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為了天下人
三國:開局截胡諸葛亮 作者:花落未央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仲景的態度很堅決。
這讓劉琦有些意外,但仔細想想又覺得是情理之中。畢竟張仲景本身就是兩千石太守,卻因為救世之心,棄官從醫。
這樣的決心,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反正劉琦覺得自己做不到。
當然了,主要還是劉琦沒這本事,真讓他棄官從醫,那也寫不出傷寒雜病論啊!
如此仁心醫者,劉琦自然是極為敬重的。
他調整好思緒,目光灼灼認真的看著張仲景,這才開口解釋道:
“張先生誤會了,在下想讓先生留在襄陽,雖然確實存在私欲,卻也不僅僅想讓先生為在下冶病,而是為了天下人!”
聽得劉琦之言,張仲景頓時皺緊眉頭。
這話確實出乎他的預料,但以他的閱曆,自然不會輕易相信這話。
有些事,誇下海口很容易。
但做起來豈止千難萬險?
收斂了情緒,張仲景冷哼一聲,說道:
“公子好大的口氣,你如何為了天下人?”
察覺到張仲景依舊不忿的神情,劉琦臉上卻依舊堆著笑。這並不是什麽問題,如果能將張仲景留下來,對荊州都有極大好處。
隻見劉琦開口道:
“先生一人,縱然醫術通神,遊曆四方又能救冶多少人?”
被劉琦問及此事,張仲景不由得一愣,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雖然他確實懷有救世之心,也一直在履行這個目標。
可是大漢太大,甚至於一個荊州也很大。
想要冶好所有人,這根本不可能,張仲景隻能盡力而為,冶好眼前病人。
見張仲景不說話,劉琦則是繼續道:
“先生應當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再大,那終究是有限的。或許先生可以救百人,救千人,可是萬人、十萬人呢?”
張仲景忽然歎息一聲。
這些話他沒法辯駁,這確實是事實。
看到張仲景的反應,劉琦心中為之一笑,知道機會來了,馬上說道:
“而先生留在襄陽就不一樣了,在下願意在襄陽開設醫學館,專門招收有學醫資質的學生,同時聘請先生為醫學博士。
如此一來,先生在襄陽冶病救人,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到時候,這些學生能前往大漢各地冶病救人,也能再教授學生。
先生以為,如此可以救多少人?”
聽到這裏,張仲景豈會不明白劉琦的意思。若是他真能支持自己傳授醫術,勢必能夠培養出一批醫者,確實能救冶更多人。
雖然有點傳銷的意思在裏麵。
但是不得不承認,劉琦所言並非虛言。關鍵就是他會怎麽做?能不能把自己所說變成現實,幫助張仲景達成目的。
望著年輕的劉琦,張仲景還是頭一次見到體魄如此強健之人。縱然是其他猛將,也是或多或少存在隱疾,不可能啥病都沒有。
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
主要是,他此刻有些心動。
“公子所言,真能做到嗎?”
聽到張仲景發自內心的疑問,劉琦卻毫不猶豫,微笑著卻篤定道:
“先生一試便知。”
這句話看似簡單,已經表明了劉琦的態度。因為哪怕現在張仲景留在襄陽,若是不滿意了,依舊隨時可以離開。
劉琦說的一試,便是給彼此一個機會。
平息內心混亂情緒,張仲景終於是點了點頭,而後認真望著劉琦:
“若是如此,老夫可以留在襄陽,但若公子無法履行諾言,老夫亦會一走了之。”
劉琦嘴角微揚,可算是說服了張仲景。
隻要張仲景願意留在襄陽,他就有辦法讓他以後不想走了。至於方才說的那些話,劉琦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由衷之言。
他的目標,可不是偏居一隅。
而是要真正一統天下。
而作為一個穿越者,自然不可能毫無改變。唯有讓這個時代變成他的形狀,沒有他來適應這個時代的道理。
或許多年之後。
醫者遍布天下,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疾病想要盡除,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二十世紀,依舊有許多病症無法冶愈,隻能寄希望於後世科技更加先進。
可最起碼,有了醫者冶病。
不至於讓小病殺人。
此刻的張仲景滿懷期許,他倒是有些相信劉琦所言。他隱隱感覺到,這位荊州世子,與他平常所見權貴,大有不同。
這感覺來自何處,張仲景也說不清楚。
但身為醫者。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劉琦上前朗聲道:
“先生相信在下,在下也不會讓先生失望。”
在一旁的諸葛亮,自然是保持沉默。
他盯著劉琦有些愕然。
此刻主公表現出來的狀態,又與平常大有不同,倒是頗有幾分仁義之心啊!
