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是中國唐宋時期較為流行的詞調之一,具體介紹如下:
起源與發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後成為詞調名。據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其舞隊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隊,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不過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可能這種舞隊前後不止一次輸入中國 。
唐五代時期極為流行,唐宣宗喜歡唱《菩薩蠻》詞, 溫庭筠、韋莊等詞人有諸多名作傳世。到了宋朝,使用頻率仍然很高,張先、晏殊、晏幾道、蘇軾、賀鑄、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都有相關作品.
格律特點
《菩薩蠻》是小令,雙調四十四字,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兩平兩仄。第一、二句為七言仄韻句,第三、四句為五言平韻。下片第一句為平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二句為仄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三、四句與上片後二句平仄相同,其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代表作品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以秋景起筆,描繪出山林煙霧彌漫、暝色入樓的畫麵,烘托出樓上人思鄉的愁緒,如“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情與景相互交融.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刻畫了一位慵懶的女子晨起梳妝的情景,通過對其容貌、服飾、動作等細節描寫,展現出女子的孤獨寂寞與哀怨之情,像“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一句,將女子的慵懶與惆悵表現得淋漓盡致.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與美人,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喜愛與留戀,同時也流露出漂泊難歸的愁苦,如“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生動地展現了江南的水鄉風光與人文風情.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作者由鬱孤台下的江水聯想到當年的抗金鬥爭,抒發了對淪陷區的思念和對朝廷偏安一隅的悲憤之情,如“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以景襯情,沉鬱頓挫.
“清平樂”是詞牌名,在詩詞領域較為重要,以下是具體介紹:
起源與發展
起源:“清平樂”這個詞牌最初可能來源於民間曲調,後被引入宮廷。關於它的名稱,一種說法是“清平”寓意太平安樂。
發展曆程:在唐朝時已有此曲,五代時期,花蕊夫人曾作《清平樂·宮怨》。到了宋朝,這個詞牌被廣泛使用,許多著名詞人都有以“清平樂”為詞牌的作品。
格律特點
字數與句式:“清平樂”是雙調詞牌,一般上片四句四仄韻,下片四句三平韻。上闋有四仄韻,字數分別為四五七六;下闋換韻,有三平韻,字數分別為六六七六。
押韻規則:它的押韻較為嚴格,上片仄韻要求較嚴,下片轉平韻後,也需要按照韻律規則來填詞,使詞在音韻上產生變化和美感。
代表作品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這是一首惜春詞。作者以清新細膩的筆觸,抒發了對春天逝去的悵惘。詞中“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將對春的留戀之情表現得十分真切。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場景。“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生動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閑適和溫馨。
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中“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通過描寫寫信寄托相思,卻難以傳遞的無奈,表達了詞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破陣子”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詞牌。
音樂特征
它原本是唐朝的教坊曲,其音樂風格可能受到軍樂的影響。節奏強烈有力,和它最初與軍事相關的起源比較契合,在演奏時或許能讓人聯想到軍隊行進、戰鬥等場景。
格律要求
從字數上看,正體為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同。
句式上,起首一般是兩個三字句,很有力量感,如“醉裏、夢迴”這樣的組合,能夠快速地把情緒調動起來。中間兩個七言句通常用於鋪陳場景或者抒發情感,像是“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情感表達
這個詞牌很適合抒發豪情壯誌。由於它和軍事的淵源,詞人常借此表達報國之誌、疆場豪情。像辛棄疾的詞中就有對戰爭場麵的想象和殺敵報國的渴望。同時,也可以用來描繪盛大的場景,如節日慶典、集會等熱鬧的畫麵。
變體情況
除了正體,還有一些變體。有的變體在押韻方式上略有變化,或者在個別字句的平仄、字數上有差異。不過這些變體依然保留了“破陣子”詞牌的基本特征,如雙調的結構和較為激昂的風格。“破陣子”是詞牌名,以下是它的相關介紹:
起源與發展
此詞牌最初是唐代教坊曲名。來源於唐太宗李世民所製的《秦王破陣樂》,該樂曲用於歌頌李世民的戰功。
在唐宋時期,眾多詞人使用這個詞牌進行創作。從最初對戰爭場麵的描繪,逐漸拓展到各種題材,如表達豪情壯誌、個人情感等諸多方麵。
格律特點
格式:“破陣子”是雙調詞牌。一般來說,全詞共有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韻律細節:其節奏明快有力,前後闋開頭都是兩個三字句,節奏緊湊。如“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種句式有利於表達激昂的情緒。
代表作品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詞的上片描繪了軍旅生活和戰鬥準備的場景,“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營造出一種豪邁的軍隊生活氛圍。下片“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體現了詞人渴望馳騁沙場、為國效力的壯誌豪情,同時也流露出壯誌難酬的悲憤。
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詞。詞的上片“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通過描寫春景,展現出春日的清新和生機。下片則刻畫了一位天真活潑的少女形象,“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裏逢迎。疑是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頰生”,充滿生活氣息。
《沁園春》是常見的詞牌名,在中國詩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起源與發展
起源:“沁園春”詞牌名源於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沁園”,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而得名。
發展曆程:唐朝時期已出現相關曲調,在宋代,經蘇軾、辛棄疾等詞人的運用,得到極大的發展。他們用《沁園春》來寫景、詠物、抒情、議論等多種題材,使這個詞牌的表現力更為豐富。
格律特點
