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方知命出奇謀克水洞


    劉惠恕


    且說黃義明命先鋒將楊三槍試攻水洞不利,損失慘重,知水洞不能強攻,急派楊曉黎、龍宗道二將返好古城接奇技館館長方知命來前線籌謀戰事,又派關向雲統領第三軍加緊把守水洞洞口,防止敵軍偷及毀壞船隻。自楊曉黎、龍宗道二將行後,敵將水上雄確曾帶人趁夜幾度偷襲水洞洞口,欲焚毀停靠於水洞洞口的大批戰船,但都被關向雲率將士用亂箭射迴。原來水上雄自挫敗楊三槍的試攻後,發現再無來兵進攻水洞關卡,心知黃義明不會再上當,頗悔當初在水洞入口留下了大批戰船誘敵,卻終成自己守洞的心腹之患。因此幾次派兵前來偷襲,想將這批戰船毀去,卻均無結果。


    而楊曉黎、龍宗道二將這邊,自接令後,各騎戰馬,日夜兼程地趕赴好古城。由於駐好城的兵部尚書楊忠良,事先已接黃義明的飛鴿傳函,知軍情十萬火急,不敢有誤,已帶兵親自護送奇技館館長方知命送至牛角關。二將與楊尚書在牛角關,當著新任關長鄔金剛的麵進行了軍任交割。此後楊忠良返好古城,而楊曉黎、龍宗道二將則護送方知命星夜兼程地趕往桃花源。


    黃義明見方知命到來後,十分高興,將戰場困境相告,又陪同方知命上水洞洞口觀望戰場形勢。方知命觀罷水洞情況後說道:元帥勿憂,水道中被敵將暗設利鋼飛輪,隻要將水洞出水口暫時攔壩抬高,使水勢倒流,在水中布滿腐草、樹葉、草根、棉絮等雜物,將飛輪軸承塞住,使之不能輪動即可。但要在五十裏水道中廣布腐草、樹葉、草根、棉絮等雜物,必須以船相載。而船行水中,則會被利鋼飛輪鑿穿船底,導致船毀人亡。所以必須打造出一批不懼飛輪鑿底的鐵船。我見水洞入口處頗多木船,隻是不知附近是否有鐵礦?如有,可在此洞口臨時設爐冶煉,將這一批木船注入鐵殼內心即可。


    聽罷方知命的建議,黃義明十分高興,急讓手下請新任桃花源源長方似海前來議事。而方似海迴複附近山頭即有鐵礦,桃花源民眾用鐵均由此山開采,並特地請來了當地鐵匠,幫助黃義明在水洞洞口設爐冶煉。黃義明則請士兵隨同當地鄉民上山采礦,方知命則根據每船大小比例臨時製圖,叫鐵匠幫助鑄造木船的鐵殼內心,隨鑄隨淬,又叫士兵們相助,置於船上。


    如此一連十日,被敵將水上雄故意留於水洞入口用以誘敵的數百艘木船,均已被方知命注入了鐵殼內心。黃義明十分高興,當晚舉行宴會為方知命慶功,又委托龍宗道次日一早帶一支小部隊護送方知命返好古城。同時又向眾將下令:明晨各軍從附近廣搜腐草、樹葉、草根、棉絮等雜物置於船上,船行水中,隻要一遇飛輪鑿船,便拋下雜物拋下,塞住飛輪的軸承。眾將齊答遵令。


    且說次日晨起炊後,龍宗道送走方知命,眾將則開始做作戰準備,廣置腐草等雜物,置於船上,又將木排、巨木等廣置水洞下水口,抬高水位,使水洞中的水暫時倒流。此時楊三槍的傷勢已好,根據黃義明的布置,仍請楊三槍為先鋒將,押船先行,妻嶽小娟隨其後。隨後是嶽淑均統領的前鋒軍先行;繼後為關向雲、楊曉黎統領的第三軍;再後為宋倩雯統領的第一軍,因龍宗道有護送方知命返好古城的任務,黃文明隨一軍同行;再後仍是周潁、何耀輝統領的第六軍殿後。全軍將士知今日將打大仗,一舉攻下水洞關卡,人人士氣高昂。


