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曆:早年聰慧:司馬光出生於1019年11月17日,陝州夏縣人,父親司馬池官至天章閣待製。他自幼就展現出過人的聰慧,7歲時聽人講《左氏春秋》,就能理解其中要義,此後手不釋卷。“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流傳千古,展現了他兒時的機智勇敢。


    步入仕途: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他曆任奉禮郎、並州通判、同知諫院等官職,曆經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官至宰相。


    編撰《資治通鑒》:治平三年(1066年),司馬光開始編撰史書。宋神宗即位後,將此書命名為《資治通鑒》,任命司馬光為翰林學士。元豐七年(1084年),《資治通鑒》共294卷全部完成,曆時19年。這部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文學價值。


    晚年及去世:宋哲宗趙煦即位後,司馬光任陳州知州,後改任門下侍郎等職,並參與了一些朝政改革。元佑元年九月一日(1086年10月11日),司馬光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


    2. 政治作為:


    直言勸諫:司馬光經常向皇帝直言進諫,針對官員任免、邊境防守、宮中禮儀、冊立繼承人等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例如,他曾反對宋仁宗對宦官麥允言和武寧節度使夏竦的過度賞賜,還多次上書督促宋仁宗確立皇位繼承人。


    調解兩宮矛盾:宋英宗即位後,慈聖光獻皇太後同朝聽政,司馬光數次上書調解宋英宗與皇太後之間的矛盾,強調兩宮和睦對於社稷的重要性。


    反對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司馬光認為新法禍國殃民,於是數次上書,力陳新法的弊端,請求廢除新法,因此與王安石結怨。後來,司馬光離開京師,在洛陽專心修撰《資治通鑒》。


    3. 個人品質:


    廉潔奉公:司馬光一生勤儉廉潔,不喜華靡。宋仁宗臨終前曾留下遺詔,要賞賜大臣們一批金銀,司馬光不為所動,領銜上書,陳述國家窮困,不願受賞,幾次上書未獲批準後,將賞賜自己的一份交給諫院,充作公費。


    溫良謙恭:他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曆來受人景仰。


    勤奮刻苦:為了編寫《資治通鑒》,司馬光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生怕自己因疲勞睡過頭,耽誤編書進程,特意命人用圓木做枕,稱為“警枕”。


    總的來說,司馬光是中國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資治通鑒》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政治作為和個人品質也值得人們學習和借鑒。


    《資治通鑒》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奉敕主編的中國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介紹:


    1. 基本信息:


    成書時間: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年)始編,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 年)成書,曆時 19 年。


    卷數:全書共 294 卷、300 多萬字。另外司馬光還著有《資治通鑒考異》《資治通鑒目錄》各 30 卷,與《資治通鑒》一起總計 354 卷。


    記事範圍: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三家分晉”,下訖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 年)“征伐淮南”,涵蓋了 16 個朝代、前後 1362 年的曆史。


    2. 書名由來:宋神宗認為該書可以讓統治者“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特賜名《資治通鑒》。後世也簡稱其為《通鑒》。


    3. 作者及助修人員:


    主修:司馬光(1019 年 - 1086 年),字君實,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不滿王安石變法,熙寧三年(1070 年)自請離京到西安任職,後居洛陽十五年潛心修史。司馬光除《資治通鑒》外,還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等。


    助修:協助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的主要有劉恕、劉攽、範祖禹三人。劉恕另著有《通鑒外記》《十國紀年》;劉攽另著有《東漢刊誤》《五代春秋》;範祖禹另著有《唐鑒》《帝學》等。此外,司馬光之子司馬康也參與了部分撰修工作。


    4. 撰寫背景:


    社會環境:宋朝建立後采取“重文抑武”國策,文化、科技和工商業發達,刻書業興盛,朝廷征集了大批書籍,培育了大量文化人才,編印了多部大型圖書,重新校刻了係列史書,為史書編撰創造了良好條件。


    時代需求:中唐至五代十國的曆史教訓以及北宋中期的積貧積弱,促使統治階層和知識階層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史學家們希望總結曆史經驗為現實服務。


    個人誌向:司馬光嗜好史學,認為人君要治理國家不可不讀史書,遂立誌編寫一部簡明易讀、貫通古今的史學著作,而英宗、神宗等皇帝對他修書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5. 內容概要:


    重點內容:所記史實主要以政治、軍事、民族關係為主,尤其偏重於政治和軍事,具體包含了“君道”“臣誼”“國是”“民情”和為官之本、治學之途、做人之道等多方麵內容。詳細記載了曆朝兵、刑、禮、樂等方麵的政治舉措和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生、發展和影響,曆次重大戰爭的成因、經過和結果,以及田製、賦稅改革及攸關民生苦樂的其他重大事件。


    敘述方式:以時間為順序、以事件為核心,通過對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撰述,記錄了各個朝代、各個國家興衰遞變的過程和人民群眾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生存狀況、鬥爭情況。書中還選錄以往史書的評論,並以“臣光曰”形式發表評論,表達對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評價和對治國理政的意見。


    6. 曆史影響:


    史學價值:《資治通鑒》以其體係龐大、貫通古今、史料豐富和鮮明的鑒戒史觀,被譽為中國古代獨堪與西漢司馬遷《史記》相媲美的史學巨著,司馬光與司馬遷並稱史壇“雙司馬”,兩書並稱“史學雙璧”。它為後世的史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和獨特的史論,促進了中國史學的進一步發展。


    思想影響:其蘊含的國家治理思想和曆史借鑒意義對於後世的政治家和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他們思考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考。


    文化傳承:它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後世的文化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並且其故事和思想也對文學、藝術等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