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潛力
人在太子後院,一起卷起來! 作者:白藤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寧也是這般,他是很正式地來提出問題的,也隻有這種時候,才會叫父皇。
不然,幾人私定都是喊爹,從華陽宮喊到乾清宮。
“父皇,沒有什麽事是天生就會的,我想去做,也想像父皇一樣。”
嘴上是這麽說,卻同時又在心裏補上一句,我不一樣,確實是生而知之。
不管是夢裏的上輩子,還是這輩子,長寧都沒遇到什麽他解決不了的事。
長寧的眼神非常篤定,話裏不僅表達了決心,還有對父親的仰慕。
說法很高明,就算皇帝日後想起來,也不會說有一根刺插心裏,覺得早就生了覬覦之心,孩子想效仿父親而已,哪有什麽錯?
當皇帝的,會很欣賞這種人,無論是在用臣子的角度,還是看皇子的角度,有野心,有本事的人,才是能用的。
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但都這麽要求了。
段惟和心裏也有些蠢蠢欲動,隻有經曆過,以後才有可能擔的起事來。
想要培養一個合格的皇帝,可不僅僅是那些四書五經,一個國的擔子是很重的。
隻是,段惟和看向齊姣,他的心都如此煎熬,更別說齊姣了。
“長寧先前已經和我說過了,我沒有意見。”隻是,這話的語氣很輕,不像平時。
齊姣平常說話的語氣雖然溫和,但吐字很有力,令人聽的很清晰。
到後麵長安提到也要去時,段惟和自然是反對的。
就算是在現代社會,對於不同性別的期望,也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是段惟和這樣土生土長的古人,下意識地就排除在外。
時代的烙印,拓在每個人的腦子裏。
不過,段惟和被說服的速度也很快。
長安也不是無的放矢,大禹也有過公主上沙場的事,而且,“父皇是覺得,這麽多人,還護不住一個公主嗎?”
如果長寧要出征,那護衛自然是少不了的,不管誰出事,肯定會先護著皇子皇孫。
“如果沒有性命之憂,那為什麽不可以,至於那些風言風語,我是公主,能奈我何?”說這話時,長安的臉上是極致的自信和張揚。
她就是這麽覺得,苦練這麽多年,為的就是這件事,那些人的話語並不能讓她停下來,也沒有那個資格。
從某種方麵來說,段惟和也是一個極其自信的人,畢竟從小就是太子,在這種環境的塑造下,就決定了他的性格底色。
對這樣的長安,他是欣賞的,作為他的女兒,就應該是這樣,不得不說的是,長安說的好像也沒有錯。
唯一能影響的,可能就是找駙馬這事。
段惟和是皇帝,自然知道皇權是多麽有用的東西,這也是一封聖旨就能解決的事,放在皇家,是小事中的小事。
若是這樣,也不能完全說服段惟和,又不是完全沒危險。
這件事有風險,且不是必須要做的事,說服不了他,單憑這個,還不足以讓他同意。
長安看了一眼齊姣,齊姣隻是朝她眨了眨眼。
這個問題,齊姣也和長安說過了,長安也沒有想著,靠嘴皮子就能說服。
想領兵,你得擺出來能力,那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還掌握在將領一人手裏,沒有本事,怎麽敢接這活。
不能去流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血。
長安也很關注邊關情況的變化,和齊姣說了她策略,而齊姣和長寧就為她找漏洞,最大程度地完善。
齊姣有後世的眼光,但對軍事這方麵,隻能說是紙上談兵。
和長安這種天賦異稟的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有天賦在,不去做,確實可惜。
而更詳細的戰局變化,可能隻有段惟和知道,但這些,已經能說服他了,憑著這一點點消息,卻能做出這麽詳細的計劃。
長安想的應對方法是周全且有可能實現的。
這樣的交談,在那些年輕的將領身上,段惟和都沒有聽說過,也更能意識到,這是多麽難得可貴的能力。
長寧也在一邊打配合,不僅是姐弟關係,作為“同門”來說,他是了解長安的能力的,甚至在心裏非常篤定,她以後會是一名神將。
或許他現在沒經曆過戰爭,但在另一邊可沒少經曆,他也不覺得那是夢。
因為太真實了,那些下意識的反應都儲存在他的身體裏麵。
不會覺得害怕,甚至覺得熱血沸騰。
打仗這事,不看別的,就看誰能贏,能以更小的代價贏,當然最好不過,不然,後續國家的恢複都很麻煩。
長安有這個能力,那和是男是女,又有什麽關係。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用人就該這樣。
隻有這樣,這個朝代才能長存。
長寧想的東西很多,很多時候,都是以這個當權者的身份來看這個國家。
也很自信,那個位置就是他的,不會有任何意外。
這事不小,雖然段惟和同意了,但也不可能就這樣出征去。
夜深人靜的時候,段惟和突然問齊姣,問她是否擔心。
“為人父母,怎麽可能不會擔心,但也攔不住,我們也不是她。”
說這話時,齊姣的語氣都透露著迷茫,她自己也不知道,這樣支持他們,是對的還是錯的,要是真的有那天,她是否能撐的住?
