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三人出得庵來,見官兵已將赭雲庵圍的似鐵桶般嚴實,為首一個軍官便是縣尉。
智賢大師迎上前,雙手合十道:“貧僧智賢不知縣尉大人前來,有失遠迎,請大人恕罪。”
“嘿!怪哉!怎麽尼姑庵裏跑出個老和尚來?”那縣尉十分無禮,冷笑道。
智賢大師隱忍不發。
見那縣尉如此放肆,趙汾和慧如怒不可遏,便要動手,卻被智賢大師按住了。
“大人莫要見怪,隻因庵中師太略有微恙,特委托老衲前來迎候大人,不知大人今到此有何貴幹?”智賢大師道。
聞聽師太略有微恙,那縣尉便仗著人多,愈發放肆道:“哼!老尼姑有甚微恙?莫不是給本官擺臭架子罷!難道她的臭架子比我堂堂縣尉的官威還大?”
趙汾早已忍無可忍了,未等智賢大師言語,便踏前一步厲聲道:“狗官好生無禮!一個小小縣尉也敢妄稱官威!若傳出去豈非讓天下人恥笑?”
“罵的好!”慧如拍手叫好。
智賢大師默然靜觀,並不言語。
縣尉本想抖一抖威風,卻不想被個乳臭未幹的年輕人掃了威風,便要向趙汾發作。
待一細看這個年輕人,忽然覺得此人年齡、身段與所報之逃犯略同,且身旁也有一個小尼姑,縣尉便起了疑心。
遂按下火氣,試探著問道:“你可是叫趙汾的?”
“是又如何?”趙汾雙手抱臂,蠻不在乎道。
縣尉一聽,指著趙汾,向兩側兵勇示意道:“來呀!逃犯在此,左右給我拿下。”
幾個兵丁齊聲應諾,圍上來便要拿繩捆趙汾。
智賢和慧如忙向前,便欲護住趙汾。
突然,隻見一道黑影飛過,“嘭、嘭、嘭”幾聲過後,也未看清是何狀況,幾個兵丁便被踢翻在地,俱趴在地上“哎喲、哎喲”叫喚。
真真是滿地找牙!
眾人大吃一驚。
待那人站定後一看,正是慧能師太。
縣尉及眾兵丁見是師太,都嚇的直往後退,不敢近前。
師太側身對著官軍,麵色蒼白,目中盡是不屑,厲聲道:“敢在老尼姑門前撒野?也不數數你等有幾個膽!今日莫若你等幾個蝦兵蟹將,便是皇帝老兒來了,也休想從老尼姑這裏帶走一個人!”
縣尉早就聽說過這師太脾氣大,功夫高,不好惹,今日算是見識了。
聽慧能師太說的如此決絕,那縣尉竟有些膽怯,往後又退了兩步,嘴裏隻咕噥著:“你……你……你想造反?”
縣尉的威風已然頹了。
“師妹,你……”智賢大師扯了一下慧能衣袖。
隻因他擔心慧能一時衝動而大開殺戒。
慧能頭也不迴,推開他的手,仍怒目圓睜,瞪視著官兵。
智賢便不再言語,在旁靜觀事態發展,思忖著。
這些官軍緣何說趙汾是逃犯?他們又是如何知曉趙汾在赭雲庵的?誰舉報的?莫非又是秦檜的追殺陷害?
一串疑問在智賢腦中迴旋。
見那縣尉一時不敢怎樣,智賢大師便雙手合十,客氣問道:“阿彌陀佛,敢問縣尉大人,你如何便認定他是逃犯?”
大師邊說邊指向一旁的趙汾。
“啍!如何認定?若非有人舉報,本官怎會知道他是逃犯?”那縣尉冷道。
據此言,智賢大師便排除了秦檜的追殺陷害。
智賢又問道:“既然是舉報,敢問大人是何人舉報?”
縣尉見智賢大師說話還算客氣,總算沒當著眾人的麵讓他難堪,便不耐煩的答道:“自然是押解他的官軍舉報的!”
縣尉邊說邊把臉扭向一邊,斜對著天空,一副目中無人的可憎樣子。
大師便徹底明白了。
想是幾日不見趙汾音訊,那押解軍官有些著急,又怕自己吃官司,便報了個人犯逃跑。
趙汾也聽明白了,站出來道:“既然如此,就不勞你大費周章來抓,明日我自會去歸隊報到,你等且請迴去吧!”
