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遼東內亂篇第一話 「鴨綠江決戰」
三國從轉生到一杆長槍上開始 作者:愛渡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露熹微,平郭城南的一處荒原中,白霧藹藹,如橫戈在遼東大地上的一條白練。
就在這一片蒼茫中,隱約可以看到一人一騎朝著襄平方向風馳雲走,邊走邊兀自說著什麽。
拉到近處,隻聽得他念道:“童子靈啊童子靈,這些能算得了什麽?你自己活得好好地不就行了,什麽霍千凝,什麽李梓潔,誰沒失戀過呢!你無所謂的,對吧?對吧……”
說到這裏,隻覺得鼻子酸楚,登時眉眼下吊,嘴巴不可抑製的撕張開來,喉嚨深處發出斷斷續續的“呃……呃……呃……呃”。
淚如傾盆大雨,傾瀉臉頰,大聲哽咽一聲:“你堂堂郡守!哭個屁!”
隨即勒馬返身,竟朝著襄平相反的方向疾馳而去。
襄平城外已有一萬八千軍士列隊站好,其中有五千是綏波軍,由一直跟隨童若南征北戰的勇士和郡中部分精銳構成,另外一萬三千人皆是郡兵,此時這兩支部隊均由遼東郡長史劉政領導。
劉政謂謝文彥道:“已日上三竿,而童大人卻還沒迴來!”
謝文彥拱手:“劉大人不妨再稍等片刻,也許在路上有什麽事耽擱了。”
劉政長袖一揮,道:“不等了!已經聽你的等到了現在,豈能再延誤軍機!童大人身為郡守,卻留戀江湖,實在令我等心寒!”
說完轉身便走。
謝文彥被駁的無話可說,隻得搖頭歎息。
此時三軍將士久久未見遼東英雄童子靈,心中難免失落。
劉政走向高台,左右站有數人皆是身姿颯爽的文臣武將,正是太史慈、田讚等人。
劉政在台上站定,雙眉一軒高聲道:“外族入侵,占我大漢河山,士卒,就是百姓的守護神!國家的定心丸!此戰若得勝,各位皆是英雄!若敗,你我妻小便淪為外敵臠物!”
話說到這裏,士卒盡已是義憤填膺。
太史慈在側登時拔出腰間佩劍,高揚向天,厲聲道:“攘除外敵,複我河山!”
太史慈本就聲響如洪鍾,這一聲厲喝,更是讓台下士兵心中大振,萬餘士兵也跟著舉起手中武器,道:“攘除外敵,複我河山!”
劉政等人走下台去,對謝文彥道:“郡中之事有勞先生了,我等就出發了!”
謝文彥拱拱手,道:“祝各位旗開得勝!”
大軍浩浩蕩蕩出發,謝文彥在一旁望著劉政威嚴背影,心中卻隱隱約約想到了一個人,正是上一任遼東郡守公孫度!
卻說童若去到了何處,他竟是迴到了自己最開始的地方,與父親童淵一起來遼東避難的老宅。
舊地重遊卻已是物是人非,曾經給給童淵奉茶的杯子依舊在台上擺放,隻是杯中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房內也是蛛網密布。
走到裏屋,看到自己曾住過的房間雖是簡陋破舊,但卻有種溫馨之感,隻可惜心中始終空落落的,實在難露歡顏。
右手抬起這色如霜雪的稀世寶槍,左手輕撫著槍身上的“鍾靈”二字,心中甚為激蕩,旋即將槍放在床頭,花了許多時辰將屋子裏裏外外打掃了一番。
又想起那說書人曾說他將童淵埋在了屋後林中,他雖是有幾分不信,但也決定去那瞧瞧。
林中雖是靜謐蕭條,卻也花草叢生,對於逝者卻也是塊風水寶地。
沒走幾步,他便看到了林中果真有一處墳墓。
走近查看,墳上立有一塊木製墓碑,上麵寫有七個大字:“大英雄童淵之墓”。
這七字筆力虯勁,蠶頭燕尾,顯然立墓之人的書法亦是卓絕。
看到這童若心中甚是困惑,心想:“那老頭狡詐多端,陰險至極,害死家父,他又怎麽會在墓上寫我父親是大英雄。難道他是並州人?”