段惟和問的這個早就有答案的問題,也隻是一個開口,他也有很多想說的話,就等著開始。
絮絮叨叨念了很多他擔心的事,齊姣覺得他想的多,但也發現,段惟和說的那些,她也想過。
此刻,他們的心是一樣的,一樣的擔心。
邊關的情況很緊急,這事要快速敲定下來。
段惟和也沒給大臣反應的機會,早上宣旨,下午就出發。
替禦親征這事不新鮮,把大皇子推出來也不新鮮,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皇帝對大皇子的重視。
不僅是伴讀班底,上書房的那些夫子更不差。
隻是感歎,皇上是真的舍得曆練孩子,這次的情況可不一樣。
知道長安公主也隨軍出征時,又覺得皇帝是不是在胡鬧,這可不是去草原打獵,公主怎麽能去呢。
盡管在之前多次的騎射中,長安都是打到獵物最多的人,甚至可以說是碾壓同輩的宗室子。
但他們的反對也沒用,大軍出征速度很快,不僅僅是增援,還是去送糧草,肯定是越快越好。
嘀嘀咕咕的人不少,還有言官指著段惟和的鼻子罵昏君。
本來登基也有幾年,在和大臣的鬥智鬥勇中,段惟和的脾氣好了不少,現在也忍不住了,馬上就讓人拉下去。
現在要緊事這麽多,長安長寧都出征了,他們啥都不做,就在這裏嘰嘰歪歪,真當他是泥做的?沒看到其他人精都沒說話嗎?
對於這種不怎麽聰明,也沒什麽才能的人,段惟和都懶的看一眼。
可能是虱子多了不怕撓,對於這些言官的話,段惟和向來不放在心上。
之前因為一個貴妃,那些人說的更多。
他現在隻希望兩個孩子能平平安安地迴來,至於功勞,不管怎麽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給長安長寧收拾東西的時候,時間緊迫,也沒時間來留給她來思念。
她心裏又實在擔心,但也沒有什麽辦法能更進一步地保障兩人的安全。
隻能去折騰係統,但係統有的就那幾樣東西,那些藥劑除了強身健體,其他作用很小,如果是緊急情況,估計也抵不上什麽用。
但齊姣還是將自己庫存的那些都給了長安長寧,不說別的,到時候要是能恢複一定的體力,也是好東西。
這次拿出來的形式是小藥丸,吃的也方便,也沒那麽引人懷疑。
她和係統還有著保密協議在,不能向其他人透露係統的存在,這條規定很嚴格。
就是因為這樣,盡管長平長樂有係統,齊姣也不可能直接跟他們說,母子坦誠相待。
齊姣也隻能說這是補氣血的藥丸,各種傷藥也沒少,已經配成了一個小藥箱。
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也沒準備,但總是覺得還不夠。
情況緊急,也沒什麽大場麵,但皇帝親自送行。
段惟和帶著後宮眾人,在城牆上送大軍離去。
無數個身穿盔甲的士兵整齊列陣,胯下的高頭大馬也披上了戰甲。
它們在不安地踏著蹄子,傳來的踢踏聲隱隱約約也匯成了節奏。不停地甩動馬尾,像是被出征前緊張的氛圍感感染了。
皇後拖著病體,臉色蒼白,就算有脂粉掩蓋,眼裏也透出一絲頹氣來,不止是身體上生病,精神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在坤寧宮剛接到消息的時候,皇後就不是那麽淡定了。
“邊關那麽危險,長安……”
說到邊關,皇後也想起來,長安之前一直都和她說邊關的事,她還以為是想讓她開心,所以才來遷就她。
現在看來,應該是早就動了這個念頭,早就在謀劃了。