“那可不行!你若跑了,豈非全是本官的幹……”縣尉斜眼瞪著趙汾說道。
話音未落,忽聽“啪、啪”兩聲,口中一個“係”字尚未說出口,縣尉便一骨碌滾落在地上,眾兵丁先是一愣,方才七手八腳的將長官扶起,待看時,這兩巴掌卻是慧能師太打的。
隻因聞聽縣尉此言,無名業火油然而生,未及眾人看清,便打了縣尉兩個耳光。
師太雖有重疾在身,然身形步法卻奇快。
“你……你……竟如此無理!”縣尉被兩個兵丁攙著,一手捂臉,氣的滿嘴哆嗦,話也說不利索。
“還不快退?若惹的老尼我急了,教你等有來無迴!”慧能師太怒目圓睜,麵無血色,向前半步,寶劍出鞘,威脅道。
縣尉及眾兵丁嚇的連連後退,俱不敢再向前半步。
“好!你等著,你等著,走,我們走!”縣尉見師太不好惹,不敢再逗留,便吆喝眾兵丁撤退了。
眾人目送官軍走遠。
慧能師太支撐不住,“哇”一聲吐出一口黑血,便不省人事了。
眾人一驚,忙上前攙住師太,不使跌倒,智賢大師上前點她穴道,封鎖了經脈,然後吩咐尼姑們將她抬入庵堂躺下。
經智賢大師一番療治,師太逐漸恢複清醒,但精神已愈發不如從前。
歇息一陣,師太便強從榻上坐起,屏退左右尼姑,僅留下智賢大師、趙汾、慧如三人。
隻見她又從榻上站起,慧如便要去扶,被她攔開。
三人詫異的看著師太,慧如委實不忍,便扭過頭,偷偷抹淚。
師太踉踉蹌蹌走了幾步,到智賢大師跟前,麵色蒼白,嘴唇抽了幾下,然後道:“師兄。”
智賢忙應道:“師兄在,師妹有何吩咐?”
大師邊說邊要站起。
慧能按了一下智賢肩膀,示意他不要站起。
隻聽她接著道:“此番我料已不濟,不日或將西去,臨去之前有幾句話要說給你等。”
三人聞聽此言,先是一愣,然後才領會了她的意思,慧如便忍不住放聲哭起來。
“徒兒休要啼哭!”慧能道。
智賢大師安慰道:“師妹休要自頹!隻要假以時日,你定會痊愈的。”
慧能輕輕擺了擺手,搖了搖頭,眼目晶瑩,說道:“想我年少時,一心追隨師兄,隻為一個情字便執迷半生。”
說到動情處,慧能已無法再強忍,兩行長淚順著麵頰流下,低頭抽泣幾下,雙肩不停聳動。
智賢大師竟不知如何規勸,隻低頭靜聽。
慧能繼續道:“如今,你我遁入空門多年,早已斬斷情絲,不過,同門之情尚在。”
三人靜靜的聽著,無人出聲打斷。
“許是你我之緣份若此,我早已了悟,若是有緣,來生再續也罷!”慧能喃喃道。
慧能抹了一下眼淚,歇了一下,繼續道:“如今,師妹有個願望,便是要將畢生所學傳給徒弟。”
師太抬首看了看慧如,又看了趙汾。
慧如見狀,搖了搖頭,淚如雨下,雙手攙住師太,無法言語。
慧能緩了一下,又移步至榻前,往牆上一按,隻見那牆壁竟洞開了,裏麵放著個檀木長盒。
三人吃驚不已,不知為何物。
慧能取出檀木盒,置於桌上,打開,裏麵竟是兩柄寶劍。
隻見那兩柄寶劍:一個柄上刻鳳,一個柄上雕凰,一個劍身稍寬,一個劍身稍窄,俱是青光茫茫,寒如冰雪。
見到如此兩柄絕世寶劍,三人大吃一驚。
慧能手撫寶劍,對趙汾和慧如道:“這本是為師家傳之鳳凰雙劍,一雄一雌,若是雙劍合璧,無人能敵!今為師看你二人有緣,便傳與你們罷!”
趙汾聞聽頓感意外,忙跪下拱手道:“師侄趙汾不才,實是不敢受此寶物,還請師太收迴成命!”
慧如也忙跪下道:“弟子慧如也不敢受!”
智賢大師笑道:“師妹之意,豈非要折煞兩個徒兒?以老衲之見,莫如從長計議罷!”
