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有一物獻給使君(求訂閱)
三國:開局截胡諸葛亮 作者:花落未央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法正、孟達二人,其他人不知道,劉琦還能不知道嗎?
一方麵,他們是如今益州傑出的人才。
另一方麵,二人此番來襄陽,雖然名為劉璋使者,但他們心裏想的,恐怕不止這些,或許自己進軍益州的契機就要來了。
目光一掃,劉琦說道:
“劉季玉派遣二位來襄陽,究竟所為何事,也別賣關子了,便直言吧!”
法正與孟達相視一眼,當即行禮道:
“不瞞使君,我二人自成都而來,是我主有意與使君結盟,共抗曹操。”
聽到這話,劉琦啞然失笑道:
“二位覺得,以如今荊州之勢,要對抗曹軍,需要與益州結盟嗎?
劉季玉雖是漢室宗親,卻連區區張魯都無法解決。如今與劉備聯合,依舊在陽平關難以寸進,這樣結盟有什麽意義?”
眾人一時愕然。
別說法正、孟達了,就連諸葛亮二人都不曾想到,劉琦根本不留情麵。
見二人陷入沉默之中,劉琦忽然笑道:
“二位不必拘束,我方才說的是直接了些,然益州於我是必取之地,隻是如今江東初定,需要休養生息罷了。
今日觀二位皆非庸人,定然身懷大才,與其替劉季玉效力,不如留在荊州,我定不會虧待二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在知道二人可能有隱藏目的的情況下。
劉琦根本沒有遮遮掩掩,坦白了告訴他們,自己就是要出兵打益州。
其實這事,大家也都能猜到。
但說出來卻不同。
諸葛亮和龐統心生疑惑。
以他們對劉琦的了解,自家主公應該不會如此魯莽才是。怎麽今日卻像是變了個人,莫非主公看出什麽來了,故意如此?
想到這裏,二人便確定了答案。
主公深藏不露,有的想法不是他們能參透的,隻要做好分內之事即可。
法正二人陷入沉默之中。
劉琦饒有興趣的打量著他們。
其中法正,作為劉備手中名列前茅的謀士,其才能未必遜色臥龍鳳雛。
至於孟達,坦白講,劉琦對他的印象不太好。畢竟這位投降太多次了,實在是沒有立場,讓劉琦無法安心用他。
萬一在關鍵時刻背刺,豈不尷尬?
當然了,孟達還是有些能力的,隻要安排妥當,也能發揮出效果。
也不知過了多久。
眾人都是一言不發。
法正與孟達,忽然躬身行禮道:
“使君明鑒,其實在下此番前來,還帶了一樣東西,欲要獻給使君。”
劉琦緩緩點頭,問道:
“孝直帶了什麽東西?”
這才一會,劉琦叫得越發親切。
法正從懷中取出一塊帛布,向前遞給劉琦,同時小心的介紹道:
“啟稟使君,這上麵的乃是益州郡縣地圖。劉璋雖執掌益州各郡縣,卻沒有用人之明,而使君有進取天下之意,當取益州以定天下。”
這一刻,諸葛亮、龐統神色各異。
有些東西,他們方才就看出來了,卻沒有想到,這二人名為使者,實際上卻是來送益州的,果然是好大的算計啊!
看來情況和他預料的差不多。
劉琦站起身來,說道:
“孝直此行,倒是解了我荊州燃眉之急。我早有征討益州之意,有了地圖,奪取益州郡縣,必將易如反掌,不受掣肘。”
同時,劉琦的目光看向諸葛亮二人:
“二位軍師也說說,有什麽看法吧?”
雖然像法正這般,過來就投敵的,讓他們心中不忿,卻沒有表露在臉上。
方才劉琦的反應,分明很看重法正。
雖不知
原因,但此事並非他們需要考慮的,諸葛亮思索著說道:
“若有地圖之利,我軍進取益州便可先發製人,少了許多麻煩。而荊州兵馬,經過近日休整,士卒戰意旺盛,可以一用。
至於糧草,雖然難以久戰,但隻要速戰速決,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龐統拱手附和道:
“卑職覺得孔明之言極是。”
如今的氣候,確實不便征戰,但隻要他們搶占先機,總不會落入下風。
而且,這樣的機會很是難得。
劉璋想要和劉琦結盟,此刻出兵,或許能一舉抵達其核心之地。到時候拿下益州,便輕而易舉了,能省許多力氣。
否則真從外麵強攻。
想拿下益州,會比攻占江東更難。
畢竟江東失去水軍,於荊州沒有絕對險要,根本攔不住勢如破竹的荊州軍。
而益州地形,易守難攻。
在蜀國滅亡後。
吳國接連派遣大軍,想要攻取巴東郡,卻被隻有兩千守軍的巴東阻攔半年。
這件事原因很多。
既說明了巴東太守羅憲的能力,也再一次驗證了江東兵馬的攻堅水平。
更重要的,是益州地理的特殊性。
既然諸葛亮二人說完了,劉琦完全不見外,幹脆了當的問起法正:
“那孝直可有破益州之法?”
