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司使丁謂的總指揮下,玉清昭應宮浩浩蕩蕩地開工了。
施工現場塵土飛揚,一片嘈雜而又忙碌的景象。
施工前的大規模拆遷工作已經完畢,接下來便是要開始打地基了。
負責這項任務的官員劉承珪經過深思熟慮後,向宋真宗提議將地基挖到一丈六(約合 5 米)的深度。
這個決定意味著需要挖掘大量的土方,以確保宮殿的穩固性。然而,這樣一來,工程的難度和規模都大大增加了。
在挖地基的過程中,工人們辛勤勞作,他們用鐵鍁、鋤頭和鏟子一點一點地挖著土地,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
而當地基打好之後,還需要將挖出的土方迴填迴去,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整個工程的工程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與此同時,當年的東京城正麵臨著嚴重的春夏旱情。
長時間的幹旱使得農作物枯萎,水源幹涸,百姓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數以萬計的百姓被迫參與到玉清昭應宮的建設中,承受著沉重的勞役壓力。
許多人因過度勞累而倒下,京城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宰相寇準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憤慨。
他深知百姓們正在遭受著巨大的痛苦,於是決定挺身而出,聯合一眾朝臣,聯名上奏宋真宗,請求暫停玉清昭應宮的建設。
在朝堂上,寇準慷慨陳詞:“陛下,目前城中百姓已然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還望陛下能體諒這城中百姓疾苦,暫停施工啊!”
他的聲音激昂而堅定,充滿了對百姓的關懷和對朝廷決策的質疑。
宋真宗坐在龍椅上,眉頭緊皺,一臉嚴肅。他靜靜地聽著寇準的言辭,內心也感到十分矛盾。
但建造玉清昭應宮是他作為皇帝的責任和榮耀,如果就此作罷,勢必會讓他失去尊嚴和威信。
宋真宗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道:“朕明白卿等之意,但此乃國家大事,關乎我大宋國運,不可輕言放棄。”
“眾愛卿,朕也深知百姓苦楚,但此宮殿乃是為供奉先帝所建,意義非凡,不可半途而廢啊。”真宗看向群臣,目光堅定。
寇準聽後,再次跪拜,“陛下,微臣並非反對修建宮殿,隻是如今形勢嚴峻,當以民生為重。若強行施工,恐激起民變,動搖國本啊!”
真宗猶豫了,他知道寇準說得有道理,但又不願放棄建宮計劃。
就在此時,丁謂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一策。既可保證工程繼續,又可減輕百姓負擔。”
“哦?丁愛卿不妨說說看!”宋真宗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連忙開口說道。
丁謂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啟稟陛下,目前,三司還有很多空船閑置,我們可以將這些空船全數調撥出來,利用金水河,將土方轉運至白虎橋附近,待地基打好之後,再征用纖夫往迴轉運即可。”
丁謂說完後,大殿內陷入一片寂靜。
宋真宗皺著眉頭思考著這個計劃,而其他大臣們也都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宋真宗終於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嗯!丁愛卿此計甚妙啊!就這麽辦!”
隨後,宋真宗看向丁謂,鄭重地說道:“此事由丁愛卿全權負責,立即將三司所有空船調撥出來,務必保證工程進度!”
聽到這裏,寇準再也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焦急地說道:“陛下!三思啊陛下!”
然而,宋真宗卻不耐煩地揮揮手,打斷了寇準的話:“寇相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麽定了!”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匆匆跑進殿內,跪地稟報:
“陛下!天武副指揮使楊知信楊大人有要事求見!”
宋真宗眉頭微皺,但還是點點頭,吩咐道:“宣!”
正當眾人焦急等待的時候,楊知信匆匆而來,他神情緊張地走進大殿,跪地行完禮後便迴稟道:
“陛下,微臣今日帶人例行巡查之時,在左承天門南麵的鴟尾上發現掛著一條黃帛,此黃帛長約二丈,像是封著書卷,且用青絲纏繞著。”
此時,宋真宗激動得難以自抑,高興大唿:“竟有此事?難不成真是聖祖降天書了?”
