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期是中國音樂發展的重要階段,以下是這一時期中國音樂的特點、形式及具體手法解析:


    特點:


    - 音樂重心下移:音樂活動不再局限於宮廷,市民音樂蓬勃發展,音樂的承載主體由宮廷向民間轉移,音樂形式也從“歌舞大曲為代表的中古伎樂”向“戲曲音樂為代表的近世俗樂”轉變。


    - 多種音樂形式並存:說唱音樂迅速發展,戲曲音樂走向成熟,同時傳統的歌舞音樂、器樂等也依然存在並不斷發展。


    - 融合與交流:各民族之間的音樂交流頻繁,促進了音樂的融合與創新。例如,拉弦樂器“馬尾胡琴”等少數民族樂器傳入中原,豐富了樂器種類。


    形式:


    - 戲曲音樂:


    - 雜劇:元雜劇結構通常為一本四折,有時外加一個楔子。表演形式由曲、賓白、科三部分組成。曲是歌唱部分,全劇隻能由一個角色主唱;表白是語言部分;可是動作表演部分。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等,作品如《竇娥冤》《漢宮秋》《倩女離魂》《牆頭馬上》等。


    - 南戲:北宋末年產生,起源於浙江溫州,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戲文。它吸收了唐宋大曲和雜劇、說唱的音樂,逐漸發展成重要的戲曲劇種,盛行於杭州及浙江、福建等地。宋代南戲劇本有《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元代有“五大傳奇”,即《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琵琶記》。


    - 說唱音樂:


    - 鼓子詞:一種說唱藝術,以鼓伴奏,反複演唱同一曲調,或用不同的曲調來演唱。


    - 諸宮調:由北宋活動於汴梁勾欄的山西藝人孔三傳創造,是包含有多種宮調的大型說唱音樂,其演出形式有說有唱,以唱為主,多用來演唱長篇故事,伴奏樂器有鼓、拍板、笛、琵琶等。


    - 貨郎兒:宋元時廣泛流行的說唱音樂,由賣貨郎的叫聲發展而成。元代藝人將《貨郎兒》曲牌分為兩個部分,在中間加入不同的曲調,從而形成了《貨郎兒》的較高形式《轉調貨郎兒》。


    - 藝術歌曲:


    - 宋代曲子:曲子在宋代發展繁榮,並且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曲子詞作家和唱詞藝人。在曲子詞的基礎上,還出現了按照一定曲式結構原則連綴而成的套曲形式——唱轉。薑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宋代曲子的代表作品。


    - 元代散曲:繼承了宋代曲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歌唱形式,是金元時期在北方民間流行起來的新體詩,具有濃厚的市民文化氣息。


    具體手法:


    - 旋律發展:宋元時期的音樂旋律更加豐富多樣,常常運用跳進、級進、同音反複等手法來塑造音樂形象,增強音樂的表現力。


    - 節奏變化:節奏方麵,既有規整的節奏型,也出現了一些較為自由靈活的節奏變化,以適應不同音樂形式和情感表達的需要。例如,說唱音樂中的節奏變化可以更好地配合故事的講述和情節的發展。


    - 調式運用: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依然是主要的調式基礎,但也出現了一些六聲、七聲音階的運用,以及各種調式的轉換,使音樂更富有色彩和變化。像南曲常用五聲音階,聲調柔緩婉轉。


    - 演唱技巧:在演唱方麵,注重發聲、運氣、行腔等技巧,以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不同的音樂形式和流派也有各自獨特的演唱風格和要求,如戲曲中的不同角色行當有不同的演唱特點。


    - 樂器演奏:這一時期的樂器演奏技巧不斷提高,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在演奏中,除了獨奏外,還注重各種樂器之間的配合與合奏。例如,宮廷中的樂器合奏有細樂、清樂、鼓板等;元代器樂合奏有大曲、小曲、迴迴曲等。同時,新樂器的出現也豐富了演奏形式,如拉弦樂器蓁、嵇琴、馬尾胡琴,吹管樂器竽笙、巢笙、和笙,以及新樂器三弦、雲鑼、火不思、興隆笙等。


