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每次看到殘障人士,我總是想起家鄉那個踽踽獨行的小女孩……


    她的膀子與手都比常人短小,兩隻腳也長短不一,走起路來,一瘸一瘸的,說起話來,老是結結巴巴,附近的小孩子總愛拿她開玩笑。有一天,外婆嚴肅地和我說道:“你可不能去欺負她。你要知道,其實,殘缺就是美啊!”


    第二天清晨,女孩從我家門口經過,照例挽著一大籃衣服往江邊走去,我從窗口往外看,她忍辱負重的步伐,她堅毅善良的麵龐,與村童們嘲弄喧嘩、追狗打鳥的畫麵比較起來,顯得那麽安詳純美。“原來,殘缺就是美啊!”想起外婆的話,我若有所悟。此後,隨著年齡增長,閱曆漸豐,我一次又一次地肯定這是一句擲地有聲的至理名言。


    如今,殘障人士似乎比過去有福多了。早年,徒眾永文因病不良於行,我與她同赴美國時,就分享到迅速通關的便利;前年,我走訪歐洲,瑞士佛光協會會長何振威先生對我表示,幸虧他有一個智障的兒子,所以在越南將淪陷時,能獲得瑞士政府特準,舉家優先移民,直到現在,他們每個月還可以領到特殊教育補助津貼。近年,欣聞各界對殘障人士的關懷,也正從法規、設施等方麵積極落實。可見殘缺具有沉潛之美,可以激起人類久藏胸懷的惻隱之心,若能善加闡揚,整個世界定能趨於祥和。


    古之殘疾者,盡管未曾享有人為的便利,然而他們透過自身的努力,所寫下的雋永事跡,至今仍深深地令後人感動鼓舞。例如: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三十九歲那年,因罹患小兒麻痹而大死一番,在休養期中,徹底改掉過去驕傲自負的作風。數年後複出政壇,以謙衝溫和的態度,不僅問鼎紐約州州長,後來又在總統寶座上連任達四次之多,在美國史上無有出其右者。


    大發明家艾伯特·愛迪生非但不怨恨那個將他耳朵揪聾的人,反而感謝耳聾使他省下與別人閑聊的時間,專心做自己的實驗。我在十來歲時,曾經讀過他的一段軼事,描述他在六十七歲那年,工廠發生大火,所有財產付之一炬,許多人擔心他會受不了這麽大的打擊,沒想到第二天他告訴員工們:“感謝大火沒有把我燒毀,卻把以前的錯誤全部燒光了,從今天起,我們重新開始!”


    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我想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殘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裏沒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環境的困頓蹇厄,而是自己喪失信心、勇氣,所以他們能逆來順受,化腐朽為神奇,縱使麵對殘缺的生命,也能刻畫成美麗的詩篇。反觀當時的自己,肢體俱全,又有何怨?故當下立誌效法前賢,長養克服缺陷的毅力。


    出家以來,自覺最大的短處,莫過於不善唱誦梵唄,為了做好一個基本的出家人,每逢早晚課誦,或參加法會擔任清眾時,我總是仔細聆聽,用心記下板位節拍,過了沒有多久,對於法器的使用,漸漸能夠得心應手,對於程序的進行,也能融會貫通。及至來台以後,我經曆無數場不同形式,乃至不同國家的法會儀式,即使是臨時登台,我也能與人配合,運用自如。徒眾都說我很有辦法,我想如果當初我嫻熟此道,就不會那麽用心學習,現在當然也就不會有這種成果。


    法器的使用,難不倒一個有心學習的人,然而唱腔無法渾厚清澈,則是天生使然,不能改變的事實。所以盡管熟悉各種法器儀式,但是我從不勉強自己著力於唱誦,而將心思用在閱讀書籍,為文寫作上,縱然在環境最困厄的時候,也沒有隨順俗流,以趕赴經懺維生。如今迴顧當年身邊多少個同學道友,雖然聲調美妙,才華出眾,但是卻將滿腔的理想埋葬在佛事□錢堆裏,如今反倒成就有限,不禁暗自慶幸,當年的缺點倒成了日後的逆增上緣。


