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樓,會議室。


    張海芳看著對麵,正和鄭冬天低聲聊著什麽,一張臉紅得跟紅蘿卜皮似的韓三坪,一陣的無奈。


    她從沒想過北影廠會突然入局。


    今天之前,她對劇本談判其實是很有把握的。


    原因就是北電沒有能力再開一部片子,除非鄭冬天放棄他的《故園秋色》,但那部片子前期籌備早已完成,演員、取景地合同都簽好了,不可能說停就停。


    那部《狩獵》,沒有人能和她競爭。


    之所以一直死拽著《狩獵》不放……沒別的,實在是那本子質量太高了,六公主的節目部和編輯部請來的幾個老資格編劇,對林麥冬拿出的三本劇本,進行過仔細的分析。


    《我們倆》沒什麽好說的,一部溫馨小品,完美契合電視電影計劃的作品,情感細膩動人,具備一定的商業性(90年代標準),但沒什麽藝術價值。


    而《狩獵》和《饑餓站台》,在他們的評價中,處於同一梯隊。


    甚至在某些人看來,《狩獵》更勝一籌,因為《饑餓站台》的敘事雖然宏大,但故事性較弱。


    裏麵所有設計,從監獄本身到角色塑造,都是為了“影射現實”、“影射人類社會”服務,它雖然蘊含了林麥冬這位創作者的理念、思想,卻瘸腿了——沒有起到支配觀眾情感的作用。


    那一派認為《饑餓站台》是林麥冬發泄自己鬱結的產物,他用高高在上的視角,操弄著主人公,讓主人公經曆過和平談判、墮入黑暗、暴力抗爭,以及,最後犧牲自我,摧毀整個係統的癲狂。


    這種手法很犀利、辛辣,卻也令觀眾缺乏代入感,從劇本的角度通讀下來,隻感到徹骨的荒誕和冰冷,而觀眾的情緒其實是沒有起伏的。


    相比之下,《狩獵》顯得更“完美”一些。


    它和《饑餓站台》相比,是另一個極端,這個劇本故事的情感張力飽滿到爆炸——因一個孩子的謊言蒙受冤屈的主人公,他的存在本身就牽動著觀眾的內心。


    為他的委屈感到同情,為其他人指責他感到憤怒,以及,他最終洗刷冤屈,以為一切都會迴到原來。


    結果,一聲槍響,子彈擦著主人公劃過。


    主人公愕然迴首,看到遠遠的林地間,一個模糊的身影舉著槍站在那裏。


    陽光讓那人的輪廓很明亮,但主人公和觀眾內心的壓抑和絕望,卻因此達到頂點——


    是的,他的冤屈洗清了,但之前那些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攻擊他的人,並不準備原諒他。


    是啊,如果原諒他,不就證明我們錯了嗎?


    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私到極點,以至於道德和法律都無法約束的惡,幾乎要從字裏行間滿溢出來,狠狠攥住觀眾的心髒!


    “我看的時候,滿腔的戾氣,甚至好幾次忍不住想鑽進劇本裏,操控主角拿起他的獵槍,把那些偽君子全殺了!”


    這是一位知名編劇的話。


    他認為這個劇本才是林麥冬創作實力的巔峰,《饑餓站台》得往後稍稍,“……戲劇張力太強了,通過主人公的遭遇,讓觀眾的意誌一直處於一種極其微妙、一觸即發的狀態,那就是理智與情感的交鋒。”


    “作為觀眾,理智上我們知道主角是被冤枉的,我們知道那些敵視他的人,本意是為孩子出頭,並不壞。”


    “但在情感中,主人公的百口莫辯,道德君子們的偏聽偏信,讓人血壓噌噌往上飆。”


    “故事讓人從內心產生鬥爭,理智做出一種判斷,情感做出另一種判斷,引導觀眾自我產生分裂,這才是故事性、戲劇性最高明的境界!”


    當然,那位有著鵝蛋形腦袋,胡茬子好像總是刮不幹淨的編劇,並不讚成電影頻道“奪”走林麥冬的《狩獵》。


    “這個小朋友和我見過的其他創作者都不一樣,他身上沒有‘時代病’,他的本子,可能隻有他自己能拍好!”


    那個編劇叫蘆葦。


    可惜,編劇在業內的話語權總是最低的,哪怕他是蘆葦也不例外。


    電影頻道請他來當顧問,隻是想通過他知道一部本子好不好,其他意見,並不在征求範圍內。


    包括張海芳,也隻是需要他對本子的看好。


    就像她曾經說過的,節目部不是她的一言堂,她也需要拉攏別人支持她的觀點,她的政策。


    之前電視電影計劃在節目部提出的時候,就不是太順暢,反對者不少,有些人是出於謹慎,有些人的動機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製作中心委員會的領導也有些搖擺。


    計劃能通過,準備向上麵遞交,還是她強壓的結果,而在正常的政治活動中,不可能一直用強壓的策略。


    那樣隻會自絕於權力!


    所以電視電影計劃流傳出去,許多“遊擊導演”、“遊擊幕後”跑來接觸電影頻道,無論是出於什麽因素,毋庸置疑的是,一些利益團體產生了。


    那些副主任、總編排,都想在計劃啟動後“分一杯羹”。


    他們需要項目參與到計劃裏,而計劃從提出到現在,將將一個月時間,大家來不及準備。


    林麥冬的三本劇本“適時”出現,在六公主內部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我們倆》內定了林麥冬執導,這既是張海芳的合作誠信,也有著它是電視電影計劃第一部樣板,沒人敢爭的原因。


    《饑餓站台》過於犀利,大部分人考慮都不敢考慮。


    於是《狩獵》便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張海芳也順勢把它拋了出去,她的用意其實很簡單,《狩獵》大家都想要,那我就拿下來,你們自己爭吧!


    這樣一來,既可以暫時緩解內部對她聯合外人提出計劃的“指責”,也可以用來瓦解那些反對她的人。


    整個過程,她沒有考慮過林麥冬會不會損失利益,林麥冬想不想執導《狩獵》。


    這是觀念問題。


    在她看來,自己力保林麥冬執導《我們倆》,已經給了利益交換,對方應該學會妥協。


    可惜啊!


    對麵那個紅皮蘿卜,北影惡客,讓她的打算落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做導演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郎有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郎有才並收藏我做導演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