她也知道長安想要當大將軍,大多數人應該都當做是小兒稚言,每個孩子都說過這種話,但有的長大之後,根本就不會記得,更別說能實現。
像她,已經不知道小時候是否也說過這種話。
但長安比她厲害,她不僅說出來,也真的去做了。
長安身披盔甲,肩部的盔甲高高聳起,像雌鷹的第一次展翅,透露著堅韌的力量,此刻,她是一名真正的將軍。
頭盔之下,鳳眸中透露著堅毅和果敢,盔甲的光芒是冷峻的,隻有頭盔上的那抹紅櫻,隨風飄揚,靈動又鮮豔。
誰都看的出來,長安此時很開心,那樣肆意的生命力,是她們平時在宮裏所看不到的。
宣妃和恪嬪比較感性,眼裏的淚花把妝都弄花了,但沒哭出來,畢竟,這是長安想要的,她們應該是最支持的人,而不是阻止。
儀貴人就更不用說了,可能搞藝術的人就是會格外感性一些,眼淚是嘩嘩嘩地往下掉,怎麽也止不住。
經曆的分離場麵也不多,上一迴還進宮選秀的時候。
抽抽搭搭的,話都說不出來,想到公主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就更忍不住了。
公主小時候可乖,還給她摸小肚子,佛祖保佑,公主可一定要平平安安地迴來。
容妃眼中浮現著各種複雜的情緒,不知道在想什麽。
但此時,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
大軍出發的時間是算好的,不能改,告別的時間就這麽多。
長安抱她的時候,齊姣忽然發現,長安快比她高了。
也有可能是早就發現了,隻是,在這時候,異常明顯。
長安轉頭看向她,忽然湊近,齊姣隻感覺到頭盔傳來微涼的觸感,長安應該是想親她,但頭盔露出來的空間很小,隻碰到了頭盔。
齊姣摸了摸她的臉,表示安慰,“娘等你迴來。”
長安可以說是將後宮中的所有人都抱了個遍。
抱皇後時,明顯覺得,手下的骨頭有些咯的慌,她又瘦了。
皇後對上她那雙亮晶晶的眼睛,有些恍惚,忽然覺得,那些糾結和痛苦,好像也沒什麽了,長安都這麽勇敢,她也不能落後,得鼓起勁來。
長寧到後麵隻能是和段惟和麵麵相覷,準確點說,是段惟和在看這個兒子。
當初還是那麽小的一團,現在和長安都長這麽大了。
段惟和隻是拍了拍他的肩,不再是大人和小孩。
要是迴憶起來,兩人還是有很多親子相處的時光,和尋常夫子沒什麽不同,還有可能更加親密。
但這孩子也確實沒讓他操心,上書房的那些課業,完成的比他當年還好。
最重要的是,沒有半點勉強。
他好像天生就適合做這些事,那些夫子更是讚不絕口。
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號角齊鳴,戰馬長嘶。
離開的大軍像黑色的河流,向遠方奔騰而去,揚起來的塵土,遮天蔽日。
古老的城牆在無聲地見證著這一幕,那斑駁的牆體,上麵應該也記載了很多這樣的故事。
齊姣隻能在城牆上,遠遠看著那飄遠的一點點紅色。
在這麽黯淡的色彩中,那點紅,是這麽的顯眼。
不然,幾人私定都是喊爹,從華陽宮喊到乾清宮。
“父皇,沒有什麽事是天生就會的,我想去做,也想像父皇一樣。”
嘴上是這麽說,卻同時又在心裏補上一句,我不一樣,確實是生而知之。
不管是夢裏的上輩子,還是這輩子,長寧都沒遇到什麽他解決不了的事。
長寧的眼神非常篤定,話裏不僅表達了決心,還有對父親的仰慕。
說法很高明,就算皇帝日後想起來,也不會說有一根刺插心裏,覺得早就生了覬覦之心,孩子想效仿父親而已,哪有什麽錯?
