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益州塵埃落定(四千字求訂閱)
三國:開局截胡諸葛亮 作者:花落未央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雒縣諸將投降後,李嚴主動請命前往新都,欲要勸降吳蘭雷銅二將。
現在的局勢已經明朗。
哪怕吳蘭雷銅殊死一搏,也改變不了結局,雙方實力差距太過懸殊了。
如今的益州,已經沒有一點勝算了。
以劉琦麾下精銳,加上益州投降的兵馬,湊起來都有十多萬大軍了。
此消彼長,實力早就不是一個量級。
此刻投降對大家都有好處。
李嚴帶著幾個親隨來到新都城。
看見了吳蘭雷銅二將,此刻二將神色凝重,顯然已經知道了雒縣的消息。
本來是兩處城池互為犄角,現在好了,兵馬更多的雒縣,還沒有打就投降了,隻剩下他們新都兩萬兵馬,又能做什麽呢?
當聽聞李嚴前來的時候。
其實二將已經猜到,李嚴此行的目的。
並且已經做好了準備。
反正打是打不過的,總不能真死在這裏吧!
見得二將之後。
李嚴也沒有耽擱時間,便是直入主題,曉以利害,很快二將下定決心。
畢竟劉璋對他們也不怎麽樣,現在投降劉琦才是明智之舉。反正都是姓劉的,勉勉強強也是一家人,沒有太多心理壓力。
於是乎,在李嚴的勸說下,二人決議領兵投降劉琦。讓李嚴前往稟報劉琦。
而劉琦所部,在雒縣整頓兵馬之後。
也是率領主力前往新都城。
路上便得到李嚴迴稟,他已經成功說服了吳蘭雷銅二將投誠。
兩處城池不戰而降,省了劉琦許多麻煩。
就算他手下精銳,能夠獲得勝利,但是強行攻城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不會小。
並且。
拿下了這兩處城池。
劉琦便可領軍直入蜀郡,成都便是劉璋的最後一處屏障,是戰是降,就看他自己怎麽選擇吧,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
隨著益州各路兵馬投降,劉璋早就沒有了與劉琦對抗的底氣。就算劉璋選擇負隅頑抗,也不過是拖延幾天時間,沒有任何好處。
諸將紛紛投降的消息,很快傳到成都城。
此刻劉璋還期待能夠出現一些變數,讓劉琦退兵離去,他繼續統治益州。
然而,變數雖然有了,卻不是什麽好消息。
甚至讓劉璋有些絕望。
在成都府衙。
有快馬送來消息。
劉璋迫不及待的問道:
“是劉琦大軍殺到雒縣了嗎?”
來人看了眼劉璋,略顯猶豫的說道:
“啟稟主公,劉琦大軍殺到雒縣,李嚴等人便是一齊獻城投降了。而後新都吳蘭雷銅二將,也是投降了劉琦,現在荊州軍直奔成都而來。”
這個消息,宛如雷擊一般,直接把劉璋打懵逼了。這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結果,那可萬大軍啊,竟然直接投了。
這麽多兵馬,如果全力一戰,未必不能對付劉琦。但是現在全部投降,劉琦的實力大增,劉璋卻再也沒有反抗的力量了。
“這怎麽可能?”
心中思緒湧動,劉璋踉踉蹌蹌的倒地,他依舊是難以置信的說道。
可是從他絕望的神情就能看出,其實劉璋已經接受這件事。哪怕他不甘心,然而現實就是現實,不會因為幻想而發生改變。
在府衙之中,眾人皆無言以對。
他們也是一片嘩然。
本來想著,益州尚有眾多兵馬,哪怕荊州軍殺來,他們拖延時間也能立於不敗之地,結果現在好了,一個個全都投降了。
直接斷絕了劉璋的希望。
劉璋恍惚間說道:
“這可如何是好啊?”
