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慧若實則並非頭暈。
她隻是心碎。
他離去的時候,她正自坐在庵後的山坡上,兩手托腮,遠遠的從人群中尋找他的身影,目光緊隨著他。
直至他出發,她也未動一動。
她的目光緊隨著他的背影,看著他漸行漸遠。
有一刻,他曾迴首遙望她所在的山坡,她便想讓他看到她,便立刻站了起來。
她多麽希望他看到她,然後他反悔,帶著她一起離開。
可是,他還是調轉過頭走了。
她的心,隨著他的離去而支離破碎。
她的淚,伴著他的消失而肆意流淌。
她恨他。
恨他帶走了她的魂,卻不帶走她的身。
她念他。
念和他一起度過的這些時日,念和他一起經曆的那些點滴。
她恨自己。
恨自己未曾好好待他,甚至還差點殺了他。
可是,這一切俱已成了昨日黃花。
真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那時已惘然。
掌燈時分,趙汾他們便迴到了德興寺。
見到趙汾,押遣的軍官總算心安,壓在心頭的那塊巨石便也落地。
見到趙汾,趙家的老少更是歡欣,藏在心裏的那些牽掛自也放下。
家人的噓寒問暖,知冷知熱,令趙汾感到了家的溫度。
雖然這個家隻剩下了一群人,但是,有人在,家便也在。
幾個姊姊心細,發現趙汾似比從前多了些憂鬱。
行程已經耽擱了好幾日,解差軍官委實不敢再停留。
隻因流配人犯在路的時日有限,依宋律,人犯逾期,罪及解差。
軍官便計劃於次日一早上路。
眾人於當晚即收拾行囊裝具等一應物事,裝車的裝車,喂馬的喂馬,俱忙的不亦樂乎。
將要離去,趙汾便到智賢大師房中敘話道別。
智賢叮囑些路途上的安危,趙汾關照些離別後的冷暖。
中間,大師考問趙汾了一些武功心法、秘訣,趙汾均對答如流。趙汾請教大師了一些武學疑問,大師都一一解惑。
敘至子夜時分,二人便再無話了。
見趙汾屢有呆滯,大師便察覺到趙汾似有心事,隻因時辰已不早,便叫趙汾去歇息了。
次日一早,眾人早起,用過齋後,便結隊準備出發。
對於趙汾的即將離去,讓智賢大師委實不舍,卻又無可奈何!便隻好再叮囑一番,惟盼他一路平安。
對於智賢大師,趙汾亦不忍離去,隻因大師不僅是恩師,又如慈父。他德高望重,武功高強,是趙汾的人生發生蛻變的引路人,恩重如山。
眾人拜謝過智賢大師及寺裏眾僧,便浩浩蕩蕩繼續向南出發了。
一路南行俱是群山,前述牛車早已丟棄,隻能肩扛手挑,徒步前行,趙家那些門人家丁小姐丫鬟們早已曬的皮黑肉糙,失了本色。
隻因眾人在德興寺休整了數日,行起路來便快捷,止幾日便到了南劍州順昌縣地界。
眾人到了一座山下,名曰“七台山”。
但見:霧蒙蒙,竹蔥蔥,石梯入雲天門隱。煙嫋嫋,水潺潺,真氣鬱結絳霞輕。彷佛天仙降,逍遙上帝臨。
眾人遂拾級而上,往山上去。
正自上行,忽有四人相攙而下,個個遍體鱗傷,未有完人。
那四人見眾人正自往山上去,便連連擺手道:“去不得!去不得!快下山罷!”
解差軍官遂攔住問道:“你等為甚說去不得?倒是說來聽聽。”
那四人便停下,其中一人氣喘籲籲道:“聽提轄口音是外鄉人吧?提轄有所不知,此處往前再走便是寶山,近日此山上盤踞著兩個大王,號稱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領著百十號人,專幹劫路要錢的營生,若不給,便就劫了貨物,殺了主家。我等四人便被劫了貨物,若不是跑的快,早被宰了。”
眾人大駭,麵露懼色。
解差軍官並不言語,迴頭看了看眾人,便問那人道:“你且說說那廝有甚本事?也敢稱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灑家卻也不是吃素的,豈能怕他?”
