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往事
人在太子後院,一起卷起來! 作者:白藤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選當日的結果沒有意外,無一人能進宮。
不管那些秀女和家族如何,皇帝在選秀那日沒挑人進宮,他們的算盤也隻能都被全部打亂。
牛不喝水,總不能強按頭,還能逼一個皇帝選妃不成?
皇帝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弱勢,還需要百官的支持才能上位,人家就是九五之尊,用的理由也正當,未出孝期,就應當守孝。
大臣也隻能直唿“皇上純孝,其誠心感天動地也。”
已經沒人記得先帝在世的最後那幾年,父子鬧的有多僵了。
汪淑芳在漱芳齋學規矩的時候就沒人敢惹她,後來被皇後召見,就更沒人招惹。
大部分秀女恐怕都把她當做是隱形的妃嬪,也都是以禮相待,不敢走近。
她又不是那般喜歡熱鬧交際的人,這種情況對她來說反而是更自在。
沒事就多去長姐那邊轉轉,這也是大哥交待過她的,讓她多給長姐說說家裏的一些趣事,為她解解乏。
這些天聊下來,隻覺得嘴皮子都磨利索了,要是府裏人見了,估計都認不出這是三小姐。
見了第一麵之後,她對這個長姐也是真起了敬愛之心,總想著多和她親近親近。
娘在她進宮前還說過,要是能學到長姐的幾分本事,都不用擔心她以後該如何當家。
跑的越勤,那些秀女對她倒也越小心翼翼起來,相反的是,姐妹二人之間也熟悉了許多。
皇後也教導了她許多,掌管六宮的皇後,教一個小姑娘也是綽綽有餘。
汪淑芳得知殿選結果,也絲毫不意外,她早就知曉。
倒是讓不少秀女再次在心中稱奇,汪家女的氣度涵養真了不得。
這“汪家女”的稱號還是當今皇後帶出來的。
汪將軍泥腿子出身,發妻雖然出於書香門第,但也不算是什麽大戶人家,隻是家裏出過幾個讀書人,偏偏這嫡長女養的極好。
雖年幼失母,但那氣度和做派和正經大戶人家教出來的沒兩樣,處事反而更加老道,八九歲就管家。
一開始聽說的時候,其實外界的反應都是這汪家沒規矩,還讓兒女當家,而且,這小輩管家可不好管。
但在當時,汪家長子汪長驍雖然定親了,但還沒將人娶門,這小姑子暫時管著,好像也說的過去。
沒有嫡母正經教導過的貴女,如果是要聘來做當家主母,在世家通婚中其實不是那麽受歡迎,畢竟,賢妻旺三代,這方麵還是要慎之又慎。
聽小妹說的多了以後,皇後也久違地想起了閨閣中的那些事。
大嫂的父親和汪將軍是老友,兩人還是老鄉,同樣是泥腿子出身,也沒怎麽管過家,這汪家家大業大的,更是難管,一時間要上手,也不是件易事。
當時的大哥也還沒在京城守著,出去打仗也是常有的事,常年奔波在外。
大嫂不願在後麵苦守,也常常跟著出去,到後麵,二嫂,三嫂進門,也沒一個能呆得住,都跟著丈夫在北邊。
最多是有孕迴來待產,侄子侄女出生之後,也是直接扔府裏。
家裏就更沒人管,至於那些姨娘,還真沒有一個能行的,汪家能亂成一鍋粥,也有她們一份。
除了小時候掉的那次湖,長大之後,那些姨娘也沒能再奈何的了她。
於是,這重擔就又到了她身上,連那些出生早的侄子侄女都能說是她帶大的。
這一背就背到了現在,在汪家管完,就又進毓慶宮,到現在的坤寧宮,這擔子就再也沒能放下。
有時聽這個妹妹說起汪家的事,倒是有許多往事再次湧上心頭。
先帝賜婚下來以後,大哥也不在外麵奔波了,大嫂自然也跟著迴來,說起來,大嫂當時的管家還是跟在她旁邊學的。
