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991 年—1055 年),字同叔,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詞人、政治家,世稱晏元獻。以下是關於他的一些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曆:
早年神童:自幼聰穎,五歲能詩,景德元年(1004 年),以神童身份通過殿試,被賜予進士出身。宋真宗對他的才華和誠實的品格十分欣賞,很快得到提拔,不斷升遷。
仕途起伏:晏殊在仕途上並非一帆風順,曾因直言進諫反對張耆擔任樞密使,違抗太後旨意而被貶謫至宣州等地方。但他也多次受到重用,曆任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等要職,還曾官居宰相位。
晚年及離世:慶曆四年(1044 年),因撰修李宸妃墓誌之事等受到彈劾,被貶出京城,先後在潁州、陳州、許州等地輾轉。後來複任禮部、刑部尚書等職。至和二年(1055 年)元月,在京城開封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被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諡號元獻。
2. 政治貢獻:
唯賢是舉:他大力舉薦人才,範仲淹、王安石、孫道輔等均出自他的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都經他栽培引薦,受到重用,為北宋朝廷培養了大批傑出的官員。
興辦教育:積極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曾在地方留守時“大興學校,以教諸生”,使五代以來荒廢的教育事業得以複興。
軍事策略:在陝西邊關戰事吃緊時,提出罷除內臣監兵、不用陣圖強行命令諸將、招募弓箭手、清理宮中過剩財物以資助邊境軍費等建議,均被朝廷采納。
3. 文學成就:
詩詞風格:在詞史上是“北宋倚聲家初祖”,其詞集《珠玉詞》是宋代第一部個人詞集。他的詞風格含蓄婉麗,大量運用疊音詞,語言圓融自然、精心布置,無斧鑿痕跡,善於通過相同的語句傳達複雜細膩的情感。作品及名句:其代表詞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踏莎行·小徑紅稀》《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等。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名句廣為流傳。
詩文影響:他的詩文風格具有濃鬱的轉換期過渡特色,繼承了西昆派倡導的“頌聲”主張,又反對後期詩文革新推崇的詩歌完全反映現實,為後代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朱敦儒(1081 年-1159 年)是宋代著名詞人。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 個人生平:
出身與早年經曆:字希真,號岩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是洛陽人。他出身殷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時曾與陳東野學習,展現出較高的文學天賦。早年以清高自許,曾三拒朝廷征召,過著閑適的生活,經常狎妓怡遊,尋訪洛陽一帶的山川名勝。
南渡及出仕:靖康元年(1126 年),北宋滅亡,朱敦儒開始南渡漂泊之旅。紹興二年(公元 1132 年),有人向朝廷推薦朱敦儒,宋高宗下詔任他為右迪功郎,他在眾親朋勸說下應詔前行。到臨安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秘書省正字、兵部郎官、兩浙東路提點刑獄等職。
晚年經曆:朱敦儒曾因發表主戰言論,與主戰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於 1149 年被免職。晚年在秦檜的籠絡下出任鴻臚少卿,但不到一個月秦檜就死了,他被打成秦檜黨羽,遭到眾人冷嘲熱諷,隻能再度辭官歸隱。
2. 文學成就:
詞作風格與特點:
風格多樣:其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濃豔麗巧,多描寫自己在洛陽時的浪漫快樂生活;中年南渡之後,站在主戰派一邊,詞風激昂慷慨,多憂時憤亂之作;晚年過著閑適生活,詞中充滿浮生若夢的消極思想與詩酒自放的頹廢情調。
語言特色:語言清新曉暢,明白自然,並常以尋常口語入詞,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當時詞壇上占有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
《鷓鴣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首詞體現了他早年的輕狂與傲骨。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裏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表達了他南渡後的家國之痛和對收複失地的渴望。
3. 曆史評價:
朱敦儒在文學創作上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詞作對辛棄疾及後來的辛派詞人的影響不可忽視。
然而,他晚年出仕秦檜門下的經曆,也使其人品在南宋文人中備受爭議。不過,總體而言,他的才華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詩文》,已佚;今有詞集《樵歌》,也稱《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朱熹(1130 年 10 月 18 日—1200 年 4 月 23 日),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雲穀老人。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學者尊稱朱子。
1. 生平經曆:
