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黃庭經卷,混元一氣
大道朝真,從甲子老道開始 作者:照夜真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玄關幽寂,杳杳冥冥。
無盡迷霧中,一道神念降臨。
充滿歲月沉澱後的滄桑氣。
正是玄明。
行走其中,他被一道光吸引。
循著光照的方向,前行。
很快三卷道經映入眼簾,周遭三尺演化出乾坤開辟、清濁兩分、萬神同輝等道象,恢弘壯麗,大氣磅礴。
三卷道經上道字,古樸遒勁,熠熠生輝,仿佛先天而生,承載大道,流轉道則。
玄明從未學過其上文字,可在入眼刹那,就知曉其名,清楚其意。
《黃庭經》。
乃前世道家經典之一。
被譽為壽世長生之妙典。
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三卷經。
此書正是玄明穿越後的金手指。
一甲子前,他胎穿至求真觀,成為上代掌教幼子。
因靈魂融合《黃庭經》所需,他前半生癡傻,僅有八歲智商,以保赤子心性,直到五十五歲。
天數和二十五,地數和三十。
五十五,正合天地之數。
那一年,他徹底融合《黃庭經》。
那一年,他打破樊籠,得見真我。
那一年,他爹意外羽化了。
本以為融合金手指後,會時來運轉,一飛衝天,想不到使用金手指需要條件。
法不輕傳,道不輕授。
想要翻閱《黃庭經》,需積攢道氣,蘊養道意,明悟道理。
玄明想到的最有效之法,是翻閱道藏,參悟經卷。
汲取前人智慧,借鑒先賢靈光。
畢竟,文以載道,知識是世上最寶貴的財富。
而在他觸及道經時,《黃庭外景玉經》終於有了反應,反饋出一條信息:
悟經三百卷,慧眼見道真。
從那以後,玄明翻經不綴,專攻三百道經,翻來覆去地看,孜孜不倦地瞧,不厭其煩地寫。
每一本道經,他都用心品讀了千遍,逐字逐句地理解、品味、斟酌、體悟。
五年風雨無阻,五載寒來暑往。
他不敢懈怠,一心向道。
終在今日一朝入道,《黃庭外景玉經》降下一縷玄妙氣機,助他打破自身桎梏,重獲新生,得見新天地,看到大風光。
———
三百卷。
可翻閱《黃庭外景玉經》一次。
這是玄明得到的造化。
隻是他沒立即行動。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他早不是衝動莽撞的毛頭小子,明白有些事不能操之過急。
心神退出玄關,玄明瞧著旁邊四季常青的蒼勁老鬆,微微一笑。
以前,他見樹是樹,浮於表象。
如今,境界不同,眼界不同,他看樹亦不同,是樹非樹。
是鬆樹,也是道理。
是蓬勃生命力。
是堅韌不拔的毅力。
是無懼風霜嚴寒的傲骨。
是紮根深山的淡泊自在。
……
看院中其他事物亦是如此。
可以跳出表象,窺見內在規律、靈機流轉,甚至是某些更精微之氣。
這一刻,玄明明悟。
自己道心入微,可以小見大。
換句話說,他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之境,邁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之境,雖是剛入這道門檻兒,但終究不同。
想通之後,玄明捋須微笑。
當晚,明月皎潔。
為浮雲山渡上一層銀輝。
他焚香沐浴,換上新道袍,誦念一遍《清心經》後,心神入玄關。
轟隆!