    以下是宋元時期中國音樂的一些代表作、作者及具體手法解析:


    一、宋詞


    - 作者:柳永、蘇軾、晏幾道、辛棄疾等。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柳永《雨霖鈴》:


    - 具體手法:詞的上片通過“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等淒涼的景物描寫,渲染出離別時的哀愁氛圍,為後文的情感表達鋪墊。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了離別時的痛苦和不舍。下片則通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感慨,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想象,將離情別緒進一步升華。整首詞在手法上情景交融,情感真摯,起伏跌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 具體手法: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磅礴的氣勢展現了曆史的滄桑和人物的渺小。通過對赤壁古戰場的描寫,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營造出宏偉壯觀的景象,與下片對自身壯誌未酬的感慨形成鮮明對比。在手法上,運用了虛實結合,將曆史與現實交織,既表達了對古代英雄豪傑的敬仰,也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 晏幾道《鷓鴣天》:


    - 具體手法:“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幾句,通過對往昔歌舞歡樂場景的細致描繪,如“舞低”“歌盡”等,表現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下片“從別後,憶相逢,幾迴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寫出了離別後的思念和重逢時的驚喜與不敢相信,情感細膩且深沉,將那種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 辛棄疾《摸魚兒》:


    - 具體手法:詞中“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以春天的短暫和易逝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時,運用比興手法,借自然景象來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慨和壯誌難酬的悲憤。如“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用女子遭人嫉妒來暗喻自己受到排擠和打壓,情感表達含蓄而又深沉。


    二、宋金十大名曲中的其他作品:


    - 作者:司馬槱、吳激、蔡伯堅、張先、朱淑真、鄧千江等。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司馬槱《蝶戀花》:“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斜插玉梳雲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夢斷彩雲無覓處,夜涼明月生南浦。”這首詞通過女子的口吻,描繪了她的生活情境和情感變化。手法上,運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心情,如“花落花開”“黃梅雨”等,增添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同時,“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的描寫,表現出女子的才藝和內心的情感寄托。


    - 吳激《春草碧》:全詞以傷春為主題,通過對春草、斜陽、飛花等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淒涼、惆悵的氛圍。在手法上,注重意象的選擇和組合,如“幾番風雨西城陌,不見海棠紅、梨花白”,用海棠和梨花的凋謝來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表達了作者的故國之思和身世之感。


    - 蔡伯堅《石州慢》:詞中“雲海蓬萊,風霧鬢鬟,不假梳掠。仙衣卷盡雲霓,方見宮腰纖弱。心期得處,世間言語非真,海犀一點通寥廓。無物比情濃,覓無情相博。離索。曉來一枕餘香,酒病賴花醫卻。灩灩金尊,收拾新愁重酌。半帆雲影,載將無際關山,夢魂應被楊花覺。梅子雨絲絲,滿江幹樓閣。”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對仙境般景象的想象和描寫,如“雲海蓬萊”“仙衣卷盡雲霓”等,來表達自己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通過現實與想象的對比,突出了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 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迴?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此詞在手法上,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心情。如“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通過“破”“來”“弄”等動詞,生動地描繪出了夜晚雲月花影的動態之美,被譽為“張三影”的佳句之一,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獨特的表現手法。


    - 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整首詞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的情景進行對比,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與“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語言簡潔明快,情感真摯動人。


    - 鄧千江《望海潮》:上片描寫了西北邊境地區的壯麗山河和自然風光,如“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展現了其雄偉的氣勢;下片則通過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迴顧,如“漢家陵闕,秦宮漢帳,都做了蓑草牛羊野”,抒發了對曆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手法上,運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和名詞來描繪景物,使畫麵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前途的憂慮。