局勢之變化,真是出人意料,便是黃
權也始料未及。李嚴等諸將說投降就投降了,實在是太過果斷,他毫無準備。
但黃權乃是剛毅之臣,他咬牙說道:
“主公放心,如今城中還有兵馬,臣願為主公死戰。這劉琦想要進入成都,便要從臣等的屍體上踏過去。”
這是黃權在表明決心。
他本來就是蜀地之人,並且作為劉璋親信之一,這些年對他也不薄。
他有著做忠臣的決心。
然而,黃權不懼一死,卻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懼一死。
他們心中驚懼。
誰又真的心甘情願為了劉璋死在這裏。
而且敵我實力差距懸殊,哪怕他們拚盡全力,也不可能改變結果。
難道大家都要死了嗎?
在眾人之中,一道身影站了出來,他義憤填膺的看著黃權道:
“黃公衡,你這是要拉著主公和你陪葬。”
黃權聞言,頓時轉過身來,看見那道身影,乃是當今名士許靖。
這位也是東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且,他在漢末確實稱得上名揚天下的清流,月旦評就是他和堂弟許劭一起搞的,點評天下人才,沒點水平可搞不了。
這讓黃權皺起眉頭,沒等他開口反駁,這許靖又鄭重其事對著劉璋說道:
“主公,現在劉琦領兵而來,若是加益州投降兵馬,恐怕有十多萬人,縱然主公固守城池,甚至放棄成都前往南中諸郡,也難改結局。
如今益州,已經沒有力量對抗劉琦了。
他麾下兵強馬壯,並且一路獲勝而來,士氣如虹,正是最強大的時候。
如果主公當真選擇殊死一搏,那主公的親眷又當如何,到時候恐怕也是死路一條,結局難改,何必再添災禍?
換而言之,這劉琦終究也是漢室宗親,他雖然能夠枉顧道義,奪取主公基業,可他既然得了益州,若是主公出城投降,他又有何理由針對主公?”
許靖本就不是劉璋鐵杆。
雖然他在劉璋手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確實得到了劉璋的重用,然而作為東州派代表人物,他並不認可劉璋在益州。
現在劉琦來了,直接橫掃了益州之眾。
這般情況不需要太多猶豫。
反正勸降劉璋投降就對了,反正也打不過,早點投降早點太平。
如果劉璋自覺一點,活命肯定沒問題。
但真要和劉琦硬碰硬,誰也不知結果如何,說不定就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果不其然,聽了許靖的勸說。
劉璋陷入遲疑之中。
他當然不甘心就此投降。
然而許靖說的話,讓他不得不謹慎考慮。
如果反抗了,可能會死得很慘,此刻投降,以他和劉琦的關係,活命肯定沒問題,甚至還有機會做一個富家翁。
其實以劉璋的想法,他本來也不是想做一個爭霸天下的雄主。這個目標距離他太過遙遠,此刻也顯得無法觸及。
原本劉璋隻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然而益州這種好地方,劉璋想苟著,別人也不可能讓他隨便苟著。
這樣也太浪費了。
今日劉琦不來,用不了多久曹操也得來。
劉璋會像現在這樣,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有因必有果。
反正,治理州郡也不是他擅長的。
要不是劉焉的前兩個兒子都死了,或許如今接手益州的也不是劉璋。
如果能做個富家翁,並不是壞事。
劉璋的想法在悄無聲息改變。
但是黃權卻神色一冷。
他瞪著許靖喝道:
“荒謬,許文休,你到底想要幹什麽,現在是劉琦領兵侵犯我益州,主公乃是朝廷封的益州牧,怎能將基業
拱手讓人……”
此情此景,黃權當然想要爭取一下。
反正他不想投降。
但沒等他說完,劉璋的聲音傳來:
“夠了,不必多言,此事吾自有考慮。”
黃權心中萬千言語,直接被劉璋一句話給憋迴了肚子裏。
他張開嘴,卻又無言以對。
如今益州的局勢,確實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但他們這些臣子都願意守城而死,劉璋反而想著投降,他們怎麽可能不心寒?