“提轄莫要懷疑小人說話,小人是為你等好,據說那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身高二丈,雙目有酒盅大,口有飯碗大,頭有銅鍾大,頗有些神通,無人能敵!就連本縣的官軍都不敢惹他們,別說是你等......”那人見解差軍官懷疑他,便拿眼睛掃了一下押遣隊伍,警告道。
眾人聞聽,俱嚇的心膽俱碎。
解差軍官半信半疑,便對那人道:“你莫要在此唬人,我且問你,你等可曾見過那兩個......什麽大聖?”
“那倒未曾見過!”那人答道。
“既未見過,便是唬人,你等且先走吧!”解差軍官對那四人道。
那人見軍官並不信他,便同那三人往下走了,邊走邊搖著頭。
“公子如何看?”軍官沒了主意,便問趙汾道。
“我卻不信,適才那人或是被幾個賊寇嚇糊塗了,在說胡話誆人。”趙汾道。
解差軍官見趙汾一個書生都不怕,便有了膽氣,便道:“既如此,我等便去看看倒是怎的兩個大聖也罷!”
眾人便繼續往上行,走了幾有兩個時辰,便到了寶山。
但見此山山勢雄奇,山穀中霧氣聚散無定,詭異多端。
遠遠眺去,一塊巨石從山峰的一側突出,鼻梁高聳,眉骨突出,便酷似一隻巨猴,隻見它雙眼深陷,仿佛正凝視著遠處的無限風光。
眾人以為神奇,俱停下來觀看。
便有一個解差指著石猴道:“原來那廝真是騙人的鬼話,我等竟差點上當,大家且看這不是猴王孫大聖是誰?”
惹得眾解差一陣調笑,竟似忘了登山疲憊。
見眾人停下觀看石猴,解差軍官便道:“也罷!我等就在此打尖,灑家正好看看這石頭猴子有些甚能耐?”
解差們又是一陣笑,眾人便紛紛坐下歇息,喝水吃幹糧。
忽然,樹林裏一陣窸窣,然後“刷刷刷”跳出一群山賊,圍了上來。
眾人大驚,俱靠攏成一團,裏麵是老幼婦孺,外圍依次是趙家男丁及眾解差,明刀亮槍,對峙起來。
一個賊首上前吆喝道:“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便放你等一條生路,若是不留,便奉我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爺爺旨意,將你等男的宰了,女的擄走。”
“你等一群山賊野冦,烏合之眾,連我大宋官軍也敢攔截,若是退了,灑家便繞了你等性命,若是強來,今天就叫你等有來無迴!”解差軍官見賊冦人數眾多,怕硬碰吃虧,便嚇唬道。
“哈哈哈!此時誇海口,待會叫你跪下喊爺。”賊首笑道。
眾賊也哈哈大笑。
見解差們不降,賊首一聲“殺”,眾賊便圍上來見人就砍。
軍官和解差們卻也不懼,以一敵三,與眾賊們混戰成一團。
但見雙方刀來槍往,刀槍碰撞的“叮當”聲,刀槍刺入肉體的“噗呲”聲,此起彼伏,聲聲入耳。
解差和山賊各有死傷,隻因賊多兵少,解差們已落入下風。
趙家一眾門人家丁將趙汾護在中間,生怕他受到傷害。
此時,他們尚不知趙汾身負蓋世武功。
隻是趙汾並不想輕易展露而已。
見官軍漸漸不支,死傷增多,趙汾從身後掣出鳳劍,雙腳蹬地,一個燕子淩波,躍入敵群。
但見他手中鳳劍猶如鳳舞九天,出神入化,又如閃電破空,隻見光影流動,不見舞劍之人。
山賊們便似那樹上秋棗,紛紛落地,俱趴在地上哭爹喊娘,就連那賊首也被劍氣削去一隻耳朵,忙跳出了戰團外。
趙汾又一個起落便站在了陣前,鳳劍已入鞘。
真真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趙汾隻是在群賊中這般掠過,便擊傷了大半山賊,他隻擊傷,卻不傷他們性命。
賊首見狀,心知不妙,便大喊一聲“扯乎”,群賊便跟著他一溜煙跑了。
山穀裏起了一陣微風,頓時一股血腥味四溢,可是眾人卻似未聞到。
隻因趙家眾人及解差們驚呆了,被適才那一幕,那便似一個夢境。
他們從未見過趙汾舞劍,更不知他有如此高強的武功。
在他們以為,趙汾隻是個文弱書生而已。
解差軍官也吃了一驚,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汙,過來結結巴巴的道:“趙公子,這、這是從何說、說起啊?灑家怎、怎從未見過你、你有這般本事?”