    楊三槍帶領百餘名士兵上船先行,接受上次船毀人死的教訓,一旦船遇飛輪鑿底,便將船上的腐草等雜物拋下,塞住輪軸。而飛輪打船,因木船上早已安上鐵殼內心,卻不能將船鑿沉。士兵們又知曉水道中廣布水鬼,因此船邊行,便不時用長槍猛刺船周水下,不使水鬼近船。而隨著士兵們長槍的提起,不時有一股股血水泛於水麵。而其他後行的船隻,也是一般地操作。


    時至當日下午,由楊三槍領頭的船隊已漸至水道出口。此時水麵上布滿著腐草、樹葉、草根、棉絮等雜物,水上雄精心設計的、專門對付木船的錳鋼飛輪已全部失效。而水道上飄浮著被船上士兵用長槍刺死的水鬼屍身,整個水洞五十裏水道,全被血水染紅,水上雄精心打建的千人水鬼隊伍,已全軍覆沒。


    敵將水上雄見水洞關卡已無險可守,使在距水洞出口五裏處列陣叫戰,其軍背靠城門正朝著水洞方向的一座城鎮。水上雄的本意是:待黃義明先鋒軍半渡時,發起衝擊,欲將敵軍全殲於水洞之中。但黃義明的軍隊卻久經戰陣,嶽淑均船隊一近岸,便命令士兵們朝敵軍亂箭齊發,穩住陣腳,不給敵軍以發起突擊的機會。


    水上雄見突擊無效,便命令士兵後退列陣,並手提雙斧叫戰,為其掠陣的是先此由地洞敗逃至水洞的蛇王佘占山。不意蛇王佘占山卻手持降魔剷搶先躍出陣來,指著嶽淑均破口大罵道:嶽淑均,你給我站出來,我與你決一死戰!你們殺了我七個兒子,我與你有不供戴天之仇,今日有你無我,有我無你!嶽淑均聞聲,披卦提槍躍馬出陣。


    佘占山使用的兵器降魔剷是一種奇門兵器,上麵套有十八個響環。使用者在民間多僧侶,兵器的特點兩端有刃,一端是尋常的剷狀,刃鋒近斧,另一端則為月牙狀。僧人平時行路時,可以此降魔剷代替扁擔負重,扛於肩上,戰時則可利用兩端鋒刃對敵。佘占山以這種兵器為武器,其師傅顯然是一個會武的出家人。降魔剷的擊法有推、壓、拍、支、滾、鏟、截、挑等各種套路。佘占山與嶽淑均對陣,先以一招童子拜佛為起勢,單腿屈立,舉鏟直奔嶽淑均頭部。嶽淑均迴了一招青龍探首,將佘占山的來剷格去。佘占山又還以一招烏龍擺尾,用尾剷月牙端橫擊嶽淑均腰部,嶽淑均迴了一招摘星換鬥,以槍柄格除來鏟,突然用槍直刺對手胸部。佘占山再應一招二郎擔山,以剷由下往上格除來槍,突然用剷直捅對手胸部。嶽淑均又迴了一招八方風雨,格除來鏟。兩人這樣一來一往初打了二十餘迴合,不分勝負。但佘占山的剷法雖然高妙,卻難擋嶽淑均手中這枝由嶽武家族嫡傳下來的槍法。因此雙方三十迴一過,佘占山開始手忙腳亂,被嶽淑均一槍刺落馬下。


    對陣主將水上雄見佘占山落馬,大吃一驚,手揮雙斧,拍馬出陣來救佘占山,楊三槍見狀,也拍馬出陣敵住了水上雄。水上雄的斧重,楊三槍的槍快,兩人一來一往打了三十餘迴合,不分勝負。嶽小娟見夫婿戰不下水上雄,拍馬直前,欲替下楊三槍。而敵陣中副將柴向榮見狀,又提刀出馬直取嶽小娟。這樣四將四馬,在陣前捉對兒廝殺,兩陣將士齊聲納喊助威。柴向榮與嶽小婿大戰二十餘迴合,敵不過嶽小娟槍法的神出鬼沒,被一槍挑落馬下。嶽小娟隨即舉槍直取水上雄。水上雄的雙斧雖然神勇,卻難當楊家槍與嶽家槍的同時來攻,頓時腿上著了嶽小娟一槍,迴馬便走。楊三槍與嶽小娟見狀,拍馬急追。敵陣中偏將史觀宏見狀,便急擂戰鼓,命令士兵向前衝鋒以救下主將。原來這水上雄頗善治兵,因此他手下的偏將亦能臨危不亂,見主將敗退,從容指揮作戰。而嶽淑均見敵陣士兵衝鋒,亦擂鼓命令本陣士兵衝鋒,兩軍遂陷人混戰。水上雄歸陣用綁帶裹住傷口後,又重新迴陣指揮作戰。