當皇帝的,會很欣賞這種人,無論是在用臣子的角度,還是看皇子的角度,有野心,有本事的人,才是能用的。
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但都這麽要求了。
段惟和心裏也有些蠢蠢欲動,隻有經曆過,以後才有可能擔的起事來。
想要培養一個合格的皇帝,可不僅僅是那些四書五經,一個國的擔子是很重的。
隻是,段惟和看向齊姣,他的心都如此煎熬,更別說齊姣了。
“長寧先前已經和我說過了,我沒有意見。”隻是,這話的語氣很輕,不像平時。
齊姣平常說話的語氣雖然溫和,但吐字很有力,令人聽的很清晰。
到後麵長安提到也要去時,段惟和自然是反對的。
就算是在現代社會,對於不同性別的期望,也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是段惟和這樣土生土長的古人,下意識地就排除在外。
時代的烙印,拓在每個人的腦子裏。
不過,段惟和被說服的速度也很快。
長安也不是無的放矢,大禹也有過公主上沙場的事,而且,“父皇是覺得,這麽多人,還護不住一個公主嗎?”
如果長寧要出征,那護衛自然是少不了的,不管誰出事,肯定會先護著皇子皇孫。
“如果沒有性命之憂,那為什麽不可以,至於那些風言風語,我是公主,能奈我何?”說這話時,長安的臉上是極致的自信和張揚。
她就是這麽覺得,苦練這麽多年,為的就是這件事,那些人的話語並不能讓她停下來,也沒有那個資格。
從某種方麵來說,段惟和也是一個極其自信的人,畢竟從小就是太子,在這種環境的塑造下,就決定了他的性格底色。
對這樣的長安,他是欣賞的,作為他的女兒,就應該是這樣,不得不說的是,長安說的好像也沒有錯。
唯一能影響的,可能就是找駙馬這事。
段惟和是皇帝,自然知道皇權是多麽有用的東西,這也是一封聖旨就能解決的事,放在皇家,是小事中的小事。
若是這樣,也不能完全說服段惟和,又不是完全沒危險。
這件事有風險,且不是必須要做的事,說服不了他,單憑這個,還不足以讓他同意。
長安看了一眼齊姣,齊姣隻是朝她眨了眨眼。
這個問題,齊姣也和長安說過了,長安也沒有想著,靠嘴皮子就能說服。
想領兵,你得擺出來能力,那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還掌握在將領一人手裏,沒有本事,怎麽敢接這活。
不能去流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血。
長安也很關注邊關情況的變化,和齊姣說了她策略,而齊姣和長寧就為她找漏洞,最大程度地完善。
齊姣有後世的眼光,但對軍事這方麵,隻能說是紙上談兵。
和長安這種天賦異稟的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有天賦在,不去做,確實可惜。
而更詳細的戰局變化,可能隻有段惟和知道,但這些,已經能說服他了,憑著這一點點消息,卻能做出這麽詳細的計劃。
長安想的應對方法是周全且有可能實現的。
這樣的交談,在那些年輕的將領身上,段惟和都沒有聽說過,也更能意識到,這是多麽難得可貴的能力。
長寧也在一邊打配合,不僅是姐弟關係,作為“同門”來說,他是了解長安的能力的,甚至在心裏非常篤定,她以後會是一名神將。
或許他現在沒經曆過戰爭,但在另一邊可沒少經曆,他也不覺得那是夢。
因為太真實了,那些下意識的反應都儲存在他的身體裏麵。
不會覺得害怕,甚至覺得熱血沸騰。
打仗這事,不看別的,就看誰能贏,能以更小的代價贏,當然最好不過,不然,後續國家的恢複都很麻煩。
長安有這個能力,那和是男是女,又有什麽關係。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用人就該這樣。
隻有這樣,這個朝代才能長存。
長寧想的東西很多,很多時候,都是以這個當權者的身份來看這個國家。
也很自信,那個位置就是他的,不會有任何意外。
這事不小,雖然段惟和同意了,但也不可能就這樣出征去。
夜深人靜的時候,段惟和突然問齊姣,問她是否擔心。
“為人父母,怎麽可能不會擔心,但也攔不住,我們也不是她。”
說這話時,齊姣的語氣都透露著迷茫,她自己也不知道,這樣支持他們,是對的還是錯的,要是真的有那天,她是否能撐的住?