童子靈為何會有這種猜想,原來其父童淵曾在並州做過一件大事。
童淵在年輕遊曆並州時,曾碰見一隊匈奴騎兵正在劫掠邊關百姓,於是童淵以一人之力殲滅了這隊騎兵,然後留下兩個人的性命迴去報信。
匈奴頭領得知後大發雷霆,親自帶著三隊騎兵來殺童淵,但結果卻被童淵全殲,從此童淵便名震天下,也被並州百姓稱為大英雄。
童若雙膝下屈便跪在地上,怔怔地望著童淵之墓,心中感慨萬千,古語雲:“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欲養而親不待。”
童淵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他如今略有小成,卻再也報答不了童淵的養育之恩,如何不令他心生哀思。
從這開始他每日白天便在墳前守著,練習童淵所教槍法,以童家槍法配合著這鍾靈槍,槍勢更是淩厲,槍法也愈加精進。
白天守墳,晚上便迴家休息,他本以為這種平靜的生活會讓自己的心境平靜下來。
可惜,事與願違,每晚他都會迴憶起霍千凝的音容笑貌,並且思念之情不減反增。
喜歡一個人到深處什麽樣的感覺呢?
他開始變得暴躁,這一夜,他腦中又浮現出霍千凝的身影,怎麽都揮散不去,他很想大哭一場,確再也流不出一滴淚來。
他開始懷疑自己或許不是喜歡霍千凝,隻是對她心有愧疚罷了,但是心中憤懣實在憋得難受,他隻想發泄。
揮拳打向房中木櫃,木櫃轟然破裂,他繼續揮拳,一下又一下,破碎的木塊尖端如利刀一般紮進他的皮膚,鮮血從手中溢出。
他看著殷紅的鮮血,感覺到一股刺痛在身體中散開,他並沒有停下,隻見他嘴角卻出乎意料的上揚,這種痛感竟讓他覺得很是快樂。
繼續揮拳,直到將木櫃,打的支離破碎,散落一地。
第二日,他來到附近村落中,找到幾個孩子,讓他們用彈弓將自製的鐵珠打向自己的胸口。
小孩子哪裏架得住他的威逼利誘,一粒粒鐵珠破風而來,他不躲不避,隻覺得胸口劇痛席卷全身,他轟然倒地,仰麵朝天,哈哈大笑起來。
那群小孩則是嚇得哭叫著四散而逃。
再說劉政這邊,與高句麗這一仗打的確是異常艱險,高句麗民風彪悍,人性兇急,幾次交手互有勝負。
一籌莫展之際,王烈獻計說:“如今高句麗與我軍數次交手皆是兵困將乏,玄菟郡如今已被高句麗占了四分之三,尚有兵士4000餘人,兵馬強壯,可與之聯手,勝負在此一舉。”
劉政聽言遂向玄菟郡守征兵,縱是玄菟郡守百般不願,但奈何高句麗屢次侵襲,百姓多受其苦,架不住官員和百姓的唿聲,也隻得發兵相援。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確是,玄菟郡守隻是發兵前來,卻不助戰,反而作壁上觀。
劉政險些葬身敵手,幸得太史慈英勇無敵,才勉強戰成平。
劉政迴來,鎧甲破裂,內衣上也全是血漬,脫掉上衣,裸露上體直接衝進玄菟郡兵士的營帳中。
眾人瞧見劉政霸氣側露,身上刀傷劍痕竟然多達幾十處,實在令人觸目驚心,沒一個人敢上前阻攔。
走進中軍帳中,卻看到玄菟郡守還在唿唿大睡,自是氣不打一處來。
一盞茶的功夫,隻聽得一聲尖叫,血濺營帳,劉政再出來時,手中已是多了個還在滴血的人頭,那正是玄菟郡太守的項上人頭。
