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華容道設伏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容,扼守漢水連接江陵的要衝之上,我軍雖有三千軍士駐紮,可一旦朱桓領兵三萬突襲,壓力著實不小,若華容被占,吳軍便能打通南郡北邊的糧草通道,後續的物資補給也將源源不斷。”戚繼光沉聲道。
諸葛亮讚許的點點頭,“不錯,而且華容一旦失守,我南郡大營的東北方向土地都將被吳軍所控,昨日我算算時間,再過一兩個月,那東北風便要吹來了……”
戚繼光心中一凜,瞬間明白了諸葛亮未盡之言。
東北風一起,吳軍若已占據華容,憑借風向優勢,無論是用火攻還是水軍突襲,都將給南郡大營帶來巨大威脅。
戚繼光拱手道:“丞相之意,是陸遜想借這風向與華容之地利,對我南郡大營發起致命一擊?”
諸葛亮微微頷首,目光望向營帳外,似穿透層層屏障,看向遠方戰局:
“大抵是這樣,陸遜心思縝密,我料想他派遣朱桓大張旗鼓的南下攻打長沙,其實是為了迷惑我軍,真實意圖定是為了讓其轉道北上,攻取華容。”
“日前我軍雖隻是小勝一場,但元敬連斬東吳二將,吳軍士氣低落,陸遜自然也想尋找時機找迴場子,提高士氣。”
這時,一直沉默的陳到上前一步,抱拳道:“丞相,既然我們已識破了陸遜的計謀,不如立刻增派援軍前往華容,加強防守?”
諸葛亮輕撫胡須,微笑說道:
“增派援軍是必然之舉,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若我們太過明顯地往華容大量調兵,陸遜便會察覺到計謀敗露,從而改變策略。”
“況且,如今我大漢主力皆在南陽,由陛下統率與魏國主力對峙,南郡這裏,我軍總兵力還處於劣勢,任何的調兵遣將,都當謹慎。”
陳到眉頭微皺,麵露不解之色,追問道:“丞相,可若不增派足夠兵力,僅靠華容現有的三千軍士,如何能抵擋朱桓的三萬大軍?”
諸葛亮抬眸,解釋道:
“莫急,你們且看,華容城外二十裏,有一處陸路通往華容的必經之路,名曰:華容道,此地地勢極為險峻,兩側高山聳立,中間道路狹窄,實乃天然的伏擊之所。”
“當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兵敗向北邊瘋狂逃竄時,雲長就是在此道之上,義釋了曹操。”
“我們無需派遣大量兵力前往華容城正麵防守,隻需挑選五千精兵,在華容道設下埋伏,便可事半功倍。”
諸葛亮一番話後,戚繼光便明白了諸葛亮的意圖,於是他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躍躍欲試,高聲請戰:
“丞相,末將願領五千精兵,前往華容道設伏。”
諸葛亮目光溫和地看向戚繼光,微微點頭:“元敬,你善戰且心思縝密,我本就有意派你前往。”
戚繼光鄭重道:“如此,那就多謝丞相了,丞相放心,末將當全力以赴,以確保伏擊萬無一失。”
陳到一聽,心中急切,也上前一步,抱拳道:“丞相,元敬此前已連斬潘璋、謝旌二將,立下赫赫戰功,此次華容道伏擊,就讓末將去吧,末將定不負丞相所望,隻要那朱桓敢來,末將定在華容道殺得吳軍片甲不留!”
諸葛亮微笑著擺了擺手,語氣溫和卻又不容置疑:“叔至,莫要心急,本相對你另有安排……”
……
當晚,戚繼光領五千精兵悄悄的離開南郡大營。
五千人雖然不多,但為了防止被吳軍探子察覺,戚繼光先帶著這五千人向西而去,做出一副迴師江陵的樣子。
到了第二天夜晚,部隊生火造飯,填飽肚子後,戚繼光所部立刻調轉方向,向北邊的華容道疾馳而去。
……
另一邊,朱桓領兵南下,行至洞庭湖北岸,洪湖以南處,他下令停止行軍,全軍就地生火做飯。
朱桓這三萬人皆是江東精銳,正兒八經的江東子弟兵,此處他為主將,麾下數員副將皆是他江東朱家之人。
對於潘璋、謝旌的死,朱桓不以為然,兩個泥腿子死了便死了,沒什麽大不了的。
朱桓作為江東朱家的代表人物,多年來有潘璋這麽一個泥腿子在官職上和他平起平坐,朱桓心裏多有不舒服。
在他眼裏,江東除了孫氏之外,就應該是四大世家說了算,這些出身低微之人,根本不配與他同列。
如今借那蜀將之手,將這些人清理了,也算是一件好事。
隻是可惜,那姓戚的蜀將竟然沒有將嚴世蕃那賊子一同斬殺了,都怪那多管閑事的步騭。
近幾個月江東有傳言,周瑜長子周循體弱多病,如今臥病在床,其妻孫魯班因時常找嚴世蕃購買香皂。
一來二去,那孫魯班好似和嚴世蕃多有曖昧之舉,幫其僚屬在建業、武昌兩地大量售賣香皂。
孫權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管不問。
想到嚴世蕃,朱桓氣得牙根癢癢,那孫魯班眼睛是瞎了嗎?紅杏出牆也不是這麽出的……
竟然看上嚴世蕃這狗一樣的東西,就嚴世蕃那小身板,能榨得出幾斤油?
