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覺得,地方距離京城太遠,政令頒布下去,未必會通行。目前最為合適的,便是從京城下手。”蕭桓說道。
姚子清暫時不打算參與討論,很明顯蕭桓主要是來找項鏡之商量這件事情的。
為什麽要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來談,其實姚子清也非常清楚。
蕭桓是想在她麵前表現一下,好讓她覺得項鏡之是支持他的,讓她將來也站在自己這邊。
這點小心思,姚子清一眼就看穿了。
姚子清確實是打算出山,但是站在誰這邊,其實姚子清還沒有決斷。
別看眾人都以為姚子清和王崇公然作對,可姚子清很是清楚,到底應該支持誰,其中的水還有很深。
不過姚子清有一種迷之自信,隻要她支持的人,必定能登上皇位。
項鏡之思索了一陣,從京城來下手,並非是一個壞主意。
但是京城的形勢錯綜複雜,其實比地方上更難做成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的阻力,一定會非常的大。
“京城外能耕種的土地不少了,足足有百萬畝地。其他的地方,沒有哪一個單一的州郡下麵有這麽多可耕種的田地的。
而這百萬畝地,其中有七十多萬畝地是地主的土地。根據目前大炎王朝的收成來看,起碼要五分的地,才能勉強的養活一個成年人。
而京城人均田地,則不足兩分,這就意味著京城起碼有六成的農民,需要給地主勞作,才能吃上一口飽飯。
可是,那些大戶是不用繳賦稅的,這也就意味著,京城所有的農民,其實都是在寅吃卯糧。
他們每年上繳的賦稅,就已經超過了他們年收入的八成。他們得跟地主借糧,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而他們跟地主借了糧,沒有錢糧償還的,就得把自己的土地低價抵償給地主。
如此循環下去,恐怕京城所有的田地,都要被地主兼並了。”
說到這裏,蕭桓便停了下來。
田地兼並的問題的起因,正如同蕭桓所說,地主占據了七成的田地,卻無需繳納賦稅。
項鏡之之前也做過一個統計,全天下被地主兼並的田地,已經超過八成,今年甚至有可能要超過九成。
而根據大炎律法,這些大地主統統不需要上繳田地賦稅。
這也就意味著,全天下的田地賦稅,是靠著不足兩成的耕地所產生的。
農民們不堪重負,地主們吃人不吐骨頭,便一直在低價兼並田地。
而那些農民們為何吃上一口飽飯,實在是沒辦法,隻能將自家的田地低價抵償給地主。
他們的地越來越少,要繳納的賦稅也越來越重,這就會導致他們將來無地可耕,無賦稅可繳。
到時候怎麽辦?結果顯而易見。
揭竿而起!
土地兼並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也不是在先帝的手中從無到有。
可為什麽說這是先帝遺留下來的最難的問題?
因為先帝大肆的封賞功臣,一賞便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畝地。
正因為先帝的賞罰製度,才導致土地兼並的速度猛然加劇,就如同停不下來的一輛列車,要一直開到懸崖,知道墜亡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陸居元在提出土地改製的內容的時候,項鏡之第一時間拿給皇帝看,皇帝便下定了決心重用陸居元。
陸居元不過是胡亂揮舞的一杆子,他覺得要效仿那些改製而死的千古名臣,就得跟有勢力的人對著幹。
可陸居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杆子剛剛好打中了要害。
所以皇帝在朝堂之上怒罵皇帝,皇帝都忍了下來。
皇帝可不是真正的忍者神龜,他隻是從陸居元身上看到了解決這一難題的希望。
因為項鏡之老了,不說項鏡之幹不動了。
哪怕是項鏡之放開手腳去幹,王崇他們也會從中作梗的。
有了陸居元的協助,說不定就能解決這個先帝遺留下來的難題。
如果土地兼並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那大炎王朝也就算是被徹底盤活了。
隻要有錢有糧,才能養活龐大的軍隊,才能跟北邊,跟東海外邊的蠻子賊寇對抗。
二皇子蕭桓,如果能夠幹成這件大事的話,不僅僅能讓他造福蒼生百姓,也能讓他在帝位的爭奪之上,更進一步。
所以,蕭桓下定了決心,他必須要全力支持這件事情。
得先從京城抓起!
誰敢當這個出頭鳥,必定要砍了誰!