至此,在無人敢有二言,隻是一心討敵。
太史慈更是與軍士同吃同睡,軍中士氣激昂。
數日後,雙方在鴨綠江決戰,太史慈一馬當先,率領數千遼東郡中精兵奔湧而至。
引弓搭箭,連射數箭,敵兵無不應聲落馬,從背上抽出狂歌戟,衝入敵陣,一陣狂舞,血濺四方,敵軍竟不敢向前。
高句麗軍士見到太史慈便心生怯意,數戰下來早已知太史慈勇猛,若不是太史慈統禦有方,這遼東郡不知早已敗了多少次。
但高句麗騎兵也不是吃素的,奈何太史慈武藝高強,麾下兵士確是不敵,愣是鬥了個旗鼓相當。
就在這時田讚領著三千多綏波軍從左側夾擊,鬥了少傾,元耿又領著數千郡兵從右側進攻。
即是這樣雙方仍是鬥得難分伯仲,逐漸力竭,此時卻又有一隊兵馬從正麵壓過來,乃是劉政率領的四千多玄菟郡兵。
雙方又鬥了幾個時辰,高句麗軍隊逐漸敗下陣來,不敢戀戰,朝著北麵望風而逃。
遼東軍勢如破竹,一路廝殺,追敵數百裏,一直將高句麗軍士追至國內城中。
此一戰殺敵4000餘人,降軍近萬人,屍橫遍野,鴨綠江水染成殷紅。
隻有高句麗大王率著三千餘人逃到國內城中,不敢迎戰。
攻城不易,這一戰路程遙遠,國淵在後押運糧草,難以及時送達,遂隻能放棄攻打下國內城的主意。
當下這萬名降軍如何處置,太史慈、王烈進言饒他們一馬,以備日後差遣,而田讚與元耿進言屠軍,一時雙方爭執不下。
劉政確是早已打定主意,令軍士在國內城前挖了一口長三十丈、寬二十丈、高進兩丈的大坑,一聲令下近萬名降軍皆被坑殺,一時間哀慟天地!
在坑上立有一兩丈高巨石,上麵以高句麗兵士鮮血為墨,寫著五個大字:“越此界者,殺!”
從此之後,高句麗族人盡是膽寒心驚,竟真就無一人敢越過這碑。旦聽到太史慈之名皆是怛然失色,對劉政無不心中咒罵,卻無一人敢提這人名。
就在這一片蒼茫中,隱約可以看到一人一騎朝著襄平方向風馳雲走,邊走邊兀自說著什麽。
拉到近處,隻聽得他念道:“童子靈啊童子靈,這些能算得了什麽?你自己活得好好地不就行了,什麽霍千凝,什麽李梓潔,誰沒失戀過呢!你無所謂的,對吧?對吧……”
說到這裏,隻覺得鼻子酸楚,登時眉眼下吊,嘴巴不可抑製的撕張開來,喉嚨深處發出斷斷續續的“呃……呃……呃……呃”。
淚如傾盆大雨,傾瀉臉頰,大聲哽咽一聲:“你堂堂郡守!哭個屁!”
隨即勒馬返身,竟朝著襄平相反的方向疾馳而去。
襄平城外已有一萬八千軍士列隊站好,其中有五千是綏波軍,由一直跟隨童若南征北戰的勇士和郡中部分精銳構成,另外一萬三千人皆是郡兵,此時這兩支部隊均由遼東郡長史劉政領導。
劉政謂謝文彥道:“已日上三竿,而童大人卻還沒迴來!”
謝文彥拱手:“劉大人不妨再稍等片刻,也許在路上有什麽事耽擱了。”
劉政長袖一揮,道:“不等了!已經聽你的等到了現在,豈能再延誤軍機!童大人身為郡守,卻留戀江湖,實在令我等心寒!”
說完轉身便走。
謝文彥被駁的無話可說,隻得搖頭歎息。
此時三軍將士久久未見遼東英雄童子靈,心中難免失落。
劉政走向高台,左右站有數人皆是身姿颯爽的文臣武將,正是太史慈、田讚等人。
劉政在台上站定,雙眉一軒高聲道:“外族入侵,占我大漢河山,士卒,就是百姓的守護神!國家的定心丸!此戰若得勝,各位皆是英雄!若敗,你我妻小便淪為外敵臠物!”