“眾卿,月餘前,朕曾夢到聖祖穿著絳衣,出現在朕的麵前,對朕說‘你要在正殿舉行一個月的黃道場,到時候上天就會降下天書於你!’”
“於是朕便謹遵聖祖旨意,從那日起便開始每日齋戒,並在朝元殿建了道場,誠心祈求上天護佑我大宋,如此看來,那黃帛極有可能就是那天書啊!”
“快,移駕承天門!”宋真宗迫不及待地下令道。
隨後,宋真宗便領著群臣,步行到了承天門,他們虔誠地焚香跪拜。
然後他又派人小心翼翼地取下了黃帛,輕輕展開,仔細查看。
隻見黃帛上寫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麵對如此重大的喜事,丁謂、王欽若等朝臣們興奮異常,他們立刻引經據典闡釋天書的偉大意義。
這些人巧舌如簧,將這件事說得神乎其神。
消息迅速傳播開來,猶如野火燎原一般,傳遍了整個國家。
全國各地的官員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效仿,爭先恐後地上報各種所謂的\"祥瑞\"現象。
一時間,各地都出現了令人驚歎不已的吉祥征兆,仿佛上天也在眷顧著這片大地。
在這股狂熱的氛圍中,宋真宗被丁謂、王欽若等大臣們所蠱惑,堅信這是上天對他的昭示。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下詔決定在泰山舉行盛大的封禪大典,以感謝上蒼的恩賜,並向天下展示自己的仁德和威望。
至此,宋真宗為了掩蓋社會矛盾,製造出了一場自編自導的天書迷信鬧劇。
這場鬧劇不僅讓君臣上下陷入癡迷狀態,更開創了北宋曆史上惡劣的先例。
此後,這種迷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了一係列不良後果。
這場鬧劇引發了社會上的種種不良影響。
它加劇了政治腐敗,一些官員利用祥瑞之說來討好皇帝,謀取私利,嚴重破壞了政治生態。
這場天書迷信鬧劇成為了北宋曆史上的一個汙點,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施工現場塵土飛揚,一片嘈雜而又忙碌的景象。
施工前的大規模拆遷工作已經完畢,接下來便是要開始打地基了。
負責這項任務的官員劉承珪經過深思熟慮後,向宋真宗提議將地基挖到一丈六(約合 5 米)的深度。
這個決定意味著需要挖掘大量的土方,以確保宮殿的穩固性。然而,這樣一來,工程的難度和規模都大大增加了。
在挖地基的過程中,工人們辛勤勞作,他們用鐵鍁、鋤頭和鏟子一點一點地挖著土地,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
而當地基打好之後,還需要將挖出的土方迴填迴去,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整個工程的工程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與此同時,當年的東京城正麵臨著嚴重的春夏旱情。
長時間的幹旱使得農作物枯萎,水源幹涸,百姓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數以萬計的百姓被迫參與到玉清昭應宮的建設中,承受著沉重的勞役壓力。
許多人因過度勞累而倒下,京城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宰相寇準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憤慨。
他深知百姓們正在遭受著巨大的痛苦,於是決定挺身而出,聯合一眾朝臣,聯名上奏宋真宗,請求暫停玉清昭應宮的建設。
在朝堂上,寇準慷慨陳詞:“陛下,目前城中百姓已然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還望陛下能體諒這城中百姓疾苦,暫停施工啊!”
他的聲音激昂而堅定,充滿了對百姓的關懷和對朝廷決策的質疑。
宋真宗坐在龍椅上,眉頭緊皺,一臉嚴肅。他靜靜地聽著寇準的言辭,內心也感到十分矛盾。
但建造玉清昭應宮是他作為皇帝的責任和榮耀,如果就此作罷,勢必會讓他失去尊嚴和威信。
宋真宗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道:“朕明白卿等之意,但此乃國家大事,關乎我大宋國運,不可輕言放棄。”
“眾愛卿,朕也深知百姓苦楚,但此宮殿乃是為供奉先帝所建,意義非凡,不可半途而廢啊。”真宗看向群臣,目光堅定。
寇準聽後,再次跪拜,“陛下,微臣並非反對修建宮殿,隻是如今形勢嚴峻,當以民生為重。若強行施工,恐激起民變,動搖國本啊!”