反正黃權、王累等人神色落寞。
他們都是劉璋的鐵杆,對劉璋忠心耿耿,也是確實想要做一些事情。
可是很多事,不是他們有想法就能改變。
原本兩方實力就不是一個量級。
從最開始來計算,益州的兵馬肯定是要更多的。然而益州卻不可能直接將兵馬聚集在一個地方和劉琦決一死戰。
因為這裏是益州境內,他們需要防守不同的城池,所以在單一地方麵對荊州軍的士卒,實際上是要更少的。
另外,荊州軍這段時間接連征戰,他們的士氣正是最強盛的時候。
而且他們的戰力,也遠勝於益州軍隊。
同時益州兵馬接連戰敗,使得他們士氣下降嚴重,彼此間差距也越來越大。
再加上劉璋不能穩定益州人心,很多人都選擇投降,造就了現在的局麵。但凡劉璋威望強一點,都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
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
但許靖剛才的話,確實說到了劉璋心坎裏。
他擺了擺手說道:
“諸位先迴去吧,讓吾冷靜冷靜。”
不管怎麽樣,劉璋的心情還是很複雜的,主要是身份上的轉變很不習慣。
他本來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
卻馬上就要淪為俘虜。
這種身份上的落差,讓劉璋滿心唏噓。
可有些事情是需要去麵對的。
他改變不了解決,隻能改變自己的選擇。
現在的劉琦太強了,強到劉璋看不到希望,投降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相對於戰死在城中,他更想要活著。
但這件事也不必著急,他還有些時間好好想想,因為劉琦大軍尚未抵達成都,他們起碼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最終,劉璋無奈歎了一口氣。
迴想劉焉病逝之前,將益州交到他的手裏,他也曾經努力過,卻無濟於事。
隻因為他能力有限,不是幹這行的料。
當初劉焉與馬騰結盟,想要搞曹操一波,結果劉焉的兩個兒子都死了。
或許在很久之前,劉璋也沒想過自己會坐到益州牧的位置上。隻是現在他不得不承認,這件事實在是太難了。
三日之後。
劉琦領兵來到成都城外。
其實這幾天,他也是在給劉璋機會,無論是戰還是降,都由劉璋自己決定。
但等他大軍殺來,就絕不會手下留情。
在成都城外。
劉琦抬起頭遠遠看去,說道:
“此處便是成都了。”
在劉琦身旁,法正也是說道:
“益州人傑地靈,可惜劉璋沒有用人之明,卑職覺得這劉璋並非剛烈之輩,他不會與主公決一死戰的,多半是棄城而降。”
對於劉璋,法正還是有些了解的。
劉琦緩緩點頭道:
“那就讓士卒列陣,讓劉季玉知道我荊州精銳的厲害!”
命令傳出,黃忠、魏延領兵。
黃忠麾下三萬步卒,這是荊州軍最精銳的陸軍,他們直接來到城池之外。
一副耀武揚威的架勢。
目的不言而喻。
城樓之上,在得知消息後,劉
璋第一時間趕來現場,生怕耽擱了時間。
當看到荊州精銳後,劉璋神色大變。
這樣的精銳,他在益州見所未見,如此強悍的士卒,難怪己方不是對手。
於是乎,劉璋不由得感慨道:
“荊州果然是人才輩出啊!”
聽到這句話,劉璋身旁眾人臉都黑了。
好家夥。
眼下都什麽時候了,也不忘記陰陽怪氣他們一句。什麽叫荊州人才輩出,不就是說益州人不行唄,真是讓人惱火。
而劉璋卻完全沒有察覺。
又或者,都已經到這地步了,說什麽也不重要,反正他已經做好決斷。
有人遲疑著開口問道:
“主公,荊州軍已經兵臨城下,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聽到這話,劉璋轉過身看去,隨即說道:
“打開城門投降吧!我劉季玉在益州多年,對百姓無優待,現在荊州大軍襲來,何必讓百姓陷入苦戰,徒增傷亡。”
他給自己找了一個冠名堂皇的理由。
眾人聞言,甚至還沒反應過來,一個個沉默不語,好像是木雕一般。
忽然間,有動靜傳來。
城樓上一道身影,竟然毫不猶豫衝向城牆。
他正是王累。
同時還大喊道:
“卑職不能助主公守土,使得益州淪陷於賊人之手,今日當以死明誌!”