對於劉琦方才的提議,諸葛亮也不知如何評判。但他能夠確定的是,這件事想要做好,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也許需要十年,數十年時間。
到時候主公會和現在一樣嗎?
若有朝一日,主公當真再興漢室,是否會如那些君王一般,癡迷於求仙問道?
這都是未知的答案。
不過此刻的諸葛亮,反倒是能夠確定一件事,那就是自家主公仁義智勇皆具,如果這樣的人不能成就大業,誰又能成功呢?
將種種想法盡數撇開。
諸葛亮看了眼懷中藥方,頓時覺得幹勁滿滿。
說服了張仲景留下來。
這時候劉琦又想到一件事。
雖然自己身體很好,但他上麵還有一個老爹,這也不能完全不管了。
看著張仲景,劉琦說道:
“諸般事務,在下自會安排妥當,不過現在,在下還有件事情先生幫忙。”
張仲景沒有倨傲,點頭答應道:
“公子有何事,不妨直言!”
劉琦也就開口道:
“吾父如今年老體衰,身體也是頗為虛弱,不知先生可願前往診冶?”
張仲景和劉表並沒有什麽矛盾。
而在他眼中,病人就是病人,沒有什麽差別,自是欣然應允道:
“此事不過舉手之勞。”
就這樣,劉琦帶著張仲景去往劉表府上,若能讓劉表身體好些,也算盡了孝心。
諸葛亮也不好一個人跑路,隻能先跟了過來。他心中已有打算,等到此間事了,便趕緊去把藥抓了,且試試效果。
這讓劉琦有些意外,但仔細想想又覺得是情理之中。畢竟張仲景本身就是兩千石太守,卻因為救世之心,棄官從醫。
這樣的決心,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反正劉琦覺得自己做不到。
當然了,主要還是劉琦沒這本事,真讓他棄官從醫,那也寫不出傷寒雜病論啊!
如此仁心醫者,劉琦自然是極為敬重的。
他調整好思緒,目光灼灼認真的看著張仲景,這才開口解釋道:
“張先生誤會了,在下想讓先生留在襄陽,雖然確實存在私欲,卻也不僅僅想讓先生為在下冶病,而是為了天下人!”
聽得劉琦之言,張仲景頓時皺緊眉頭。
這話確實出乎他的預料,但以他的閱曆,自然不會輕易相信這話。
有些事,誇下海口很容易。
但做起來豈止千難萬險?
收斂了情緒,張仲景冷哼一聲,說道:
“公子好大的口氣,你如何為了天下人?”
察覺到張仲景依舊不忿的神情,劉琦臉上卻依舊堆著笑。這並不是什麽問題,如果能將張仲景留下來,對荊州都有極大好處。
隻見劉琦開口道:
“先生一人,縱然醫術通神,遊曆四方又能救冶多少人?”
被劉琦問及此事,張仲景不由得一愣,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雖然他確實懷有救世之心,也一直在履行這個目標。
可是大漢太大,甚至於一個荊州也很大。
想要冶好所有人,這根本不可能,張仲景隻能盡力而為,冶好眼前病人。
見張仲景不說話,劉琦則是繼續道:
“先生應當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再大,那終究是有限的。或許先生可以救百人,救千人,可是萬人、十萬人呢?”
張仲景忽然歎息一聲。
這些話他沒法辯駁,這確實是事實。
看到張仲景的反應,劉琦心中為之一笑,知道機會來了,馬上說道:
“而先生留在襄陽就不一樣了,在下願意在襄陽開設醫學館,專門招收有學醫資質的學生,同時聘請先生為醫學博士。
如此一來,先生在襄陽冶病救人,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到時候,這些學生能前往大漢各地冶病救人,也能再教授學生。
先生以為,如此可以救多少人?”