段惟和問的這個早就有答案的問題,也隻是一個開口,他也有很多想說的話,就等著開始。
絮絮叨叨念了很多他擔心的事,齊姣覺得他想的多,但也發現,段惟和說的那些,她也想過。
此刻,他們的心是一樣的,一樣的擔心。
邊關的情況很緊急,這事要快速敲定下來。
段惟和也沒給大臣反應的機會,早上宣旨,下午就出發。
替禦親征這事不新鮮,把大皇子推出來也不新鮮,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皇帝對大皇子的重視。
不僅是伴讀班底,上書房的那些夫子更不差。
隻是感歎,皇上是真的舍得曆練孩子,這次的情況可不一樣。
知道長安公主也隨軍出征時,又覺得皇帝是不是在胡鬧,這可不是去草原打獵,公主怎麽能去呢。
盡管在之前多次的騎射中,長安都是打到獵物最多的人,甚至可以說是碾壓同輩的宗室子。
但他們的反對也沒用,大軍出征速度很快,不僅僅是增援,還是去送糧草,肯定是越快越好。
嘀嘀咕咕的人不少,還有言官指著段惟和的鼻子罵昏君。
本來登基也有幾年,在和大臣的鬥智鬥勇中,段惟和的脾氣好了不少,現在也忍不住了,馬上就讓人拉下去。
現在要緊事這麽多,長安長寧都出征了,他們啥都不做,就在這裏嘰嘰歪歪,真當他是泥做的?沒看到其他人精都沒說話嗎?
對於這種不怎麽聰明,也沒什麽才能的人,段惟和都懶的看一眼。
可能是虱子多了不怕撓,對於這些言官的話,段惟和向來不放在心上。
之前因為一個貴妃,那些人說的更多。
他現在隻希望兩個孩子能平平安安地迴來,至於功勞,不管怎麽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給長安長寧收拾東西的時候,時間緊迫,也沒時間來留給她來思念。
她心裏又實在擔心,但也沒有什麽辦法能更進一步地保障兩人的安全。
隻能去折騰係統,但係統有的就那幾樣東西,那些藥劑除了強身健體,其他作用很小,如果是緊急情況,估計也抵不上什麽用。
但齊姣還是將自己庫存的那些都給了長安長寧,不說別的,到時候要是能恢複一定的體力,也是好東西。
這次拿出來的形式是小藥丸,吃的也方便,也沒那麽引人懷疑。
她和係統還有著保密協議在,不能向其他人透露係統的存在,這條規定很嚴格。
就是因為這樣,盡管長平長樂有係統,齊姣也不可能直接跟他們說,母子坦誠相待。
齊姣也隻能說這是補氣血的藥丸,各種傷藥也沒少,已經配成了一個小藥箱。
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也沒準備,但總是覺得還不夠。
情況緊急,也沒什麽大場麵,但皇帝親自送行。
段惟和帶著後宮眾人,在城牆上送大軍離去。
無數個身穿盔甲的士兵整齊列陣,胯下的高頭大馬也披上了戰甲。
它們在不安地踏著蹄子,傳來的踢踏聲隱隱約約也匯成了節奏。不停地甩動馬尾,像是被出征前緊張的氛圍感感染了。
皇後拖著病體,臉色蒼白,就算有脂粉掩蓋,眼裏也透出一絲頹氣來,不止是身體上生病,精神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在坤寧宮剛接到消息的時候,皇後就不是那麽淡定了。
“邊關那麽危險,長安……”