朱桓滿心的憤懣無處發泄,隻能在心底暗暗咒罵。
這時,帳簾一挑,他的兒子朱異快步走進來,臉上帶著疑惑之色,拱手問道:
“爹,孩兒聽聞您下令,讓軍隊吃飽飯以後後軍變前軍,晝伏夜出,急行軍北上,可我們此番出征,不是要南下攻伐長沙嗎?為何突然改變行軍方向?”
朱桓正滿心煩躁,聽到朱異這句“爹”,更是火上澆油,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來怒目而視:
“朱異!我跟你說過多少次,行軍打仗之時,沒有什麽爹,軍中隻論職務,你還有沒有規矩?”
朱異被朱桓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娘的,這老東西,今日不知吃了什麽,火氣這麽大?
心裏罵歸罵,朱異還是趕忙單膝跪地,低頭說道:“將軍恕罪,末將一時失言,隻是這行軍方向突變,末將實在疑惑,還望將軍明示。”
朱桓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指了指營帳中的輿圖,接著將此行真正目的道出。
聞言,朱異趕緊挺直身子,接著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說道:
“原來是這樣……將軍果然深謀遠慮,大都督與將軍這聲東擊西之計,實在是妙不可言。”
朱異懶得再去提什麽意見,你是爹,又是全軍主帥,你說什麽就是什麽咯,我使勁誇你就是了,別沒罵找罵。
朱桓聽了這番話,臉色稍緩,心中的怒火也消了幾分,他微微仰頭,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但還是故作嚴肅地說道:
“哼,你小子要好好和伯言好好學習如何領兵打仗,你若能學到伯言三成本事,為父也可以放心將朱家交給你了。”
朱異連忙點頭,陪笑道:“將軍說的是,末將一定謹言慎行,好好磨練自己,不辜負將軍的期望。”
朱桓臉色緩和許多,又開口道:
“罷了,你我父子,雖在軍中,你叫我將軍,確實顯得有些生分,以後若在軍中,你叫本將父帥吧。”
朱異忙不迭點頭:“是,父帥!”
……
諸葛亮讚許的點點頭,“不錯,而且華容一旦失守,我南郡大營的東北方向土地都將被吳軍所控,昨日我算算時間,再過一兩個月,那東北風便要吹來了……”
戚繼光心中一凜,瞬間明白了諸葛亮未盡之言。
東北風一起,吳軍若已占據華容,憑借風向優勢,無論是用火攻還是水軍突襲,都將給南郡大營帶來巨大威脅。
戚繼光拱手道:“丞相之意,是陸遜想借這風向與華容之地利,對我南郡大營發起致命一擊?”
諸葛亮微微頷首,目光望向營帳外,似穿透層層屏障,看向遠方戰局:
“大抵是這樣,陸遜心思縝密,我料想他派遣朱桓大張旗鼓的南下攻打長沙,其實是為了迷惑我軍,真實意圖定是為了讓其轉道北上,攻取華容。”
“日前我軍雖隻是小勝一場,但元敬連斬東吳二將,吳軍士氣低落,陸遜自然也想尋找時機找迴場子,提高士氣。”
這時,一直沉默的陳到上前一步,抱拳道:“丞相,既然我們已識破了陸遜的計謀,不如立刻增派援軍前往華容,加強防守?”
諸葛亮輕撫胡須,微笑說道:
“增派援軍是必然之舉,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若我們太過明顯地往華容大量調兵,陸遜便會察覺到計謀敗露,從而改變策略。”
“況且,如今我大漢主力皆在南陽,由陛下統率與魏國主力對峙,南郡這裏,我軍總兵力還處於劣勢,任何的調兵遣將,都當謹慎。”
陳到眉頭微皺,麵露不解之色,追問道:“丞相,可若不增派足夠兵力,僅靠華容現有的三千軍士,如何能抵擋朱桓的三萬大軍?”