    在人佛門之前,我沒有受過完整的社會教育,披剃出家以後,戰亂頻仍,佛學教育也都是在槍林彈雨下片段完成。我明白自己所學空乏,所以對於師長們一字一句的教誨,都非常珍惜,總是牢記在心,不敢稍忘。此外,我發心擔任圖書管理員,每天在課餘勞務之暇,浸淫在書海之中,飽參法味。當同學們放假迴家時,我禁足閉關,沉思寫作,整理筆記,將書本上的點滴知識融會在心。沒想到這些珠鞏字句,在日後不但成為我講經說法的資料寶藏,更是我遭逢困難時的力量泉源。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很笨拙,所以從不敢投機取巧,每說一句話,總是發自肺腑之誠,唯恐因為自己的拙於言辭,而使別人難堪;每做一件事,也都考慮周延,深怕由於自己的一念愚昧,誤了全盤計劃。古德有雲:“至誠無息,不息則久。”又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兢兢業業於自己的一言一行,運用自己的恆心毅力去克服自己的缺點,久而久之,也看到了顯著的成效,例如:我從不巧言令色,但是多少外道因為聽了我一席話而全家皈投三寶;我不善交際應酬,然而多少遊客由於和我有一麵之緣而成為佛門護法。雖然我連一張幼稚園畢業證書都沒有,但是如今我不但是教育部核準的博士學位指導人,我的弟子中也不乏博士、碩士;盡管我未曾修過設計學分,然而我所參與建築的道場寺院不下百所。我感謝自己的笨拙,使我在腳踏實地中,能為佛教略盡心力。


    我的生性原本十分膽怯,尤其在大眾的場合下,說話老是打結,然而當我走出山門,必須和社會接觸時,我深知自己的短處不足以應世度眾,故也隻有勇於麵對,自我訓練,每次上台開示以前,我都將講稿一讀再讀,直至滾瓜爛熟為止。每迴看到有人來,我也學習主動迎接,並且事先想好應對的詞語。當夜闌人靜時,我還是不曾鬆懈,常常拖著疲倦的身子,獨坐窗前,細細反省自己說話的得失,以求鑒往知來。如此用心多年以後,雖然常常聽到別人稱讚我善說巧喻,心裏還是有點懷疑。直到一九九○年,接母親來美國,當她聽了我的佛經講座以後,驚訝地對徒眾說:“我不知道我的兒子竟然這麽會講經說法!”這時,我才確信多年的辛苦終於有了代價。


    參學時期的生活非常困窘,衣服鞋襪是一補再補,前人穿過,後人再穿。一張紙也是重複使用,第一遍用鉛筆寫,第二遍再用毛筆寫;正麵寫滿了,就寫反麵;兩麵都寫盡了,在行與行之間又添字句。後來,為了節省紙墨,幹脆先在心中打好腹稿,再直接寫在本子上,連作文的草稿都免了。直到現在,我還保有隨時隨地思考文稿的習慣,常常一個散步下來,一篇開示講辭已經想好了;一趟巡山迴來,一則計劃大綱也擬妥了,徒眾得知,無不驚歎。其實,我非生而異稟,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克難匱乏的生活所激發出來的潛能。


    當我來到台灣以後,隻身麵對複雜多變的人事,眼裏所見的是各式各樣的人,耳裏所聽的是形形色色的消息,紛至遝來的譏謗、無中生有的詆毀,又是那麽的令人無奈。在驚濤駭浪中,我揚起勇氣的風帆,掌穩佛法的舵盤,終於度過一次又一次的狂風暴雨。反觀現在有許多弟子一經挫折就氣憤填膺,垂頭喪氣,他們問我何以能在當年那種艱困的處境下突破難關?又怎麽能有這麽寬大的度量容忍那些曾經誣陷我的人?我隻能說,這就是修行。處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


    一粒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想法,不可能盡如人意,但就因為如此,才會展現出多彩多姿的生命曆程。一個真正懂得欣賞的人,不會要求大地平直無礙。試想世間如果沒有層巒疊翠的山峰,高低起伏的丘陵,豈不是顯得平淡乏味?如果我們胸有目標,也無由計較路途難易,因為沿著寬闊的林蔭大道,漫步其間,固然輕鬆自在,但是費盡千辛萬苦,攀上懸崖峭壁,撐起邈邈蒼穹,不也自有一番價值?