她教的第一人。
大嫂不僅能上馬殺敵,這管家也是井井有條的,這家眼看著就是大哥在管,再鬧也鬧不出什麽。
那些姨娘也不敢在大嫂麵前囂張,大嫂做事可直接多了,都是按照軍法來,接手的還算是順利。
迴到眼前,殿選完,汪淑芳就要出宮了,這些日子也培養些感情,也給她準備不少東西讓她帶迴去,還有家裏其他人的,帶迴去一並分了。
皇上是打一棒子,再給一顆棗。
選秀後沒多久,就說皇長子到了該選伴讀的年齡,讓各家適齡的都報上來,當了伴讀,不管怎麽樣,都能有份穩穩的前程,就算出頭都比人家容易。
皇子選伴讀也不是隨便挑,家世,孩子本身的才能,都要一一考量。
這下,隻要家裏有適齡孩子的都動心了。
將目光放在大皇子身上時,就發現,還真是不簡單,年紀雖不大,但在上書房的師傅嘴裏,都說是天資聰慧,穎悟絕倫,都快誇成神童降世。
能在上書房當師傅的,不僅學識好,身上的官職也不低,看在皇子這個身份上可能會誇誇。
但能說出堪比神童的話來,就不會是隻看在麵子上,才說這違心的話。
既然後宮這條路行不通了,倒有人想著曲線救國,從大皇子身邊下手,好像也是條不錯的路,且,大皇子現在可沒外家人能親近。
明貴妃這裏已經有了現成的地位和皇子,要是送自家姑娘進去,能不能出頭另說,有沒有那福氣生皇子,那也是件玄之又玄的事。
這兩者也都有好有壞,沒有親緣關係,總是隔了一層,皇帝就這麽輕飄飄拋下一個消息,大臣們心裏是波瀾起伏。
挑伴讀也是報上來才挑,還專門編成冊子。
皇帝窩在華陽宮,還讓齊姣過來一起看看,要選哪個做伴讀。
那冊子也不薄,和選秀的估計有的一比。
記的也很詳細,身高相貌,親緣情況。
之前長寧去上書房時才五歲,年齡不夠,也沒能顧的上伴讀這事,就是幾個小太監跟著就好。
看皇帝這樣,估計是早就將這事給想好了,就等著現在派上用場。
沒當皇帝多久,那帝王心機已經是一套一套的了。
不管那些秀女和家族如何,皇帝在選秀那日沒挑人進宮,他們的算盤也隻能都被全部打亂。
牛不喝水,總不能強按頭,還能逼一個皇帝選妃不成?
皇帝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弱勢,還需要百官的支持才能上位,人家就是九五之尊,用的理由也正當,未出孝期,就應當守孝。
大臣也隻能直唿“皇上純孝,其誠心感天動地也。”
已經沒人記得先帝在世的最後那幾年,父子鬧的有多僵了。
汪淑芳在漱芳齋學規矩的時候就沒人敢惹她,後來被皇後召見,就更沒人招惹。
大部分秀女恐怕都把她當做是隱形的妃嬪,也都是以禮相待,不敢走近。
她又不是那般喜歡熱鬧交際的人,這種情況對她來說反而是更自在。
沒事就多去長姐那邊轉轉,這也是大哥交待過她的,讓她多給長姐說說家裏的一些趣事,為她解解乏。
這些天聊下來,隻覺得嘴皮子都磨利索了,要是府裏人見了,估計都認不出這是三小姐。
見了第一麵之後,她對這個長姐也是真起了敬愛之心,總想著多和她親近親近。
娘在她進宮前還說過,要是能學到長姐的幾分本事,都不用擔心她以後該如何當家。
跑的越勤,那些秀女對她倒也越小心翼翼起來,相反的是,姐妹二人之間也熟悉了許多。
皇後也教導了她許多,掌管六宮的皇後,教一個小姑娘也是綽綽有餘。
汪淑芳得知殿選結果,也絲毫不意外,她早就知曉。
倒是讓不少秀女再次在心中稱奇,汪家女的氣度涵養真了不得。
這“汪家女”的稱號還是當今皇後帶出來的。
汪將軍泥腿子出身,發妻雖然出於書香門第,但也不算是什麽大戶人家,隻是家裏出過幾個讀書人,偏偏這嫡長女養的極好。