早年:朱熹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wu)源縣,出生於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幼時父親去世,隨母親生活在崇安。19 歲中進士,22 歲被任命為泉州同安縣主簿。任滿後,專心於儒學研究。
中年:30 歲至 50 歲期間,朱熹掛職宮觀,主要進行講學和著書工作。這一時期他四處遊曆講學,與當時的諸多學者進行交流和辯論,如著名的“鵝湖之會”,就是他與陸九淵等人的學術爭論。
晚年:朱熹曾擔任過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官職,做官清正有為,積極振舉書院建設。後官拜煥章閣侍製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然而,晚年他因政治主張和學術思想受到當時朝廷權貴的打壓,被斥為“偽學魁首”,遭遇“慶元黨禁”。
2. 學術成就:
理學體係構建: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他在繼承二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構建了龐大的理學體係。他將“理”上升為世間萬物及人類社會存在所依附的最高實體,認為“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在理氣關係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後,是第二性的。
經典詮釋:朱熹對儒家經典進行了深入的詮釋和整理,著有《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的標準教科書,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教育理念與實踐:朱熹十分重視教育,從政之餘親自執教達 50 年。他積極發展地方教育,曾整頓同安縣學,重修廬山白鹿洞書院,並訂立了《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南宋以後各地方學校和書院共同遵守的學規。在漳州,他首次刊刻《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四書”名稱由此形成並流傳。
3. 曆史影響:
積極方麵:朱熹的理學思想在元、明、清三代被視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麵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製統治。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對中國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
消極方麵: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性,被一些人批評為過於僵化和保守。其思想被統治者利用,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
總的來說,朱熹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學術思想和貢獻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
1. 生平經曆:
早年神童:自幼聰穎,五歲能詩,景德元年(1004 年),以神童身份通過殿試,被賜予進士出身。宋真宗對他的才華和誠實的品格十分欣賞,很快得到提拔,不斷升遷。
仕途起伏:晏殊在仕途上並非一帆風順,曾因直言進諫反對張耆擔任樞密使,違抗太後旨意而被貶謫至宣州等地方。但他也多次受到重用,曆任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等要職,還曾官居宰相位。
晚年及離世:慶曆四年(1044 年),因撰修李宸妃墓誌之事等受到彈劾,被貶出京城,先後在潁州、陳州、許州等地輾轉。後來複任禮部、刑部尚書等職。至和二年(1055 年)元月,在京城開封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被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諡號元獻。
2. 政治貢獻:
唯賢是舉:他大力舉薦人才,範仲淹、王安石、孫道輔等均出自他的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都經他栽培引薦,受到重用,為北宋朝廷培養了大批傑出的官員。
興辦教育:積極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曾在地方留守時“大興學校,以教諸生”,使五代以來荒廢的教育事業得以複興。
軍事策略:在陝西邊關戰事吃緊時,提出罷除內臣監兵、不用陣圖強行命令諸將、招募弓箭手、清理宮中過剩財物以資助邊境軍費等建議,均被朝廷采納。
3. 文學成就:
詩詞風格:在詞史上是“北宋倚聲家初祖”,其詞集《珠玉詞》是宋代第一部個人詞集。他的詞風格含蓄婉麗,大量運用疊音詞,語言圓融自然、精心布置,無斧鑿痕跡,善於通過相同的語句傳達複雜細膩的情感。作品及名句:其代表詞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踏莎行·小徑紅稀》《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等。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名句廣為流傳。
詩文影響:他的詩文風格具有濃鬱的轉換期過渡特色,繼承了西昆派倡導的“頌聲”主張,又反對後期詩文革新推崇的詩歌完全反映現實,為後代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朱敦儒(1081 年-1159 年)是宋代著名詞人。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 個人生平:
出身與早年經曆:字希真,號岩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是洛陽人。他出身殷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時曾與陳東野學習,展現出較高的文學天賦。早年以清高自許,曾三拒朝廷征召,過著閑適的生活,經常狎妓怡遊,尋訪洛陽一帶的山川名勝。