說完,王累一躍而下。
落到地麵摔得血肉模糊。
這一場景,更是令人驚愕,讓人完全想不到。
這王累竟剛烈到這等程度。
黃權目光掃過,神色愕然,最終幽幽歎息。
他沒有學王累跳下去。
而是迴到府中閉門不出,其他人要出去投降,和他沒有關係。
這就是黃權的態度。
現在的局勢已經明朗。
哪怕吳蘭雷銅殊死一搏,也改變不了結局,雙方實力差距太過懸殊了。
如今的益州,已經沒有一點勝算了。
以劉琦麾下精銳,加上益州投降的兵馬,湊起來都有十多萬大軍了。
此消彼長,實力早就不是一個量級。
此刻投降對大家都有好處。
李嚴帶著幾個親隨來到新都城。
看見了吳蘭雷銅二將,此刻二將神色凝重,顯然已經知道了雒縣的消息。
本來是兩處城池互為犄角,現在好了,兵馬更多的雒縣,還沒有打就投降了,隻剩下他們新都兩萬兵馬,又能做什麽呢?
當聽聞李嚴前來的時候。
其實二將已經猜到,李嚴此行的目的。
並且已經做好了準備。
反正打是打不過的,總不能真死在這裏吧!
見得二將之後。
李嚴也沒有耽擱時間,便是直入主題,曉以利害,很快二將下定決心。
畢竟劉璋對他們也不怎麽樣,現在投降劉琦才是明智之舉。反正都是姓劉的,勉勉強強也是一家人,沒有太多心理壓力。
於是乎,在李嚴的勸說下,二人決議領兵投降劉琦。讓李嚴前往稟報劉琦。
而劉琦所部,在雒縣整頓兵馬之後。
也是率領主力前往新都城。
路上便得到李嚴迴稟,他已經成功說服了吳蘭雷銅二將投誠。
兩處城池不戰而降,省了劉琦許多麻煩。
就算他手下精銳,能夠獲得勝利,但是強行攻城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不會小。
並且。
拿下了這兩處城池。
劉琦便可領軍直入蜀郡,成都便是劉璋的最後一處屏障,是戰是降,就看他自己怎麽選擇吧,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
隨著益州各路兵馬投降,劉璋早就沒有了與劉琦對抗的底氣。就算劉璋選擇負隅頑抗,也不過是拖延幾天時間,沒有任何好處。
諸將紛紛投降的消息,很快傳到成都城。
此刻劉璋還期待能夠出現一些變數,讓劉琦退兵離去,他繼續統治益州。
然而,變數雖然有了,卻不是什麽好消息。
甚至讓劉璋有些絕望。
在成都府衙。
有快馬送來消息。
劉璋迫不及待的問道:
“是劉琦大軍殺到雒縣了嗎?”
來人看了眼劉璋,略顯猶豫的說道:
“啟稟主公,劉琦大軍殺到雒縣,李嚴等人便是一齊獻城投降了。而後新都吳蘭雷銅二將,也是投降了劉琦,現在荊州軍直奔成都而來。”
這個消息,宛如雷擊一般,直接把劉璋打懵逼了。這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結果,那可萬大軍啊,竟然直接投了。
這麽多兵馬,如果全力一戰,未必不能對付劉琦。但是現在全部投降,劉琦的實力大增,劉璋卻再也沒有反抗的力量了。
“這怎麽可能?”
心中思緒湧動,劉璋踉踉蹌蹌的倒地,他依舊是難以置信的說道。
可是從他絕望的神情就能看出,其實劉璋已經接受這件事。哪怕他不甘心,然而現實就是現實,不會因為幻想而發生改變。
在府衙之中,眾人皆無言以對。
他們也是一片嘩然。
本來想著,益州尚有眾多兵馬,哪怕荊州軍殺來,他們拖延時間也能立於不敗之地,結果現在好了,一個個全都投降了。
直接斷絕了劉璋的希望。
劉璋恍惚間說道:
“這可如何是好啊?”
局勢之變化,真是出人意料,便是黃
權也始料未及。李嚴等諸將說投降就投降了,實在是太過果斷,他毫無準備。
但黃權乃是剛毅之臣,他咬牙說道:
“主公放心,如今城中還有兵馬,臣願為主公死戰。這劉琦想要進入成都,便要從臣等的屍體上踏過去。”
這是黃權在表明決心。
他本來就是蜀地之人,並且作為劉璋親信之一,這些年對他也不薄。
他有著做忠臣的決心。
然而,黃權不懼一死,卻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懼一死。
他們心中驚懼。
誰又真的心甘情願為了劉璋死在這裏。
而且敵我實力差距懸殊,哪怕他們拚盡全力,也不可能改變結果。
難道大家都要死了嗎?
