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防範於未然
婆癱公瘸?我有係統糧滿倉旺全家 作者:十月楓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錦繡去了灶房,田婆子已經做好了早飯。
謝老頭去村子轉了一圈迴來,那幾家人在祠堂過了一夜,無人受傷,隻是家被颶風吹塌了,萬幸命還在,秋收的糧食也保存下來了,往後村裏人還會幫忙重建茅草屋。
李家送來冰粉分成後,將掙到的利潤給家裏置辦了一輛牛車,謝二勇不用再去送冰粉。
今日牛車和驢車都空置。
錦繡和謝錦南吃過早飯,一人趕一輛車到鎮上采購糧食。
一夜過去。
遠處的農田成了一片汪洋,河流水位暴漲。
隨處可見被吹倒的樹木。
通往鎮上的道路上滿是積水,渾濁不堪,漂浮著各種雜物,還有斷掉的樹幹枝葉攔路。
到了鎮上,街道兩旁許多店鋪的招牌都被吹落了,有些門窗破碎,貨物散落一地。
兩人直奔糧鋪,糧食早被轉移了,夥計才搬運糧食迴來,所幸不影響購買。
各種白米白麵粗糧粗麵,買買買,將驢車和牛車裝得滿滿,運到小巷無人處,錦繡全部收進空間。
如此將幾家糧鋪都買了個遍,加上以往囤積的糧食,錦繡空間裏的糧食,足夠一家人吃十年了。
台風過去的第十天,似乎沒有對大瀝村造成什麽影響。
經曆狂風肆虐的村子看起來有些淩亂,好在秋收已過,整體並未遭受重創。
隻有那幾戶住茅草屋的人家,房屋被颶風吹塌,好在糧食安然無恙,人員也都平安無事。
“這次多虧村長提醒及時,我們才能躲過一劫。”
“哎,今年靠采菌菇藥材掙到些錢,本來還猶豫著要不要蓋新房子,這下不蓋都不行了。”
“得蓋,不是每次來颶風都那麽好運的。”
漢子們正在幫助受災的幾戶人家重建茅草屋,宋建國也在現場,指了指幫忙搭框架的謝錦南。
“你們啊,最該感謝謝家大郎,颶風來了,是他及時提出建議,現在颶風過去,你們的屋塌了,全靠大郎之前收購讓大家都掙到錢,你們才能起新房。”
“村長說得在理,謝大郎,謝謝你。”
“以後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盡管開口。”
在場所有人目光投向謝錦南,紛紛道謝。
謝錦南淡淡點頭:“各位叔伯客氣了,都是一個村的,本就該互幫互助。”
所有人再次投入到屋子重建工作。
就在這時。
謝小玉如風一般跑來,
“大哥,家裏來客人了,嫂嫂讓你迴去。”
謝錦南迴到家,看到院中穿著灰藍長袍的梁建文。
他大步上前:“梁兄,好久不見。”
梁建文一看到謝錦南便搖頭捂住胸口,一副痛心的模樣:“謝兄可真不夠意思,說好有空再聚,我左等右等,脖子都望長了,也不見謝兄來找,我隻能冒昧登門了。”
謝錦南一聽,知他在開玩笑,抱拳賠笑:“家裏瑣事繁多,一直未有機會,梁兄莫怪。”
“不怪不怪,還未恭喜謝兄喜迎新居。”
三人一起走進堂屋。
錦繡奉上茶,見梁建文笑嗬嗬春風滿麵的,打趣道:“上次在鎮上瞧見梁公子去相看,莫不是好事將近?“
梁建文斯文的臉上瞬間浮起一抹紅暈,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嫂子就別打趣我了,說起此事,哎,無奈。”
謝錦南挑眉:“哦,難道個中還有什麽緣由?”