諸葛亮抬眸,解釋道:
“莫急,你們且看,華容城外二十裏,有一處陸路通往華容的必經之路,名曰:華容道,此地地勢極為險峻,兩側高山聳立,中間道路狹窄,實乃天然的伏擊之所。”
“當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兵敗向北邊瘋狂逃竄時,雲長就是在此道之上,義釋了曹操。”
“我們無需派遣大量兵力前往華容城正麵防守,隻需挑選五千精兵,在華容道設下埋伏,便可事半功倍。”
諸葛亮一番話後,戚繼光便明白了諸葛亮的意圖,於是他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躍躍欲試,高聲請戰:
“丞相,末將願領五千精兵,前往華容道設伏。”
諸葛亮目光溫和地看向戚繼光,微微點頭:“元敬,你善戰且心思縝密,我本就有意派你前往。”
戚繼光鄭重道:“如此,那就多謝丞相了,丞相放心,末將當全力以赴,以確保伏擊萬無一失。”
陳到一聽,心中急切,也上前一步,抱拳道:“丞相,元敬此前已連斬潘璋、謝旌二將,立下赫赫戰功,此次華容道伏擊,就讓末將去吧,末將定不負丞相所望,隻要那朱桓敢來,末將定在華容道殺得吳軍片甲不留!”
諸葛亮微笑著擺了擺手,語氣溫和卻又不容置疑:“叔至,莫要心急,本相對你另有安排……”
……
當晚,戚繼光領五千精兵悄悄的離開南郡大營。
五千人雖然不多,但為了防止被吳軍探子察覺,戚繼光先帶著這五千人向西而去,做出一副迴師江陵的樣子。
到了第二天夜晚,部隊生火造飯,填飽肚子後,戚繼光所部立刻調轉方向,向北邊的華容道疾馳而去。
……
另一邊,朱桓領兵南下,行至洞庭湖北岸,洪湖以南處,他下令停止行軍,全軍就地生火做飯。
朱桓這三萬人皆是江東精銳,正兒八經的江東子弟兵,此處他為主將,麾下數員副將皆是他江東朱家之人。
對於潘璋、謝旌的死,朱桓不以為然,兩個泥腿子死了便死了,沒什麽大不了的。
朱桓作為江東朱家的代表人物,多年來有潘璋這麽一個泥腿子在官職上和他平起平坐,朱桓心裏多有不舒服。
在他眼裏,江東除了孫氏之外,就應該是四大世家說了算,這些出身低微之人,根本不配與他同列。
如今借那蜀將之手,將這些人清理了,也算是一件好事。
隻是可惜,那姓戚的蜀將竟然沒有將嚴世蕃那賊子一同斬殺了,都怪那多管閑事的步騭。
近幾個月江東有傳言,周瑜長子周循體弱多病,如今臥病在床,其妻孫魯班因時常找嚴世蕃購買香皂。
一來二去,那孫魯班好似和嚴世蕃多有曖昧之舉,幫其僚屬在建業、武昌兩地大量售賣香皂。
孫權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管不問。
想到嚴世蕃,朱桓氣得牙根癢癢,那孫魯班眼睛是瞎了嗎?紅杏出牆也不是這麽出的……
竟然看上嚴世蕃這狗一樣的東西,就嚴世蕃那小身板,能榨得出幾斤油?
朱桓滿心的憤懣無處發泄,隻能在心底暗暗咒罵。
這時,帳簾一挑,他的兒子朱異快步走進來,臉上帶著疑惑之色,拱手問道:
“爹,孩兒聽聞您下令,讓軍隊吃飽飯以後後軍變前軍,晝伏夜出,急行軍北上,可我們此番出征,不是要南下攻伐長沙嗎?為何突然改變行軍方向?”
朱桓正滿心煩躁,聽到朱異這句“爹”,更是火上澆油,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來怒目而視:
“朱異!我跟你說過多少次,行軍打仗之時,沒有什麽爹,軍中隻論職務,你還有沒有規矩?”
朱異被朱桓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娘的,這老東西,今日不知吃了什麽,火氣這麽大?
心裏罵歸罵,朱異還是趕忙單膝跪地,低頭說道:“將軍恕罪,末將一時失言,隻是這行軍方向突變,末將實在疑惑,還望將軍明示。”
朱桓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指了指營帳中的輿圖,接著將此行真正目的道出。
聞言,朱異趕緊挺直身子,接著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說道:
“原來是這樣……將軍果然深謀遠慮,大都督與將軍這聲東擊西之計,實在是妙不可言。”
朱異懶得再去提什麽意見,你是爹,又是全軍主帥,你說什麽就是什麽咯,我使勁誇你就是了,別沒罵找罵。
朱桓聽了這番話,臉色稍緩,心中的怒火也消了幾分,他微微仰頭,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但還是故作嚴肅地說道:
“哼,你小子要好好和伯言好好學習如何領兵打仗,你若能學到伯言三成本事,為父也可以放心將朱家交給你了。”
朱異連忙點頭,陪笑道:“將軍說的是,末將一定謹言慎行,好好磨練自己,不辜負將軍的期望。”
朱桓臉色緩和許多,又開口道:
“罷了,你我父子,雖在軍中,你叫我將軍,確實顯得有些生分,以後若在軍中,你叫本將父帥吧。”
朱異忙不迭點頭:“是,父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