當劉琦開口,法正心中一陣動容,雖然有的事情讓人難以理解。但他此刻想到的,便是自己來襄陽這個選擇的正確性。
哪怕隻是短短接觸,卻給他一種感覺。
劉琦乃英主也!
同時他還確定,當今天下,有資格爭奪天下的,也就二人而已。除了雄踞北方的曹操,就是眼前這位劉使君了。
至於其他人,哪怕是劉備。
手下雖有猛將謀臣相助,但根基太過弱小,連區區漢中都拿不下。最好的結果便是淪為附庸,還想爭奪天下,簡直癡人說夢。
短暫思索之後,法正說道:
“不瞞使君,除了我二人之外,益州別駕張鬆,亦有意迎使君入西川。如今一州之地,雖然地產豐饒,劉琦卻不得人心。
各派之人爭權奪勢,難以安定。
在下可以篤定,隻要使君兵馬殺到益州,益州之眾必定望風而降。
至於用兵之策,愚以為使君可分派水陸兩支兵馬,水軍沿江而上,取巴郡至廣漢,另一路兵馬,走大路破宕渠,奔廣漢。
隻要使君占據雒縣,全據益州隻是時間問題,恐劉璋也要懼戰而降。”
對於劉璋,法正沒有任何感情。
畢竟他在益州,沒有得到重用,待了這麽多年,如今也隻是一個主簿。
與其在一個遲早要滅亡的勢力當個小官,倒不如出來搏一搏。若是劉琦能夠走到那一步,以自己的功勞,總歸是有些盼頭。
..
一方麵,他們是如今益州傑出的人才。
另一方麵,二人此番來襄陽,雖然名為劉璋使者,但他們心裏想的,恐怕不止這些,或許自己進軍益州的契機就要來了。
目光一掃,劉琦說道:
“劉季玉派遣二位來襄陽,究竟所為何事,也別賣關子了,便直言吧!”
法正與孟達相視一眼,當即行禮道:
“不瞞使君,我二人自成都而來,是我主有意與使君結盟,共抗曹操。”
聽到這話,劉琦啞然失笑道:
“二位覺得,以如今荊州之勢,要對抗曹軍,需要與益州結盟嗎?
劉季玉雖是漢室宗親,卻連區區張魯都無法解決。如今與劉備聯合,依舊在陽平關難以寸進,這樣結盟有什麽意義?”
眾人一時愕然。
別說法正、孟達了,就連諸葛亮二人都不曾想到,劉琦根本不留情麵。
見二人陷入沉默之中,劉琦忽然笑道:
“二位不必拘束,我方才說的是直接了些,然益州於我是必取之地,隻是如今江東初定,需要休養生息罷了。
今日觀二位皆非庸人,定然身懷大才,與其替劉季玉效力,不如留在荊州,我定不會虧待二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在知道二人可能有隱藏目的的情況下。
劉琦根本沒有遮遮掩掩,坦白了告訴他們,自己就是要出兵打益州。
其實這事,大家也都能猜到。
但說出來卻不同。
諸葛亮和龐統心生疑惑。
以他們對劉琦的了解,自家主公應該不會如此魯莽才是。怎麽今日卻像是變了個人,莫非主公看出什麽來了,故意如此?
想到這裏,二人便確定了答案。
主公深藏不露,有的想法不是他們能參透的,隻要做好分內之事即可。
法正二人陷入沉默之中。
劉琦饒有興趣的打量著他們。
其中法正,作為劉備手中名列前茅的謀士,其才能未必遜色臥龍鳳雛。
至於孟達,坦白講,劉琦對他的印象不太好。畢竟這位投降太多次了,實在是沒有立場,讓劉琦無法安心用他。
萬一在關鍵時刻背刺,豈不尷尬?
