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一章 嫁禍
女將在上:王爺放著我來 作者:淺淺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整十來天,拓跋臨韞把心思都放在尋找楚雲這件事情上,以至於在朝堂之上,都很少聽到他的言論。
他這種反常的行為,不僅引起了文武百官的疑惑,再後來幾天,皇帝在上朝的時候,也忍不住會偷偷的看他兩眼。
半月過去,楚雲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這一天,下了早朝以後,拓跋臨韞還沒有走到書房,便停住了腳步,跟在他身後的眾人見他神情肅穆,便也不敢多言。
“楚雲這件事情,暫且把派出的人馬都收迴來。”
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徑自走迴了書房。
皇帝已經發現了他的異常,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就真得像南邵康說的一樣,得不償失了。
在皇帝的眼裏,他一直保持著冷靜沉著的形象,萬一,皇帝知道他為了一個女子如此魂不守舍,那這麽多年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如此想著,拓跋臨韞就坐到案幾前,將目光放在了北侖的地圖上。
北侖的疆土領域,已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腦海,當他看到西楚的時候,眼神裏閃過了一絲複雜。
“也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深邃的眼眸裏,那絲複雜,逐漸變為貪婪。
沒過幾天,拓跋臨韞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啟奏陛下,兒臣以為,現在是攻打西楚的最好時機。”
他剛說到這裏,文武百官就驚訝起來,紛紛在心中猜想,原來,這段時間,五皇子一直沉默,是為了籌劃攻打西楚的事情啊。
皇帝抬起眼皮,饒有興趣的問,“那你說說,為什麽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皇帝顯然覺得他這種說法有些不成熟,所以,給予的態度也像是打聽閑事的一樣。
拓跋臨韞雙膝跪在大殿之上,朗聲說道,“迴陛下的話,兒臣這麽說,是有原因的,眾所周知,南家已被西楚皇帝滿門抄斬,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去了一個勁敵,沒有了南家的守護,西楚就岌岌可危。”
說到這裏,他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的神色也逐漸凝重起來。
“可你要知道,西楚能夠成為第一大國,靠的可不僅僅是南家,那些誓死守衛西楚的世家將軍,也不在少數啊!”
跟皇帝這樣一說,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也敢說話了。
當即,就有一名兵部的官員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臣以為,攻打西楚這件事情,還需要從長計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偌大的西楚,不會因為南家的沒落而動搖分毫。”
拓跋臨韞的眼裏閃過一絲肅殺,隨即又收迴了他的目光。
“陛下,南家的力量之所以不容小覷,是因為他們常年守候在西楚的邊疆,對於邊疆一帶的地形,作戰方式都熟記於心,南家一除,雖然也有替換的軍隊守在那裏,可除了南家的人,對於這個位置,他們誰也坐不穩。”
眾人不再說話了,就連皇帝也清楚,拓跋臨韞說的這是事實。
皇帝的眼眸裏有了動搖之色,拓跋臨韞趁機說道,“兒臣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就是想在他們還沒有成熟之際,打西楚一個措手不及,倘若時機一旦成熟,西楚的邊境必然是固若金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想攻打西楚,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皇帝也清楚,西楚是一塊肥肉,周邊各國都對其虎視眈眈,這幾年,若不是忌憚南家,那些國家早就伸出爪牙了。
沉思許久,皇帝再次看向拓跋臨韞的時候,目光裏已經掩飾不住那灼灼的野心。
拓跋臨韞知道,自己已經說服了皇帝,既然是這樣,那其他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早朝之後,拓跋臨韞剛進書房,就輕聲的咳嗽了一聲。
接著,一個黑衣人便站在了他的麵前。
迅速的在宣紙上寫下了幾個字,他就遞給了那個黑衣人。
“做的幹淨些。”
黑衣人接過紙條以後,看了一眼,很快就消失不見。
書房裏一片寂靜,就好像從來沒有人來過一樣。
拓跋臨韞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不到午時,北侖的京城裏就出現了一個驚天的消息。
“兵部的王大人被人暗殺了,全府上下六十一口,一個也沒有剩!”
“兇手真是殘忍之極,連個七歲的孩子都沒有放過,據說,整個王府都是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啊!”
“這王大人一向為人親和,並沒有聽說過他有什麽仇家,不知道得罪了什麽人才,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
對於這件血案,不僅是京城裏的百姓,就連朝廷裏的官員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暗殺朝廷命官,這可不是一般人敢做的。
沒過多久,又有消息傳來說,王大人遭暗殺這件事情,和被除了名的三皇子拓跋餘聶有關。
在京城最大的茶館裏,人們都在紛紛議論這件事,忽然有一個人壓低了聲音說,“這件事情可沒有你們想的那麽簡單,這個王大人的死,很可能與拓跋餘聶有關。”
聲音不大,但足夠能傳進周圍人的耳朵。
“你說什麽,這是拓跋餘聶幹的?不會吧?”
“快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拓跋餘聶已經被皇室除了名,他去殺王大人幹什麽?”
看到周圍的人都把目光投向自己,那個人才緩聲說道,“據說,拓跋餘聶還沒有被除名的時候,就和這位王大人不和,私底下更是積怨已深,當初,這個三皇子為了自己的名聲,沒有向王大人動手,現在,他已經不是皇室成員,當然可以肆無忌憚了。”
“這麽說,這個拓跋餘聶,豈不是太殘忍了,六十多口啊,他怎麽下得了手?”