慧能並不理會智賢,仍堅持己見道:“想我慧能此生,向來言出必行,何曾打過誑語?師兄亦為出家人,難道叫師妹落個言而無信的罵名?”
見慧能如此執拗,智賢便也無話可說,隻因他知曉慧能的秉性。
知道多說亦是無用,智賢便笑著對趙汾二人道:“你二人既已行過拜師禮,還不快謝師恩?”
趙汾和慧如麵麵相覷,隻因他二人此時俱已下跪,豈不象是拜師之禮?
“休要遲疑,快謝師恩!”智賢催促道。
二人見無法再推辭,便深深叩謝道:“弟子謹謝師恩!”
行過禮,慧能師太鄭重將鳳劍賜與了趙汾,將凰劍賜與了慧如,二人俱又叩首謝恩。
待行禮罷,慧能也乏了,趙汾二人便扶她至榻上坐下。
慧能師太坐於榻上,緩了一緩,便對智賢道:“師兄還不快將《洗髓經》也賜與徒弟?”
智賢聞聽,先是一愣,即便了然,哈哈一笑,遂於懷中取出秘笈,鄭重交給趙汾,師徒二人再次見禮。
“師妹即已傳了寶劍,當好生歇息罷!”智賢道。
“師兄怎如此愚鈍?即已傳寶,便須授業!”慧能道。
智賢聞聽,即明白慧能之心意便是要給兩個徒弟傳授劍法,便道:“好便好,隻怕……”
“師兄休再多言,失了機緣,恐悔之晚矣!”慧能打斷道,話中頗有深意。
說的智賢無言以對,隻好點頭同意,說道:“也罷,我也將《洗髓經》傳給兩個徒兒。”
師徒四人便擺開架勢,隻見師父言傳身教,徒弟認真領會,即學即演,教學相長。
直至晚間掌燈時,趙汾二人便已學會貫通二位師父所教,並於當場演練一番。
隻見二人雙劍合璧,再以深厚內力加持,珠聯璧合,竟舞的光影綽綽,氣勢如虹。
真真是:古今難尋鳳逐凰,舉世無雙雌雄劍。
演示畢,智賢大師和慧能師太甚是歡喜,便要站起恭喜二位賢徒,卻見師太剛一離座,便一頭栽倒,噴出一口黑血,竟人事不省了。
</p>
三人出得庵來,見官兵已將赭雲庵圍的似鐵桶般嚴實,為首一個軍官便是縣尉。
智賢大師迎上前,雙手合十道:“貧僧智賢不知縣尉大人前來,有失遠迎,請大人恕罪。”
“嘿!怪哉!怎麽尼姑庵裏跑出個老和尚來?”那縣尉十分無禮,冷笑道。
智賢大師隱忍不發。
見那縣尉如此放肆,趙汾和慧如怒不可遏,便要動手,卻被智賢大師按住了。
“大人莫要見怪,隻因庵中師太略有微恙,特委托老衲前來迎候大人,不知大人今到此有何貴幹?”智賢大師道。
聞聽師太略有微恙,那縣尉便仗著人多,愈發放肆道:“哼!老尼姑有甚微恙?莫不是給本官擺臭架子罷!難道她的臭架子比我堂堂縣尉的官威還大?”
趙汾早已忍無可忍了,未等智賢大師言語,便踏前一步厲聲道:“狗官好生無禮!一個小小縣尉也敢妄稱官威!若傳出去豈非讓天下人恥笑?”
“罵的好!”慧如拍手叫好。
智賢大師默然靜觀,並不言語。
縣尉本想抖一抖威風,卻不想被個乳臭未幹的年輕人掃了威風,便要向趙汾發作。
待一細看這個年輕人,忽然覺得此人年齡、身段與所報之逃犯略同,且身旁也有一個小尼姑,縣尉便起了疑心。
遂按下火氣,試探著問道:“你可是叫趙汾的?”
“是又如何?”趙汾雙手抱臂,蠻不在乎道。
縣尉一聽,指著趙汾,向兩側兵勇示意道:“來呀!逃犯在此,左右給我拿下。”
幾個兵丁齊聲應諾,圍上來便要拿繩捆趙汾。
智賢和慧如忙向前,便欲護住趙汾。
突然,隻見一道黑影飛過,“嘭、嘭、嘭”幾聲過後,也未看清是何狀況,幾個兵丁便被踢翻在地,俱趴在地上“哎喲、哎喲”叫喚。
真真是滿地找牙!