當然了,孟達還是有些能力的,隻要安排妥當,也能發揮出效果。
也不知過了多久。
眾人都是一言不發。
法正與孟達,忽然躬身行禮道:
“使君明鑒,其實在下此番前來,還帶了一樣東西,欲要獻給使君。”
劉琦緩緩點頭,問道:
“孝直帶了什麽東西?”
這才一會,劉琦叫得越發親切。
法正從懷中取出一塊帛布,向前遞給劉琦,同時小心的介紹道:
“啟稟使君,這上麵的乃是益州郡縣地圖。劉璋雖執掌益州各郡縣,卻沒有用人之明,而使君有進取天下之意,當取益州以定天下。”
這一刻,諸葛亮、龐統神色各異。
有些東西,他們方才就看出來了,卻沒有想到,這二人名為使者,實際上卻是來送益州的,果然是好大的算計啊!
看來情況和他預料的差不多。
劉琦站起身來,說道:
“孝直此行,倒是解了我荊州燃眉之急。我早有征討益州之意,有了地圖,奪取益州郡縣,必將易如反掌,不受掣肘。”
同時,劉琦的目光看向諸葛亮二人:
“二位軍師也說說,有什麽看法吧?”
雖然像法正這般,過來就投敵的,讓他們心中不忿,卻沒有表露在臉上。
方才劉琦的反應,分明很看重法正。
雖不知
原因,但此事並非他們需要考慮的,諸葛亮思索著說道:
“若有地圖之利,我軍進取益州便可先發製人,少了許多麻煩。而荊州兵馬,經過近日休整,士卒戰意旺盛,可以一用。
至於糧草,雖然難以久戰,但隻要速戰速決,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龐統拱手附和道:
“卑職覺得孔明之言極是。”
如今的氣候,確實不便征戰,但隻要他們搶占先機,總不會落入下風。
而且,這樣的機會很是難得。
劉璋想要和劉琦結盟,此刻出兵,或許能一舉抵達其核心之地。到時候拿下益州,便輕而易舉了,能省許多力氣。
否則真從外麵強攻。
想拿下益州,會比攻占江東更難。
畢竟江東失去水軍,於荊州沒有絕對險要,根本攔不住勢如破竹的荊州軍。
而益州地形,易守難攻。
在蜀國滅亡後。
吳國接連派遣大軍,想要攻取巴東郡,卻被隻有兩千守軍的巴東阻攔半年。
這件事原因很多。
既說明了巴東太守羅憲的能力,也再一次驗證了江東兵馬的攻堅水平。
更重要的,是益州地理的特殊性。
既然諸葛亮二人說完了,劉琦完全不見外,幹脆了當的問起法正:
“那孝直可有破益州之法?”
當劉琦開口,法正心中一陣動容,雖然有的事情讓人難以理解。但他此刻想到的,便是自己來襄陽這個選擇的正確性。
哪怕隻是短短接觸,卻給他一種感覺。
劉琦乃英主也!
同時他還確定,當今天下,有資格爭奪天下的,也就二人而已。除了雄踞北方的曹操,就是眼前這位劉使君了。
至於其他人,哪怕是劉備。
手下雖有猛將謀臣相助,但根基太過弱小,連區區漢中都拿不下。最好的結果便是淪為附庸,還想爭奪天下,簡直癡人說夢。
短暫思索之後,法正說道:
“不瞞使君,除了我二人之外,益州別駕張鬆,亦有意迎使君入西川。如今一州之地,雖然地產豐饒,劉琦卻不得人心。
各派之人爭權奪勢,難以安定。
在下可以篤定,隻要使君兵馬殺到益州,益州之眾必定望風而降。
至於用兵之策,愚以為使君可分派水陸兩支兵馬,水軍沿江而上,取巴郡至廣漢,另一路兵馬,走大路破宕渠,奔廣漢。
隻要使君占據雒縣,全據益州隻是時間問題,恐劉璋也要懼戰而降。”
對於劉璋,法正沒有任何感情。
畢竟他在益州,沒有得到重用,待了這麽多年,如今也隻是一個主簿。
與其在一個遲早要滅亡的勢力當個小官,倒不如出來搏一搏。若是劉琦能夠走到那一步,以自己的功勞,總歸是有些盼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