話說到這裏,士卒盡已是義憤填膺。
太史慈在側登時拔出腰間佩劍,高揚向天,厲聲道:“攘除外敵,複我河山!”
太史慈本就聲響如洪鍾,這一聲厲喝,更是讓台下士兵心中大振,萬餘士兵也跟著舉起手中武器,道:“攘除外敵,複我河山!”
劉政等人走下台去,對謝文彥道:“郡中之事有勞先生了,我等就出發了!”
謝文彥拱拱手,道:“祝各位旗開得勝!”
大軍浩浩蕩蕩出發,謝文彥在一旁望著劉政威嚴背影,心中卻隱隱約約想到了一個人,正是上一任遼東郡守公孫度!
卻說童若去到了何處,他竟是迴到了自己最開始的地方,與父親童淵一起來遼東避難的老宅。
舊地重遊卻已是物是人非,曾經給給童淵奉茶的杯子依舊在台上擺放,隻是杯中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房內也是蛛網密布。
走到裏屋,看到自己曾住過的房間雖是簡陋破舊,但卻有種溫馨之感,隻可惜心中始終空落落的,實在難露歡顏。
右手抬起這色如霜雪的稀世寶槍,左手輕撫著槍身上的“鍾靈”二字,心中甚為激蕩,旋即將槍放在床頭,花了許多時辰將屋子裏裏外外打掃了一番。
又想起那說書人曾說他將童淵埋在了屋後林中,他雖是有幾分不信,但也決定去那瞧瞧。
林中雖是靜謐蕭條,卻也花草叢生,對於逝者卻也是塊風水寶地。
沒走幾步,他便看到了林中果真有一處墳墓。
走近查看,墳上立有一塊木製墓碑,上麵寫有七個大字:“大英雄童淵之墓”。
這七字筆力虯勁,蠶頭燕尾,顯然立墓之人的書法亦是卓絕。
看到這童若心中甚是困惑,心想:“那老頭狡詐多端,陰險至極,害死家父,他又怎麽會在墓上寫我父親是大英雄。難道他是並州人?”
童子靈為何會有這種猜想,原來其父童淵曾在並州做過一件大事。
童淵在年輕遊曆並州時,曾碰見一隊匈奴騎兵正在劫掠邊關百姓,於是童淵以一人之力殲滅了這隊騎兵,然後留下兩個人的性命迴去報信。
匈奴頭領得知後大發雷霆,親自帶著三隊騎兵來殺童淵,但結果卻被童淵全殲,從此童淵便名震天下,也被並州百姓稱為大英雄。
童若雙膝下屈便跪在地上,怔怔地望著童淵之墓,心中感慨萬千,古語雲:“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欲養而親不待。”
童淵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他如今略有小成,卻再也報答不了童淵的養育之恩,如何不令他心生哀思。
從這開始他每日白天便在墳前守著,練習童淵所教槍法,以童家槍法配合著這鍾靈槍,槍勢更是淩厲,槍法也愈加精進。
白天守墳,晚上便迴家休息,他本以為這種平靜的生活會讓自己的心境平靜下來。
可惜,事與願違,每晚他都會迴憶起霍千凝的音容笑貌,並且思念之情不減反增。
喜歡一個人到深處什麽樣的感覺呢?