    三、薑夔的自度曲:


    - 作者:薑夔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暗香》《疏影》《淒涼犯》《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薑夔的自度曲在音樂上具有獨特的風格。他注重旋律的優美和節奏的變化,常常運用巧妙的音符組合和節奏型,使音樂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在歌詞方麵,他的詞作意境深遠,文字優美,與音樂相得益彰。例如《暗香》,通過對梅花的描寫,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思,旋律與歌詞緊密結合,營造出一種清幽、高潔的氛圍。在具體手法上,可能運用了如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將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四、元雜劇:


    - 作者: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等。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關漢卿《竇娥冤》:


    - 具體手法:在結構上,情節緊湊,矛盾衝突激烈。通過竇娥悲慘的遭遇,如被冤枉入獄、遭受酷刑等情節,一步步將矛盾推向高潮,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在人物塑造方麵,竇娥這一形象鮮明生動,她善良、孝順、堅強,同時又具有反抗精神。如她在刑場上發下的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既表現了她的冤屈,也展示了她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在語言上,通俗易懂,又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如竇娥在罵天罵地時的唱詞,生動地表達了她的憤怒和絕望。同時,關漢卿還運用了誇張、對比等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 馬致遠《漢宮秋》:


    - 具體手法:以曆史故事為背景,通過對漢元帝和王昭君愛情悲劇的描寫,展現了民族矛盾和人物命運的無奈。在手法上,運用了大量的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如“灞橋傷別”“雁門關外”等場景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人物所處的淒涼境地。同時,通過人物的內心獨白和唱詞,如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思念之情的表達,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情感世界。此外,劇中還運用了象征手法,如“大雁”這一形象,既象征著王昭君對家鄉的思念,也象征著她命運的無常。


    - 鄭光祖《倩女離魂》:


    - 具體手法:情節富有奇幻色彩,通過倩女靈魂離體追隨情人的情節,展現了愛情的力量。在手法上,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現實與虛幻的情節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如倩女的身體在床上昏睡,而靈魂卻與情人相伴,這種奇特的情節設置增加了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藝術吸引力。同時,在人物情感的表達上,細膩而真摯,如倩女在離魂狀態下對情人的思念和眷戀之情,通過優美的唱詞表現得淋漓盡致。


    - 白樸《牆頭馬上》:


    - 具體手法:劇情生動有趣,通過一對青年男女在牆頭馬上相遇並相愛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在手法上,語言幽默風趣,如劇中人物的對白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喜劇效果。同時,通過對人物性格的鮮明刻畫,如男主角裴少俊的懦弱和女主角李千金的勇敢、潑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此外,作品還運用了一些巧合和誤會的情節設置,使故事更加曲折離奇,引人入勝。


    五、南戲:


    - 作者:高明等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高明《琵琶記》:


    - 具體手法:在結構上,情節豐富曲折,圍繞蔡伯喈和趙五娘的故事展開,展現了家庭倫理、社會現實等多方麵的內容。在人物塑造方麵,蔡伯喈這一人物形象具有複雜性,他既想追求功名,又對家人充滿愧疚;趙五娘則善良、勤勞、堅韌,通過對他們的刻畫,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人們的無奈和掙紮。在音樂上,南戲的唱腔曲調豐富多樣,能夠很好地表現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例如,趙五娘在訴說自己的苦難經曆時,可能運用了較為哀怨、淒涼的曲調,而在表達對未來的希望時,曲調則可能變得較為明快、激昂。同時,南戲還注重與表演的結合,通過演員的動作、表情等,將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


    六、說唱音樂:


    - 作者:孔三傳等。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諸宮調:由北宋活動於汴梁勾欄的山西藝人孔三傳創造。其演出形式有說有唱,以唱為主,多用來演唱長篇故事,伴奏樂器有鼓、拍板、笛、琵琶等。例如《西廂記諸宮調》,在手法上,它將不同的宮調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能夠表現出複雜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同時,說唱結合的方式使故事的敘述更加生動有趣,通過演唱者的語言表達、節奏把握和情感投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內容。