眾人大吃一驚。
待那人站定後一看,正是慧能師太。
縣尉及眾兵丁見是師太,都嚇的直往後退,不敢近前。
師太側身對著官軍,麵色蒼白,目中盡是不屑,厲聲道:“敢在老尼姑門前撒野?也不數數你等有幾個膽!今日莫若你等幾個蝦兵蟹將,便是皇帝老兒來了,也休想從老尼姑這裏帶走一個人!”
縣尉早就聽說過這師太脾氣大,功夫高,不好惹,今日算是見識了。
聽慧能師太說的如此決絕,那縣尉竟有些膽怯,往後又退了兩步,嘴裏隻咕噥著:“你……你……你想造反?”
縣尉的威風已然頹了。
“師妹,你……”智賢大師扯了一下慧能衣袖。
隻因他擔心慧能一時衝動而大開殺戒。
慧能頭也不迴,推開他的手,仍怒目圓睜,瞪視著官兵。
智賢便不再言語,在旁靜觀事態發展,思忖著。
這些官軍緣何說趙汾是逃犯?他們又是如何知曉趙汾在赭雲庵的?誰舉報的?莫非又是秦檜的追殺陷害?
一串疑問在智賢腦中迴旋。
見那縣尉一時不敢怎樣,智賢大師便雙手合十,客氣問道:“阿彌陀佛,敢問縣尉大人,你如何便認定他是逃犯?”
大師邊說邊指向一旁的趙汾。
“啍!如何認定?若非有人舉報,本官怎會知道他是逃犯?”那縣尉冷道。
據此言,智賢大師便排除了秦檜的追殺陷害。
智賢又問道:“既然是舉報,敢問大人是何人舉報?”
縣尉見智賢大師說話還算客氣,總算沒當著眾人的麵讓他難堪,便不耐煩的答道:“自然是押解他的官軍舉報的!”
縣尉邊說邊把臉扭向一邊,斜對著天空,一副目中無人的可憎樣子。
大師便徹底明白了。
想是幾日不見趙汾音訊,那押解軍官有些著急,又怕自己吃官司,便報了個人犯逃跑。
趙汾也聽明白了,站出來道:“既然如此,就不勞你大費周章來抓,明日我自會去歸隊報到,你等且請迴去吧!”
“那可不行!你若跑了,豈非全是本官的幹……”縣尉斜眼瞪著趙汾說道。
話音未落,忽聽“啪、啪”兩聲,口中一個“係”字尚未說出口,縣尉便一骨碌滾落在地上,眾兵丁先是一愣,方才七手八腳的將長官扶起,待看時,這兩巴掌卻是慧能師太打的。
隻因聞聽縣尉此言,無名業火油然而生,未及眾人看清,便打了縣尉兩個耳光。
師太雖有重疾在身,然身形步法卻奇快。
“你……你……竟如此無理!”縣尉被兩個兵丁攙著,一手捂臉,氣的滿嘴哆嗦,話也說不利索。
“還不快退?若惹的老尼我急了,教你等有來無迴!”慧能師太怒目圓睜,麵無血色,向前半步,寶劍出鞘,威脅道。
縣尉及眾兵丁嚇的連連後退,俱不敢再向前半步。
“好!你等著,你等著,走,我們走!”縣尉見師太不好惹,不敢再逗留,便吆喝眾兵丁撤退了。
眾人目送官軍走遠。
慧能師太支撐不住,“哇”一聲吐出一口黑血,便不省人事了。
眾人一驚,忙上前攙住師太,不使跌倒,智賢大師上前點她穴道,封鎖了經脈,然後吩咐尼姑們將她抬入庵堂躺下。
經智賢大師一番療治,師太逐漸恢複清醒,但精神已愈發不如從前。
歇息一陣,師太便強從榻上坐起,屏退左右尼姑,僅留下智賢大師、趙汾、慧如三人。
隻見她又從榻上站起,慧如便要去扶,被她攔開。
三人詫異的看著師太,慧如委實不忍,便扭過頭,偷偷抹淚。
師太踉踉蹌蹌走了幾步,到智賢大師跟前,麵色蒼白,嘴唇抽了幾下,然後道:“師兄。”
智賢忙應道:“師兄在,師妹有何吩咐?”