雖年幼失母,但那氣度和做派和正經大戶人家教出來的沒兩樣,處事反而更加老道,八九歲就管家。
一開始聽說的時候,其實外界的反應都是這汪家沒規矩,還讓兒女當家,而且,這小輩管家可不好管。
但在當時,汪家長子汪長驍雖然定親了,但還沒將人娶門,這小姑子暫時管著,好像也說的過去。
沒有嫡母正經教導過的貴女,如果是要聘來做當家主母,在世家通婚中其實不是那麽受歡迎,畢竟,賢妻旺三代,這方麵還是要慎之又慎。
聽小妹說的多了以後,皇後也久違地想起了閨閣中的那些事。
大嫂的父親和汪將軍是老友,兩人還是老鄉,同樣是泥腿子出身,也沒怎麽管過家,這汪家家大業大的,更是難管,一時間要上手,也不是件易事。
當時的大哥也還沒在京城守著,出去打仗也是常有的事,常年奔波在外。
大嫂不願在後麵苦守,也常常跟著出去,到後麵,二嫂,三嫂進門,也沒一個能呆得住,都跟著丈夫在北邊。
最多是有孕迴來待產,侄子侄女出生之後,也是直接扔府裏。
家裏就更沒人管,至於那些姨娘,還真沒有一個能行的,汪家能亂成一鍋粥,也有她們一份。
除了小時候掉的那次湖,長大之後,那些姨娘也沒能再奈何的了她。
於是,這重擔就又到了她身上,連那些出生早的侄子侄女都能說是她帶大的。
這一背就背到了現在,在汪家管完,就又進毓慶宮,到現在的坤寧宮,這擔子就再也沒能放下。
有時聽這個妹妹說起汪家的事,倒是有許多往事再次湧上心頭。
先帝賜婚下來以後,大哥也不在外麵奔波了,大嫂自然也跟著迴來,說起來,大嫂當時的管家還是跟在她旁邊學的。
她教的第一人。
大嫂不僅能上馬殺敵,這管家也是井井有條的,這家眼看著就是大哥在管,再鬧也鬧不出什麽。
那些姨娘也不敢在大嫂麵前囂張,大嫂做事可直接多了,都是按照軍法來,接手的還算是順利。
迴到眼前,殿選完,汪淑芳就要出宮了,這些日子也培養些感情,也給她準備不少東西讓她帶迴去,還有家裏其他人的,帶迴去一並分了。
皇上是打一棒子,再給一顆棗。
選秀後沒多久,就說皇長子到了該選伴讀的年齡,讓各家適齡的都報上來,當了伴讀,不管怎麽樣,都能有份穩穩的前程,就算出頭都比人家容易。
皇子選伴讀也不是隨便挑,家世,孩子本身的才能,都要一一考量。
這下,隻要家裏有適齡孩子的都動心了。
將目光放在大皇子身上時,就發現,還真是不簡單,年紀雖不大,但在上書房的師傅嘴裏,都說是天資聰慧,穎悟絕倫,都快誇成神童降世。
能在上書房當師傅的,不僅學識好,身上的官職也不低,看在皇子這個身份上可能會誇誇。
但能說出堪比神童的話來,就不會是隻看在麵子上,才說這違心的話。
既然後宮這條路行不通了,倒有人想著曲線救國,從大皇子身邊下手,好像也是條不錯的路,且,大皇子現在可沒外家人能親近。
明貴妃這裏已經有了現成的地位和皇子,要是送自家姑娘進去,能不能出頭另說,有沒有那福氣生皇子,那也是件玄之又玄的事。
這兩者也都有好有壞,沒有親緣關係,總是隔了一層,皇帝就這麽輕飄飄拋下一個消息,大臣們心裏是波瀾起伏。
挑伴讀也是報上來才挑,還專門編成冊子。
皇帝窩在華陽宮,還讓齊姣過來一起看看,要選哪個做伴讀。
那冊子也不薄,和選秀的估計有的一比。
記的也很詳細,身高相貌,親緣情況。
之前長寧去上書房時才五歲,年齡不夠,也沒能顧的上伴讀這事,就是幾個小太監跟著就好。
看皇帝這樣,估計是早就將這事給想好了,就等著現在派上用場。
沒當皇帝多久,那帝王心機已經是一套一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