    - 貨郎兒:宋元時廣泛流行的說唱音樂,由賣貨郎的叫聲發展而成。元代藝人將《貨郎兒》曲牌分為兩個部分,在中間加入不同的曲調,從而形成了《貨郎兒》的較高形式《轉調貨郎兒》。這種音樂形式通常具有明快的節奏和活潑的旋律,能夠很好地表現出賣貨郎的生活場景和歡快的心情。在具體手法上,通過對貨郎叫賣聲的模仿和誇張,以及曲調的變化,增加了音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時,歌詞內容往往貼近生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風貌和百姓的生活狀態。


    七、器樂作品:


    - 作者:郭沔等。


    - 代表作及具體手法:


    - 郭沔《瀟湘水雲》:


    - 具體手法:這是一首古琴曲,作者通過對瀟湘水雲“浪卷雲飛”“影涵萬象”等奇妙景色的描寫,寄托了個人幽思深遠的愛國情懷。在手法上,運用了豐富的古琴演奏技巧,如泛音、按音、滑音等,來表現水雲的變幻和內心的情感波動。旋律起伏跌宕,節奏時而舒緩,時而急促,營造出一種空靈、悠遠的意境。同時,通過對音樂力度的控製,如強弱的對比,突出了樂曲的層次感和表現力,使聽眾仿佛置身於瀟湘山水之間,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惆悵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宋元時期中國音樂對後世乃至現代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 音樂形式與體裁的豐富


    - 戲曲音樂:


    - 宋元時期是中國戲曲趨於成熟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宋代南戲的出現,標誌著戲曲的初步形成。它的音樂自然豐富,演唱形式多樣,且不受宮調限製,後來還發展出“集曲”形式。南戲對後世戲曲的發展影響深遠,如明代的傳奇就是在南戲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許多南戲劇本曆經代代流傳,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如《張協狀元》《拜月庭》《琵琶記》等。


    - 元代的元雜劇更是戲曲發展的高峰。元雜劇結構嚴謹,通常一劇四折,由主角一人主唱,有嚴格的宮調、韻腳要求。其代表作家關漢卿、王實甫等的作品,如《竇娥冤》《西廂記》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中國戲曲史上的經典之作。元雜劇的興盛對後世戲曲的創作、表演、音樂等方麵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奠定了中國戲曲的基本體製和藝術風格,後續的戲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繼承和發揚了元雜劇的特點。


    - 說唱音樂:宋元時期說唱音樂發展繁榮,如鼓子詞、諸宮調等。鼓子詞音樂簡單,用一首曲子反複詠唱,中間插入散文講說故事;諸宮調則更為複雜,用同一宮調的若幹曲子聯成套數,再把不同宮調的套數或單曲聯接起來說唱長篇故事,像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就是其代表作品。這些說唱音樂形式不僅為當時的民眾所喜愛,也為後世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經驗借鑒。例如,現代的說唱音樂在敘事方式、音樂結構等方麵都能看到宋元說唱音樂的影子。


    - 民間曲子:曲子在宋元時期廣泛流行,成為當時最為耀眼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既孕育了眾多著名詞人的經典作品,如柳永、蘇軾、辛棄疾等的詞作,這些作品被用於實際演唱,豐富和促進了曲子的發展;又沿著另一條路線發展,除了作為歌曲演唱外,還成為說唱和戲曲創作的音樂材料,並且出現了由單隻曲調向多隻曲調聯合的趨勢,形成了多樣的聲樂體裁與形式,如“纏令”“纏達”等。這種以曲子為基礎的音樂發展模式,對後世音樂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許多現代的音樂作品在旋律創作、歌詞編寫等方麵都能體現出對宋元曲子的傳承與創新。