神念剛接觸,《黃庭外景玉經》便爆發璀璨光芒,將玄明神念拉入書中。
天旋地轉後,玄明進入一片鴻蒙世界,不見日月,無有四方,上下空無。
唯有大道文字,猛然湧入心中。
他福至心靈,口發道音,字出他口,傳入他耳,又入其心。
“……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唿吸廬間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
道音起初微弱,後聲漸大。
最後恍如開天雷霆轟鳴。
一點光明在大道文字間綻放。
鴻蒙破碎,開天辟地。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他看到清濁兩分,見陰陽兩氣流轉,看水火兩氣演化,化為源源不斷的元氣,滋養新生天地,最後胎膜形成,天地初見輪廓。
鴻蒙之氣無法撲滅。
恍惚間,玄明聽到龍吟虎嘯。
———
天地初成。
他看到一道清氣橫亙乾坤。
那是一尊神,籠罩在無盡神光中,雖看不真切,但亙古偉岸。
隻是看著,便覺心安神清。
此神崩解,化為八道流光,演化八卦圖案,青白赤黃黑五色流轉。
高山拔地起,長河奔騰現。
其中一神最為神聖,綻放無盡土黃神光,統禦七神,維護世界,推動天地運轉,促進萬物化育生長。
玄明沉浸其中。
直到一聲雞鳴。
他猛然迴神,已從那種玄之又玄的狀態中退出。
心神入玄關,《黃庭外景玉經》重新沉寂,盡管可惜,可玄明不遺憾。
能得一場造化,已是福澤深厚。
若是不滿,貪得無厭,反而會陷入迷障,庸人自擾,自困心關。
在這點上,他始終頭腦清明。
不自我困束,才能常清淨。
一夜觀經悟道,他雖甲子之齡,但不顯疲憊,反而精神奕奕。
此方天地,靈機充裕。
修行大行其道,百家爭鳴,各種法門百花齊放。
道家修行,分練精、煉氣、煉神三大境,練精又四境,分別為:
調陰陽,養育精氣,查漏補缺。
百日關,取坎填離,百日築基。
凝玉液,氣化為液,百川歸海。
開精花,水火既濟,玉液還丹。
玄明位於第二境。
百日築基兇險,需溝通腎神,自真陽、真陰中截取造化,唯陰陽兩氣相融,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好練精化氣,將先天之精化為後天法力。
這個過程,欲念阻道。
一日比一日難熬,欲念與日倍增。
若不能自控,便築基失敗,功虧一簣,無望大道。
玄明無事,不受影響。
既因他年齡較大,定力較強,又因他昨夜悟道,自《黃庭外景經》中悟出三道法門,其中一法,便是清淨訣。
源自那道橫亙天地的清氣。
可慧劍斬欲,護佑靈台清明,護持道心清淨。
起身下榻,玄明走出房門。
腳尖輕點,身輕如燕,飄然立於蒼勁老鬆樹梢上,腳尖輕點枝葉,輕如鴻毛。
登高望遠,見東方既白,紅日初升,自浩渺雲海間綻放第一縷光芒。
玄明盤坐樹梢,運轉法門,采集煉化朝霞紫氣。
昨日,藏經閣前。
他在《黃庭經》那一縷氣機引導下領悟而出的築基篇,全名陰陽混元一氣訣。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此為天地演化至理。
混元一氣訣卻反其道而行之,追根溯源,以陰陽為基,進一步複返混元,聚混元一氣,一旦熬過百日關,可築大道根基,無漏無缺,無垢無塵,清淨自然。
不管是底蘊,還是潛力,都遠勝同階。
正因如此,此法甚難,以日為年。
每日晨起采煉大日紫氣,夜晚采集太陰月華,還要在陰陽交泰時凝練成混元氣。
每采煉一次陰陽,合成一次混元氣,便相當於打磨一年根基。
根基逐年(日)增厚之餘,所受欲念也會成倍增長,是同階的成百上千倍,過程艱辛難熬。
中途不得懈怠,否則前功盡棄。
最重要的是,陰陽相生相克,合成混元之氣,說易行難。