在眾人之中,一道身影站了出來,他義憤填膺的看著黃權道:
“黃公衡,你這是要拉著主公和你陪葬。”
黃權聞言,頓時轉過身來,看見那道身影,乃是當今名士許靖。
這位也是東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且,他在漢末確實稱得上名揚天下的清流,月旦評就是他和堂弟許劭一起搞的,點評天下人才,沒點水平可搞不了。
這讓黃權皺起眉頭,沒等他開口反駁,這許靖又鄭重其事對著劉璋說道:
“主公,現在劉琦領兵而來,若是加益州投降兵馬,恐怕有十多萬人,縱然主公固守城池,甚至放棄成都前往南中諸郡,也難改結局。
如今益州,已經沒有力量對抗劉琦了。
他麾下兵強馬壯,並且一路獲勝而來,士氣如虹,正是最強大的時候。
如果主公當真選擇殊死一搏,那主公的親眷又當如何,到時候恐怕也是死路一條,結局難改,何必再添災禍?
換而言之,這劉琦終究也是漢室宗親,他雖然能夠枉顧道義,奪取主公基業,可他既然得了益州,若是主公出城投降,他又有何理由針對主公?”
許靖本就不是劉璋鐵杆。
雖然他在劉璋手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確實得到了劉璋的重用,然而作為東州派代表人物,他並不認可劉璋在益州。
現在劉琦來了,直接橫掃了益州之眾。
這般情況不需要太多猶豫。
反正勸降劉璋投降就對了,反正也打不過,早點投降早點太平。
如果劉璋自覺一點,活命肯定沒問題。
但真要和劉琦硬碰硬,誰也不知結果如何,說不定就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果不其然,聽了許靖的勸說。
劉璋陷入遲疑之中。
他當然不甘心就此投降。
然而許靖說的話,讓他不得不謹慎考慮。
如果反抗了,可能會死得很慘,此刻投降,以他和劉琦的關係,活命肯定沒問題,甚至還有機會做一個富家翁。
其實以劉璋的想法,他本來也不是想做一個爭霸天下的雄主。這個目標距離他太過遙遠,此刻也顯得無法觸及。
原本劉璋隻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然而益州這種好地方,劉璋想苟著,別人也不可能讓他隨便苟著。
這樣也太浪費了。
今日劉琦不來,用不了多久曹操也得來。
劉璋會像現在這樣,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有因必有果。
反正,治理州郡也不是他擅長的。
要不是劉焉的前兩個兒子都死了,或許如今接手益州的也不是劉璋。
如果能做個富家翁,並不是壞事。
劉璋的想法在悄無聲息改變。
但是黃權卻神色一冷。
他瞪著許靖喝道:
“荒謬,許文休,你到底想要幹什麽,現在是劉琦領兵侵犯我益州,主公乃是朝廷封的益州牧,怎能將基業
拱手讓人……”
此情此景,黃權當然想要爭取一下。
反正他不想投降。
但沒等他說完,劉璋的聲音傳來:
“夠了,不必多言,此事吾自有考慮。”
黃權心中萬千言語,直接被劉璋一句話給憋迴了肚子裏。
他張開嘴,卻又無言以對。
如今益州的局勢,確實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但他們這些臣子都願意守城而死,劉璋反而想著投降,他們怎麽可能不心寒?