    - 音樂理論與記譜法的發展


    - 樂學理論:宋代出現了燕樂音階的記載,這是對中國傳統音樂音階理論的重要補充和發展,為後世音樂理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有助於深入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音階結構和特點。


    - 工尺譜:早期的工尺譜譜式在宋代張炎《詞源》和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出現,近代通行的一種工尺譜直接導源於此時。工尺譜是中國傳統的記譜法之一,它的出現和發展使得宋元時期的音樂作品能夠較為準確地記錄和傳承下來,為後世研究宋元音樂以及中國音樂的曆史演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例如,許多宋元時期的古琴曲、戲曲音樂等都是通過工尺譜的形式流傳至今,後人可以依據這些譜子進行演奏和研究,從而更好地領略宋元音樂的魅力。


    - 音樂風格與審美觀念的塑造


    - 風格特點:宋元時期的音樂風格多樣,北曲以七聲音階為主,風格沉雄;南曲以五聲音階為主,風格柔婉。這種不同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的地域文化、社會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例如,北方地區的音樂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較大,風格較為豪放、激昂;南方地區的音樂則更多地體現出江南水鄉的細膩、溫婉。這些風格特點不僅在當時的音樂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對後世音樂的風格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如現代的一些地方戲曲、民族音樂等,在風格上依然能看到宋元南北音樂風格的傳承與演變。


    - 審美觀念:宋元時期的音樂審美觀念強調情感表達、意境營造和韻味體現。文人階層對音樂的參與和推崇,使得音樂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形式,更成為了表達個人情感、寄托理想抱負的藝術載體。這種注重內在情感和意境的審美觀念,一直影響到現代音樂的創作和欣賞。現代的許多音樂作品也注重通過旋律、和聲等手段來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和情感氛圍,以引起聽眾的共鳴。


    - 樂器的發展與傳承


    - 原有樂器的改進:宋元時期對一些前代樂器進行了改進和發展。例如,琵琶在宋元時期發展出了更多的“品”,擴充了音域,並出現了琵琶獨奏曲,如《海青拿天鵝》。笙的種類也更加豐富,北宋景德三年宮廷樂工單仲辛製作了19簧笙,分為竽笙、巢笙和笙三種,此後在宮廷和民間普遍流行。這些改進使得樂器的表現力更加豐富,為音樂創作和演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新樂器的出現:宋元時期還出現了不少新樂器,如三弦、火不思、興隆笙等。三弦成為元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其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為元曲的音樂增添了獨特的韻味;火不思約於唐代從中亞傳入中國,在宋元時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興隆笙是西洋早期的管風琴,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前由中亞傳入我國,僅用於宮廷宴會。這些新樂器的出現豐富了中國樂器的種類,為音樂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並且它們的一些演奏技巧和特色也被後世所吸收和傳承,在現代的民族樂器演奏中仍然能夠看到它們的影響。


    - 對社會文化的深遠影響


    - 文化交流與融合:宋元時期,隨著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在交流與融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被吸收到中原地區的音樂中,豐富了中原音樂的風格和表現手法;同時,中原地區的音樂文化也傳播到周邊地區,促進了區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這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不僅豐富了宋元時期的音樂文化,也為後世中國音樂的多元發展奠定了基礎,現代的一些民族音樂中依然能夠看到不同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痕跡。


    - 民眾生活與娛樂:宋元時期,市民音樂蓬勃發展,瓦子、勾欄等娛樂場所成為音樂表演的重要舞台。音樂不再僅僅是宮廷貴族的專屬,而是走進了普通民眾的生活,成為人們日常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音樂的普及和大眾化趨勢,對後世民眾的文化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音樂成為人們表達情感、舒緩壓力、增進社交的重要方式。即使在現代社會,音樂仍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各種音樂活動、音樂節等豐富多彩,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娛樂需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北溫帶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北溫帶的貓並收藏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