南渡及出仕:靖康元年(1126 年),北宋滅亡,朱敦儒開始南渡漂泊之旅。紹興二年(公元 1132 年),有人向朝廷推薦朱敦儒,宋高宗下詔任他為右迪功郎,他在眾親朋勸說下應詔前行。到臨安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秘書省正字、兵部郎官、兩浙東路提點刑獄等職。
晚年經曆:朱敦儒曾因發表主戰言論,與主戰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於 1149 年被免職。晚年在秦檜的籠絡下出任鴻臚少卿,但不到一個月秦檜就死了,他被打成秦檜黨羽,遭到眾人冷嘲熱諷,隻能再度辭官歸隱。
2. 文學成就:
詞作風格與特點:
風格多樣:其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濃豔麗巧,多描寫自己在洛陽時的浪漫快樂生活;中年南渡之後,站在主戰派一邊,詞風激昂慷慨,多憂時憤亂之作;晚年過著閑適生活,詞中充滿浮生若夢的消極思想與詩酒自放的頹廢情調。
語言特色:語言清新曉暢,明白自然,並常以尋常口語入詞,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當時詞壇上占有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
《鷓鴣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首詞體現了他早年的輕狂與傲骨。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裏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表達了他南渡後的家國之痛和對收複失地的渴望。
3. 曆史評價:
朱敦儒在文學創作上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詞作對辛棄疾及後來的辛派詞人的影響不可忽視。
然而,他晚年出仕秦檜門下的經曆,也使其人品在南宋文人中備受爭議。不過,總體而言,他的才華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詩文》,已佚;今有詞集《樵歌》,也稱《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朱熹(1130 年 10 月 18 日—1200 年 4 月 23 日),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雲穀老人。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學者尊稱朱子。
1. 生平經曆:
早年:朱熹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wu)源縣,出生於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幼時父親去世,隨母親生活在崇安。19 歲中進士,22 歲被任命為泉州同安縣主簿。任滿後,專心於儒學研究。
中年:30 歲至 50 歲期間,朱熹掛職宮觀,主要進行講學和著書工作。這一時期他四處遊曆講學,與當時的諸多學者進行交流和辯論,如著名的“鵝湖之會”,就是他與陸九淵等人的學術爭論。
晚年:朱熹曾擔任過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官職,做官清正有為,積極振舉書院建設。後官拜煥章閣侍製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然而,晚年他因政治主張和學術思想受到當時朝廷權貴的打壓,被斥為“偽學魁首”,遭遇“慶元黨禁”。
2. 學術成就:
理學體係構建: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他在繼承二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構建了龐大的理學體係。他將“理”上升為世間萬物及人類社會存在所依附的最高實體,認為“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在理氣關係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後,是第二性的。
經典詮釋:朱熹對儒家經典進行了深入的詮釋和整理,著有《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的標準教科書,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教育理念與實踐:朱熹十分重視教育,從政之餘親自執教達 50 年。他積極發展地方教育,曾整頓同安縣學,重修廬山白鹿洞書院,並訂立了《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南宋以後各地方學校和書院共同遵守的學規。在漳州,他首次刊刻《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四書”名稱由此形成並流傳。
3. 曆史影響:
積極方麵:朱熹的理學思想在元、明、清三代被視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麵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製統治。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對中國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
消極方麵: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性,被一些人批評為過於僵化和保守。其思想被統治者利用,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
總的來說,朱熹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學術思想和貢獻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