他開始變得暴躁,這一夜,他腦中又浮現出霍千凝的身影,怎麽都揮散不去,他很想大哭一場,確再也流不出一滴淚來。
他開始懷疑自己或許不是喜歡霍千凝,隻是對她心有愧疚罷了,但是心中憤懣實在憋得難受,他隻想發泄。
揮拳打向房中木櫃,木櫃轟然破裂,他繼續揮拳,一下又一下,破碎的木塊尖端如利刀一般紮進他的皮膚,鮮血從手中溢出。
他看著殷紅的鮮血,感覺到一股刺痛在身體中散開,他並沒有停下,隻見他嘴角卻出乎意料的上揚,這種痛感竟讓他覺得很是快樂。
繼續揮拳,直到將木櫃,打的支離破碎,散落一地。
第二日,他來到附近村落中,找到幾個孩子,讓他們用彈弓將自製的鐵珠打向自己的胸口。
小孩子哪裏架得住他的威逼利誘,一粒粒鐵珠破風而來,他不躲不避,隻覺得胸口劇痛席卷全身,他轟然倒地,仰麵朝天,哈哈大笑起來。
那群小孩則是嚇得哭叫著四散而逃。
再說劉政這邊,與高句麗這一仗打的確是異常艱險,高句麗民風彪悍,人性兇急,幾次交手互有勝負。
一籌莫展之際,王烈獻計說:“如今高句麗與我軍數次交手皆是兵困將乏,玄菟郡如今已被高句麗占了四分之三,尚有兵士4000餘人,兵馬強壯,可與之聯手,勝負在此一舉。”
劉政聽言遂向玄菟郡守征兵,縱是玄菟郡守百般不願,但奈何高句麗屢次侵襲,百姓多受其苦,架不住官員和百姓的唿聲,也隻得發兵相援。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確是,玄菟郡守隻是發兵前來,卻不助戰,反而作壁上觀。
劉政險些葬身敵手,幸得太史慈英勇無敵,才勉強戰成平。
劉政迴來,鎧甲破裂,內衣上也全是血漬,脫掉上衣,裸露上體直接衝進玄菟郡兵士的營帳中。
眾人瞧見劉政霸氣側露,身上刀傷劍痕竟然多達幾十處,實在令人觸目驚心,沒一個人敢上前阻攔。
走進中軍帳中,卻看到玄菟郡守還在唿唿大睡,自是氣不打一處來。
一盞茶的功夫,隻聽得一聲尖叫,血濺營帳,劉政再出來時,手中已是多了個還在滴血的人頭,那正是玄菟郡太守的項上人頭。
至此,在無人敢有二言,隻是一心討敵。
太史慈更是與軍士同吃同睡,軍中士氣激昂。
數日後,雙方在鴨綠江決戰,太史慈一馬當先,率領數千遼東郡中精兵奔湧而至。
引弓搭箭,連射數箭,敵兵無不應聲落馬,從背上抽出狂歌戟,衝入敵陣,一陣狂舞,血濺四方,敵軍竟不敢向前。
高句麗軍士見到太史慈便心生怯意,數戰下來早已知太史慈勇猛,若不是太史慈統禦有方,這遼東郡不知早已敗了多少次。
但高句麗騎兵也不是吃素的,奈何太史慈武藝高強,麾下兵士確是不敵,愣是鬥了個旗鼓相當。
就在這時田讚領著三千多綏波軍從左側夾擊,鬥了少傾,元耿又領著數千郡兵從右側進攻。
即是這樣雙方仍是鬥得難分伯仲,逐漸力竭,此時卻又有一隊兵馬從正麵壓過來,乃是劉政率領的四千多玄菟郡兵。
雙方又鬥了幾個時辰,高句麗軍隊逐漸敗下陣來,不敢戀戰,朝著北麵望風而逃。
遼東軍勢如破竹,一路廝殺,追敵數百裏,一直將高句麗軍士追至國內城中。
此一戰殺敵4000餘人,降軍近萬人,屍橫遍野,鴨綠江水染成殷紅。
隻有高句麗大王率著三千餘人逃到國內城中,不敢迎戰。
攻城不易,這一戰路程遙遠,國淵在後押運糧草,難以及時送達,遂隻能放棄攻打下國內城的主意。
當下這萬名降軍如何處置,太史慈、王烈進言饒他們一馬,以備日後差遣,而田讚與元耿進言屠軍,一時雙方爭執不下。
劉政確是早已打定主意,令軍士在國內城前挖了一口長三十丈、寬二十丈、高進兩丈的大坑,一聲令下近萬名降軍皆被坑殺,一時間哀慟天地!
在坑上立有一兩丈高巨石,上麵以高句麗兵士鮮血為墨,寫著五個大字:“越此界者,殺!”
從此之後,高句麗族人盡是膽寒心驚,竟真就無一人敢越過這碑。旦聽到太史慈之名皆是怛然失色,對劉政無不心中咒罵,卻無一人敢提這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