“項大人,京城外的百萬畝耕地,其中有七十多萬畝,是一個叫陶賢傑的人的。還有大概十萬畝,則是其他一些地主的。剩餘的一成左右的地,才是農民自己的。
如果想要解決京城土地兼並的問題,隻要把這個陶賢傑給解決了,其他的地主,哪怕不情願交出土地,也得把土地交出來。”
蕭桓說道。
關於京城周邊田地的兼並情況,項鏡之大概是清楚的。
但是那些人隱藏的很深,究竟是誰的田地,連項鏡之也不知道。
看樣子,蕭桓手中確實掌握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而這些信息,則是蕭桓擊敗蕭濯的關鍵所在。
在公事上,項鏡之是完全沒有半點私心的。
這個問題,是皇帝想要解決的問題。
姚子清暫時不打算參與討論,很明顯蕭桓主要是來找項鏡之商量這件事情的。
為什麽要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來談,其實姚子清也非常清楚。
蕭桓是想在她麵前表現一下,好讓她覺得項鏡之是支持他的,讓她將來也站在自己這邊。
這點小心思,姚子清一眼就看穿了。
姚子清確實是打算出山,但是站在誰這邊,其實姚子清還沒有決斷。
別看眾人都以為姚子清和王崇公然作對,可姚子清很是清楚,到底應該支持誰,其中的水還有很深。
不過姚子清有一種迷之自信,隻要她支持的人,必定能登上皇位。
項鏡之思索了一陣,從京城來下手,並非是一個壞主意。
但是京城的形勢錯綜複雜,其實比地方上更難做成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的阻力,一定會非常的大。
“京城外能耕種的土地不少了,足足有百萬畝地。其他的地方,沒有哪一個單一的州郡下麵有這麽多可耕種的田地的。
而這百萬畝地,其中有七十多萬畝地是地主的土地。根據目前大炎王朝的收成來看,起碼要五分的地,才能勉強的養活一個成年人。
而京城人均田地,則不足兩分,這就意味著京城起碼有六成的農民,需要給地主勞作,才能吃上一口飽飯。
可是,那些大戶是不用繳賦稅的,這也就意味著,京城所有的農民,其實都是在寅吃卯糧。
他們每年上繳的賦稅,就已經超過了他們年收入的八成。他們得跟地主借糧,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而他們跟地主借了糧,沒有錢糧償還的,就得把自己的土地低價抵償給地主。
如此循環下去,恐怕京城所有的田地,都要被地主兼並了。”
說到這裏,蕭桓便停了下來。
田地兼並的問題的起因,正如同蕭桓所說,地主占據了七成的田地,卻無需繳納賦稅。
項鏡之之前也做過一個統計,全天下被地主兼並的田地,已經超過八成,今年甚至有可能要超過九成。
而根據大炎律法,這些大地主統統不需要上繳田地賦稅。
這也就意味著,全天下的田地賦稅,是靠著不足兩成的耕地所產生的。
農民們不堪重負,地主們吃人不吐骨頭,便一直在低價兼並田地。
而那些農民們為何吃上一口飽飯,實在是沒辦法,隻能將自家的田地低價抵償給地主。
他們的地越來越少,要繳納的賦稅也越來越重,這就會導致他們將來無地可耕,無賦稅可繳。
到時候怎麽辦?結果顯而易見。
揭竿而起!
土地兼並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也不是在先帝的手中從無到有。
可為什麽說這是先帝遺留下來的最難的問題?
因為先帝大肆的封賞功臣,一賞便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畝地。
正因為先帝的賞罰製度,才導致土地兼並的速度猛然加劇,就如同停不下來的一輛列車,要一直開到懸崖,知道墜亡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陸居元在提出土地改製的內容的時候,項鏡之第一時間拿給皇帝看,皇帝便下定了決心重用陸居元。
陸居元不過是胡亂揮舞的一杆子,他覺得要效仿那些改製而死的千古名臣,就得跟有勢力的人對著幹。
可陸居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杆子剛剛好打中了要害。
所以皇帝在朝堂之上怒罵皇帝,皇帝都忍了下來。
皇帝可不是真正的忍者神龜,他隻是從陸居元身上看到了解決這一難題的希望。
因為項鏡之老了,不說項鏡之幹不動了。
哪怕是項鏡之放開手腳去幹,王崇他們也會從中作梗的。
有了陸居元的協助,說不定就能解決這個先帝遺留下來的難題。
如果土地兼並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那大炎王朝也就算是被徹底盤活了。
隻要有錢有糧,才能養活龐大的軍隊,才能跟北邊,跟東海外邊的蠻子賊寇對抗。
二皇子蕭桓,如果能夠幹成這件大事的話,不僅僅能讓他造福蒼生百姓,也能讓他在帝位的爭奪之上,更進一步。
所以,蕭桓下定了決心,他必須要全力支持這件事情。
得先從京城抓起!
誰敢當這個出頭鳥,必定要砍了誰!
“項大人,京城外的百萬畝耕地,其中有七十多萬畝,是一個叫陶賢傑的人的。還有大概十萬畝,則是其他一些地主的。剩餘的一成左右的地,才是農民自己的。
如果想要解決京城土地兼並的問題,隻要把這個陶賢傑給解決了,其他的地主,哪怕不情願交出土地,也得把土地交出來。”
蕭桓說道。
關於京城周邊田地的兼並情況,項鏡之大概是清楚的。
但是那些人隱藏的很深,究竟是誰的田地,連項鏡之也不知道。
看樣子,蕭桓手中確實掌握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而這些信息,則是蕭桓擊敗蕭濯的關鍵所在。
在公事上,項鏡之是完全沒有半點私心的。
這個問題,是皇帝想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