梁建文挺直胸脯,豪情萬丈道:“男兒誌在四方,當以考取功名為重,我一直想做出一番事業,再考慮成家。”
遂又一頹,“我爹娘卻不這麽想,總是催我早日娶妻生子,也好給家裏延續香火。”
錦繡捂嘴笑道:“都說成家立業,成家在前,伯父伯母的想法不無道理。”
梁建文輕歎:“我理解爹娘的苦心,隻是不想因兒女情長耽誤了,我一心想在科舉上有所建樹,過早成家,難免會分心。”
謝錦南拍了拍他的肩膀:“梁兄有此壯誌,令人欽佩。不過,成家與立業並非不可兼得,若能有一位好女子與你相互扶持,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梁建文一愣,眼神揶揄地在兩口子之間掃視一眼:“瞧嫂子賢良淑德,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也難怪謝兄如此感慨。”
謝錦南唇角漾開一抹笑意,眼神不離錦繡:“自然,有了心愛的人,更有動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空氣中頓時彌漫著粉紅色泡泡。
梁建文瞪大眼,感覺自己吃了一嘴狗糧。
“梁公子不若留下來吃午飯吧。”錦繡道。
錦繡的手藝梁建文是嚐過的,和酒樓比起來都不遜色,他欣喜答應。
快到正午。
錦繡迴灶間準備午飯。
同窗二人閑聊片刻,梁建文放下手中茶盞,說道:“錦南兄是否收到消息,日前羅州颶風來襲,威力甚是巨大,房屋倒塌無數,糧食也沒了,有難民往南邊兒來了。”
“竟有此事,未曾聽說!”謝錦南麵色變得凝重,“以我之見,颶風與旱災雪災不同,並非長期肆虐,隻要當地官員積極作為,及時開倉賑災,組織百姓重建房屋,不該出現如今的局麵。”
造成如今的局麵,那就隻有一個可能。
梁建文深以為然,神情憤慨,“謝兄所言極是,隻怕是地方官屍位素餐,不管百姓死活,任由災情惡化,至使難民無奈逃竄。”
謝錦南目光中透著思索:“也不知有多少難民,官府可有相應的應對舉措?”
又道:“無論難民是否湧入雷州,影響是必然的,梁兄可得多做準備。”
梁建文吃過午飯便告辭離開。
謝錦南和家裏說起,羅州遭遇颶風,有難民往南邊兒來了。
目前羅州是何情況,有多少難民,尚未可知。
謝二勇一臉思索:“羅州離我們這兒遠著呢,家裏又有這麽多糧食,應該不用擔心吧。”
謝錦南搖頭:“不,我們要防範於未然。”
羅州南靠雷州和青州,要是有難民往雷州而來,很快就能到達。
沈知府是個好官,若情況不嚴重,定會收留妥善安排難民。
謝老頭去村子轉了一圈迴來,那幾家人在祠堂過了一夜,無人受傷,隻是家被颶風吹塌了,萬幸命還在,秋收的糧食也保存下來了,往後村裏人還會幫忙重建茅草屋。
李家送來冰粉分成後,將掙到的利潤給家裏置辦了一輛牛車,謝二勇不用再去送冰粉。
今日牛車和驢車都空置。
錦繡和謝錦南吃過早飯,一人趕一輛車到鎮上采購糧食。
一夜過去。
遠處的農田成了一片汪洋,河流水位暴漲。
隨處可見被吹倒的樹木。
通往鎮上的道路上滿是積水,渾濁不堪,漂浮著各種雜物,還有斷掉的樹幹枝葉攔路。
到了鎮上,街道兩旁許多店鋪的招牌都被吹落了,有些門窗破碎,貨物散落一地。
兩人直奔糧鋪,糧食早被轉移了,夥計才搬運糧食迴來,所幸不影響購買。
各種白米白麵粗糧粗麵,買買買,將驢車和牛車裝得滿滿,運到小巷無人處,錦繡全部收進空間。
如此將幾家糧鋪都買了個遍,加上以往囤積的糧食,錦繡空間裏的糧食,足夠一家人吃十年了。
台風過去的第十天,似乎沒有對大瀝村造成什麽影響。
經曆狂風肆虐的村子看起來有些淩亂,好在秋收已過,整體並未遭受重創。
隻有那幾戶住茅草屋的人家,房屋被颶風吹塌,好在糧食安然無恙,人員也都平安無事。
“這次多虧村長提醒及時,我們才能躲過一劫。”
“哎,今年靠采菌菇藥材掙到些錢,本來還猶豫著要不要蓋新房子,這下不蓋都不行了。”
“得蓋,不是每次來颶風都那麽好運的。”
漢子們正在幫助受災的幾戶人家重建茅草屋,宋建國也在現場,指了指幫忙搭框架的謝錦南。