玄明是因有《黃庭經》那縷玄妙氣機打底,才能順利逆轉陰陽,合成一氣。
其他修者若無氣機輔助,十死無生。
所以,他才省去了混元部分,說自己領悟的是陰陽築基篇。
既是對眾道的保護,免得消息泄漏,惹來更大窺伺,又存在修成的可能。
當然,玄明也是為自己留一手。
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收斂思緒,玄明專心修行。
精純紫氣被牽引而下,被其吐納吸收,紫氣氤氳,環繞起身。
道袍飄搖,鶴發童顏,仙風道骨。
這一刻,他宛如真正的仙人,吞雲吐霧,餐霞飲露。
一盞茶後,采煉完紫氣。
玄明從樹上輕飄落地。
用過早食,他剛邁入藏經閣。
就見玄虛師弟親傳大弟子長春子帶著道童前來。
無盡迷霧中,一道神念降臨。
充滿歲月沉澱後的滄桑氣。
正是玄明。
行走其中,他被一道光吸引。
循著光照的方向,前行。
很快三卷道經映入眼簾,周遭三尺演化出乾坤開辟、清濁兩分、萬神同輝等道象,恢弘壯麗,大氣磅礴。
三卷道經上道字,古樸遒勁,熠熠生輝,仿佛先天而生,承載大道,流轉道則。
玄明從未學過其上文字,可在入眼刹那,就知曉其名,清楚其意。
《黃庭經》。
乃前世道家經典之一。
被譽為壽世長生之妙典。
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三卷經。
此書正是玄明穿越後的金手指。
一甲子前,他胎穿至求真觀,成為上代掌教幼子。
因靈魂融合《黃庭經》所需,他前半生癡傻,僅有八歲智商,以保赤子心性,直到五十五歲。
天數和二十五,地數和三十。
五十五,正合天地之數。
那一年,他徹底融合《黃庭經》。
那一年,他打破樊籠,得見真我。
那一年,他爹意外羽化了。
本以為融合金手指後,會時來運轉,一飛衝天,想不到使用金手指需要條件。
法不輕傳,道不輕授。
想要翻閱《黃庭經》,需積攢道氣,蘊養道意,明悟道理。
玄明想到的最有效之法,是翻閱道藏,參悟經卷。
汲取前人智慧,借鑒先賢靈光。
畢竟,文以載道,知識是世上最寶貴的財富。
而在他觸及道經時,《黃庭外景玉經》終於有了反應,反饋出一條信息:
悟經三百卷,慧眼見道真。
從那以後,玄明翻經不綴,專攻三百道經,翻來覆去地看,孜孜不倦地瞧,不厭其煩地寫。
每一本道經,他都用心品讀了千遍,逐字逐句地理解、品味、斟酌、體悟。
五年風雨無阻,五載寒來暑往。
他不敢懈怠,一心向道。
終在今日一朝入道,《黃庭外景玉經》降下一縷玄妙氣機,助他打破自身桎梏,重獲新生,得見新天地,看到大風光。
———
三百卷。
可翻閱《黃庭外景玉經》一次。
這是玄明得到的造化。
隻是他沒立即行動。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他早不是衝動莽撞的毛頭小子,明白有些事不能操之過急。
心神退出玄關,玄明瞧著旁邊四季常青的蒼勁老鬆,微微一笑。
以前,他見樹是樹,浮於表象。
如今,境界不同,眼界不同,他看樹亦不同,是樹非樹。
是鬆樹,也是道理。
是蓬勃生命力。
是堅韌不拔的毅力。
是無懼風霜嚴寒的傲骨。
是紮根深山的淡泊自在。
……
看院中其他事物亦是如此。
可以跳出表象,窺見內在規律、靈機流轉,甚至是某些更精微之氣。
這一刻,玄明明悟。
自己道心入微,可以小見大。
換句話說,他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之境,邁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之境,雖是剛入這道門檻兒,但終究不同。
想通之後,玄明捋須微笑。
當晚,明月皎潔。
為浮雲山渡上一層銀輝。
他焚香沐浴,換上新道袍,誦念一遍《清心經》後,心神入玄關。
轟隆!