他不光是驚,他還有嚇。
他嚇的是:他何曾知道自己正押著一個武林高手?幸虧往日未曾為難過他,否則他一個惱怒,自己豈不成他劍下之鬼?
趙家眾人先是一驚,繼而高興,俱圍過來,問東問西。
尤其是那些女眷,從此便安了心,再不用擔驚受怕。
眾人追問,趙汾隻是不語,他看了看滿地屍首殘肢,對軍官道:“先把這些屍首埋了罷!”
眾人一聽,方迴過神來,這才感到腥臭難聞,盡捂眼捂鼻躲開了。
隻因地上盡是人血、肉塊、殘肢、屍首。
“下官這、這就安排!”軍官忙應道,他已經把趙汾當成主子了。
解差和趙家家丁們一起動手清理完了戰場。
此時,已是日斜西山,暮色森森。
趙汾看了看山崖上那形似猴子的巨石,嘴裏喃喃道:“齊天大聖?通天大聖?”
</p>
慧若實則並非頭暈。
她隻是心碎。
他離去的時候,她正自坐在庵後的山坡上,兩手托腮,遠遠的從人群中尋找他的身影,目光緊隨著他。
直至他出發,她也未動一動。
她的目光緊隨著他的背影,看著他漸行漸遠。
有一刻,他曾迴首遙望她所在的山坡,她便想讓他看到她,便立刻站了起來。
她多麽希望他看到她,然後他反悔,帶著她一起離開。
可是,他還是調轉過頭走了。
她的心,隨著他的離去而支離破碎。
她的淚,伴著他的消失而肆意流淌。
她恨他。
恨他帶走了她的魂,卻不帶走她的身。
她念他。
念和他一起度過的這些時日,念和他一起經曆的那些點滴。
她恨自己。
恨自己未曾好好待他,甚至還差點殺了他。
可是,這一切俱已成了昨日黃花。
真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那時已惘然。
掌燈時分,趙汾他們便迴到了德興寺。
見到趙汾,押遣的軍官總算心安,壓在心頭的那塊巨石便也落地。
見到趙汾,趙家的老少更是歡欣,藏在心裏的那些牽掛自也放下。
家人的噓寒問暖,知冷知熱,令趙汾感到了家的溫度。
雖然這個家隻剩下了一群人,但是,有人在,家便也在。
幾個姊姊心細,發現趙汾似比從前多了些憂鬱。
行程已經耽擱了好幾日,解差軍官委實不敢再停留。
隻因流配人犯在路的時日有限,依宋律,人犯逾期,罪及解差。
軍官便計劃於次日一早上路。
眾人於當晚即收拾行囊裝具等一應物事,裝車的裝車,喂馬的喂馬,俱忙的不亦樂乎。
將要離去,趙汾便到智賢大師房中敘話道別。
智賢叮囑些路途上的安危,趙汾關照些離別後的冷暖。
中間,大師考問趙汾了一些武功心法、秘訣,趙汾均對答如流。趙汾請教大師了一些武學疑問,大師都一一解惑。
敘至子夜時分,二人便再無話了。
見趙汾屢有呆滯,大師便察覺到趙汾似有心事,隻因時辰已不早,便叫趙汾去歇息了。
次日一早,眾人早起,用過齋後,便結隊準備出發。
對於趙汾的即將離去,讓智賢大師委實不舍,卻又無可奈何!便隻好再叮囑一番,惟盼他一路平安。
對於智賢大師,趙汾亦不忍離去,隻因大師不僅是恩師,又如慈父。他德高望重,武功高強,是趙汾的人生發生蛻變的引路人,恩重如山。