大師邊說邊要站起。
慧能按了一下智賢肩膀,示意他不要站起。
隻聽她接著道:“此番我料已不濟,不日或將西去,臨去之前有幾句話要說給你等。”
三人聞聽此言,先是一愣,然後才領會了她的意思,慧如便忍不住放聲哭起來。
“徒兒休要啼哭!”慧能道。
智賢大師安慰道:“師妹休要自頹!隻要假以時日,你定會痊愈的。”
慧能輕輕擺了擺手,搖了搖頭,眼目晶瑩,說道:“想我年少時,一心追隨師兄,隻為一個情字便執迷半生。”
說到動情處,慧能已無法再強忍,兩行長淚順著麵頰流下,低頭抽泣幾下,雙肩不停聳動。
智賢大師竟不知如何規勸,隻低頭靜聽。
慧能繼續道:“如今,你我遁入空門多年,早已斬斷情絲,不過,同門之情尚在。”
三人靜靜的聽著,無人出聲打斷。
“許是你我之緣份若此,我早已了悟,若是有緣,來生再續也罷!”慧能喃喃道。
慧能抹了一下眼淚,歇了一下,繼續道:“如今,師妹有個願望,便是要將畢生所學傳給徒弟。”
師太抬首看了看慧如,又看了趙汾。
慧如見狀,搖了搖頭,淚如雨下,雙手攙住師太,無法言語。
慧能緩了一下,又移步至榻前,往牆上一按,隻見那牆壁竟洞開了,裏麵放著個檀木長盒。
三人吃驚不已,不知為何物。
慧能取出檀木盒,置於桌上,打開,裏麵竟是兩柄寶劍。
隻見那兩柄寶劍:一個柄上刻鳳,一個柄上雕凰,一個劍身稍寬,一個劍身稍窄,俱是青光茫茫,寒如冰雪。
見到如此兩柄絕世寶劍,三人大吃一驚。
慧能手撫寶劍,對趙汾和慧如道:“這本是為師家傳之鳳凰雙劍,一雄一雌,若是雙劍合璧,無人能敵!今為師看你二人有緣,便傳與你們罷!”
趙汾聞聽頓感意外,忙跪下拱手道:“師侄趙汾不才,實是不敢受此寶物,還請師太收迴成命!”
慧如也忙跪下道:“弟子慧如也不敢受!”
智賢大師笑道:“師妹之意,豈非要折煞兩個徒兒?以老衲之見,莫如從長計議罷!”
慧能並不理會智賢,仍堅持己見道:“想我慧能此生,向來言出必行,何曾打過誑語?師兄亦為出家人,難道叫師妹落個言而無信的罵名?”
見慧能如此執拗,智賢便也無話可說,隻因他知曉慧能的秉性。
知道多說亦是無用,智賢便笑著對趙汾二人道:“你二人既已行過拜師禮,還不快謝師恩?”
趙汾和慧如麵麵相覷,隻因他二人此時俱已下跪,豈不象是拜師之禮?
“休要遲疑,快謝師恩!”智賢催促道。
二人見無法再推辭,便深深叩謝道:“弟子謹謝師恩!”
行過禮,慧能師太鄭重將鳳劍賜與了趙汾,將凰劍賜與了慧如,二人俱又叩首謝恩。
待行禮罷,慧能也乏了,趙汾二人便扶她至榻上坐下。
慧能師太坐於榻上,緩了一緩,便對智賢道:“師兄還不快將《洗髓經》也賜與徒弟?”
智賢聞聽,先是一愣,即便了然,哈哈一笑,遂於懷中取出秘笈,鄭重交給趙汾,師徒二人再次見禮。
“師妹即已傳了寶劍,當好生歇息罷!”智賢道。
“師兄怎如此愚鈍?即已傳寶,便須授業!”慧能道。
智賢聞聽,即明白慧能之心意便是要給兩個徒弟傳授劍法,便道:“好便好,隻怕……”
“師兄休再多言,失了機緣,恐悔之晚矣!”慧能打斷道,話中頗有深意。
說的智賢無言以對,隻好點頭同意,說道:“也罷,我也將《洗髓經》傳給兩個徒兒。”
師徒四人便擺開架勢,隻見師父言傳身教,徒弟認真領會,即學即演,教學相長。
直至晚間掌燈時,趙汾二人便已學會貫通二位師父所教,並於當場演練一番。
隻見二人雙劍合璧,再以深厚內力加持,珠聯璧合,竟舞的光影綽綽,氣勢如虹。
真真是:古今難尋鳳逐凰,舉世無雙雌雄劍。
演示畢,智賢大師和慧能師太甚是歡喜,便要站起恭喜二位賢徒,卻見師太剛一離座,便一頭栽倒,噴出一口黑血,竟人事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