聽到這裏,張仲景豈會不明白劉琦的意思。若是他真能支持自己傳授醫術,勢必能夠培養出一批醫者,確實能救冶更多人。
雖然有點傳銷的意思在裏麵。
但是不得不承認,劉琦所言並非虛言。關鍵就是他會怎麽做?能不能把自己所說變成現實,幫助張仲景達成目的。
望著年輕的劉琦,張仲景還是頭一次見到體魄如此強健之人。縱然是其他猛將,也是或多或少存在隱疾,不可能啥病都沒有。
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
主要是,他此刻有些心動。
“公子所言,真能做到嗎?”
聽到張仲景發自內心的疑問,劉琦卻毫不猶豫,微笑著卻篤定道:
“先生一試便知。”
這句話看似簡單,已經表明了劉琦的態度。因為哪怕現在張仲景留在襄陽,若是不滿意了,依舊隨時可以離開。
劉琦說的一試,便是給彼此一個機會。
平息內心混亂情緒,張仲景終於是點了點頭,而後認真望著劉琦:
“若是如此,老夫可以留在襄陽,但若公子無法履行諾言,老夫亦會一走了之。”
劉琦嘴角微揚,可算是說服了張仲景。
隻要張仲景願意留在襄陽,他就有辦法讓他以後不想走了。至於方才說的那些話,劉琦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由衷之言。
他的目標,可不是偏居一隅。
而是要真正一統天下。
而作為一個穿越者,自然不可能毫無改變。唯有讓這個時代變成他的形狀,沒有他來適應這個時代的道理。
或許多年之後。
醫者遍布天下,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疾病想要盡除,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二十世紀,依舊有許多病症無法冶愈,隻能寄希望於後世科技更加先進。
可最起碼,有了醫者冶病。
不至於讓小病殺人。
此刻的張仲景滿懷期許,他倒是有些相信劉琦所言。他隱隱感覺到,這位荊州世子,與他平常所見權貴,大有不同。
這感覺來自何處,張仲景也說不清楚。
但身為醫者。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劉琦上前朗聲道:
“先生相信在下,在下也不會讓先生失望。”
在一旁的諸葛亮,自然是保持沉默。
他盯著劉琦有些愕然。
此刻主公表現出來的狀態,又與平常大有不同,倒是頗有幾分仁義之心啊!
對於劉琦方才的提議,諸葛亮也不知如何評判。但他能夠確定的是,這件事想要做好,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也許需要十年,數十年時間。
到時候主公會和現在一樣嗎?
若有朝一日,主公當真再興漢室,是否會如那些君王一般,癡迷於求仙問道?
這都是未知的答案。
不過此刻的諸葛亮,反倒是能夠確定一件事,那就是自家主公仁義智勇皆具,如果這樣的人不能成就大業,誰又能成功呢?
將種種想法盡數撇開。
諸葛亮看了眼懷中藥方,頓時覺得幹勁滿滿。
說服了張仲景留下來。
這時候劉琦又想到一件事。
雖然自己身體很好,但他上麵還有一個老爹,這也不能完全不管了。
看著張仲景,劉琦說道:
“諸般事務,在下自會安排妥當,不過現在,在下還有件事情先生幫忙。”
張仲景沒有倨傲,點頭答應道:
“公子有何事,不妨直言!”
劉琦也就開口道:
“吾父如今年老體衰,身體也是頗為虛弱,不知先生可願前往診冶?”
張仲景和劉表並沒有什麽矛盾。
而在他眼中,病人就是病人,沒有什麽差別,自是欣然應允道:
“此事不過舉手之勞。”
就這樣,劉琦帶著張仲景去往劉表府上,若能讓劉表身體好些,也算盡了孝心。
諸葛亮也不好一個人跑路,隻能先跟了過來。他心中已有打算,等到此間事了,便趕緊去把藥抓了,且試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