說到邊關,皇後也想起來,長安之前一直都和她說邊關的事,她還以為是想讓她開心,所以才來遷就她。
現在看來,應該是早就動了這個念頭,早就在謀劃了。
她也知道長安想要當大將軍,大多數人應該都當做是小兒稚言,每個孩子都說過這種話,但有的長大之後,根本就不會記得,更別說能實現。
像她,已經不知道小時候是否也說過這種話。
但長安比她厲害,她不僅說出來,也真的去做了。
長安身披盔甲,肩部的盔甲高高聳起,像雌鷹的第一次展翅,透露著堅韌的力量,此刻,她是一名真正的將軍。
頭盔之下,鳳眸中透露著堅毅和果敢,盔甲的光芒是冷峻的,隻有頭盔上的那抹紅櫻,隨風飄揚,靈動又鮮豔。
誰都看的出來,長安此時很開心,那樣肆意的生命力,是她們平時在宮裏所看不到的。
宣妃和恪嬪比較感性,眼裏的淚花把妝都弄花了,但沒哭出來,畢竟,這是長安想要的,她們應該是最支持的人,而不是阻止。
儀貴人就更不用說了,可能搞藝術的人就是會格外感性一些,眼淚是嘩嘩嘩地往下掉,怎麽也止不住。
經曆的分離場麵也不多,上一迴還進宮選秀的時候。
抽抽搭搭的,話都說不出來,想到公主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就更忍不住了。
公主小時候可乖,還給她摸小肚子,佛祖保佑,公主可一定要平平安安地迴來。
容妃眼中浮現著各種複雜的情緒,不知道在想什麽。
但此時,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
大軍出發的時間是算好的,不能改,告別的時間就這麽多。
長安抱她的時候,齊姣忽然發現,長安快比她高了。
也有可能是早就發現了,隻是,在這時候,異常明顯。
長安轉頭看向她,忽然湊近,齊姣隻感覺到頭盔傳來微涼的觸感,長安應該是想親她,但頭盔露出來的空間很小,隻碰到了頭盔。
齊姣摸了摸她的臉,表示安慰,“娘等你迴來。”
長安可以說是將後宮中的所有人都抱了個遍。
抱皇後時,明顯覺得,手下的骨頭有些咯的慌,她又瘦了。
皇後對上她那雙亮晶晶的眼睛,有些恍惚,忽然覺得,那些糾結和痛苦,好像也沒什麽了,長安都這麽勇敢,她也不能落後,得鼓起勁來。
長寧到後麵隻能是和段惟和麵麵相覷,準確點說,是段惟和在看這個兒子。
當初還是那麽小的一團,現在和長安都長這麽大了。
段惟和隻是拍了拍他的肩,不再是大人和小孩。
要是迴憶起來,兩人還是有很多親子相處的時光,和尋常夫子沒什麽不同,還有可能更加親密。
但這孩子也確實沒讓他操心,上書房的那些課業,完成的比他當年還好。
最重要的是,沒有半點勉強。
他好像天生就適合做這些事,那些夫子更是讚不絕口。
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號角齊鳴,戰馬長嘶。
離開的大軍像黑色的河流,向遠方奔騰而去,揚起來的塵土,遮天蔽日。
古老的城牆在無聲地見證著這一幕,那斑駁的牆體,上麵應該也記載了很多這樣的故事。
齊姣隻能在城牆上,遠遠看著那飄遠的一點點紅色。
在這麽黯淡的色彩中,那點紅,是這麽的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