眾人拜謝過智賢大師及寺裏眾僧,便浩浩蕩蕩繼續向南出發了。
一路南行俱是群山,前述牛車早已丟棄,隻能肩扛手挑,徒步前行,趙家那些門人家丁小姐丫鬟們早已曬的皮黑肉糙,失了本色。
隻因眾人在德興寺休整了數日,行起路來便快捷,止幾日便到了南劍州順昌縣地界。
眾人到了一座山下,名曰“七台山”。
但見:霧蒙蒙,竹蔥蔥,石梯入雲天門隱。煙嫋嫋,水潺潺,真氣鬱結絳霞輕。彷佛天仙降,逍遙上帝臨。
眾人遂拾級而上,往山上去。
正自上行,忽有四人相攙而下,個個遍體鱗傷,未有完人。
那四人見眾人正自往山上去,便連連擺手道:“去不得!去不得!快下山罷!”
解差軍官遂攔住問道:“你等為甚說去不得?倒是說來聽聽。”
那四人便停下,其中一人氣喘籲籲道:“聽提轄口音是外鄉人吧?提轄有所不知,此處往前再走便是寶山,近日此山上盤踞著兩個大王,號稱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領著百十號人,專幹劫路要錢的營生,若不給,便就劫了貨物,殺了主家。我等四人便被劫了貨物,若不是跑的快,早被宰了。”
眾人大駭,麵露懼色。
解差軍官並不言語,迴頭看了看眾人,便問那人道:“你且說說那廝有甚本事?也敢稱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灑家卻也不是吃素的,豈能怕他?”
“提轄莫要懷疑小人說話,小人是為你等好,據說那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身高二丈,雙目有酒盅大,口有飯碗大,頭有銅鍾大,頗有些神通,無人能敵!就連本縣的官軍都不敢惹他們,別說是你等......”那人見解差軍官懷疑他,便拿眼睛掃了一下押遣隊伍,警告道。
眾人聞聽,俱嚇的心膽俱碎。
解差軍官半信半疑,便對那人道:“你莫要在此唬人,我且問你,你等可曾見過那兩個......什麽大聖?”
“那倒未曾見過!”那人答道。
“既未見過,便是唬人,你等且先走吧!”解差軍官對那四人道。
那人見軍官並不信他,便同那三人往下走了,邊走邊搖著頭。
“公子如何看?”軍官沒了主意,便問趙汾道。
“我卻不信,適才那人或是被幾個賊寇嚇糊塗了,在說胡話誆人。”趙汾道。
解差軍官見趙汾一個書生都不怕,便有了膽氣,便道:“既如此,我等便去看看倒是怎的兩個大聖也罷!”
眾人便繼續往上行,走了幾有兩個時辰,便到了寶山。
但見此山山勢雄奇,山穀中霧氣聚散無定,詭異多端。
遠遠眺去,一塊巨石從山峰的一側突出,鼻梁高聳,眉骨突出,便酷似一隻巨猴,隻見它雙眼深陷,仿佛正凝視著遠處的無限風光。
眾人以為神奇,俱停下來觀看。
便有一個解差指著石猴道:“原來那廝真是騙人的鬼話,我等竟差點上當,大家且看這不是猴王孫大聖是誰?”