真宗猶豫了,他知道寇準說得有道理,但又不願放棄建宮計劃。
就在此時,丁謂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一策。既可保證工程繼續,又可減輕百姓負擔。”
“哦?丁愛卿不妨說說看!”宋真宗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連忙開口說道。
丁謂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啟稟陛下,目前,三司還有很多空船閑置,我們可以將這些空船全數調撥出來,利用金水河,將土方轉運至白虎橋附近,待地基打好之後,再征用纖夫往迴轉運即可。”
丁謂說完後,大殿內陷入一片寂靜。
宋真宗皺著眉頭思考著這個計劃,而其他大臣們也都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宋真宗終於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嗯!丁愛卿此計甚妙啊!就這麽辦!”
隨後,宋真宗看向丁謂,鄭重地說道:“此事由丁愛卿全權負責,立即將三司所有空船調撥出來,務必保證工程進度!”
聽到這裏,寇準再也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焦急地說道:“陛下!三思啊陛下!”
然而,宋真宗卻不耐煩地揮揮手,打斷了寇準的話:“寇相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麽定了!”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匆匆跑進殿內,跪地稟報:
“陛下!天武副指揮使楊知信楊大人有要事求見!”
宋真宗眉頭微皺,但還是點點頭,吩咐道:“宣!”
正當眾人焦急等待的時候,楊知信匆匆而來,他神情緊張地走進大殿,跪地行完禮後便迴稟道:
“陛下,微臣今日帶人例行巡查之時,在左承天門南麵的鴟尾上發現掛著一條黃帛,此黃帛長約二丈,像是封著書卷,且用青絲纏繞著。”
此時,宋真宗激動得難以自抑,高興大唿:“竟有此事?難不成真是聖祖降天書了?”
“眾卿,月餘前,朕曾夢到聖祖穿著絳衣,出現在朕的麵前,對朕說‘你要在正殿舉行一個月的黃道場,到時候上天就會降下天書於你!’”
“於是朕便謹遵聖祖旨意,從那日起便開始每日齋戒,並在朝元殿建了道場,誠心祈求上天護佑我大宋,如此看來,那黃帛極有可能就是那天書啊!”
“快,移駕承天門!”宋真宗迫不及待地下令道。
隨後,宋真宗便領著群臣,步行到了承天門,他們虔誠地焚香跪拜。
然後他又派人小心翼翼地取下了黃帛,輕輕展開,仔細查看。
隻見黃帛上寫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麵對如此重大的喜事,丁謂、王欽若等朝臣們興奮異常,他們立刻引經據典闡釋天書的偉大意義。
這些人巧舌如簧,將這件事說得神乎其神。
消息迅速傳播開來,猶如野火燎原一般,傳遍了整個國家。
全國各地的官員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效仿,爭先恐後地上報各種所謂的\"祥瑞\"現象。
一時間,各地都出現了令人驚歎不已的吉祥征兆,仿佛上天也在眷顧著這片大地。
在這股狂熱的氛圍中,宋真宗被丁謂、王欽若等大臣們所蠱惑,堅信這是上天對他的昭示。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下詔決定在泰山舉行盛大的封禪大典,以感謝上蒼的恩賜,並向天下展示自己的仁德和威望。
至此,宋真宗為了掩蓋社會矛盾,製造出了一場自編自導的天書迷信鬧劇。
這場鬧劇不僅讓君臣上下陷入癡迷狀態,更開創了北宋曆史上惡劣的先例。
此後,這種迷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了一係列不良後果。
這場鬧劇引發了社會上的種種不良影響。
它加劇了政治腐敗,一些官員利用祥瑞之說來討好皇帝,謀取私利,嚴重破壞了政治生態。
這場天書迷信鬧劇成為了北宋曆史上的一個汙點,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