文學作品的傳播,使得重陽節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入人心。
社會生活方麵
- 促進身心健康:登高活動能鍛煉人的體魄,使人們在運動中放鬆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菊花酒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而賞菊、插茱萸等習俗也能讓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悅,緩解生活壓力,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 增強社會凝聚力:重陽節作為敬老節,喚起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和尊重。各類敬老活動增進了代際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於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和社會環境。
經濟發展方麵
- 帶動旅遊業發展:重陽節前後,很多人會選擇去登山、賞菊,這促進了旅遊景區的繁榮。如一些著名的登山景點和舉辦菊花展的城市,會吸引大量遊客,帶動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 推動特色產品消費:重陽糕、菊花酒等特色產品的市場需求增加,這有助於相關傳統產業的發展和傳承,也為地方經濟增添了活力。
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九”在《易經》中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習俗
- 登高:這是重陽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人們會在這一天攀登高山、高塔等高處。登山過程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讓人置身於大自然中,感受秋高氣爽的宜人氣候。
- 插茱萸:茱萸是一種香草,人們會將茱萸插在頭上或者佩戴在身上。如王維的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描述了這一習俗,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古人的養生智慧。
- 飲酒賞菊:重陽節正值菊花盛開之時,菊花象征高潔。人們會賞菊、飲菊花酒,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 食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等。它一般會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麵還會有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
- 敬老活動:現代社會,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人們會開展各種慰問老人等活動。
形式
- 登高的形式主要是人們成群結隊地走向附近的山峰或者較高的建築進行攀登。賞菊活動可以在自家的庭院中觀賞菊花,也可以去專門的菊花園或者公園欣賞各種各樣的菊花造型。
- 插茱萸多是把茱萸插在帽子上或者衣服上,比較簡單易行。重陽糕的製作形式多樣,從傳統的手工製作到現在的工業化生產都有,食用的時候可以全家一起分享。
特點
- 季節性明顯:重陽節在秋季,此時天氣涼爽,秋景如畫,登高望遠可飽覽山川秋色。
- 文化內涵深厚:它融合了道家養生觀念、儒家孝道思想以及民俗文化等諸多元素。
- 傳承性強:從古至今,雖然部分習俗的意義有所演變,但核心的傳統習俗一直傳承下來。
優點
- 健身強體:登高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戶外運動,能夠鍛煉人的體力和毅力,促進血液循環。
- 文化傳承:這些習俗有助於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後代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 社會凝聚:像敬老活動等習俗有利於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弘揚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
寓意
- 避災祈福: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都有驅邪避災、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 長壽安康:重陽糕的九層造型象征著步步高升,也寓意著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期望。
- 敬老尊賢:重陽節作為敬老節,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愛,表達了希望老年人能夠安享晚年的美好願望。
重陽節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祭祀大火星
古代季節星宿崇拜的體現。在古代,人們把天空中的星宿和季節時令聯係起來。“大火”(心宿二)是古代季節星宿標誌,九月陽氣由盛轉衰,大火星也會退隱,人們為了祭祀大火星而舉行相應儀式,這可能是重陽節的源頭之一。
避災祈福
源於古代的驅邪習俗。古人認為,“九”是陽數之極,九月九日雙陽相重,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會有災厄降臨。因此,人們在這一天通過登高來躲避災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行為也是為了驅邪、祈福,保佑平安。
求長壽
受古代養生觀念的影響。道家的養生理念對重陽節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道家追求長生不老,重陽時節秋高氣爽,登高、賞菊等活動符合養生觀念,人們通過這些方式來祈求長壽。
祭祀祖先
它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祭祀祖先,感恩先輩的功績和付出,祈求祖先庇佑家族後代。隨著時間的推移,重陽節的祭祀祖先含義和其他習俗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節日文化。
重陽節期間,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既傳承傳統,又具時代特色。主要分為傳統習俗與現代創新兩類:
- 傳統習俗活動
- 登高望遠:人們攀登高山、高塔,像北京的香山、長沙的嶽麓山等,每到重陽便人頭攢動。在登山過程中,大家欣賞秋景,放鬆身心。
- 賞菊觀花:各地會舉辦菊花展覽,如開封的菊花文化節,展出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菊花,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 佩戴茱萸:一些地方仍保留這一傳統,人們將茱萸插於發髻、佩戴在身上,以辟邪去災。
- 吃重陽糕:重陽糕種類多樣,有以米粉、豆粉製作,點綴紅棗、核桃等食材的。人們互相贈送,寓意“百事俱高” 。
- 飲菊花酒:菊花酒曆史悠久,古時被視為“吉祥酒”。如今一些地區在重陽節時,仍會釀造或購買菊花酒,全家共飲。
- 現代創新活動
- 開展敬老活動:社區、學校等組織為老人送慰問品、舉辦文藝演出,或提供健康檢查、義務勞動等服務。
- 舉辦民俗文化節:融合多種傳統習俗,開展知識講座、民俗表演、傳統手工藝展示等活動,讓民眾深入了解重陽節文化。
- 重陽主題親子活動:通過製作重陽糕、繪製茱萸圖等活動,增進親子關係,傳承傳統文化。
重陽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文化傳承方麵
- 傳承傳統習俗與價值觀:重陽節眾多的傳統習俗,如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承載著古代人民對自然、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使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讓後人能夠了解古代先輩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 豐富文學創作題材:從古至今,重陽節為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大量的詩詞歌賦圍繞重陽節展開,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學寶庫,而且通過文學作品的傳播,使得重陽節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入人心。
社會生活方麵
- 促進身心健康:登高活動能鍛煉人的體魄,使人們在運動中放鬆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菊花酒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而賞菊、插茱萸等習俗也能讓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悅,緩解生活壓力,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 增強社會凝聚力:重陽節作為敬老節,喚起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和尊重。各類敬老活動增進了代際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於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和社會環境。
經濟發展方麵
- 帶動旅遊業發展:重陽節前後,很多人會選擇去登山、賞菊,這促進了旅遊景區的繁榮。如一些著名的登山景點和舉辦菊花展的城市,會吸引大量遊客,帶動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 推動特色產品消費:重陽糕、菊花酒等特色產品的市場需求增加,這有助於相關傳統產業的發展和傳承,也為地方經濟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