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新鄭,中軍大營,李顯正在批複著一些軍中事物,他這一路乃是從魏國鶴州而出,轉道攻擊韓國之後的臨州,雖然魏國自國主以下皆降於秦,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魏國當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不穩定因素在裏麵的,這還需要時間,需要李顯的整理,而不論是魏國三州,還是晉國三州之地,李顯皆是一致地托付給了蒙恬。


    也因此,可以說,李顯的這十萬大軍的糧道則完全是掌握在魏國人的身上,成如韓之大將金明所說那般,一旦魏國亂起來之後,那麽李顯的這十萬大軍則必陷入缺糧,又被人截斷了後路的險境當中去。


    但,李顯相信蒙恬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戰力。


    李顯就是打著一個乘其它國還沒反映過來之前,就把個韓國給滅了。


    所以,他給梁寬,王翦二支大軍主將的將令都是一個月之內,必須拿下各自負責的州,以打通三州之間的糧道,然後三軍匯師渡過黃河以擊河東的洛州。


    (韓國地圖大致解說:韓國就是一個夾黃河兩岸的小國,河西是澠州,臨州,梁州三州,上至長治市,左到臨汾市,右至焦作,河東的就是整個洛州,一個以洛陽為中心左起三門峽,右至鄭州,下到平頂山,上以黃河為界的州。韓國與秦國以函穀關為界,以汾水劃分國界。因為網站不能傳地圖上來,所以沒辦法之下,暫時就這麽解說一下,如果有實在不清楚的,可以打開中國地圖看看。)


    此時,李顯這一路的先峰大將白起,已經領軍一萬,攻破新鄭城,正一邊分兵橫掃周遭縣城,一邊準備著攻取臨州州城成皋。


    ~~~~~~~~~~~~~~~~~~~~~~~~~~~~~~~~~~~~~~~~~~~~~~~~~~~~~~~~~~~~~~~~~~~!


    輕皺了皺眉頭,李顯略微有些沉重的看著手上這一卷細紙,這是麻九剛通過一些渠道而傳來的信息,大宛國國主吉利反了,第二個不好的消息是那蜀國的劉康這一次不知道吃錯了什麽藥,竟然也敢舉兵二十萬出蜀道而攻準備攻取秦國的肅州。


    秦,亂了。。。


    好在,唯一一個可喜的消息就是這亂隻在秦地以外的地方亂,秦之本地以及新得的晉,魏二國六州之地都還沒有絲毫的亂起現像。


    “哼。。一群癡心妄想之徒。”


    蜀國之亂與那塞外草原烏恆族之亂,這等事情再沒有確切的消息之前,李顯並不能夠確認是怎麽迴事,但是,以李顯之智自然是分析得這出來,這事情八成都與韓朝中那位韓順公陸準有關。


    秦之地畢竟之有六州,民不過千萬,雖然秦國經過李顯這麽多年的發展,早已經是今非昔比,但是,以不過千萬之名,養八十萬帶甲之士,以秦國那原本已經贏弱到快要崩潰的底子,李顯能保持住這八十萬將士不崩潰已經是通天的手段了。


    八百萬名養八十萬將士,這就是十比一的比例,等於是十個大秦百姓,就要養一個兵,而這十個大秦百姓裏,可是連老弱病殘婦儒等等一起算起去的。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其中的難度到底有多大,若不是這些年李顯通過逐步的壓榨董,舒二家以及靠著麻九這三家的財力支持,李顯又如何能頂得住這般巨大的經濟壓力。


    而這一次李顯之所以這般大膽的讓梁寬直接調兵三十萬東出函穀關而來,這並不是李顯魯莽,而是完全經過李顯鄭重考慮過的。


    靠著李斯的毒計,騙過了韓,魏,晉三國,也騙過了整個天下的諸侯,而靠著李斯這一毒計,李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開了晉國之國門,去掉韓,魏,晉這個鐵三角盟友國的一大強力份子。


    而魏國曹評為何會投降的這般爽快?為何?當真是以為李顯武功赫赫而嚇到了那曹評了嗎?


    如果你是這般想的那就錯了,而且是大錯大錯了,能為一國之開國太祖者,又有哪一個是簡單的人物?


    就說那晉國之太祖司馬相如你以為他是真的被李顯逼得沒辦法,真正的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方才選擇自刎於殿前,而堅決不做那降臣嗎?


    不是這樣的,以司馬相如之聰慧,他自然知道晉國若是為秦王李顯攻破,那麽,那司馬家估計真的是要什麽都沒有了,秦王之李顯,對於晉之司馬家的嫉恨,特別是對他司馬相如的忌憚,那是根深地固的,就算司馬相如降了李顯,等待他的命運仍然是會被李顯一刀給殺了。


    所以,司馬相如選擇了自刎於大殿之前,這樣,在城破之後,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為了秦國的未來,李顯就不得不選擇讓司馬相如的後代活下來。


    這是一種仁義的表現,是一種有容乃大的大胸懷,就算是做個樣子,李顯也必須讓那司馬家的人活下來。


    這就是司馬相如的算計,而相對於司馬相如來說,魏太祖曹評一直以來表現的老邁昏聵無能,比之司馬相如來說,他存活下來的機率卻是要大得多,何況前麵已經死了一個國主司馬相如了,他曹評就不用再去死了,何況,他魏國今年因為受到蝗蟲的災害也確實嚴重了些,有那秦國人幫他們出糧以安撫民心,出兵以幫他們征剿甲方盜匪,他曹評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魏太祖曹評看似被李顯的軍威給嚇破了膽而很是沒骨氣的投降了李顯,可是,若是李顯的大軍在韓國的國土上戰事稍有不順,曹評這位曾經的魏國開國大帝保證會第一個反了。


    因為他魏國隻是投降了,國力根本就沒有受到半點的影響。


    這其中的種種種種,李顯心裏自然是門兒清,國與國之戰有的時候拚的並不是國力,而更是一種政治智慧。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李顯毅然的下令一直鎮守於函穀關的梁寬,舉兵三十萬,東出函穀關,與王翦,及李顯本人這一路大軍形成四麵開花之勢,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潰韓朝的防守,占據韓朝之城。


    對於那蜀國以及那烏恆國的一些叛亂,雖然國內剩下的兵馬甚至於都不足四十萬,而且還被李顯調給肅州蕭謹十五萬的兵馬,而為了鎮守新得的晉,魏二國六州之地,李顯又分派了近二十萬的兵馬給蒙恬,可以說此刻,在秦國國內真正能拿得出手來抵抗那烏恆國的兵力甚至於都不足十萬。


    可是,李顯對於自己的判斷卻仍然是一片清明。


    近五十萬大軍,兵圍韓城,以王剪,白起,李斯三將之能,加上梁寬這員累世當朝宿將,區區韓國,就算有那麽幾位驚才絕豔之輩那又如何?


    他們,也隻能是成為我大秦國諸多大將們的踏腳石而已,其作用,無非也就是再一次提高秦王帳下諸多大將們的名聲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染大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染大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染大秦並收藏血染大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