“你們啊,最該感謝謝家大郎,颶風來了,是他及時提出建議,現在颶風過去,你們的屋塌了,全靠大郎之前收購讓大家都掙到錢,你們才能起新房。”
“村長說得在理,謝大郎,謝謝你。”
“以後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盡管開口。”
在場所有人目光投向謝錦南,紛紛道謝。
謝錦南淡淡點頭:“各位叔伯客氣了,都是一個村的,本就該互幫互助。”
所有人再次投入到屋子重建工作。
就在這時。
謝小玉如風一般跑來,
“大哥,家裏來客人了,嫂嫂讓你迴去。”
謝錦南迴到家,看到院中穿著灰藍長袍的梁建文。
他大步上前:“梁兄,好久不見。”
梁建文一看到謝錦南便搖頭捂住胸口,一副痛心的模樣:“謝兄可真不夠意思,說好有空再聚,我左等右等,脖子都望長了,也不見謝兄來找,我隻能冒昧登門了。”
謝錦南一聽,知他在開玩笑,抱拳賠笑:“家裏瑣事繁多,一直未有機會,梁兄莫怪。”
“不怪不怪,還未恭喜謝兄喜迎新居。”
三人一起走進堂屋。
錦繡奉上茶,見梁建文笑嗬嗬春風滿麵的,打趣道:“上次在鎮上瞧見梁公子去相看,莫不是好事將近?“
梁建文斯文的臉上瞬間浮起一抹紅暈,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嫂子就別打趣我了,說起此事,哎,無奈。”
謝錦南挑眉:“哦,難道個中還有什麽緣由?”
梁建文挺直胸脯,豪情萬丈道:“男兒誌在四方,當以考取功名為重,我一直想做出一番事業,再考慮成家。”
遂又一頹,“我爹娘卻不這麽想,總是催我早日娶妻生子,也好給家裏延續香火。”
錦繡捂嘴笑道:“都說成家立業,成家在前,伯父伯母的想法不無道理。”
梁建文輕歎:“我理解爹娘的苦心,隻是不想因兒女情長耽誤了,我一心想在科舉上有所建樹,過早成家,難免會分心。”
謝錦南拍了拍他的肩膀:“梁兄有此壯誌,令人欽佩。不過,成家與立業並非不可兼得,若能有一位好女子與你相互扶持,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梁建文一愣,眼神揶揄地在兩口子之間掃視一眼:“瞧嫂子賢良淑德,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也難怪謝兄如此感慨。”
謝錦南唇角漾開一抹笑意,眼神不離錦繡:“自然,有了心愛的人,更有動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空氣中頓時彌漫著粉紅色泡泡。
梁建文瞪大眼,感覺自己吃了一嘴狗糧。
“梁公子不若留下來吃午飯吧。”錦繡道。
錦繡的手藝梁建文是嚐過的,和酒樓比起來都不遜色,他欣喜答應。
快到正午。
錦繡迴灶間準備午飯。
同窗二人閑聊片刻,梁建文放下手中茶盞,說道:“錦南兄是否收到消息,日前羅州颶風來襲,威力甚是巨大,房屋倒塌無數,糧食也沒了,有難民往南邊兒來了。”
“竟有此事,未曾聽說!”謝錦南麵色變得凝重,“以我之見,颶風與旱災雪災不同,並非長期肆虐,隻要當地官員積極作為,及時開倉賑災,組織百姓重建房屋,不該出現如今的局麵。”
造成如今的局麵,那就隻有一個可能。
梁建文深以為然,神情憤慨,“謝兄所言極是,隻怕是地方官屍位素餐,不管百姓死活,任由災情惡化,至使難民無奈逃竄。”
謝錦南目光中透著思索:“也不知有多少難民,官府可有相應的應對舉措?”
又道:“無論難民是否湧入雷州,影響是必然的,梁兄可得多做準備。”
梁建文吃過午飯便告辭離開。
謝錦南和家裏說起,羅州遭遇颶風,有難民往南邊兒來了。
目前羅州是何情況,有多少難民,尚未可知。
謝二勇一臉思索:“羅州離我們這兒遠著呢,家裏又有這麽多糧食,應該不用擔心吧。”
謝錦南搖頭:“不,我們要防範於未然。”
羅州南靠雷州和青州,要是有難民往雷州而來,很快就能到達。
沈知府是個好官,若情況不嚴重,定會收留妥善安排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