    兩軍短兵相接,初時不分勝負。水尚雄這邊仗得是兵多,嶽淑均這邊仗得是兵精。但是隨著關向雲、楊曉黎統領的第三軍船隊登岸,與宋倩雯統領的第一軍船隊的登岸,兩軍士以開始從左右兩側包側水上雄統領的軍隊,水尚雄軍陣被迫後撤。稍後,周潁、何耀輝統領的第六軍船隊也登岸,加入嶽淑均統領的前鋒部隊作戰,水尚雄統領的水洞守軍最終無力支撐戰局而大敗。計兩軍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水上雄統軍在戰場上伏屍近萬人,先前被嶽淑均挑下馬的蛇王佘占山及被嶽小娟挑下馬的敵軍副將柴向榮,均死於亂軍之中,降兵約有數百人,水上雄本人帶領少數殘兵朝火洞方向敗逃。而黃義明這一邊,戰士傷亡約近二千人。水洞之戰,可謂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血戰。


    見水上雄率軍逃竄,黃義明命令部下停止追擊,鳴金收兵。又命令士兵收拾戰場,救治傷者,埋葬死者。由於敵將蛇王佘占山與副將柴向榮是殉職而死,黃義明要求手下為二人建墓立碑,以安慰降者。當戰場上的一切善後事情都做好後,黃義明整軍進入陣前一座有著米黃色城牆的城鎮,這一城鎮,無疑也就是先此桃花源源長相告的“唐城”了。而此時而唐城內的居民,早已打開城門,列隊歡迎黃文明大軍的到來。當黃義明放榜安民時,居民們同時向黃義民訴苦。據居民相告:唐城民眾原與世無爭,自耕自食。不意土地為逆倫邦所奪,行什六之稅,外加勞役,塗毒百姓,民有菜色,苦不堪言。


    黃義明當即宣布十五稅一,廢除逆倫邦已行的一切苛稍雜稅,又向城中的一老者相詢唐城的來曆。老者迴答道:唐城先民,乃安史之亂時從唐故都長安逃亡至此的中原流民,翻越本帕山過火洞而臨此安頓下來,為了表達對故土的思念,百姓將居住城鎮仿當時的長安都城而建。老者隨即帶黃義明走上城牆,指點城下布局道:


    此城牆內的地方,被切分成若幹工整的方塊,其中大部分為居民區,叫“坊”;用作商業區的,叫作“市”。此城內全仿唐之長安城,共有一百零八坊和東西二市,隻是比例稍縮。每坊四周修有圍牆,與其外的大街、大道相隔離,並嚴禁居民翻牆。如此設計,是秉《唐律疏議》規定:“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籬者,杖七十。”“從溝瀆內出入者,與越罪同。越而未過,減一等。”“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牆、接簷造舍等,先處分,一切不許,並令毀拆。”“如有犯者,科違敕罪,兼須重罰。”各坊內部,建有十字形街道,又將坊劃分為四個區域,如同一個“田”字。“田”字內的四個區域,又各建十字形的巷、曲,如同小一點的“田”字。如此,一個坊被細分作十六個居民點,居民的住宅則分布於各居民點之中。坊裏另行“四民異居”的隔離居住製度,亦即不同身份的居民被安排在不同的坊內居住。


    城內之“市”,沿城市主幹道朱雀大道,分布於東西兩側,分稱“東市”與“西市”,負責買賣市民日常生活用品。市亦有高牆包圍,並有嚴格的開閉市製度。按唐製:“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散市後即關閉市門。而市中百貨價格,亦由政府委任的市令決定。