他的話剛說完,就有人說,“這人心不足蛇吞象,皇帝正值壯年,他就覬覦皇位,想必是王大人看不慣他的這種行為,才會讓他記恨於心的。”
眾人都是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紛紛為死去的王大人鳴不平,同時,再次提起拓跋餘聶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憤恨。
他這種反常的行為,不僅引起了文武百官的疑惑,再後來幾天,皇帝在上朝的時候,也忍不住會偷偷的看他兩眼。
半月過去,楚雲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這一天,下了早朝以後,拓跋臨韞還沒有走到書房,便停住了腳步,跟在他身後的眾人見他神情肅穆,便也不敢多言。
“楚雲這件事情,暫且把派出的人馬都收迴來。”
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徑自走迴了書房。
皇帝已經發現了他的異常,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就真得像南邵康說的一樣,得不償失了。
在皇帝的眼裏,他一直保持著冷靜沉著的形象,萬一,皇帝知道他為了一個女子如此魂不守舍,那這麽多年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如此想著,拓跋臨韞就坐到案幾前,將目光放在了北侖的地圖上。
北侖的疆土領域,已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腦海,當他看到西楚的時候,眼神裏閃過了一絲複雜。
“也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深邃的眼眸裏,那絲複雜,逐漸變為貪婪。
沒過幾天,拓跋臨韞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啟奏陛下,兒臣以為,現在是攻打西楚的最好時機。”
他剛說到這裏,文武百官就驚訝起來,紛紛在心中猜想,原來,這段時間,五皇子一直沉默,是為了籌劃攻打西楚的事情啊。
皇帝抬起眼皮,饒有興趣的問,“那你說說,為什麽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皇帝顯然覺得他這種說法有些不成熟,所以,給予的態度也像是打聽閑事的一樣。
拓跋臨韞雙膝跪在大殿之上,朗聲說道,“迴陛下的話,兒臣這麽說,是有原因的,眾所周知,南家已被西楚皇帝滿門抄斬,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去了一個勁敵,沒有了南家的守護,西楚就岌岌可危。”
說到這裏,他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的神色也逐漸凝重起來。
“可你要知道,西楚能夠成為第一大國,靠的可不僅僅是南家,那些誓死守衛西楚的世家將軍,也不在少數啊!”
跟皇帝這樣一說,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也敢說話了。
當即,就有一名兵部的官員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臣以為,攻打西楚這件事情,還需要從長計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偌大的西楚,不會因為南家的沒落而動搖分毫。”
拓跋臨韞的眼裏閃過一絲肅殺,隨即又收迴了他的目光。
“陛下,南家的力量之所以不容小覷,是因為他們常年守候在西楚的邊疆,對於邊疆一帶的地形,作戰方式都熟記於心,南家一除,雖然也有替換的軍隊守在那裏,可除了南家的人,對於這個位置,他們誰也坐不穩。”
眾人不再說話了,就連皇帝也清楚,拓跋臨韞說的這是事實。
皇帝的眼眸裏有了動搖之色,拓跋臨韞趁機說道,“兒臣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就是想在他們還沒有成熟之際,打西楚一個措手不及,倘若時機一旦成熟,西楚的邊境必然是固若金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想攻打西楚,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皇帝也清楚,西楚是一塊肥肉,周邊各國都對其虎視眈眈,這幾年,若不是忌憚南家,那些國家早就伸出爪牙了。
沉思許久,皇帝再次看向拓跋臨韞的時候,目光裏已經掩飾不住那灼灼的野心。
拓跋臨韞知道,自己已經說服了皇帝,既然是這樣,那其他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早朝之後,拓跋臨韞剛進書房,就輕聲的咳嗽了一聲。
接著,一個黑衣人便站在了他的麵前。
迅速的在宣紙上寫下了幾個字,他就遞給了那個黑衣人。
“做的幹淨些。”
黑衣人接過紙條以後,看了一眼,很快就消失不見。
書房裏一片寂靜,就好像從來沒有人來過一樣。
拓跋臨韞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不到午時,北侖的京城裏就出現了一個驚天的消息。
“兵部的王大人被人暗殺了,全府上下六十一口,一個也沒有剩!”
“兇手真是殘忍之極,連個七歲的孩子都沒有放過,據說,整個王府都是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啊!”
“這王大人一向為人親和,並沒有聽說過他有什麽仇家,不知道得罪了什麽人才,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
對於這件血案,不僅是京城裏的百姓,就連朝廷裏的官員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暗殺朝廷命官,這可不是一般人敢做的。
沒過多久,又有消息傳來說,王大人遭暗殺這件事情,和被除了名的三皇子拓跋餘聶有關。
在京城最大的茶館裏,人們都在紛紛議論這件事,忽然有一個人壓低了聲音說,“這件事情可沒有你們想的那麽簡單,這個王大人的死,很可能與拓跋餘聶有關。”
聲音不大,但足夠能傳進周圍人的耳朵。
“你說什麽,這是拓跋餘聶幹的?不會吧?”
“快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拓跋餘聶已經被皇室除了名,他去殺王大人幹什麽?”
看到周圍的人都把目光投向自己,那個人才緩聲說道,“據說,拓跋餘聶還沒有被除名的時候,就和這位王大人不和,私底下更是積怨已深,當初,這個三皇子為了自己的名聲,沒有向王大人動手,現在,他已經不是皇室成員,當然可以肆無忌憚了。”
“這麽說,這個拓跋餘聶,豈不是太殘忍了,六十多口啊,他怎麽下得了手?”
他的話剛說完,就有人說,“這人心不足蛇吞象,皇帝正值壯年,他就覬覦皇位,想必是王大人看不慣他的這種行為,才會讓他記恨於心的。”
眾人都是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紛紛為死去的王大人鳴不平,同時,再次提起拓跋餘聶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