惹得眾解差一陣調笑,竟似忘了登山疲憊。
見眾人停下觀看石猴,解差軍官便道:“也罷!我等就在此打尖,灑家正好看看這石頭猴子有些甚能耐?”
解差們又是一陣笑,眾人便紛紛坐下歇息,喝水吃幹糧。
忽然,樹林裏一陣窸窣,然後“刷刷刷”跳出一群山賊,圍了上來。
眾人大驚,俱靠攏成一團,裏麵是老幼婦孺,外圍依次是趙家男丁及眾解差,明刀亮槍,對峙起來。
一個賊首上前吆喝道:“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便放你等一條生路,若是不留,便奉我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爺爺旨意,將你等男的宰了,女的擄走。”
“你等一群山賊野冦,烏合之眾,連我大宋官軍也敢攔截,若是退了,灑家便繞了你等性命,若是強來,今天就叫你等有來無迴!”解差軍官見賊冦人數眾多,怕硬碰吃虧,便嚇唬道。
“哈哈哈!此時誇海口,待會叫你跪下喊爺。”賊首笑道。
眾賊也哈哈大笑。
見解差們不降,賊首一聲“殺”,眾賊便圍上來見人就砍。
軍官和解差們卻也不懼,以一敵三,與眾賊們混戰成一團。
但見雙方刀來槍往,刀槍碰撞的“叮當”聲,刀槍刺入肉體的“噗呲”聲,此起彼伏,聲聲入耳。
解差和山賊各有死傷,隻因賊多兵少,解差們已落入下風。
趙家一眾門人家丁將趙汾護在中間,生怕他受到傷害。
此時,他們尚不知趙汾身負蓋世武功。
隻是趙汾並不想輕易展露而已。
見官軍漸漸不支,死傷增多,趙汾從身後掣出鳳劍,雙腳蹬地,一個燕子淩波,躍入敵群。
但見他手中鳳劍猶如鳳舞九天,出神入化,又如閃電破空,隻見光影流動,不見舞劍之人。
山賊們便似那樹上秋棗,紛紛落地,俱趴在地上哭爹喊娘,就連那賊首也被劍氣削去一隻耳朵,忙跳出了戰團外。
趙汾又一個起落便站在了陣前,鳳劍已入鞘。
真真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趙汾隻是在群賊中這般掠過,便擊傷了大半山賊,他隻擊傷,卻不傷他們性命。
賊首見狀,心知不妙,便大喊一聲“扯乎”,群賊便跟著他一溜煙跑了。
山穀裏起了一陣微風,頓時一股血腥味四溢,可是眾人卻似未聞到。
隻因趙家眾人及解差們驚呆了,被適才那一幕,那便似一個夢境。
他們從未見過趙汾舞劍,更不知他有如此高強的武功。
在他們以為,趙汾隻是個文弱書生而已。
解差軍官也吃了一驚,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汙,過來結結巴巴的道:“趙公子,這、這是從何說、說起啊?灑家怎、怎從未見過你、你有這般本事?”
他不光是驚,他還有嚇。
他嚇的是:他何曾知道自己正押著一個武林高手?幸虧往日未曾為難過他,否則他一個惱怒,自己豈不成他劍下之鬼?
趙家眾人先是一驚,繼而高興,俱圍過來,問東問西。
尤其是那些女眷,從此便安了心,再不用擔驚受怕。
眾人追問,趙汾隻是不語,他看了看滿地屍首殘肢,對軍官道:“先把這些屍首埋了罷!”
眾人一聽,方迴過神來,這才感到腥臭難聞,盡捂眼捂鼻躲開了。
隻因地上盡是人血、肉塊、殘肢、屍首。
“下官這、這就安排!”軍官忙應道,他已經把趙汾當成主子了。
解差和趙家家丁們一起動手清理完了戰場。
此時,已是日斜西山,暮色森森。
趙汾看了看山崖上那形似猴子的巨石,嘴裏喃喃道:“齊天大聖?通天大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