神念剛接觸,《黃庭外景玉經》便爆發璀璨光芒,將玄明神念拉入書中。
天旋地轉後,玄明進入一片鴻蒙世界,不見日月,無有四方,上下空無。
唯有大道文字,猛然湧入心中。
他福至心靈,口發道音,字出他口,傳入他耳,又入其心。
“……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唿吸廬間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
道音起初微弱,後聲漸大。
最後恍如開天雷霆轟鳴。
一點光明在大道文字間綻放。
鴻蒙破碎,開天辟地。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他看到清濁兩分,見陰陽兩氣流轉,看水火兩氣演化,化為源源不斷的元氣,滋養新生天地,最後胎膜形成,天地初見輪廓。
鴻蒙之氣無法撲滅。
恍惚間,玄明聽到龍吟虎嘯。
———
天地初成。
他看到一道清氣橫亙乾坤。
那是一尊神,籠罩在無盡神光中,雖看不真切,但亙古偉岸。
隻是看著,便覺心安神清。
此神崩解,化為八道流光,演化八卦圖案,青白赤黃黑五色流轉。
高山拔地起,長河奔騰現。
其中一神最為神聖,綻放無盡土黃神光,統禦七神,維護世界,推動天地運轉,促進萬物化育生長。
玄明沉浸其中。
直到一聲雞鳴。
他猛然迴神,已從那種玄之又玄的狀態中退出。
心神入玄關,《黃庭外景玉經》重新沉寂,盡管可惜,可玄明不遺憾。
能得一場造化,已是福澤深厚。
若是不滿,貪得無厭,反而會陷入迷障,庸人自擾,自困心關。
在這點上,他始終頭腦清明。
不自我困束,才能常清淨。
一夜觀經悟道,他雖甲子之齡,但不顯疲憊,反而精神奕奕。
此方天地,靈機充裕。
修行大行其道,百家爭鳴,各種法門百花齊放。
道家修行,分練精、煉氣、煉神三大境,練精又四境,分別為:
調陰陽,養育精氣,查漏補缺。
百日關,取坎填離,百日築基。
凝玉液,氣化為液,百川歸海。
開精花,水火既濟,玉液還丹。
玄明位於第二境。
百日築基兇險,需溝通腎神,自真陽、真陰中截取造化,唯陰陽兩氣相融,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好練精化氣,將先天之精化為後天法力。
這個過程,欲念阻道。
一日比一日難熬,欲念與日倍增。
若不能自控,便築基失敗,功虧一簣,無望大道。
玄明無事,不受影響。
既因他年齡較大,定力較強,又因他昨夜悟道,自《黃庭外景經》中悟出三道法門,其中一法,便是清淨訣。
源自那道橫亙天地的清氣。
可慧劍斬欲,護佑靈台清明,護持道心清淨。
起身下榻,玄明走出房門。
腳尖輕點,身輕如燕,飄然立於蒼勁老鬆樹梢上,腳尖輕點枝葉,輕如鴻毛。
登高望遠,見東方既白,紅日初升,自浩渺雲海間綻放第一縷光芒。
玄明盤坐樹梢,運轉法門,采集煉化朝霞紫氣。
昨日,藏經閣前。
他在《黃庭經》那一縷氣機引導下領悟而出的築基篇,全名陰陽混元一氣訣。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此為天地演化至理。
混元一氣訣卻反其道而行之,追根溯源,以陰陽為基,進一步複返混元,聚混元一氣,一旦熬過百日關,可築大道根基,無漏無缺,無垢無塵,清淨自然。
不管是底蘊,還是潛力,都遠勝同階。
正因如此,此法甚難,以日為年。
每日晨起采煉大日紫氣,夜晚采集太陰月華,還要在陰陽交泰時凝練成混元氣。
每采煉一次陰陽,合成一次混元氣,便相當於打磨一年根基。
根基逐年(日)增厚之餘,所受欲念也會成倍增長,是同階的成百上千倍,過程艱辛難熬。
中途不得懈怠,否則前功盡棄。
最重要的是,陰陽相生相克,合成混元之氣,說易行難。
玄明是因有《黃庭經》那縷玄妙氣機打底,才能順利逆轉陰陽,合成一氣。
其他修者若無氣機輔助,十死無生。
所以,他才省去了混元部分,說自己領悟的是陰陽築基篇。
既是對眾道的保護,免得消息泄漏,惹來更大窺伺,又存在修成的可能。
當然,玄明也是為自己留一手。
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收斂思緒,玄明專心修行。
精純紫氣被牽引而下,被其吐納吸收,紫氣氤氳,環繞起身。
道袍飄搖,鶴發童顏,仙風道骨。
這一刻,他宛如真正的仙人,吞雲吐霧,餐霞飲露。
一盞茶後,采煉完紫氣。
玄明從樹上輕飄落地。
用過早食,他剛邁入藏經閣。
就見玄虛師弟親傳大弟子長春子帶著道童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