字數和句式:《沁園春》是長調,一般是雙調一百一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句式豐富多樣,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押韻規則:押韻較嚴格,多為平聲韻。這種規則使詞在誦讀時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例如“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通過平聲韻“光”“封”“飄”,營造出一種雄渾的音韻效果。
代表作品
毛澤東《沁園春·雪》:這首詞堪稱經典之作。上闋描繪北國壯麗雪景,“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展現出宏大的雪景畫麵。下闋通過評論曆史人物,“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體現出詞人的豪邁氣概和偉大抱負。
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是蘇軾早期的作品。詞的上闋寫離鄉時的情景,“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刻畫了旅途的孤寂。下闋則表達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以及自己的抱負,“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體現了詞人曠達的心境。
《如夢令》是一個常見的詞牌名,以下是其具體介紹:
詞牌起源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由後唐莊宗李存勖創作,蘇軾覺得原名不雅,將其改為《如夢令》。
格律特點
字數與句式:以單調三十三字的正體最為常見,七句五仄韻,一疊韻,第五、六句多為兩個二字疊句 。
押韻規則:押仄聲韻,使詞的聲情低沉凝重,適合表達細膩情感或營造清幽氛圍。
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通過對少女時代一次郊遊後歸舟迷路的情景描寫,“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迴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展現出了詞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她的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則通過問答形式,“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委婉地表達了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秦觀的《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以景襯情,把旅途中的孤寂、淒涼描繪得淋漓盡致。
“西江月”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詞牌名。
起源與發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關於“西江月”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取自李白《蘇台覽古》中“隻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的詩句。在宋代,這個詞牌被許多詞人廣泛使用。
格律特點:
字數和句式:“西江月”一般是雙調五十字。上下闋各四句,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句式較為規整,上闋和下闋的句式基本相同,如上下闋的開頭都是兩個六字句。
韻律特點:平仄通葉,即同一韻部中平仄韻混押。這種押韻方式使詞在音韻上更有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帶有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
代表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之一。上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通過描寫夏夜鄉村的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等諸多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又充滿生機的鄉村氛圍。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簷下,路轉溪橋忽見”,在自然的場景中融入了詞人的驚喜之情,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閑適和美好。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蘇轍之作。詞的上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流露出對人生的感慨。下闋“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通過描寫中秋的孤寂場景,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思念和淒涼之情。
起源與發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後成為詞調名。據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其舞隊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隊,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不過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可能這種舞隊前後不止一次輸入中國 。
唐五代時期極為流行,唐宣宗喜歡唱《菩薩蠻》詞, 溫庭筠、韋莊等詞人有諸多名作傳世。到了宋朝,使用頻率仍然很高,張先、晏殊、晏幾道、蘇軾、賀鑄、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都有相關作品.
格律特點
《菩薩蠻》是小令,雙調四十四字,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兩平兩仄。第一、二句為七言仄韻句,第三、四句為五言平韻。下片第一句為平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二句為仄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三、四句與上片後二句平仄相同,其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代表作品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以秋景起筆,描繪出山林煙霧彌漫、暝色入樓的畫麵,烘托出樓上人思鄉的愁緒,如“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情與景相互交融.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刻畫了一位慵懶的女子晨起梳妝的情景,通過對其容貌、服飾、動作等細節描寫,展現出女子的孤獨寂寞與哀怨之情,像“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一句,將女子的慵懶與惆悵表現得淋漓盡致.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與美人,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喜愛與留戀,同時也流露出漂泊難歸的愁苦,如“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生動地展現了江南的水鄉風光與人文風情.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作者由鬱孤台下的江水聯想到當年的抗金鬥爭,抒發了對淪陷區的思念和對朝廷偏安一隅的悲憤之情,如“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以景襯情,沉鬱頓挫.