    與坊、市製度相配套的,尚有嚴格的夜禁製度,即每日入夜,街鼓響起,城門與坊門會準時關閉。其依據是按《唐律疏議》:“五更三籌,順天門擊鼓,聽人行。晝漏盡,順天門擊鼓四百捶訖,閉門。後更擊六百捶,坊門皆閉,禁人行”。行夜禁後,城內居民都將被限製在各自坊內,不準上街,坊外街道亦實行宵禁。有違禁者,稱“犯夜”。處置方式按《唐律疏議》:“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後、開門鼓前行者,皆為犯夜。”當然“犯夜”條例並非不可變通,“公事急速及吉、兇、疾病之類”,“犯夜”可免於追究。但依律:“公家之事須行,及私家吉、兇、疾病之類,皆須得本縣或本坊文牒,然始合行;若不得公驗,雖複無罪,街鋪之人不合許過。”亦即犯夜者未持官府批準通行的“公驗”,仍會被巡夜的金吾兵扣留下來。


    看罷唐城內布局及聽罷老者的解釋,黃義明連聲感歎唐代對社會管理之嚴密,方能成就大唐在中國曆史上的霸業。隨後黃義明問及唐城四郊與火洞通行情況?老者迴答:唐城四郊廣約五百裏,約與桃花源等,隻是桃源人散居,唐城人聚鎮而居;桃源地域東西長,唐城地域南北長。火洞早年自己曾過,隻見有煤,未見有火,不知洞得名原原因,出火洞即宋堡地域。


    黃義明向老者謝罷,問及姓名?老者迴複“韓樹森”。黃義明遂道:五倫邦初下唐城,需有人擔任城長,並推行好古城的城規,以維護全城百姓利益,不知老丈能否擔任五倫邦城長?老者推辭一般也就同意了。


    且說當晚黃義明駐軍予唐城東西兩側空地——東市與西市上,次日晨起,黃義明處理好安撫救治傷者、補充損耗兵員等事務性工作,又幫助唐城新任城長韓樹森組織起一支三千人的城衛隊伍,指派隨同大軍出征的五倫邦首屆科考武進士孔慶陽任城尉,協助韓樹森承擔起唐城的守衛工作。隨後,黃文明帶領大軍出唐城,向火洞方向前行,並於第三天傍晚抵達火洞入口處。,黃義明叫大軍在火洞入口處附近駐紮,自己則帶領眾將前往觀察火洞入口處的形勢。


    但見火洞入口處寬大、洞顯幽深,並無其他異象,而水上雄率領的殘軍,正是經由此洞,前往本帕山投奔盧桂生的。黃義明決定試打一下,看比洞有無玄妙。


    次日一早,黃義明與嶽淑均協商,能否讓先鋒軍先派出少數士兵試打一下火洞,看有無玄機?嶽淑均準備叫嶽小娟帶領百名士兵先行,其原因是嶽淑均手下眾將中,王誌平、趙誌喜、黃誌和、餘起豐四人的武功,難先鋒之用,而楊三槍近幾天連經惡戰,體力消耗太多,前些天又負傷初愈,因此隻能派嶽小娟去。但楊三槍堅決不同意,表示:丈夫在外,豈有讓妻子擔險之理?決意自己當先,讓嶽小娟殿後。嶽淑勻隻得同意。楊三槍這句話講得簡樸,卻使嶽小娟頗感溫馨,認為自己擇夫未曾擇錯人。


    為了保險起見,嶽淑均從當地百姓手中購買了一群羊,讓羊群先行,讓楊三槍帶著士兵隨後,由嶽小娟押隊。而楊三槍進洞未久,突然毛發具焦地提了兩名士兵跑出洞來,嶽小娟與數十名士兵也麵目焦黑地跟著從洞中衝了出來,此時從火洞中撲出滾滾黑煙及被燒焦群羊的焦臭味道。原來楊三槍驅群羊入洞未久,突然火光四起,黑煙冒出,楊三槍對士兵喝到快跑,於是與眾士兵一齊退出洞外。由於楊三槍武功深厚,能屏心靜氣,除毛發燒焦外,本人無事,且救出兩名被黑煙重倒的士兵,而被黑煙熏倒來不及退出火洞的數十名士兵均已遇難。


    見初打火洞不利,黃義明與嶽淑均協商,認為火洞中必暗藏機關,否則不會水上雄率領敗兵由此洞逃走時無事,而楊三槍率兵入洞時便會遭遇火襲。於是下令眾將暫時按兵不動,並要求各軍將領向當地人尋討破解火洞之法。


    2022年3月19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義明定南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聊齋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聊齋公並收藏黃義明定南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