反正黃權、王累等人神色落寞。
他們都是劉璋的鐵杆,對劉璋忠心耿耿,也是確實想要做一些事情。
可是很多事,不是他們有想法就能改變。
原本兩方實力就不是一個量級。
從最開始來計算,益州的兵馬肯定是要更多的。然而益州卻不可能直接將兵馬聚集在一個地方和劉琦決一死戰。
因為這裏是益州境內,他們需要防守不同的城池,所以在單一地方麵對荊州軍的士卒,實際上是要更少的。
另外,荊州軍這段時間接連征戰,他們的士氣正是最強盛的時候。
而且他們的戰力,也遠勝於益州軍隊。
同時益州兵馬接連戰敗,使得他們士氣下降嚴重,彼此間差距也越來越大。
再加上劉璋不能穩定益州人心,很多人都選擇投降,造就了現在的局麵。但凡劉璋威望強一點,都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
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
但許靖剛才的話,確實說到了劉璋心坎裏。
他擺了擺手說道:
“諸位先迴去吧,讓吾冷靜冷靜。”
不管怎麽樣,劉璋的心情還是很複雜的,主要是身份上的轉變很不習慣。
他本來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
卻馬上就要淪為俘虜。
這種身份上的落差,讓劉璋滿心唏噓。
可有些事情是需要去麵對的。
他改變不了解決,隻能改變自己的選擇。
現在的劉琦太強了,強到劉璋看不到希望,投降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相對於戰死在城中,他更想要活著。
但這件事也不必著急,他還有些時間好好想想,因為劉琦大軍尚未抵達成都,他們起碼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最終,劉璋無奈歎了一口氣。
迴想劉焉病逝之前,將益州交到他的手裏,他也曾經努力過,卻無濟於事。
隻因為他能力有限,不是幹這行的料。
當初劉焉與馬騰結盟,想要搞曹操一波,結果劉焉的兩個兒子都死了。
或許在很久之前,劉璋也沒想過自己會坐到益州牧的位置上。隻是現在他不得不承認,這件事實在是太難了。
三日之後。
劉琦領兵來到成都城外。
其實這幾天,他也是在給劉璋機會,無論是戰還是降,都由劉璋自己決定。
但等他大軍殺來,就絕不會手下留情。
在成都城外。
劉琦抬起頭遠遠看去,說道:
“此處便是成都了。”
在劉琦身旁,法正也是說道:
“益州人傑地靈,可惜劉璋沒有用人之明,卑職覺得這劉璋並非剛烈之輩,他不會與主公決一死戰的,多半是棄城而降。”
對於劉璋,法正還是有些了解的。
劉琦緩緩點頭道:
“那就讓士卒列陣,讓劉季玉知道我荊州精銳的厲害!”
命令傳出,黃忠、魏延領兵。
黃忠麾下三萬步卒,這是荊州軍最精銳的陸軍,他們直接來到城池之外。
一副耀武揚威的架勢。
目的不言而喻。
城樓之上,在得知消息後,劉
璋第一時間趕來現場,生怕耽擱了時間。
當看到荊州精銳後,劉璋神色大變。
這樣的精銳,他在益州見所未見,如此強悍的士卒,難怪己方不是對手。
於是乎,劉璋不由得感慨道:
“荊州果然是人才輩出啊!”
聽到這句話,劉璋身旁眾人臉都黑了。
好家夥。
眼下都什麽時候了,也不忘記陰陽怪氣他們一句。什麽叫荊州人才輩出,不就是說益州人不行唄,真是讓人惱火。
而劉璋卻完全沒有察覺。
又或者,都已經到這地步了,說什麽也不重要,反正他已經做好決斷。
有人遲疑著開口問道:
“主公,荊州軍已經兵臨城下,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聽到這話,劉璋轉過身看去,隨即說道:
“打開城門投降吧!我劉季玉在益州多年,對百姓無優待,現在荊州大軍襲來,何必讓百姓陷入苦戰,徒增傷亡。”
他給自己找了一個冠名堂皇的理由。
眾人聞言,甚至還沒反應過來,一個個沉默不語,好像是木雕一般。
忽然間,有動靜傳來。
城樓上一道身影,竟然毫不猶豫衝向城牆。
他正是王累。
同時還大喊道:
“卑職不能助主公守土,使得益州淪陷於賊人之手,今日當以死明誌!”
說完,王累一躍而下。
落到地麵摔得血肉模糊。
這一場景,更是令人驚愕,讓人完全想不到。
這王累竟剛烈到這等程度。
黃權目光掃過,神色愕然,最終幽幽歎息。
他沒有學王累跳下去。
而是迴到府中閉門不出,其他人要出去投降,和他沒有關係。
這就是黃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