“清平樂”是詞牌名,在詩詞領域較為重要,以下是具體介紹:
起源與發展
起源:“清平樂”這個詞牌最初可能來源於民間曲調,後被引入宮廷。關於它的名稱,一種說法是“清平”寓意太平安樂。
發展曆程:在唐朝時已有此曲,五代時期,花蕊夫人曾作《清平樂·宮怨》。到了宋朝,這個詞牌被廣泛使用,許多著名詞人都有以“清平樂”為詞牌的作品。
格律特點
字數與句式:“清平樂”是雙調詞牌,一般上片四句四仄韻,下片四句三平韻。上闋有四仄韻,字數分別為四五七六;下闋換韻,有三平韻,字數分別為六六七六。
押韻規則:它的押韻較為嚴格,上片仄韻要求較嚴,下片轉平韻後,也需要按照韻律規則來填詞,使詞在音韻上產生變化和美感。
代表作品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這是一首惜春詞。作者以清新細膩的筆觸,抒發了對春天逝去的悵惘。詞中“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將對春的留戀之情表現得十分真切。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場景。“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生動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閑適和溫馨。
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中“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通過描寫寫信寄托相思,卻難以傳遞的無奈,表達了詞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破陣子”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詞牌。
音樂特征
它原本是唐朝的教坊曲,其音樂風格可能受到軍樂的影響。節奏強烈有力,和它最初與軍事相關的起源比較契合,在演奏時或許能讓人聯想到軍隊行進、戰鬥等場景。
格律要求
從字數上看,正體為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同。
句式上,起首一般是兩個三字句,很有力量感,如“醉裏、夢迴”這樣的組合,能夠快速地把情緒調動起來。中間兩個七言句通常用於鋪陳場景或者抒發情感,像是“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情感表達
這個詞牌很適合抒發豪情壯誌。由於它和軍事的淵源,詞人常借此表達報國之誌、疆場豪情。像辛棄疾的詞中就有對戰爭場麵的想象和殺敵報國的渴望。同時,也可以用來描繪盛大的場景,如節日慶典、集會等熱鬧的畫麵。
變體情況
除了正體,還有一些變體。有的變體在押韻方式上略有變化,或者在個別字句的平仄、字數上有差異。不過這些變體依然保留了“破陣子”詞牌的基本特征,如雙調的結構和較為激昂的風格。“破陣子”是詞牌名,以下是它的相關介紹:
起源與發展
此詞牌最初是唐代教坊曲名。來源於唐太宗李世民所製的《秦王破陣樂》,該樂曲用於歌頌李世民的戰功。
在唐宋時期,眾多詞人使用這個詞牌進行創作。從最初對戰爭場麵的描繪,逐漸拓展到各種題材,如表達豪情壯誌、個人情感等諸多方麵。
格律特點
格式:“破陣子”是雙調詞牌。一般來說,全詞共有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韻律細節:其節奏明快有力,前後闋開頭都是兩個三字句,節奏緊湊。如“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種句式有利於表達激昂的情緒。
代表作品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詞的上片描繪了軍旅生活和戰鬥準備的場景,“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營造出一種豪邁的軍隊生活氛圍。下片“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體現了詞人渴望馳騁沙場、為國效力的壯誌豪情,同時也流露出壯誌難酬的悲憤。
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詞。詞的上片“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通過描寫春景,展現出春日的清新和生機。下片則刻畫了一位天真活潑的少女形象,“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裏逢迎。疑是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頰生”,充滿生活氣息。
《沁園春》是常見的詞牌名,在中國詩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起源與發展
起源:“沁園春”詞牌名源於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沁園”,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而得名。
發展曆程:唐朝時期已出現相關曲調,在宋代,經蘇軾、辛棄疾等詞人的運用,得到極大的發展。他們用《沁園春》來寫景、詠物、抒情、議論等多種題材,使這個詞牌的表現力更為豐富。
格律特點
字數和句式:《沁園春》是長調,一般是雙調一百一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句式豐富多樣,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押韻規則:押韻較嚴格,多為平聲韻。這種規則使詞在誦讀時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例如“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通過平聲韻“光”“封”“飄”,營造出一種雄渾的音韻效果。
代表作品
毛澤東《沁園春·雪》:這首詞堪稱經典之作。上闋描繪北國壯麗雪景,“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展現出宏大的雪景畫麵。下闋通過評論曆史人物,“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體現出詞人的豪邁氣概和偉大抱負。
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是蘇軾早期的作品。詞的上闋寫離鄉時的情景,“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刻畫了旅途的孤寂。下闋則表達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以及自己的抱負,“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體現了詞人曠達的心境。
《如夢令》是一個常見的詞牌名,以下是其具體介紹:
詞牌起源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由後唐莊宗李存勖創作,蘇軾覺得原名不雅,將其改為《如夢令》。
格律特點
字數與句式:以單調三十三字的正體最為常見,七句五仄韻,一疊韻,第五、六句多為兩個二字疊句 。
押韻規則:押仄聲韻,使詞的聲情低沉凝重,適合表達細膩情感或營造清幽氛圍。
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通過對少女時代一次郊遊後歸舟迷路的情景描寫,“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迴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展現出了詞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她的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則通過問答形式,“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委婉地表達了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秦觀的《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以景襯情,把旅途中的孤寂、淒涼描繪得淋漓盡致。
“西江月”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詞牌名。
起源與發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關於“西江月”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取自李白《蘇台覽古》中“隻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的詩句。在宋代,這個詞牌被許多詞人廣泛使用。
格律特點:
字數和句式:“西江月”一般是雙調五十字。上下闋各四句,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句式較為規整,上闋和下闋的句式基本相同,如上下闋的開頭都是兩個六字句。
韻律特點:平仄通葉,即同一韻部中平仄韻混押。這種押韻方式使詞在音韻上更有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帶有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
代表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之一。上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通過描寫夏夜鄉村的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等諸多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又充滿生機的鄉村氛圍。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簷下,路轉溪橋忽見”,在自然的場景中融入了詞人的驚喜之情,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閑適和美好。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蘇轍之作。詞的上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流露出對人生的感慨。下闋“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通過描寫中秋的孤寂場景,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思念和淒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