    創建佛光山的辛苦可說是移山倒海,驚泣鬼神。記得當年朝山會館與男眾部之間本來是一道深溝,我們將東山及上雲水的土推下來,又再加了三千多輛卡車的泥沙,才將溝塹填平,作為朝山會館的地基。不二門前的地麵,也是用兩座尖山的土石堆砌而成。龍亭、接引大佛、成佛之道等地的建築,則是在經濟匱乏的情況下,由師徒多人合力完成。開山近三十年來,多次遇洪水成災,幸好有大家拚力搶救,才不致釀成禍害。


    有時,清晨起來,在山上散步一圈,往事一幕幕襲上心頭,不禁欣慰;如果那時滿山的荊棘刺竹讓我望而生畏,困難的建設工程讓我裹足不前,連續的豪雨山崩讓我驚懼畏怯,信徒的反對意見讓我挫折失望,這片佛教聖地就永遠不能在台灣的南端建立起來,百間道場也無法在世界各地衍生出來。所以,殘缺與完美之間不隻是一念之差,說它們是一體的兩麵,也不為過。


    早年的職事與學生因為實際參與常住的建設,度過一段貧困空乏的日子,對於山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深厚的感情,現在的弟子不知是否也能感受到創業的艱辛?十年前,教職員的薪資比山上職事的單銀多過不止二十倍以上,但是竟然發現普門中學與育幼院的老師向出家法師借錢,也曾派人關心查訪是家庭有了困境,結果是個人花用不夠。


    近年來常住經濟稍微好轉,佛光山各單位圖書充足,設施齊全,卻常聽說一些徒眾隻會要求常住,卻不知道自我充實,服務奉獻。想到世間,盲人多半聽覺敏銳,聾子多半視覺很好,心裏不禁慨歎:也許人類的本性,就是要在殘缺之下,才會因為珍惜擁有,而另創美麗的天地吧!


    年少的時候,我常因虛火旺盛,牙齒不好,而頻遭嘴破牙疼之苦,所以平日留心保護,倒也減少了其他方麵的疾病。年輕時患糖尿病,由於常年在外奔波弘法,飲食睡眠不易調整,盡管身體稍有不適,往往咬牙一忍也就過去,如今視力減弱,心髒衰竭,始知茲事體大。我安慰那些關心我的徒眾說:“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吸收寶貴的醫藥常識,同時也能使平日不喜歡我的人放我一馬,不亦美哉!”


    盡管盛年不再,我心中未曾遺憾。迴想我在三十年前,曾經在佛前獨自涕泣懺悔,自愧沒有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因此隻有發心在人間開拓淨土,以期人間佛子都能到此安養,接受佛光的普照;自慚了生脫死並非速成易事,所以隻有立願在現世建設蓮邦,希望現世的菩薩都能在此往生,接受法雨的潤澤。


    總算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三十年前的深深自責與切切自勉,在三十年後逐漸有了成果,但看海內外佛光山各道場所興設的文化、教育事業,所建立的養老院、育幼院,可說已具備佛光淨土的規模,而千餘名出家弟子、百萬名佛光會員正在攜手創建佛光淨土,我雖然自覺無才無德,但求能做一棵枝葉繁茂的樹木,庇蔭大地眾生,結出累累果實,分享世間有情,則於願足矣!


    小水滴自知力微,結合大家的力量,形成一股激流,努力衝過礁岩,才能激起壯麗的浪花;小毛蟲自慚形穢,用盡全身的力量,奮身掙破蛹繭,變成一隻蝴蝶,才能自在飛舞,享受絢爛的陽光。所以,殘缺是生命的本質,也是世間的實相。我們應該了解殘缺,欣賞殘缺,進而運用殘缺,轉化殘缺,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殘缺就是美”。


    (一九九五年四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往事百語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遠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遠廉並收藏往事百語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