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說:


    你以為錯過的是遺憾,


    其實,可能是躲過了一劫。


    別貪心,你不可能什麽都擁有;


    別灰心,你不可能什麽沒有。


    所願,所不願,不如心甘情願;


    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


    有些人,錯過了,


    或許就再也見不到了。


    我們曾努力翻越那座山,


    後來才明白,無論怎麽選擇,


    遺憾總是如影隨形。


    有些東西,隻有失去了,


    才懂得它的珍貴。


    如果有一天,


    不知何時起,那個人就這樣毫無征兆地突然從你的世界裏銷聲匿跡了。宛如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麵對這樣的變故,千萬不要執拗地去追問原因究竟為何。其實啊,他隻不過是走到了人生旅程中注定要離去的那個節點罷了。而你呢,唯一能做的便是坦然地接納這已然發生的一切。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縱使我們拚盡全力也依然無力改變分毫。所以呀,何必再苦苦糾纏於他人犯下的過錯不放呢?如此這般,不過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無休止地折磨自己那顆原本純淨善良的心罷了。倒不如灑脫一些,放下那些過往的是非恩怨,讓心靈得到徹底的解脫與釋放。要知道,在這人世間,最上乘的放生並非對他人的寬恕,而是學會放過自己。


    莫要總是與往昔的種種糾葛不休,畢竟那些早已成為無法更改的曆史篇章;同樣地,也切莫跟眼前的現實狀況較勁兒,隻因咱們還得繼續堅強地活下去。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瞬間,又一個寒冷的冬季悄然降臨人間。還記得那時,老師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要求我們各自從家中攜帶一些幹草到校。當時天真無邪的我誤以為每位同學都必須完成這項任務,於是乎毫不猶豫地從家裏搜羅出滿滿一尼龍袋子的幹草,並一路吭哧吭哧地背到了學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因為我的這份積極主動,老師竟特意將我安排在了距離溫暖爐火無比靠近的座位之上,就在那爐子旁邊。


    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留意到一件事情:之前總是會被老師體罰的那兩三個同學,竟然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在班級裏出現過了。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他們不再來上學呢?難道是因為實在無法繼續學習下去,所以選擇了放棄嗎?又或者還有其他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緣由?一想到這裏,我的心裏就不禁泛起一陣漣漪。說句心裏話,對於那幾位同學的處境,我著實感到非常同情和難過。要知道,老師下手可真是夠狠的啊,居然能把他們的小手打得腫起來!這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呀!每次看到那些紅腫的手掌印,我都會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唉,真心希望他們能夠早日擺脫這樣的困境,重新迴到校園裏來。


    下課後,我鼓起勇氣走向老師的辦公室。一路上,心跳得厲害,既害怕又堅定。站在門口深吸幾口氣後,我敲開了門。


    “老師,我想問一下,之前總被體罰沒來上學的幾個同學怎麽了?”我低著頭小聲說道。


    老師先是一愣,隨後歎了口氣,眼神裏有一絲愧疚,“他們家庭條件不好,父母覺得讀書沒啥用,就讓他們迴家幫忙幹活了。而且老師我以前確實打得太重了,也傷了孩子的心。”


    聽到這話,我心裏五味雜陳。“老師,能不能讓他們再迴來呢?大家一起湊些書本給他們,我可以教他們落下的課。”


    老師驚訝地看著我,而後緩緩點頭,“行,老師去試試。”


    後來經過多方努力,那幾個同學真的迴來了。當他們再次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都熱烈鼓掌歡迎。曾經冰冷的教室仿佛一下子變得溫暖起來,而那爐子裏的火似乎也燒得更旺了,照亮了整個充滿希望的冬天。


    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覺。


    【作者介紹】


    葉紹翁(1194年-1269年),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南宋中期詩人。葉紹翁原姓李,後因受祖父李穎士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嗣於龍泉葉氏。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又與葛天民互相酬唱。著有《四朝聞見錄》,補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庫全書》。詩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補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一句寫梧葉,“送寒聲”,微妙地寫出了夏去秋來之時,旅人的敏銳感覺。二句接以“江上秋風”四字,既點明秋風的起處,又進一步烘托出了寒涼的氣氛。秋風已至,而人客居他鄉未歸,因此觸動了思鄉之念。三、四句寫兒童挑促織,表麵上看似乎與“客情”無關,實際上是用兒童的快樂——無憂無慮,來反襯自己旅居的孤獨和愁思。


    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詩人對童年生活的迴憶。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這麽一幅畫麵——宋代詩人葉紹翁望著遠處嬉戲的孩童,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自己年少時也曾這般天真無邪,在家鄉的小院裏追逐著流螢,聆聽蛐蛐兒的鳴叫。然而如今,身處這陌生之地,隻有無盡的孤寂相伴。


    他轉身迴屋,坐在簡陋的書桌前,燭光搖曳。他提起筆,想將這份思鄉之情再次融入詩句之中。可是思緒紛擾,筆下的墨漬暈染開來。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打開門,竟是許久未見的好友真德秀。真德秀看到他憔悴的麵容,不禁歎息。兩人相對而坐,無需多言,真德秀深知他的愁苦。真德秀說起朝堂之事,試圖分散他的愁緒,還提及故鄉近日的變化。聽到故鄉的消息,宋紹翁眼中泛起一絲光亮。盡管不能即刻歸去,但友人帶來的點滴訊息,如同寒夜中的星火,暫時慰藉了他那顆漂泊的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桔子一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桔子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桔子一夢並收藏桔子一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